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单片机延时程序

发布者:TechGuru123最新更新时间:2013-05-18 来源: 21ic关键字:单片机  延时程序  调用函数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应用单片机的时候,经常会遇到需要短时间延时的情况。需要的延时时间很短,一般都是几十到几百微妙(us)。有时候还需要很高的精度,比如用单片机驱动 DS18B20的时候,误差容许的范围在十几us以内,不然很容易出错。这种情况下,用计时器往往有点小题大做。而在极端的情况下,计时器甚至已经全部派上了别的用途。这时就需要我们另想别的办法了。

以前用汇编语言写单片机程序的时候,这个问题还是相对容易解决的。比如用的是12MHz晶振的51,打算延时20us,只要用下面的代码,就可以满足一般的需要:

mov r0, #09h

loop: djnz r0, loop

51 单片机的指令周期是晶振频率的1/12,也就是1us一个周期。mov r0, #09h需要2个极其周期,djnz也需要2个极其周期。那么存在r0里的数就是(20-2)/2。用这种方法,可以非常方便的实现256us以下时间的延时。如果需要更长时间,可以使用两层嵌套。而且精度可以达到2us,一般来说,这已经足够了。

现在,应用更广泛的毫无疑问是Keil的 C编译器。相对汇编来说,C固然有很多优点,比如程序易维护,便于理解,适合大的项目。但缺点(我觉得这是C的唯一一个缺点了)就是实时性没有保证,无法预测代码执行的指令周期。因而在实时性要求高的场合,还需要汇编和C的联合应用。但是是不是这样一个延时程序,也需要用汇编来实现呢?为了找到这个答案,我做了一个实验。

用C语言实现延时程序,首先想到的就是C常用的循环语句。下面这段代码是我经常在网上看到的:

void delay2(unsigned char i)

{

for(; i != 0; i--);

}

到底这段代码能达到多高的精度呢?为了直接衡量这段代码的效果,我把 Keil C 根据这段代码产生的汇编代码找了出来:

; FUNCTION _delay2 (BEGIN)

; SOURCE LINE # 18

;---- Variable i assigned to Register R7 ----

; SOURCE LINE # 19

; SOURCE LINE # 20

0000 ?C0007:

0000 EF MOV A,R7

0001 6003 JZ ?C0010

0003 1F DEC R7

0004 80FA SJMP ?C0007

; SOURCE LINE # 21

0006 ?C0010:

0006 22 RET

; FUNCTION _delay2 (END)[page]

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才知道这个延时程序是多么的不准点~~~光看主要的那四条语句,就需要6个机器周期。也就是说,它的精度顶多也就是6us而已,这还没算上一条 lcall 和一条 ret。如果我们把调用函数时赋的i值根延时长度列一个表的话,就是:

i delay time/us

0 6

1 12

2 18

...

因为函数的调用需要2个时钟周期的lcall,所以delay time比从函数代码的执行时间多2。顺便提一下,有的朋友写的是这样的代码:

void delay2(unsigned char i)

{

unsigned char a;

for(a = i; a != 0; a--);

}

可能有人认为这会生成更长的汇编代码来,但是事实证明:

; FUNCTION _delay2 (BEGIN)

; SOURCE LINE # 18

;---- Variable i assigned to Register R7 ----

; SOURCE LINE # 19

; SOURCE LINE # 21

;---- Variable a assigned to Register R7 ----

0000 ?C0007:

0000 EF MOV A,R7

0001 6003 JZ ?C0010

0003 1F DEC R7

0004 80FA SJMP ?C0007

; SOURCE LINE # 22

0006 ?C0010:

0006 22 RET

; FUNCTION _delay2 (END)

其生成的代码是一样的。不过这的确不是什么好的习惯。因为这里实在没有必要再引入多余的变量。我们继续讨论正题。有的朋友为了得当更长的延时,甚至用了这样的代码:

void delay2(unsigned long i)

{

for(; i != 0; i--);

}

这段代码产生的汇编代码是什么样子的?其实不用想也知道它是如何恐怖的$#^%&%$......让我们看一看:

; FUNCTION _delay2 (BEGIN)

; SOURCE LINE # 18

0000 8F00 R MOV i+03H,R7

0002 8E00 R MOV i+02H,R6

0004 8D00 R MOV i+01H,R5

0006 8C00 R MOV i,R4

; SOURCE LINE # 19

; SOURCE LINE # 20

0008 ?C0007:

0008 E4 CLR A

0009 FF MOV R7,A

000A FE MOV R6,A

000B FD MOV R5,A

000C FC MOV R4,A

000D AB00 R MOV R3,i+03H

000F AA00 R MOV R2,i+02H

0011 A900 R MOV R1,i+01H

0013 A800 R MOV R0,i

0015 C3 CLR C

0016 120000 E LCALL ?C?ULCMP

0019 601A JZ ?C0010

001B E500 R MOV A,i+03H

001D 24FF ADD A,#0FFH

001F F500 R MOV i+03H,A

0021 E500 R MOV A,i+02H

0023 34FF ADDC A,#0FFH[page]

