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ARM Cortex-M3单片机和DSP的逆变电源设计

发布者:温柔心情最新更新时间:2015-08-03 来源: eefocus关键字:ARM  Cortex-M3  单片机  逆变电源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在电气智能化发展无处不在的今天,无数用电场合离不开逆变电源系统(Inverted Pow er Supply System,IPS)为现场设备提供稳定的高质量电源,特别在如通信机房、服务器工作站、交通枢纽调度中心、医院、电力、工矿企业等对电源保障有苛刻要求的场合。许多IPS产品因遵循传统设计而不符合或落后于现代电源理念,突出表现为控制模块的单一复杂化,控制器芯片落后且控制任务繁重,模拟闭环控制而得不到理想的监控和反馈调节效果,并由此带来单个控制设备软硬件设计上的隐患,这对IPS电源输出造成不利影响,甚至对用电设备因为供电故障而导致灾难性后果。数字化控制技术日趋成熟,而且在某些领先理念的电源设备控制应用场合得到应用,凸显出模块化、数字化控制已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
  本文描述了基于ARM7 Cortex-M3的单片机STM32F103和T I C2000系列DSP芯片TMS320F2808联合控制的IPS核心控制电路,针对上述产品中的不足而提出了改进。所设计的IPS核心控制电路通过测试仿真及现场测试结果证明,这种新型IPS设计改善了IPS结构设计,满足IPS运作的高要求,而且丰富了远程监控等人机交互接口,从而也间接多方面节约用户的管理成本。
  1逆变电源整体介绍
  为满足电源敏感性设备对逆变电源的要求,目标IPS采用本次设计的电路作为核心;以高速数字信号微处理器(DSP TMS320F2808)及外围器件作为信号产生及反馈检测调整模块;以ARM7单片机ST M32F103及其外设作为人机交互逻辑控制模块,两个模块交互协同控制。应用硬件自反馈调节SPWM波形输出,采用DSP数字化算法提供高精度锁相技术。软件编程进行全数字化分任务模块控制,DSP模块执行IGBT逆变所需的控制波形产生、反馈调节、铅酸蓄电池充电波形产生及调节、自检和自侦测功能,对电路板上所有独立电路连接进行自检和故障分析等功能。而ARM7模块执行参数设定、运行管理、环境参数监控和人机交互处理等任务。DSP模块控制力求精准,ARM模块则具备完善的系统级事件管理功能。如图1所示,两个模块在任务上相互独立而又紧密联系,分工协调共同维护IPS的正常运转。


  2 双核控制系统的组成
  2. 1 DSP 控制模块
  该模块是逆变信号产生及反馈检测调整模块, 核心是一片C2000 系列高性能DSP 处理器TMS320F2808( 以下简称F2808) , F2808 产生的SPWM 信号经过CPLD 进行逻辑延时移相形成三相逆变器IGBT 控制信号。F2808 是德州仪器( TI) 公司的一款高速DSP 芯片, 最高运行速度可达100 MIPS, 为适应工控强干扰环境, F2808 内部集成了增强型输入捕获单元( eCAP) 和带死区控制功能的输出比较PWM 产生单元( ePWM) ,12 位16 通道快速ADC 单元; 内核支持用于定点DSP实现浮点运算的IQ 变换函数库; 还有诸如SCI, SPI,eCAN 等丰富而通用的外设接口。如图2 所示, 设计中F2808 的主要任务是监控IPS 功率部分的开关状态和动作, 根据逆变器和负载状态反馈调整3 路SPWM波形的输出, 电池充电脉冲控制。DSP 输出的3 路SPWM 信号直接送给CPLD, 经过CPLD 的等间隔脉冲延迟移相作为逆变器产生U, V, W 三相电的控制波形。


  2. 2 人机交互全局控制模块
  人机交互控制模块是此IPS 设计中最为复杂的数字化管理模块,它不仅监测和管理逆变系统的运作, 还要保证IPS 控制器与外界的通信。设计中要求人机交互模块能处理复杂的任务调度和很强的突发访问(中断) 处理, 这就必须有较高运行速度; 模块内部还要有丰富的扩展接口提供IPS 与外部即时通信; 具备优越的总线控制和访问机制等。综合考虑上述需求,设计中选择了意法半导体( ST ) 公司推出的最新32 位单片机STM32F103ZET6 (以下简称ST M32) 。ST M32 是基于ARM7 Co rtexM3 内核架构的高速高性能嵌入式控制芯片, 拥有72 MHz 内核工作频率和1. 25 DMIPS/ MHz的指令流水处理速度; 先进的总线结构和多达16 级的带DMA 功能抢占中断机制( NIVC) [ 10] 。如图3 所示, 设计中ST M32 通过SCI 接口及1 根中断请求/ 接收线与DSP 2808 进行通信; 利用片上扩展的其中2 个SCI 口分别作为RS 232 和RS 485通信协议口; CAN 总线接口和U SB 总线通过共享数据缓冲区和中断向量入口与外界互联通信;通过STM32 的26 位地址总线和16 数据总线扩展外挂256 KB SRAM 和4 MB N OR FLASH, 以及8 位数据口的LCM 模块RA8806 以及用于SNMP 的16 位并行数据的以太网芯片W5100; 启用ST M32 的SDIO 总线以启用用户插入SD 卡存储查询IPS 状态数据功能; 启用现场环境下独立时钟看门狗电路和STM32 特有的窗口看门狗; 启用内部芯片温度传感器采样监控, RC时钟源以及外部唤醒功能;通过通用引脚接入DS18B20 温度传感器对环境温度的采样, 预留I2 C 方式E2PROM 和SPI 方式的DA TA FLASH 接口为产品后续升级开发做准备。[page]


