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学习3

发布者:静静思索最新更新时间:2015-12-14 来源: eefocus关键字:单片机  寻址方式  指令系统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寻址方式与指令系统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单片机内部的结构,并且也已经知道,要控制单片机,让它为我们干学,要用指令,我们已学了几条指令,但很零散,从现在开始,我们将要系统地学习8051的指令部份。

一、概述

1、指令的格式

我们已知,要让计算机做事,就得给计算机以指令,并且我们已知,计算机很“笨”,只能懂得数字,如前面我们写进机器的75H,90H,00H等等,所以指令的第一种格式就是机器码格式,也说是数字的形式。但这种形式实在是为难我们人了,太难记了,于是有另一种格式,助记符格式,如MOV P1,#0FFH,这样就好记了。这两种格式之间的关系呢,我们不难理解,本质上它们完全等价,只是形式不一样而已。

2、汇编

我们写指令使用汇编格式,而计算机只懂机器码格式,所以要将我们写的汇编格式的指令转换为机器码格式,这种转换有两种方法:手工汇编和机器汇编。手工汇编实际上就是查表,因为这两种格式纯粹是格式不同,所以是一一对应的,查一张表格就行了。不过手工查表总是嫌麻烦,所以就有了计算机软件,用计算机软件来替代手工查表,这就是机器汇编。

二、寻址

让我们先来复习一下我们学过的一些指令:MOV P1,#0FFH,MOV R7,#0FFH这些指令都是将一些数据送到相应的位置中去,为什么要送数据呢?第一个因为送入的数可以让灯全灭掉,第二个是为了要实现延时,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来,在用单片机的编程语言编程时,经常要用到数据的传递,事实上数据传递是单片机编程时的一项重要工作,一共有28条指令(单片机共111条指令)。下面我们就从数据传递类指令开始吧。

分析一下MOV P1,#0FFH这条指令,我们不难得出结论,第一个词MOV是命令动词,也就是决定做什么事情的,MOV是MOVE少写了一个E,所以就是“传递”,这就是指令,规定做什么事情,后面还有一些参数,分析一下,数据传递必须要有一个“源”也就是你要送什么数,必须要有一个“目的”,也就是你这个数要送到什么地方去,显然在上面那条指令中,要送的数(源)就是0FFH,而要送达的地方(目的地)就是P1这个寄存器。在数据传递类指令中,均将目的地写在指令的后面,而将源写在最后。

这条指令中,送给P1是这个数本身,换言之,做完这条指令后,我们可以明确地知道,P1中的值是0FFH,但是并不是任何时候都可以直接给出数本身的。例如,在我们前面给出的延时程序例是这样写的:

MAIN: SETB P1.0     ;(1)

   LCALL DELAY ;(2)

    CLR P1.0      ;(3)

   LCALL DELAY   ;(4)

    AJMP MAIN    ;(5)

;以下子程序

DELAY: MOV R7,#250   ;(6)

D1: MOV R6,#250   ;(7)

D2: DJNZ R6,D2    ;(8)

   DJNZ R7,D1   ;(9)

   RET        ;(10)

   END        ;(11)

 

 

 

表1

MAIN: SETB P1.0     ;(1)

   MOV 30H,#255

    LCALL DELAY ;

    CLR P1.0      ;(3)

    MOV 30H,#200

    LCALL DELAY   ;(4)

    AJMP MAIN    ;(5)

;以下子程序

DELAY: MOV R7,30H   ;(6)

D1: MOV R6,#250   ;(7)

D2: DJNZ R6,D2    ;(8)

   DJNZ R7,D1   ;(9)

   RET        ;(10)

   END        ;(11)

表2

 这样一来,我每次调用延时程序延时的时间都是相同的(大致都是0.13S),如果我提出这样的要求:灯亮后延时时间为0.13S灯灭,灯灭后延时0.1秒灯亮,如此循环,这样的程序还能满足要求吗?不能,怎么办?我们可以把延时程序改成这样(见表2):调用则见表2中的主程,也就是先把一个数送入30H,在子程序中R7中的值并不固定,而是根据30H单元中传过来的数确定。这样就可以满足要求。