0025 F500 R MOV i+02H,A

0027 E500 R MOV A,i+01H

0029 34FF ADDC A,#0FFH

002B F500 R MOV i+01H,A

002D E500 R MOV A,i

002F 34FF ADDC A,#0FFH

0031 F500 R MOV i,A

0033 80D3 SJMP ?C0007

; SOURCE LINE # 21

0035 ?C0010:

0035 22 RET

; FUNCTION _delay2 (END)

呵呵,这倒是的确可以延迟很长时间~~~但是毫无精度可言了。

那么,用C到底能不能实现精确的延时呢?我把代码稍微改了一下:

void delay1(unsigned char i)

{

while(i--);

}

因为根据经验,越简洁的C代码往往也能得出越简洁的机器代码。那这样结果如何呢?把它生成的汇编代码拿出来看一看就知道了。满怀希望的我按下了“Build target”键,结果打击是巨大的:

; FUNCTION _delay1 (BEGIN)

; SOURCE LINE # 13

;---- Variable i assigned to Register R7 ----

; SOURCE LINE # 14

0000 ?C0004:

; SOURCE LINE # 15

0000 AE07 MOV R6,AR7

0002 1F DEC R7

0003 EE MOV A,R6

0004 70FA JNZ ?C0004

; SOURCE LINE # 16

0006 ?C0006:

0006 22 RET

; FUNCTION _delay1 (END)

虽说生成的代码跟用for语句是不大一样,不过我可以毫无疑问的说,这两种方法的效率是一样的。似乎到此为止了,因为我实在想不出来源程序还有什么简化的余地。看来我就要得出来这个结论了:“如果需要us级的延时精度,需要时用汇编语言。”但是真的是这样吗?我还是不甘心。因为我不相信大名鼎鼎的 Keil C 编译器居然连 djnz 都不会用???因为实际上程序体里只需要一句 loop: djnz r7, loop。近乎绝望之际(往往人在这种情况下确可以爆发出来,哦呵呵呵~~~),我随手改了一下:

void delay1(unsigned char i)

{

while(--i);

}

心不在焉的编译,看源码:

; FUNCTION _delay1 (BEGIN)

; SOURCE LINE # 13

;---- Variable i assigned to Register R7 ----

; SOURCE LINE # 14

0000 ?C0004:

; SOURCE LINE # 15

0000 DFFE DJNZ R7,?C0004

; SOURCE LINE # 16

0002 ?C0006:

0002 22 RET

; FUNCTION _delay1 (END)

天~~~奇迹出现了......我想这个程序应该已经可以满足一般情况下的需要了。如果列个表格的话:

i delay time/us

1 5

2 7

3 9

...

计算延时时间时,已经算上了调用函数的lcall语句所花的2个时钟周期的时间。

关键字:单片机  延时程序  调用函数 引用地址:有关单片机延时程序

上一篇:简单的单片机I/O口扩展实例
下一篇:U盘SoC的设计与实现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3-16 13:24