  通信接口电路设计如图4 和图5 所示。


  3 控制系统的软件架构
  控制模块中的程序语言为ANSI 标准C 语言, 程序结构、变量命名和注释都遵循国际通用标准, 容易理解, 也便于移植或扩展, 如图6 和图7 所示。


  代码经过合理编写, 逻辑清晰, 功能完善, 结构紧凑而又突出健壮性,可维护性强, 符合工控软件编写要求。
  项目过程中整理的开发测试说明文档详实准确, 也为后继研究带来便捷。
  4 样机验证
  目标板经过测试验证后成功应用在一台6KVA 工频双变换纯在线式单相小功率逆变电源上。各负载加载测试波形如图8 所示。空载输出电压波形1/ 4 负载输出电压波形满载输出电压波形测量结果表明, 220 V 交流输入时不同负载情况下电源的输出波形失真度小于3%,非线性负载失真小于5%, 逆变器效率大于96%。


  5结 语
  核心控制数字化是工控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所研究设计的基于STM32 和TMS320F2808 控制的IPS 处理速度快, 控制精度高,模块化结构合理, 能很好的实现现代IPS 设计的要求, 而且增加了SNMP, U SB和SDIO 等人机交互通信接口, 便于IPS 本地及远程管理维护。测试结果证明本设计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关键字:ARM  Cortex-M3  单片机  逆变电源 引用地址:采用ARM Cortex-M3单片机和DSP的逆变电源设计

上一篇:利用BB-Black设计的远程医疗监测智能硬件
下一篇:基于ARM处理器的非特定人语音识别系统设计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3-16 14:27

