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英国《自然》杂志网站8月12日报道,美国哈佛大学化学家和工程师共同制造了一种最新的V形纳米晶体管,外膜覆有一层磷脂双分子层,能非常容易地进入细胞内部进行检测,而不会对细胞造成任何可见伤害。
这种新设备称为纳米级场效应传感器或纳米FETs,在本周出版的《科学》杂志上也有详细描述。它比许多病毒更小。人体细胞直径范围大约为从10微米左右的神经细胞到50微米的心脏细胞,而新型传感器能测量5微米直径的细胞。纳米FETs有几种系列,整体小于50纳米的型号,其纳米线针直径仅有15纳米。
当前用于记录神经细胞及其他细胞内电信号的玻璃吸液管只是微米级的,其上带有一个电极,把吸液管夹在细胞膜上记录电信号。但这项技术远不理想,领导该研究的马萨诸塞州剑桥和哈佛大学化学家查尔斯·列勃说,吸液管是笨重的,工作时经常损伤细胞。
而纳米FETs的外表涂有一层磷脂双分子膜,这和细胞膜的组成是一样的,能通过细胞膜融合,毫不费力地进入细胞内部,这和细胞吞噬病毒或细菌的过程相似。这意味着插入纳米FETs几乎不会留下任何伤口,它可以进入并停留在细胞里面,持续不断地检测。
纳米FETs有一个三维的灵活结构,有两个覆膜纳米线成V形60度角固定在顶端,与主体部分成120度角连接,工作时有电流通过纳米晶体管。其可用于检测细胞内的离子变化和电子信号,尤其是神经细胞;还可固定在受体或配体上,探测单细胞内部的生化过程。研究小组演示了纳米FETs的使用,用它刺入一个单个培养的胚胎鸡心脏细胞,以2.3赫兹的频率记录下一系列电压峰值,和细胞跳动节律相一致。
研究人员表示,这是10年内第一个在细胞内部用半导体设备进行检测的方法,是一种全新的细胞内研究方法。他的小组已将设备用于神经细胞,同时正在和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小组合作,研究和纳米线连结在一起的组织的生长情况。
列勃表示,他们的长期目标是将数字化和生物研究结合在一起,培养出人造组织,植入纳米线以加强医疗监测效果。
关键字:V形纳米晶体管 纳米FETs 细胞
引用地址:
新型纳米晶体管可直接探测细胞内部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3-16 11:39
可观察细胞内部的激光断层扫描仪问世
德国萨尔大学21日发表公报说,该校研究人员研发出能观察单个细胞内部情况的新型高精度激光断层扫描仪,可用于检验抗衰老产品效果以及分辨皮肤癌细胞病变等。
仪器发明者柯尼希介绍说,该仪器的分辨率比传统超声波仪器高上千倍,它不仅能观察单个细胞,甚至能观察线粒体等。借助此仪器能检验出防晒霜等抗衰老产品是否有效。它还能用以检验尼古丁、激素药物等对皮肤老化的影响。
此外,由于癌细胞在激光照射下会比健康细胞更亮,医生还能借助此仪器提供的三维图像判断皮肤癌患者的皮肤细胞是如何癌变的,而无需取下病人组织细胞进行分析。
[医疗电子]
时代周刊2011年十大医学突破:克隆制造干细胞
北京时间12月8日消息,近日《时代》杂志网站发布了2011年的十大医学突破评选结果。这些研究涵盖了从干细胞克隆研究到对抗疟疾和艾滋病的广泛医学分支领域,纪录着在过去的这一年中人类在了解自身奥秘和对抗最可怕疾病的道路上取得的丰硕成果。 1 运用克隆技术制造干细胞
运用克隆技术制造干细胞
这并非人体克隆,但已经非常接近了。科学家们报告他们利用“体细胞核转移”(SCNT),即当年克隆出小羊“多利”的相同技术,在人体细胞上进行了同样的实验。这种技术简单来说就是将一个卵细胞中的遗传物质用一个成熟体细胞,如皮肤细胞中的DNA加以代替。随后卵细胞将开始分裂,如果一切顺利,最终它将产生一个和提供成熟体细胞的动物个体拥有完全
[医疗电子]
FPGA+ARM异核架构,基于米尔MYC-JX8MMA7核心板的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是医院临床检验应用非常广泛的仪器之一,用来检测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等项目 。是基于电子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全自动智能设备,功能齐全,操作简单,依托相关计算机系统在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等方面具有出色表现,可同时进行多个参数的可靠分析,通过联网互通和交互式触摸屏可以实现线上信息共享等功能,被广泛应用在医院临床检验中。 图片来源网络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硬件系统主要分三条线,首先是数据线,以FPGA处理器为主,主要用于原始数据的高速采集和获取;其次是控制线,以MCU处理器为主,主要实现对各个外设部件的驱动控制及传感器数据的检测;最后是人机交互线,以MPU处理器为主,作为主控中心进行各模块的协调管理和资源
