基于AVR的高精度CPSMc究

发布者:感恩的7号最新更新时间:2013-04-07 来源: 电子科技 关键字:AVR  CPSM  CPSM感应加热电源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1 引言
    目前,高频感应加热电源的功率调节具有直流侧调功和逆变侧调功两种方式。逆变侧调功方式有:脉冲频率调制、移相调功、脉冲密度调制。但在轻载的情况下,以上方法会导致功率因数下降或输出电流波动等情况。脉冲均匀密度调制(PSM)利用串联谐振负载储能,通过控制单位时间内开通和关断的脉冲信号比例来调节输出功率,并使脉冲信号均匀分布。即使在轻载时,逆变器输出电流波动也很小,且输出频率不变,功率因数始终接近1,因此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但传统的PSM实现方式由逻辑门电路构建,结构复杂,且其精度等级只能达到1/16,难以适应高精度感应加热场合。而单纯采用软件设计的方法,由于PSM控制算法复杂,难以提高逆变器工作频率,且存在延迟失真现象。
    为提高高频感应加热电源控制精度,提出一种CPSM控制方案。在传统硬件控制电路基础上,增加了基于ATmega8单片机的软件控制,并利用该款单片机的10位高精度A/D转换,将控制精度提升到传统控制方式的64倍;针对AVR系列单片机在数据处理上存在的延迟,加入了预估算控制策略,从而保证了输出控制信号时序稳定。

2 主电路及其工作原理
    图1为CPSM感应加热电源主电路,它由三相不可控整流电路、滤波电路、单相逆变电路和串联谐振电路组成。

a.JPG


    图中,VD1~VD6构成三相桥式不可控整流电路;L1,C1构成滤波电路,输出平稳的直流电压;V1~V4为IGBT开关器件,构成单相全桥逆变电路;VD1’~VD4’为快恢复反并联二极管,C2~C5为功率开关器件的吸收电容(包括开关器件的结电容);C6为隔直电容;T为变压器;L0为等效电感;C0为串联谐振电容;R0为等效负载电阻;V1,V2为主开关,根据输出功率的大小进行均匀脉冲密度控制;V3,V4始终交替开关,为负载回路提供续流。逆变器输出频率固定,工作在串联谐振状态,实现了ZCS和ZVS软开关。

3 CPSM控制原理与实现
3.1 CPSM控制系统的整体结构
    图2为控制系统的整体框图,以ATmega8芯片和PSM硬件电路作为系统核心,包括PI调节电路、频率跟踪电路、驱动和检测电路。

b.JPG


    三相整流、滤波、逆变电路和负载构成了系统主电路,逆变器承担了逆变和功率调节两项任务。PSM硬件电路可产生以16个脉冲为一个周期的控制信号(即精度为1/16),并经驱动电路控制逆变器,实现功率调节。给定功率与反馈值比较后经PI调节器将模拟控制量输入到ATmega 8芯片中,ATmega8根据A/D转换后的数字量对PSM硬件电路的各个周期单独控制,从而实现了精度提升。频率跟踪电路保证了CPSM控制信号基准频率与负载谐振频率相同,使电路工作在串联谐振状态。[page]

3.2 PSM硬件电路的实现
    PSM通过控制单位时间内导通和关断的脉冲信号的个数比来控制输出功率,PSM可保证输出脉冲均匀分布,因此,即使是低Q值的负载,也能获得平稳的输出电流。具体实现时,V1和V2的控制信号由n个1/2i(i=1,2,3,……,n)分频器的输出信号叠加而成,即一个控制周期内有2n个驱动脉冲。功率最大时,脉冲密度为2n/2n;只有1个脉冲时,脉冲密度为1/2n;有m(0≤m≤2n)个脉冲时,脉冲密度为m/2n。控制这n个分频器的组合,即可控制输出脉冲的密度,从而控制输出功率Po1:
    c.JPG
    式中:T为一个控制周期的时间;uo,io为逆变器输出的瞬时电压、电流;PN为额定功率。
    图3示出n=4时的PSM脉冲产生电路结构框图,也是此设计中PSM硬件电路所采用的结构。D3D2D1D0为4位二进制控制量,根据其值决定各分频器输出信号选通与否,最后将这4路信号合成,即可以表示0/16~15/16的脉冲密度。当要求脉冲密度大于15/16时,直接输出基准脉冲,即为16/16。

d.JPG


    各分频器输出的脉冲信号频率相差1/2,且保持一定的相位差,以保证最终输出的信号均匀分布。以密度为11/16的脉冲为例,其合成方式可写为:11/16=1/2+1/8+1/16。
3.3 基于AVR的CPSM实现方案
    CPSM的基本思路为将一个PSM的控制周期作为一个基本控制单元,对多个控制单元进行复合,从而实现精度的提升。图4为CPSM脉冲合成
示意图,一个PSM的控制周期T仅有16个控制脉冲,而将n个连续的Tk(k=1,2,3,……,n)复合后,一个CPSM控制周期Tc有16n个控制脉冲。采用单片机对各个Tk独立控制,便可获得1/(16n)的控制精度。图4中,n=64。

e.JPG


    该控制策略输出功率为:
    f.JPG

[page]

