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网络用于智能车控制的一点心得

发布者:uioo9158最新更新时间:2015-11-13 来源: eefocus关键字:神经网络  智能车控制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对于小车的控制算法,神经网络应该是不错的选择。但是很多人没有用,我想是计算量和收敛特征的问题导致大家在研究算法时不敢越雷池。神经网络的研究一般是基于OFF-LINE的,而飞思卡尔比赛用的只是MCU的ON-LINE模式的,这似乎就有了矛盾;另外,神经网络无论在分类还是拟合作用上,计算精确性并不是100%,这也是航空技术不用神网的原因。
    此篇博文主要讨论神经网络用在小车控制算法上的可能性以及如何利用神经网络于小车控制算法。
    想必自动化的学生都对控制模型的建模有很深的印像,有的硕士论文就是研究这些模型。一般用机理分析法和系统辨识法对实验数据建模,得到传递函数,然后通过调试实际系统,从开环到闭环,不断调整参数和控制参数。举个例子:要建立小车直线、弧线行走的控制模型,即通过实测数据建立驱动控制和小车转弯偏移量的关系,那么输入的参数是当前速度,曲率大小,转弯弧度,最大安全速度,目前偏移角度等等参数,而输出的就是目标速度,目标角度。这个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关系就是控制模型,一般也叫控制器。小车跑得快,跑得稳,主要就是这个”控制器“,控制器拟合得好,适应性强,OK,成绩就不差。
说了半天,小车控制算法要解决的问题是: 输入——>控制模型——>输出控制参数。
     按一般的方法,控制模型的建立需要大量数据,离线在线都必需调试多遍,系统的适应性不佳。而尝试神经网络,这些问题就都可以很大程度地避免了。
    1 首先,有必要介绍一下神经网络,到底神经网络是干什么用的,如何用。神经网络的理论并不复杂,我想是有些书或论文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了。大家不要对它恐惧。一堆数据A,通过一个NET不断调整,得到另一堆数据B。而A和目标结果数据C都是已知的,NET是未知的,这个调整NET的过程就是训练,NET训练好的结果是使B和C的误差最小,误差合理就收敛。收敛完了,这个NET就可以用了。神经网格的核心就是得到一个NET。控制模型就是一个NET,NET包含很多参数,如权值,隐含层数,训练方法,神经元模型,传递函数等,只要建立一个NET,那么输入和输出的关系就建立起来了。
    神经网络主要有两个作用:一个是分类,另一个是回归(拟合)。如果把它运用于小车控制算法,毫无疑问是用于回归拟合的功能。回归什么呢?对,回归上面所说的控制模型,这个NET就是控制器。
    神经网络用于小车控制算法上的优势比较明显,模型可以随时调整,而且模型不是通过公式表示,只是一个NET来表达,避免复杂的参数调整和试算过程。通过新的环境参数得到新的NET,增强系统的适应性。
      为什么有些车在自己的场地上跑得好好的,在其它的场地上就不行呢?
      为什么有些车不断地调整控制模型,控制效果却不好呢?
      如何选择控制器的输入参数,参数的权重如何介定呢?
      。。。。。。。。
     一系列的问题,神经网络可以给大家答案。
2 WJ本人对神经网络用于小车控制的一点思考。
  神经网络常用的一般有:感知器,BP,HOPFILED,RBF,ANN,ART和Kohonen网络。如果不用工具箱函数(即MATLAB的API函数),自己写的话,无所谓,说不定自己可以创造一种网络。只要收敛快,计算量小,泛化性能好,网络耗费资源小就行,话说起来简单,却有一定难度。但是小车的需求低,精度无需太高,因此应该来说比较容易实现。
  神经网络比PID,模糊控制,遗传算法,bangbang等算法,更宏观,可以理解为从系统整体入手建模。但是正如本博文开头所说:计算量和收敛性必需保证,神经网络才有运用的可能性。WJ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这两个问题:
(1)不要指望神经网络的实时性。神经网络最要命的耗费时间是训练,神经网络在车运行时进行一两次成功的训练即可。在小车跑直线时通过获得的数据训练,因为直线时CPU会有空闲时间。另外,相信大家经常用拨码开关去选择多种控制决策,这不失一种方法。但是,这个控制决策是死的,也是事先规划好的,必定不能适应新的KT板的各种路径。
(2)最好用片内FLASH或SD卡,数据的处理是很重要的,数据也非常宝贵的,把数据存起来,传给PC,OFFLINE时研究神经网络的算法(有无数种训练算法),这是其一。其二,训练好的网络存在SD卡里,下次如果需要再训练,从老的网络开始(一般网络权值是随机开始),效率会高很多。
(3)正如数据融合一样,有决策层和数据层的融合,神经网络也一样,有决策层和数据层的运用。由于小车的路径是连续的,那么数据层的神经网络肯定是用得着的。在图像采集里,一般是40mS采集一次路径并做控制判决,那么这40mS的时间不够用怎么办?大家常用的一种方法是干脆80mS采集一次。我的建议是前60ms采集一次图像并作控制决策。后20ms运用前4Oms提取的路径信息并用神网预测路径的变化,这么一来相当于在20ms的时间里采集了一次图像。可想而知,效率提高了。
(4)上面是从数据层采用神经网络,这里讲一下从决策层采作神经网络。举个例子,假如控制器的输出-3 -2 -1 0 1 2 3分别代表舵机左偏30,左偏20,左偏10,直行,右偏10,右偏20,右偏30,而小车前7次的控制决策是:直行,右偏10,直行,左偏10,直行,右偏10,直行,(0 1 0 -1 0 1 0 )。。。。,那么第8次的决策通过神网应该就是左偏(-1)。如果实际需要的不是左偏的话,就应该把神网“惩罚”一下。