[嵌入式]
哈工大研制纳米机器人把原子级别药物输入细胞
超高的定位精度,在超过厘米以上的运动范围内仍能保证纳米以下的定位精度。2016世界机器人大会上,由哈工大机器人集团研制的具备位移反馈传感器的纳米操作机器人引发了人们的关注。 纳米操作机器人具备位置检测传感器,可实现自动可编程运动,并具备多种功能强大的附加模块。与传统机器人相比,纳米操作机器人具有超级灵敏、超高精确等特点,可以在极微小尺度下完成传统机器人无法实现的各种观测、表征和操控作业,堪称“无微不至”。 纳米技术近年来一直是科技发展的制高点之一,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多伦多大学教授孙钰表示,过去的十年微纳机器人取得了巨大进展,在自动化控制、生物医学、纳米制造等领域都有许多重要的研究和突破。 通过纳米技术,可将原子级别的药物输入
[嵌入式]
我国首台自主研发高端荧光法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面世
记者日前从医疗器械新品发布会获悉,我国第一台自主研发具有网织红细胞、有核红细胞检测功能的高端五分类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BC-6800包含仪器、配套试剂、质控物和校准品日前成功面世。
BC-6800是“光散射结合荧光染色多维分析核心技术平台(SF Cube)”上的首个应用实例,她的诞生是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综合的产物,涉及生物技术、化学和化工合成、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精密机械、光学、自动控制、流体力学等诸多技术领域。迄今为止,BC-6800包含仪器、配套试剂、质控物和校准品共获得中国发明专利45项,美国专利14项。同时,以BC-6800及后续产品研发为基础的《新一代高性能五分类血细胞分析系统研制》课题于201
[医疗电子]
日本成功研发微机器人系统,可像细胞一样移动并由DNA控制
生物是最鼓舞人心的存在,但也很难在机器人技术中进行复制。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日本的研究人员成功设计了一种微小的机器人系统,可以像一个活体细胞一样移动。上周,科学家们在“科学机器人”杂志上发表了相关研究成果。该系统被称为分子机器人,大小形状类似于阿米巴变形虫。 样子像是一个充满液体的囊,该结构体内含有大约27种生物和化学成分组成,该机器人研究人员之一,日本仙台东北大学的生物工程师野村一郎说。分子组件协同工作通过拉伸动作来改变囊的形状,在液体环境中推动囊体像细胞一样运动。通过使用对光敏感的DNA信号来控制囊体运动的启止。 除了以这种奇特方式运动,该变形虫机器人能做的并不多。但这就是该发明的绝妙之处,野村说。机器人可作为一种载体,可以装
[医疗电子]
美研究首次揭开人体细胞生物传感器分子机理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UCLA)的研究人员6月6日表示,他们首次发现了人体细胞生物传感器分子的机理,为复杂的细胞控制系统提出了新的阐述。
人体细胞控制系统能够引发一系列的细胞活动,而生物传感器(biological sensor,biosensor)是人体细胞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控制环”的传感器能够在细胞膜上打开特定的通 道让钾离子流通过细胞膜,如同地铁入站口能够让人们进入站台的回转栏。钾离子参与了人体内关键活动,如血压、胰岛素分泌和大脑信号等的调整。然而,控制环 传感器的生物物理功能过去一直未为人们所了解。
如同能
[医疗电子]
医疗电子 索尼利用蓝光光盘技术开发出细胞分析仪
意欲扩大医疗业务的索尼在2012年6月接连发布了两款细胞分析仪。凭借着充分利用该公司擅长的蓝光技术这一“索尼特色”,与其他公司的以往产品实现了差异化。
索尼社长兼首席执行官平井一夫在2012年4月举行的经营方会说明会上展示的幻灯片。此次的产品属于红色虚线部分,生命科学领域业务(《日经电子》加注)。
索尼新开发的是完全以光学测量手段对细胞的种类及大小实施分析的、名为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er)的设备。这是一种在血液、免疫、癌症及再生医疗等研究领域广泛使用的专用仪器。
流式细胞仪通过向高速流过微细流路的细胞照射激光,检测细胞发出的散射光及荧光来掌握细胞的状态。其原理与利用激光读取高速旋转
[医疗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