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数据传递中要找到被传递的数,很多时候,这个数并不能直接给出,需要变化,这就引出了一个概念:如何寻找操作数,我们把寻找操作数所在单元的地址称之为寻址。在这里我们直接使用数所在单元的地址找到了操作数,所以称这种方法为直接寻址。除了这种方法之外,还有一种,如果我们把数放在工作寄存器中,从工作寄存器中寻找数据,则称之为寄存器寻址。例:MOV A,R0就是将R0工作寄存器中的数据送到累加器A中去。提一个问题:我们知道,工作寄存器就是内存单元的一部份,如果我们选择工作寄存器组0,则R0就是RAM的00H单元,那么这样一来,MOV A,00H,和MOV A,R0不就没什么区别了吗?为什么要加以区分呢?的确,这两条指令执行的结果是完全相同的,都是将00H单元中的内容送到A中去,但是执行的过程不同,执行第一条指令需要2个周期,而第二条则只需要1个周期,第一条指令变成最终的目标码要两个字节(E5H 00H),而第二条则只要一个字节(E8h)就可以了。

这么斤斤计较!不就差了一个周期吗,如果是12M的晶振的话,也就1个微秒时间了,一个字节又能有多少?

不对,如果这条指令只执行一次,也许无所谓,但一条指令如果执行上1000次,就是1毫秒,如果要执行1000000万次,就是1S的误差,这就很可观了,单片机做的是实时控制的事,所以必须如此“斤斤计较”。字节数同样如此。

再来提一个问题,现在我们已知,寻找操作数可以通过直接给的方式(立即寻址)和直接给出数所在单元地址的方式(直接寻址),这就够了吗?

看这个问题,要求从30H单元开始,取20个数,分别送入A累加器。

就我们目前掌握的办法而言,要从30H单元取数,就用MOV A,30H,那么下一个数呢?是31H单元的,怎么取呢?还是只能用MOV A,31H,那么20个数,不是得20条指令才能写完吗?这里只有20个数,如果要送200个或2000个数,那岂不要写上200条或2000条命令?这未免太笨了吧。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是因为我们只会把地址写在指令中,所以就没办法了,如果我们不是把地址直接写在指令中,而是把地址放在另外一个寄存器单元中,根据这个寄存器单元中的数值决定该到哪个单元中取数据,比如,当前这个寄存器中的值是30H,那么就到30H单元中去取,如果是31H就到31H单元中去取,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怎么个解决法呢?既然是看的寄存器中的值,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让这里面的值发生变化,比如取完一个数后,将这个寄存器单元中的值加1,还是执行同一条指令,可是取数的对象却不一样了,不是吗。通过例子来说明吧。

   MOV R7,#20

   MOV R0,#30H

LOOP:MOV A,@R0

   INC R0

   DJNZ R7,LOOP

这个例子中大部份指令我们是能看懂的,第一句,是将立即数20送到R7中,执行完后R7中的值应当是20。第二句是将立即数30H送入R0工作寄存器中,所以执行完后,R0单元中的值是30H,第三句,这是看一下R0单元中是什么值,把这个值作为地址,取这个地址单元的内容送入A中,此时,执行这条指令的结果就相当于MOV A,30H。第四句,没学过,就是把R0中的值加1,因此执行完后,R0中的值就是31H,第五句,学过,将R7中的值减1,看是否等于0,不等于0,则转到标号LOOP处继续执行,因此,执行完这句后,将转去执行MOV A,@R0这句话,此时相当于执行了MOV A,31H(因为此时的R0中的值已是31H了),如此,直到R7中的值逐次相减等于0,也就是循环20次为止,就实现了我们的要求:从30H单元开始将20个数据送入A中。

这也是一种寻找数据的方法,由于数据是间接地被找到的,所以就称之为间址寻址。注意,在间址寻址中,只能用R0或R1存放等寻找的数据。

二、指令

1.    数据传递类指令

1) 以累加器为目的操作数的指令

MOV A,Rn

MOV A,direct

MOV A,@Ri

MOV A,#data

第一条指令中,Rn代表的是R0-R7。第二条指令中,direct就是指的直接地址,而第三条指令中,就是我们刚才讲过的。第四条指令是将立即数data送到A中。

下面我们通过一些例子加以说明:

MOV A,R1 ;将工作寄存器R1中的值送入A,R1中的值保持不变。

MOV A,30H ;将内存30H单元中的值送入A,30H单元中的值保持不变。

MOV A,@R1 ;先看R1中是什么值,把这个值作为地址,并将这个地址单元中的值送入A中。如执行命令前R1中的值为20H,则是将20H单元中的值送入A中。

MOV A,#34H ;将立即数34H送入A中,执行完本条指令后,A中的值是34H。[page]