    ATmega系列单片机具有高速处理能力,执行指令仅需一个时钟周期,且自带10位ADC功能,能够满足设计的需求。这里选用ATmega8芯片,基于ICCAVR7.0编译环境编写了CPSM脉冲控制程序,图5为程序流程图。

g.JPG


    利用T/C1输入捕获功能对基准脉冲计数,以16个脉冲作为一个控制单元,在中断服务子程序中标记64个连续控制单元,并将标记号保存到变量number(number=1,2,3……64)中,从而构成一个控制周期Tc。每一个周期进行一次A/D转换,在ADC结束中断服务子程序中获取10位控制量D9~D0,根据该值控制各个单元。为给程序的运行争取尽可能多的时间,采用预估算方法,即在当前控制单元计算出下一个单元的4位控制量out_data,在下一个单元的起始时刻先输出该控制量,紧接着计算出下下个单元的控制量,依次循环,从而保证了控制脉冲的连续性。
    CPSM子函数用于计算各单元控制量。因A/D转换后得到10位控制量D9~D0,又有64个控制单元,故要将D9~D0个脉冲平均分配到64个单元中。D9~D0/64=D9~D6,故先将D9~D6赋值给控制量out_data,再将D5~D0个脉冲平均分配到64个单元中。图5b中,m=6;n=1,2,3,……,6。该算法可以理解为PSM方法的软件实现,当前单元在D9~D6个脉冲基础上,根据标记量number及D5~D0各位的值决定增加的脉冲个数,并将其保存到控制量out_data中,通过该变量控制PSM电路。

4 实验结果和分析
    为验证CPSM控制方法的正确性,设计了一台样机,基本参数为:输出功率为5 kW,输出频率为100 kHz,输入电源为三相交流380 V/50 kHz;负载等效电感L0=1.84 μH,谐振电容C0=1.36 μF,等效电阻R0=0.28 Ω;谐振回路的品质因数Q=4.19。图6a,b为V1在不同密度时一个控制周期内的驱动脉冲波形,可见,其控制精度达到1/1 024。

h.JPG


    图6c,d为在不同脉冲密度下的输出电压电流波形,由图可见,由于脉冲均匀分布,即使在较低的密度下,输出电流也能保持平稳连续。验证了该设计方法的可行性。

5 结论
    这里提出了复合脉冲均匀密度调制的感应加热电源功率控制策略。在控制脉冲均匀分布的同时,其控制精度可提升到1/1 024,使输出功率更稳定,调节更灵活;采用了预估算的编程方法,提高了工作频率;逆变环节采用串联谐振式逆变电路,控制开关管在零电压开通和零电流关断。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案可行,该控制方法对于感应加热设备的高精度控制和节能具有重要意义,且便于对传统设备进行改造,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字:AVR  CPSM  CPSM感应加热电源 引用地址:基于AVR的高精度CPSMc究

上一篇:AVR单片机延时程序
下一篇:PIC和AVR的自身抗干扰性能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3-16 13:21