世界智能化进程加速,MCU市场潜力无限
如同每台电脑都有一个作为大脑的CPU在其中运行,我们每天接触到的各种家电、数码产品、办公设备、汽车电子以及各种仪器仪表之中,也都有一个或者数个MCU(微控制器)默默运行,担负着控制、运算、信号转换及处理、通信等多项工作。而且随着越来越多电子产品向着智能化方向迈出脚步,MCU功能、性能及应用技术的发展也越来越快。为让更多电子工程师了解MCU最新发展状况,在今年的高交会电子展(ELEXCON)期间,创意时代将在深圳首次举办MCU技术创新与应用大会(MCU!MCU!2009),与业界精英分享MCU最新技术、热门应用及市场趋势。 MCU市场逐步扩大,32位市场百家争鸣 作为嵌入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MCU是推动对象系统实现
[单片机]
单片机的ISP在线编程设计
  随着电子技术的日益发展,芯片的规模越来越大,封装日趋小型化,相应地对系统板级调试的困难也在加大。在传统的调试方式中,频繁的调试和更换程序需要频繁地插拔芯片,开发效率极低。AT89S系列单片机提供的ISP在线编程技术彻底地改变了传统的开发模式,开发单片机系统时不会损坏芯片的引脚,加速了产品的上市并降低了研发成本,缩短了从设计、制造到现场调试的时间,简化了生产流程,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因此它是对市场定型产品进行现场升级和维护的经济、有效的方式,极大地促进了PLD产品的发展。 1 PC机并行口 1.1 并行口硬件接口简介   标准并行口有25个引脚,其中数据端口引脚为2~9,状态端口引脚为15、10~13,控制端口引脚1、14
[单片机]
<font color='red'>单片机</font>的ISP在线编程设计
ARM硬件设计原则
  ARM硬件一般是在最小系统上按需求定制扩展其功能,设计的核心是面向产品需求定制的最优化系统。在通常的应用中,这种最优化主要体现在成本最小化上面。早期的嵌人式系统中硬件设备的成本占主要部分,为了达到这种最小化人们都为专门的应用来设计硬件体系,然后开发相应的软件。因为嵌入式软件开发和调试都是在此基础上,在主机Host和目标板Target之间互相合作完成的。   总结ARM硬件结构设计,有以下一些设计特点和原则可供参考。   (1)采用新型的和适合应用场合的ARM可极大提高系统的程序执行效率,缩短系统的反应时间,满足实时性的要求。   (2)采用低功耗器件和贴片封装元器件,可以有效地降低功耗,减小PCB面积,提高电路本身的抗干扰性
[单片机]
基于51单片机的篮球记分牌设计
一、设计任务 设计一个基于单片机的篮球计分牌,实现两队的计分功能与24秒计时功能。 二、 性能指标要求 (1)按照题目要求独立设计系统所需电路,并完成硬件电路的制作及调试。 (2)结合硬件能够正常计分(1,2,3)。 (3)能够正常显示分值。 (4)能够正常修改工作模式(计分与24秒)。 (5)能够24秒的误差不小于1秒。 拓展部分 能记录两队球员犯规次数计数。 三、设计思路及设计框图 1.设计思路 这次实训的芯片我们采用了AT89C52,并同时用keil进行C语言编程,再生成的HEX文件通过下载口导入AT89C52中。 器件中有一个12M的晶振并用与芯片相对应的管脚连接,将晶振产生的时钟信号作为定时信号。篮球计分牌分为三个部
[单片机]
单片机硬件系统设计原则
一个单片机应用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系统扩展,即单片机内部的功能单元,如 ROM 、 RAM 、 I/O 、定时器 / 计数器、中断系统等不能满足应用系统的要求时,必须在片外进行扩展,选择适当的芯片,设计相应的电路。二是系统的配置,即按照系统功能要求配置外围设备,如键盘、显示器、打印机、 A/D 、 D/A 转换器等,要设计合适的接口电路。 系统的扩展和配置应遵循以下原则: 1 、尽可能选择典型电路,并符合单片机常规用法。为硬件系统的标准化、模块化打下良好的基础。 2 、系统扩展与外围设备的配置水平应充分满足应用系统的功能要求,并留有适当余地,以便进行二次开发。 3 、硬件
[单片机]
基于AT89C52单片机的多超声信号融合处理系统设计
1 引言 在移动机器人超声测距导航系统中,单一的超声波传感器因其发射角等固有的不足难以完成对环境的全面探测。因而在实践中,常常用到大量的超声传感器阵列。 然而,专门针对这种情况设计的数据采集处理平台却很少。同时,在远距离测量时,超声回波信号很微弱并受到了较大噪声干扰。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基于电路方法的超声测距仪很难实现回波的提取,常常造成误判。而已有的基于PC机的数据采集卡却又带来了便携性和适用性差的问题 。 本文介绍的基于单片机的数字信号采集处理系统,针对上述情况,采用了八通道设计以适合多超声传感器信号的采集,并引入了数字信号处理算法,通过对超声回波信号的数字处理,可以精确地检测回波,完成高精度测距的任务。另外基于该平
[单片机]
基于AT89C52<font color='red'>单片机</font>的多超声信号融合处理系统设计
STM32单片机的具体介绍和技术知识
STM32的核心Cortex-M3处理器是一个标准化的微控制器结构,希望思考一下,何为标准化?简言之,Cortex-M3处理器拥有32位CPU,并行总线结构,嵌套中断向量控制单元,调试系统以及标准的存储映射。 嵌套中断向量控制器(Nested Vector Interrupt Controller,简称NVIC)是Cortex-M3处理器中一个比较关键的组件,它为基于Cortex-M3的微控制器提供了标准的中断架构和优秀的中断响应能力,为超过240个中断源提供专门的中断入口,而且可以赋予每个中断源单独的优先级。利用NVIC从可以达到极快的中断响应速度,从收到中断请求到执行中断服务的第一条指令仅需12个周期。这种极快的响应速度
[单片机]
STM32<font color='red'>单片机</font>的具体介绍和技术知识
Microchip推出集成微型FPGA的PIC16 微控制器,售价不到 50 美分
编译自EEJOURNAL Microchip 现在提供一款基于闪存的微控制器,集成可编程逻辑块,其售价不到50美分。 Microchip PIC16F13145 系列的九个新产品,与其他型号16F系列采用相同的 8 位 RISC 微处理器架构,但它们还集成了一个新的可编程逻辑块,称为可配置逻辑块 (CLB)。 PIC16F13145 微控制器系列中的器件采用 8、14 和 20 引脚封装,具有 3.5 至 14 KB 闪存和 256 至 1024 字节 RAM。 Microchip PIC1613145 微控制器系列的九个成员具有相同的内部架构,但具有不同数量的 RAM 和闪存,并提供不同的封装,具体取决于您应用的 I/O
[单片机]
Microchip推出集成微型FPGA的PIC16 <font color='red'>微控制器</font>,售价不到 50 美分
小广播
添点儿料...
无论热点新闻、行业分析、技术干货……
热门活动
换一批
更多
设计资源 培训 开发板 精华推荐

最新单片机文章
何立民专栏 单片机及嵌入式宝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20余年来致力于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推广工作。

更多精选电路图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更多每日新闻
随便看看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