(5)寻找合适的误差阈值。小车寻迹不像激光切割,精度要求并不高。其训练的误差值可以“商量”的。
(6)神网的训练数据不是抓到一个就可以的,是要选择的。但这个选择也是要耗时间的,如果是在PC上,FCM(模糊聚类)是不错的选择。但是MCU是扛不起这个重任的,于是选择合适的训练数据和目标数据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话题。这里,如何优化神网输入不是重点,略过。
(7)重视归一化处理和神经网络训练算法。这两点很重要,归一化可以理解为把(100 45 -67 90)归一化为(1 0.45 -0.67 0.9),好处是改进数据的规范性,加快收敛。另外训练算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用梯度下降法训练法使误差达到最小,什么是梯度下降法呢?打个比方,你要下山,山前的坡度是30度,山后是悬崖坡度是90度,要下山快,当然是找坡度大的直接跳。这个下山坡度和训练梯度是同一个含义
(8)个人觉得利用神经网络进行速度控制有较大优势,比PID控制起来精度会有些缺陷,但速度快。由于摩阻力,小车动力性能,小车驱动性能,电池等原因,需要对速度闭环控制。假如:小车以单位时间10ms为节拍,速度从X1m/s->Y1m/s,需要PWM为d1%占空比,速度从X2m/s->Y2m/s,需要PWM为d2%占空比.......速度从Xn m/s->Yn m/s,需要PWM为dn%占空比,那么以(X,Y)'为训练输入,(D)'为训练输出,建立神经网络并训练,那么建立起PWM和速度控制之间的关系是非常轻易的事。
关键字:神经网络  智能车控制 引用地址:神经网络用于智能车控制的一点心得

上一篇:keil中关于使用_at_绝对地址定位问题
下一篇:对于HCS12 ECT模块的一些心得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3-16 14:39

冗余度TT-VGT机器人的神经网络自适应控制
    TT-VGT(Tetrahedron-Tetrahedron-Variable Geometry Truss)机器人是由多个四面体组成的变几何桁架机器人,图1所示为由N个四面体单元组成的冗余度TT-VGT机器人操作手,平面ABC为机器人的基础平台,基本单元中各杆之间由较铰连接,通过可伸缩构件li(i=1,2,…,n)的长度变化改变机构的构形。图2所示为其中的两个单元的TT-VGT机构,设平面ABC和平面BCD的夹角用中间变量qi(i=1,2,…,n)表示,qi与li(I=1,2,…,n)的关系如下 : 式中,d表示TT-VGT中不可伸缩构件的长度, li表示机器人可伸缩构件的长度。     TT-V
[工业控制]
基于改进BP神经网络的电加热炉炉温PID控制研究
摘 要:以电加热炉为控制对象,提出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PID控制策略。针对BP网络学习速度的缓慢性及较差的泛化能力,受Fletcher-Reeves线性搜索方法的指引,对传统BP神经网络进行改进,改善算法在训练过程中的收敛特性。最后仿真结果证明了该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关键词:电加热炉;BP神经网络;PID控制      1 基于BP神经网络的PID控制      BP算法是在导师指导下,适合于多层神经元网络的一种学习,它是建立在梯度下降法的基础上的。理论证明,含有一个隐含层的BP网络可以实现以任意精度近似任何连续非线性函数。   BP神经网络结构如图1所示,由三层(输人层、隐含层、输出层)网络组成,使输出层的神经元状
[工业控制]
基于改进BP<font color='red'>神经网络</font>的电加热炉炉温PID<font color='red'>控制</font>研究
卷积神经网络的硬件转换:什么是机器学习?——第三部分
摘要 本系列文章由三部分组成,主要探讨卷积神经网络(CNN)的特性和应用。CNN主要用于模式识别和对象分类。作为系列文章的第三部分,本文重点解释如何使用硬件转换卷积神经网络(CNN),并特别介绍使用带CNN硬件加速器的人工智能(AI)微控制器在物联网(IoT)边缘实现人工智能应用所带来的好处。系列文章的前两篇文章为《卷积神经网络简介:什么是机器学习?——第一部分》和《训练卷积神经网络:什么是机器学习?——第二部分》。 简介 AI应用通常需要消耗大量能源,并以服务器农场或昂贵的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为载体。AI应用的挑战在于提高计算能力的同时保持较低的功耗和成本。当前,强大的智能边缘计算正在使AI应用发生巨大转变
[模拟电子]
卷积<font color='red'>神经网络</font>的硬件转换:什么是机器学习?——第三部分
台积电全新SRAM存内计算方案,可支持更大神经网络
纵观全球,研究人员在内存计算(in-memory computing)架构上的研究非常活跃。在最近的国际固态电路会议(ISSCC 2021)上,针对新颖的存储器阵列技术的多个技术会议专门用于支持机器学习算法的计算需求。 众所周知,现在将数据和权重值从内存移动到处理单元,然后再将中间结果存储回内存的做法效率低下。因为信息传输过程中不仅增加了计算延迟,而且相关的功耗是一个主要问题。 如下所示,“无增值”的数据移动消耗了大部分的能耗,这个比例甚至可能大于“增值”计算的能量消耗。请注意,实际的计算能耗是与数据和权重传递到计算单元相关的一小部分。 而存内计算的目标是减少这些低效率,这对于在边缘实施机器学习推理系统尤其重要。
[嵌入式]
台积电全新SRAM存内计算方案,可支持更大<font color='red'>神经网络</font>
谷歌的图片压缩黑科技,人工智能大材小用?