2)以寄存器Rn为目的操作的指令

MOV Rn,A

  MOV Rn,direct

  MOV Rn,#data

这组指令功能是把源地址单元中的内容送入工作寄存器,源操作数不变

单片机指令(四)算术运算类指令

 

  1. 不带进位位的加法指令

 

ADD A,#DATA ;例:ADD A,#10H

ADD A,direct ;例:ADD A,10H

ADD A,Rn ;例:ADD A,R7

ADD A,@Ri ;例:ADD A,@R0

用途:将A中的值与其后面的值相加,最终结果否是回到A中。

例:MOV A,#30H

ADD A,#10H

则执行完本条指令后,A中的值为40H。

下面的题目自行练习

MOV 34H,#10H

MOV R0,#13H

MOV A,34H

ADD A,R0

MOV R1,#34H

ADD A,@R1

 

  1. 带进位位的加法指令

 

ADDC A,Rn

ADDC A,direct

ADDC A,@Ri

ADDC A,#data

用途:将A中的值和其后面的值相加,并且加上进位位C中的值。

说明:由于51单片机是一种8位机,所以只能做8位的数学运算,但8位运算的范围只有0-255,这在实际工作中是不够的,因此就要进行扩展,一般是将2个8位的数学运算合起来,成为一个16位的运算,这样,可以表达的数的范围就可以达到0-65535。如何合并呢?其实很简单,让我们看一个10进制数的例子:

66+78。

这两个数相加,我们根本不在意这的过程,但事实上我们是这样做的:先做6+8(低位),然后再做6+7,这是高位。做了两次加法,只是我们做的时候并没有刻意分成两次加法来做罢了,或者说我们并没有意识到我们做了两次加法。之所以要分成两次来做,是因为这两个数超过了一位数所能表达的范置(0-9)。

在做低位时产生了进位,我们做的时候是在适当的位置点一下,然后在做高位加法是将这一点加进去。那么计算机中做16位加法时同样如此,先做低8位的,如果两数相加产生了进位,也要“点一下”做个标记,这个标记就是进位位C,在PSW中。在进行高位加法是将这个C加进去。例:1067H+10A0H,先做67H+A0H=107H,而107H显然超过了0FFH,因此最终保存在A中的是7,而1则到了PSW中的CY位了,换言之,CY就相当于是100H。然后再做10H+10H+CY,结果是21H,所以最终的结果是2107H。

 

  1. 带借位的减法指令

 

SUBB A,Rn

SUBB A,direct

SUBB A,@Ri

SUBB A,#data

设(每个H,(R2)=55H,CY=1,执行指令SUBB A,R2之后,A中的值为73H。

说明:没有不带借位的减法指令,如果需要做不带位的减法指令(在做第一次相减时),只要将CY清零即可。

 

  1. 乘法指令

 

MUL AB

此指令的功能是将A和B中的两个8位无符号数相乘,两数相乘结果一般比较大,因此最终结果用1个16位数来表达,其中高8位放在B中,低8位放在A中。在乘积大于FFFFFH(65535)时,0V置1(溢出),否则OV为0,而CY总是0。

例:(A)=4EH,(B)=5DH,执行指令

MUL AB后,乘积是1C56H,所以在B中放的是1CH,而A中放的则是56H。

 

  1. 除法指令

 

DIV AB

此指令的功能是将A中的8位无符号数除了B中的8位无符号数(A/B)。除法一般会出现小数,但计算机中可没法直接表达小数,它用的是我们小学生还没接触到小数时用的商和余数的概念,如13/5,其商是2,余数是3。除了以后,商放在A中,余数放在B中。CY和OV都是0。如果在做除法前B中的值是00H,也就是除数为0,那么0V=1。

 

  1. 加1指令

 

INC A

INC Rn

INC direct

INC @Ri

INC DPTR

用途很简单,就是将后面目标中的值加1。例:(A)=12H,(R0)=33H,(21H)=32H,(34H)=22H,DPTR=1234H。执行下面的指令:

INC A (A)=13H

INC R2 (R0)=34H

INC 21H (21H)=33H

INC @R0 (34H)=23H

INC DPTR ( DPTR)=1235H

后结果如上所示。

说明:从结果上看INC A和ADD A,#1差不多,但INC A是单字节,单周期指令,而ADD #1则是双字节,双周期指令,而且INC A不会影响PSW位,如(A)=0FFH,INC A后(A)=00H,而CY依然保持不变。如果是ADD A ,#1,则(A)=00H,而CY一定是1。因此加1指令并不适合做加法,事实上它主要是用来做计数、地址增加等用途。另外,加法类指令都是以A为核心的其中一个数必须放在A中,而运算结果也必须放在A中,而加1类指令的对象则广泛得多,可以是寄存器、内存地址、间址寻址的地址等等。

减1指令

 

  1. 减1指令

 

DEC A

DEC RN

DEC direct

DEC @Ri

与加1指令类似,就不多说了。

综合练习:

MOV A,#12H

MOV R0,#24H

MOV 21H,#56H

ADD A,#12H

MOV DPTR,#4316H

ADD A,DPH

ADD A,R0

CLR C

SUBB A,DPL

SUBB A,#25H

INC A

SETB C

ADDC A,21H

INC R0

SUBB A,R0

MOV 24H,#16H

CLR C

ADD A,@R0

先写出每步运行结果,然后将以上题目建入,并在软件仿真中运行,观察寄存器及有关单元的内容的变化,是否与自已的预想结果相同。


关键字:单片机  寻址方式  指令系统 引用地址:单片机学习3

上一篇:学习单片机1
下一篇:单片机学习4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3-16 14:40