AVR128的程序——独立按键控制LED灯闪烁
#include iom128v.h #include macros.h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void Delayms(uint MS); void main(void) { DDRA = 0XFF; PORTA = 0XFF; DDRC=0XFF; PORTC=0XFF; DDRF|=0X0E; PORTF|=0X0E; PORTF&=0xF8; DDRD = 0x00; PORTD = 0XFF; DDRB |= 0X1
[单片机]
关于AVR CSTACK和RSTACK的总结
首先声明: ICC 自动分配RAM IAR可手动分配RAM 提个醒:程序用到大数组时,一定要注意 RAM分配问题 1、RSTACK: 存储 程序调用返回地址 IAR设置单位为字 (软件中默认)16字 占用32个字节; 例: 16 16层中断函数嵌套; //中断出问题一般是 RSTACK的问题。 2、CSTACK:局部变量存储区域 所有子函数的局部变量从该堆栈申请,用完还回; 程序中用到大数组时,要考虑CSTACK的设置 可以这么理解: RAM= CSTACK+RSTACK+全局变量; 遇到的问题: AVR MEGA8515L OPTION-Target 中memory mode 选的 tiny,提示 RAM溢出
[单片机]
关于<font color='red'>AVR</font> CSTACK和RSTACK的总结
AVR 定时器相位修正PWM 模式使用
相位修正PWM和快速PWM的区别在于,相位修正PWM在达到上限值后做减一操作,然后到达匹配值后端口再发生变化。 其他特性和快速PWM基本一至。 相位修正PWM时序图 频率计算公式 参考代码: #include iom16.h void FreCorrectPWM(void) { DDRD_Bit4 = 1; // OC1B 管脚设置为输出 DDRD_Bit5 = 1; // OC1A 管脚设置为输出 TCCR1A=(0 COM1A1)|(1 COM1A0)|(1 COM1B1)|(0 COM1B0)|(1 WGM11)|(1
[单片机]
<font color='red'>AVR</font> 定时器相位修正PWM 模式使用
基于AVR单片机的红外接收程序设计
使用一体化的红外接收头,直接就解码出来了,平时红外接收头输出的是高电平,当有红外数据的时候,就会根据发送的红外数据有相应的电平转换。大家可以随便找个遥控板,测一下红外接收波形,看看高低电平的表示,便于计数及接收步骤。这次用的遥控板的红外协议是这样的: 0.6ms高电平+0.48ms低电平表示0,接收解码出来是0.6ms低电平+0.48ms高电平。 0.6ms高电平+1.66ms低电平表示1,接收解码出来是0.6ms低电平+1.66ms高电平。 调制38kHz,占空比1/3. 遥控发送数据先是9ms高电平,4.5ms低电平,然后是两个字节的识别码,接着是一个字节的数据和一个字节的数据反码。 单片机解码0和1只用计数接收到的低
[单片机]
基于<font color='red'>AVR</font>单片机的红外接收程序设计
基于AVR微控制器的交流信号峰值检测与校正
摘要:微控制器外围电路的设计已经是一个比较成熟的领域,相比硬件,软件系统的研发周期更短,投入更少,在中国更加具有发展空间。基于AVR单片机的硬件结构和工作原理,采用一种全新的检测交流信号峰值的算法,并辅以相应的自校正算法来实现精确的峰值检测。通过硬件上的实现证明此种算法的速度非常快,精度高达0.1%,在测控工业应用中具有非常好的前景。 关键词:峰值检测;自我校正;算法 0 引言 单片机在民用电子产品中的应用主要以测量和控制为主。一个完整的单片机系统除了健全的软件系统外,往往还需要外围电路的支持。而现如今,对一些传统电路的设计已经非常成熟,因此在硬件上要想有所突破要比在软件算法的突破难得多。拿峰值检波电路来说,理论上,交流
[工业控制]
基于<font color='red'>AVR</font>微控制器的交流信号峰值检测与校正
AVR单片机汇编器的部分伪指令详解
伪指令不属于单片机的指令系统,而是由汇编器提供的指令,用于调整存储器中程序的位置、定义宏、初始化存储器等。AVR单片机的汇编器共提供18条伪指令(见附表)。 其中,ORG、DB、DW、EQU读者比较熟悉,这里不再赘述。下面对部分伪指令加以说明。 BYTE-保存单字节数据到SRAM中。BYTE伪指令仅用在数据存储器。为提供数据保存的位置,在BYTE前应有标号。在由CSEG、ESEG定义的代码段和E2PROM段中不能使用BYTE伪指令。 格式LABEL:.BYTE表达式 CSEG-定义程序存储器代码段的起始位置一个汇编文件可以包括若干个代码段,汇编时这些代码段被连成一个代码段。在代码段中不能使用BYTE伪指令。 格式.CS
[单片机]
<font color='red'>AVR</font>单片机汇编器的部分伪指令详解
avr单片机定时与中断做的电子琴(仿真+程序)
仿真原理图如下 avr单片机源码: #include iom16v.h #include macros.h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define LED1_ON() PORTA=0xFE #define LED2_ON() PORTA=0xF7 #define LED3_ON() PORTA=0xBF #define LED4_ON() PORTA=0x7F uchar key_0=16; uint Fr = {0,262*8,294*8,330*8,349*8,392*8,440*8, 494*8,523*8,
[单片机]
<font color='red'>avr</font>单片机定时与中断做的电子琴(仿真+程序)
基于AVR单片机的中频电源测试系统的设计
1 引言   电参数的测量和监控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测试系统的工程学实际出发,完成了对中频电源系统的电压、电流、频率、功率因数、有功功率等参数的测量和实时监控,较好的实现了中频电源测试系统的功能和工程要求。   AVR单片机相对传统的 51系列单片机,具有更高的集成度和更强的功能,与 C语言有很好的兼容性,RISC指令架构使其运行速度可达 1MIPS/MHZ。随着其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必将取代 51系列成为单片机的主流。其主要功能包括看门狗、FLASH程序存储器、 E2PROM、 A/D转换器、定时器、计数器、USART接口等多种功能,这使得本测试系统的硬件实现变得简单,可靠。   2 硬件结构设计与实现  
[单片机]
小广播
添点儿料...
无论热点新闻、行业分析、技术干货……
设计资源 培训 开发板 精华推荐

最新单片机文章
何立民专栏 单片机及嵌入式宝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20余年来致力于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推广工作。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