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C51烧录程序时序分析

发布者:少年不识愁滋味最新更新时间:2019-01-26 来源: eefocus关键字:STC51  烧录程序  时序分析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Note1:关于STC51的冷启动下载和复位


STC51单片机里面有一段出厂时固化的程序,这段程序的作用是检测串口是否要下载程序,不需要则执行单片机内的用户程序。每次启动时运行这端程序,这就是为什么每次下载时要冷启动。而复位后单片机是从地址0X0000H处开始执行,地址0X0000H又会指向主程序入口,即主函数处,即片内下载的用户程序而不会执行前面已经固化的检测串口那段程序。这就是为什么单片机每次下载要冷启动,而复位不行。注意,程序前面的宏定义什么的东西不占用系统时间,所以主程序即主函数处。


有一个办法可以给那些需要加电立刻启动的用户,STC单片机可以设置为加电时只有P1.0/P1.1为低电平时开始下载程序,否则直接执行用户程序。这种办法快,不用等前面检测串口的那段时间。STC51单片机冷启动是必须的而复位电路不是必须的,不管是冷启动还是手动启动。也就是想下载程序必须冷启动,而有没有复位电路无所谓。但是最小系统板上必须有复位电路,无论是上电复位,还是上电加手动复位,虽然在一些简单的程序中看不出区别,但是因为复位操作会对一些特殊寄存器产生影响,这样没有复位操作的话再次执行函数的时候会出现错误。单片机断电后在通电也会从主函数处继续执行,可能是单片机断电后地址自动回到0X0000H,但是那些特殊寄存器里的值不会改变。


单片机的上电复位和手动复位是比较简单的电路,只要是根据单片机手册要求的复位时间TRESET要小于复位电路中的RC常数。


单片机下载程序一般都是通过串口,即上位机(STC-ISP)与单片机的底层通信都是通过串口协议实现的,两者之间更为高级的通信协议是建立在串口协议上的。


Note2:上位机(STC-ISP)检测单片机时序


 波特率即为串口发送每比特所占用的时间,此处为2400,即每比特所占用的时间为1/2400=4.167*E-4 (S);可以点击检测MCU选项,上位机开始与单片机握手。整个握手过程可以从图2.2中获得,图中橙色为上位机发送的询问脉冲,蓝色为单片机的响应脉冲

图2.1  STC-ISP软件

图2.2  握手过程


由图2.2可知,上位机先发送检测信号,此时单片机需要冷启动,检测信号可以参看图2.3。在单片机冷启动后,单片机会运行内部固化程序,自行检测串口是否有上位机检测信号。一旦发现检测信号,单片机回复响应信息,响应信息波形可见图2.4,内容则可见图2.5。

图2.3  检测信号

图2.4  响应信号

图2.5  回复内容

上位机接收到单片机响应后的回复信号,波特率为2400,每比特所占时间大约为416us,可以根据图2.7对上位机的回复进行数据解析。


图2.6  上位机回复内容


图2.7  上位机回复内容


Note3:上位机(STC-ISP)程序烧录


总的烧录过程为:上位机先检测单片机,再通知单片机开始烧录程序,每次发一小段程序,单片机会有一个ACK,之后再发结束指令,图3.2接图3.1。

图3.1  程序烧录


图3.2  程序烧录


Note4:总结



图4.1   汇总


关键字:STC51  烧录程序  时序分析 引用地址:STC51烧录程序时序分析

上一篇:8051-stc冷启动自动下载线原理及DIY
下一篇:STC89C52单片机——串口发送程序1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3-16 16:23