PIC16位单片机CAN(1)新建工程测试
昨天焊接了硬件,硬件没有什么问题。起初使用最新的集成开发环境MPLAB X IDE v1.41,XC16编译器。但是新建简单的工程都不行,找不到KIT3。只好放弃。还是使用MPLAB IDE v8.88集成开发环境吧,依然是XC16编译器。 由MPLAB IDE v8.88的工程向导新建一个工程。选择单片机和编译器之后开始写一个IO口程序控制LED看看有没有硬伤。好久不用PIC了,都忘了怎么使用了。 1:添加相应的头文件 2:写配置位(时钟,仿真口等) 3:写测试程序。 总是忘了写配置位,根据文档写完配置位之后LED终于点亮了!! #include p33EP32GP502.h _FICD(ICS_PGD
[单片机]
51单片机定时器和中断的介绍
最近在学习51单片机,学到了定时器这块,由于自己的基础不太扎实,在这方面花了很多时间,这里通过对定时器和中断的介绍,用简易时钟这个例子来对学习的内容进行加深巩固,把自己的经验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大家能够有帮助。 一、定时器的功能以及定时器的结构 定时器的功能 其实就是单片机的内部,通过系统时钟的每一个机器周期产生一个记数脉冲,即每一个机器周期计数器加一。 比如,这里我的实验板的晶振是12MHZ,1MHZ信号每个脉冲的持续时间为1us,如果定时器T0对1MHZ的信号进行计数,从0~65536us,当达到最大的65536us的时候,定时器计数达到最大值,会溢出,于是产生中断信号,向中断系统申请中断,中断系统接受中断请求,执行中断
[单片机]
51<font color='red'>单片机</font>定时器和中断的介绍
基于MSP430单片机的家用烟雾报警器的设计
0 引言 近年来,全球每年发生火灾600~700万起,其中住宅火灾约占80%以上。根据2003-2006年期间的一份统计报告《美国家庭火灾烟雾报警器》发现:每1000场报道的火灾中,如果有烟雾报警器和湿式喷头存在,火灾导致的死亡率就能降低84%。国外对家庭火灾报警系统的安装早已开始推广并实行,并有许多国家以相应的法律法规严格规定执行。而我国现行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未对住宅部分安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有所规定。通过调研发现,现有烟雾探测器容易失效、连接断开或电池损坏,缺少电池欠压检测,存在误报警的情况,工作极不稳定。因此,本文设计了一款功耗低、可靠性高、实时性强的家用烟雾报警器。 1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单片机]
基于MSP430<font color='red'>单片机</font>的家用烟雾报警器的设计
AT89S52单片机与CC1100的接口硬件电路
单片机对发射模块和接收模块的控制,首先都要对单片机的接口进行初始化(SPI总线接口技术是一种高速、高效率的串行接口技术,主要用于扩展外设和进行数据交换。),然后要对射频模块初始化,在这部分的初始化中要上电复位芯片和对它的片内寄存器进行配置。发射端发射一组数据中首先要通过口对,缓冲区设置单次发送的数据个数,然后写入要发送的数据包,数据自动加前导码和校验,接着进入发送模式发送数据包,等待本次发送结束,最后冲洗缓冲区,本次发送完毕。接收端接收一组数据中首先进入接收模式,等待接收信息完成,然后接收到的数据包被分解,读出所有接收到的数据并存储,最后清洗缓冲区,本次接收完毕。CC1100具有包处理机制、发送、接收FIF0、WOR模式(Wake
[单片机]
AT89S52<font color='red'>单片机</font>与CC1100的接口硬件电路
C8051F410单片机BootLoader的实现
BootLoader就是单片机在复位后首先执行的一小段引导程序,通过此段程序可以实现硬件初始化、进行“用户程序”更新等功能,本文主要讨论的是通过BootLoader对“用户程序”进行动态更新。 在使用单片机进行产品开发及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更新程序的问题,正常的程序下载是通过单片机仿真器与单片机的特殊I/O口连接来实现。在产品的开发阶段,通过仿真器可以实现程序下载及调试。产品开发完成后,由于单片机已被封装在产品内部,若要进行更新则需要重新打开产品外壳,连接数据线。这对已经批量生产甚至产品已经在最终用户手中的情况下几乎是不可能的,一方面由于这样做效率很低、成本高,另一方面也使用户对产品的整体性能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1 F
[单片机]
C8051F410<font color='red'>单片机</font>BootLoader的实现
MCS-51单片机存储空间的介绍以及划分
1.前言 MCS-51的存储器有片内RAM、片外RAM 和 ROM 三个空间。 MCS-51单片机在物理结构上有四个存储空间 1、片内程序存储器(片内ROM) 2、片外程序存储器(片外ROM) 3、片内数据存储器(片内RAM) 4、片外数据存储器(片外RAM) 在逻辑上(即从用户的角度上)MCS-51单片机有三个存储空间 1、片内外统一编址的64K的程序存储器(ROM)地址空间(MOVC) 2、256B的片内数据存储器(片内RAM)的地址空间(MOV) 3、以及64K片外数据存储器(片外RAM)的地址空间(MOVX) 注:在访问三个不同的逻辑空间时,应采用不同形式的指令以产生不同的存储器空间的选通信号。 2.存储空间划分 2.
[单片机]
MCS-51<font color='red'>单片机</font>存储空间的介绍以及划分
MCS-51单片机模拟I2C软件包
注意:普通M51单片机机器周期=12个时钟周期,f020机器周期=时钟周期 对于nop指令,F020是一个时钟周期,例如f020晶振为22.1184M, 约为45ns /*函数是采用软件延时的方法产生SCL脉冲,固对高晶振频率要作 一定的修改....(本软件包是1us机器周期,即晶振频率要小于12MHZ)总线时序符合I2C标准模式,100Kbit/S。*/ #include reg51.h #include intrins.h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宏定义*/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define _Nop() _nop_() /*定义空指令
[单片机]
MCS-51<font color='red'>单片机</font>模拟I2C软件包
使用高集成度MCU实现网络支持的技术
  在过去 20 年中,许多工业和自动化系统的趋势是向单个节点添加越来越多的数字智能,以提高它们的响应速度。通过使用分布式智能将系统整合到系统系统(也称为“物联网”)中,系统可以变得更加灵活。通过网络控制,可以提供对设备的远程控制,让它们更智能地工作,以节省能源并提供状态和错误反馈。   使用从远程节点收集的数据,云中的服务器可以在警报开始出现时主动安排维护。这些服务器还可以通过使用增强的控制算法使设备协同工作,以获得更节能或更具成本效益的解决方案,这些算法不仅对来自一个设备的数据作出反应,而且还执行传感器融合以使用来自多个设备的输入。   自 1970 年代推出以来,以及随后在 1980 年代更新为使用低成本双绞线电缆,
[单片机]
使用高集成度<font color='red'>MCU</font>实现网络支持的技术
小广播
添点儿料...
无论热点新闻、行业分析、技术干货……
设计资源 培训 开发板 精华推荐

最新单片机文章
何立民专栏 单片机及嵌入式宝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20余年来致力于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推广工作。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更多每日新闻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