谷歌 正在研发一项新技术,利用 神经网络 模拟人脑的工作方式去压缩图片。这项技术能在确保图片质量的同时,大大降低图片文件的体积。   这项新技术意义非凡。对于消费者而言,更小的文件体积意味着他们的手机、平板电脑和PC就拥有更多的空间。对于谷歌等提供照片存储服务的科技公司而言,更小的照片能降低服务器负载和能耗,还能提升传递速度。   据谷歌研究人员称,相对于传统的JPEG 图片压缩 技术,这种新技术的压缩效率更高。据悉,研究人员利用600万张随意挑选的照片去训练 人工智能 系统,让它学会如何压缩图片。     研究人员将这些照片分解成32x32像素的小块,然后从中选出100个压缩效率最低小图片让系统去学
[嵌入式]
AI及神经网络助力奥迪单目摄像头 生成高精度3D环境建模
据外媒报道,在今年的美国加州长滩举行的第31届神经信息处理系统大会(NIPS conference 2017)上,奥迪展示一项预研发创新项目(innovative pre-development project)。该项目涉及一款单目摄像头(mono camera),奥迪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该设备中,从而生成了超高精度车辆周边环境的3D建模。该会议的举办时间为2017年12月4日-9日,奥迪是其联合赞助商。 新款奥迪A8是全球首款3级自动驾驶量产车型,奥迪人工智能交通拥堵导航系统可应对缓行交通(slow-moving traffic)的驾驶任务,将最大车速限制在60 km/h(约合37.3 mph),该系统既符合现行的法规,又满
[汽车电子]
英特尔在Movidius Myriad X VPU中推出片上神经网络计算引擎,为前端计算带来人工智能
昨日,推出了新的Movidius™ Myri™ X视觉处理单元(VPU),进一步完善了英特尔的端到端人工智能产品组合,为、机器人、智能摄像头和虚拟现实等各种产品提供更多自主功能。 Myriad X是全球第一个配备专用计算引擎的片上系统芯片(SoC),用于加速端的推理。 该神经网络计算引擎是芯片上集成的硬件模块,专为高速、低功耗且不牺牲精确度地运行基于深度学习的神经网络而设计,让设备能够实时地看到、理解和响应周围环境。引入该神经计算引擎之后,Myriad X架构能够为基于深度学习的神经网络推理提供1 TOPS [1] 的计算性能。 英特尔新技术事业部副总裁兼Movidius部门总经理Re El-Ouazzane表示:“
[机器人]
量子计算遇上瓶颈,量子智能能助其脱困吗?
美国科技媒体撰文分析了量子计算在机器学习系统中应用的优势、弊端以及现有范例,表示两者的结合或终将修成正果,解决人工智能等诸多问题。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威奇塔州立大学的物理学教授伊丽莎白·贝尔曼(Elizabeth Behrman)开始致力于研究量子物理与人工智能的结合,而其中的神经网络在当时还堪称是特立独行的技术。大多数人认为她在把油和水进行混合。她回忆说:“我花了很长时间才把论文出版。与神经网络相关的期刊会说,’量子力学是什么?’,物理期刊会说,’神经网络是什么?’”   但到今天,两者之间的结合似乎成了世界上最自然的事情。神经网络和其他机器学习系统已成为21世纪最具破坏性的技术。它们的能力远超出人类,不仅在国际象棋和数据
[嵌入式]
小广播
添点儿料...
无论热点新闻、行业分析、技术干货……
设计资源 培训 开发板 精华推荐

最新单片机文章
何立民专栏 单片机及嵌入式宝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20余年来致力于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推广工作。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