STC51从入门到精通(汇编)~~~ 第八讲:串行通信技术
8.1 80C51单片机串行通信技术的特点 80C51单片机具有一个全双工串行通信接口,即能同时进行串行发送和接收。 可以作UART(通用异步接收和发送器)用 可以作同步位移寄存器用。 可以实现点对点的单机通信、多机通信和80C51与系统机的单机或多机通信。 8.2 串行通信基本知识 8.2.1 数据通信 通信方式有两种,即并行通信和串行通信: 并行通信是指数据的各位同时进行传送(发送或接收)的通信方式。其优点是传送速度快;缺点是数据有多少位,就需要多少根传送线。 串行通信指数据是一位一位按顺序传送的通信方式。它的突出优点是只需一对传输线(利用电话线就可作为传送线),这样就大大降低了传送成本,特别适用于远距离通信;其缺
[单片机]
<font color='red'>STC51</font>从入门到精通(汇编)~~~ 第八讲:串行通信技术
如何利用FPGA进行时序分析设计
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即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它是作为专用集成电路(ASIC)领域中的一种半定制电路而出现的,既解决了定制电路的不足,又克服了原有可编程器件门电路数有限的缺点。对于时序如何用FPGA来分析与设计,本文将详细介绍。下面就随网络通信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基本的电子系统如图 1所示,一般自己的设计都需要时序分析,如图 1所示的Design,上部分为时序组合逻辑,下部分只有组合逻辑。而对其进行时序分析时,一般都以时钟为参考的,因此一般主要分析上半部分。在进行时序分析之前,需要了解时序分析的一些基本概念,如时钟抖动、时钟偏斜(Tskew)、建立时间(Tsu)、保持时间
[网络通信]
PICKIT3往PIC16F877A烧录程序失败
1.故障提示:(具体文字忘了记录,大概意思) 1 找不到目标器件,。。。。; 1.2 太多电流流入VDD,检查时钟线和信号线。。。; 2.原因:MCU芯片接反或者焊错了。
[单片机]
STC51-数码管显示
1 数码管显示原理 我们先来看几个数码管的图片, 左图为单位数码管、中图为双位数码管、右图为四位数码管, 另外还有右下角不带点的数码管,最右图还有“米”字数码管等。 不管将几位数码管连在一起,数码管的显示原理都是一样的,都是靠点亮内部的发光二极管来发光,下面就来我们讲解一个数码管是如何亮起来的。数码管内部电路如下图所示,从图(a)可看出,一位数码管的引脚是10个,显示一个8字需要7个小段,另外还有一个小数点,所以其内部一共有8个小的发光二极管,最后还有一个公共端,生产商为了封装统一,单位数码管都封装10个引脚,其中第3和第8引脚是连接在一起的。而它们的公共端又可分为共阳极和共阴极,图(b)为共阴极内部原理图,图
[单片机]
STC51-数码管显示
PCI总线互连之时序分析与仿真验证
随着通信、计算机等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对高速PCB设计分析带来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包括信号完整性(SI)分析(如延迟、反射、串扰、时序等)、EMC/EMI分析(如传导(CE)与辐射(RE)骚扰分析、抗扰分析、散热分析等)、电源完整性(PI)分析与仿真等。分析域也从单纯的时域走向了时域与频域的结合。单板的PCB设计密度迅速加大,所涉及的学科也从以往的单纯性学科演变为包括通信、计算机、机械、电工、热学和材料等的综合性学科。   PCB仿真与验证技术及工具,由最初的高速设计向高频设计方向快速发展,其建摸模型已经由百兆赫兹速率的SPICE/IBIS向千兆赫兹速率的S参数(网络化离散参数模型)过渡,形成了综合性的建摸技术。设计工程师对工具的
[嵌入式]
测试检验电路时序的FPGA逻辑验证分析
随着FPGA技术的广泛使用,越来越需要一台能够测试验证FPGA芯片中所下载电路逻辑时序是否正确的仪器。目前,虽然Agilent、Tektronix 等大公司生产的高端逻辑分析仪能够实现FPGA电路的测试验证功能,但此类仪器价格高昂,一般要十万、数十万人民币。所以,研究开发价格适中且具有逻辑分析仪和FPGA电路的测试验证功能的仪器是非常有价值的。   本文所介绍的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逻辑验证分析仪,采用FPGA技术来实现仪器硬件部分的主要设计,应用图形化编程语言LabVIEW来实现仪器的测试软件设计。文中阐述了虚拟FPGA逻辑验证分析仪的总体设计方案及其工作原理,并对仪器的两个主要工作环节的开发设计作了具体介绍。虚拟FPGA逻
[测试测量]
测试检验电路<font color='red'>时序</font>的FPGA逻辑验证<font color='red'>分析</font>仪
1.3.2时序分析示例
以Nor Flash为例,分析一下2440和Nor Flash的通信时序。 Nor Flash的电路图如上所示,与2440的大致连接如下图所示,有地址线Addr,数据线Data,片选信号nCS,读使能nOE,写使能nWE。 以2440芯片手册提供的读时序图为例,分析一下2440从存储芯片中读数据的时序。 从左到右分析时序图,可以看出,通讯开始时,2440最先发出地址信号,然后依次发出片选信号和读信号并读取数据,之后再将读信号,片选信号和地址信号释放掉。 对比Nor的芯片手册时序图,我们就可以知道上面的各个T值应该怎么设计。 根据对比我们可以确定,2440的Tacs对应Nor的Tacc,表示发出地址线后多久数据
[单片机]
1.3.2<font color='red'>时序</font>图<font color='red'>分析</font>示例
小广播
添点儿料...
无论热点新闻、行业分析、技术干货……
设计资源 培训 开发板 精华推荐

最新单片机文章
何立民专栏 单片机及嵌入式宝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20余年来致力于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推广工作。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