单片机片上EEPROM读写例程
今天无意间看到STC系列芯片手册上关于片上EEPROM的介绍,狂喜。 原来STC单片机本身就有EEPROM的,可惜发现晚了点,不然很多同学的毕设上就可以省块24C02,也不用去搞那个IIC程序了。 下午花了点时间看了资料,然后写了个例子程序,本程序在STC89C52RC上测试,运行成功。 //============================================================================ //prjname :STC89C51RC,STC89C52RC,STC89C54RD+ EEPROM例程 //funtion :程序实现P0口,P1口分别驱动LED灯(低电平亮)把两
[单片机]
掌握核心科技,深圳无人机厂商研发MCU
系统设计或整机制造企业意识到,若能在核心控制晶片或是处理晶片采用自家专有的技术,同时还能降低对供应商的依赖或是材料成本,将会是在市场上取得成功的重要--甚至是关键--因素。 越来越多的系统设计或整机制造企业意识到,要保证产品的创新或是独特性,必须要有自家独特的设计。如果是能够在核心的控制晶片或是处理晶片采用自家专有的技术,同时还能降低对供应商的依赖或是材料成本,这将会是在市场上取得成功的重要--甚至是关键--因素。在本文中,笔者很乐意来分享一个 无人机 市场上,一家方案公司自己设计开发 MCU 的故事,给大家一些启发。 在过去的一年中,玩具级无人机的出货成长逐渐放缓,在澄海(编按:位于中国广东的玩具产业大本营)众多玩具无人机厂
[嵌入式]
PIC单片机常见问题
PIC单片机振荡电路中如何选择晶体? 对于一个高可靠性的系统设计,晶体的选择非常重要,尤其设计带有睡眠唤醒(往往用低电压以求低功耗)的系统。 这是因为低供电电压使提供给晶体的激励功率减少,造成晶体起振很慢或根本就不能起振。这一现象在上电复位时并不特别明显,原因时上电时电路有足够的扰动,很容易建立振荡。在睡眠唤醒时,电路的扰动要比上电时小得多,起振变得很不容易。在振荡回路中,晶体既不能过激励(容易振到高次谐波上)也不能欠激励(不容易起振)。 晶体的选择至少必须考虑:谐振频点,负载电容,激励功率,温度特性,长期稳定性。 如何判断电路中晶振是否被过分驱动? 电阻RS常用来防止晶振被过分驱动。过分驱动晶振会渐渐损耗减少晶振的接触电
[单片机]
基于SPCE061A单片机的数控直流电流源设计
本文设计的数控直流电流源能够很好地降低因元器件老化、温漂等原因造成的输出误差,输出电流在20mA~2000mA可调,输出电流可预置、具有“+”、“-”步进调整、输出电流信号可直接显示和语音提示等功能。 硬件电路采用凌阳单片机SPCE061A为控制核心,利用闭环控制原理,加上反馈电路,使整个电路构成一个闭环,在软件方面主要利用PID算法来实现对输出电流的精确控制。该系统可靠性高、体积小、操作简单方便、人机界面友好。 系统硬件实现方案 本设计采用单片机作为主要控制部件,通过键盘预置输出电流值并采用液晶模块实时显示。整个系统硬件部分由微控制器、电压-电流转换、键盘、显示、直流稳压电源和语音提示等模块组成。系统组成框图
[电源管理]
自制AVR单片机解锁器
用AVR单片机的2MHz的无源石英晶体和6反相器74HC04,加上几个1/4W色环电阻就可以做成矩形波发生器。下图是74HC04的引脚分布图。   如上下图所示。74HC04的14脚为电源引脚,接正5V直流电源,第7脚接5V直流电源负极。在本设计中利用74HC04的头三个反相器构成矩形波发生器。   下图解锁器电路原理图。   下图中,标号为U1A的74HC04的第1个反相器输入输出端并联上一个1MQ的1/4W电阻和一个2M的2脚石英晶体。2个22pF的瓷片电容C1和C2用来微调石英晶体的频率。U1C是输出反相器,为了保证波形比较完整,在输出端接一个2K欧姆的上拉电阻。   如果碰到AVR单片机自己锁死的情况。只要
[模拟电子]
自制AVR<font color='red'>单片机</font>解锁器
单片机(51) 数码管0-9循环显示(软件延时
#include regx51.h unsigned char code led ={0xc0,0xf9,0xa4,0xb0,0x99,0x92,0x82,0xf8,0x80,0x90}; void delay_50ms(unsigned int i){ while(i--); } void main(void){ char i=0; while(1){ for(i=0;i 10;i++){ P1=led ; delay_50ms(60000); } } }
[单片机]
采用Atmega128单片机的嵌入式控制器设计
采用Atmega128单片机设计的嵌入式控制器,模拟量输入通道用Atmega128片内A/D转换器,输出用AD421 D/A转换器,数字量I/O通道配置高速先耦器件.用LCCavr编译器修改OSTaskStklnit()函数及其相关文件,定义数据类型等以实现MICroC/OS-Ⅱ的移植. 1 引言 嵌入式控制器是机电设备实现自动化的核心部件。故以大型机电设备为控制对象,利用高性能Atmega 128微处理器, 设计了具有现场总线(CANBUS)网络通信和一定通用性的多功能嵌入式智能控制器。 2 硬件设计 系统的硬件结构如图1。 本控制器的核心采用64管脚TQFP封装的Atmega128芯片,具有53
[单片机]
采用Atmega128<font color='red'>单片机</font>的嵌入式控制器设计
采用C8051F060单片机和现场总线CAN实现网络测控系统的设计
1 绪论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Internet把世界上分散的计算机系统、通信系统实现了互连,形成了共用数据网络,成功的实现了网络资源共享。而CAN总线技术使得控制系统向着分散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使控制技术与计算机以及网络技术更为紧密的结合在一起。随着CAN总线控制网络的进一步发展,控制网络与因特信息网络的结合,方便了对设备的远程监控、诊断和维护。 2 系统模型概述 本设计采用在CAN总线控制网络和因特网之间加入一个转换接口。这种方式是通过硬件来实现的,即在底层网络与中间监控层之间加入中继器、网桥、路由器等专门的硬件设备,使控制网络作为信息网络的扩展与之紧密集成。硬件设备可以是一台专门的计算机,依靠其中运行的软件完
[单片机]
采用C8051F060<font color='red'>单片机</font>和现场总线CAN实现网络测控系统的设计
小广播
添点儿料...
无论热点新闻、行业分析、技术干货……
设计资源 培训 开发板 精华推荐

最新单片机文章
何立民专栏 单片机及嵌入式宝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20余年来致力于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推广工作。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