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医文化博大精深,脉诊是“望闻问切”中的重要方法,以脉相诊断作为基础,对病人的病情进行观察和大致的估计。通过电子仪器来对脉象进行测量。对于国内脉象测量的的研究现状来说,虽然相关学者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但是由于提纯脉象信号的过程较为复杂,易受到非线性变形以及多种干扰的共同影响,导致信号提取完成后一般都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因此在该方面的研究还有待加强。
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将脉象、心率和血压的测量有机的整合到一起,从而利于临床医学的开展。笔者在研究国内外相关学术著作的基础上,采用了更为先进的智能技术和信号处理技术,最大限度的对非线性变形和脉象提取过程内的噪声干扰进行消除,以提升测量数据的稳定性和准确性。本设计中的脉象血压仪已开发成功,得到了临床验证,脉象提取能够符合设计要求,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测量原理简介
笔者在本设计中采用摩托罗拉生产的压强传感器MPX50GP,当压强范围控制在0到40KPa之内时,产生20到60mv的输出信号。采用摩托罗拉的MC68HC05SR3单片机来作为微控制器。同时,采取大连东方的EDM 12864B来作为图形点阵列晶。
基于血压机械式测量方法,来进行舒张压和收缩压确定方法的设计。通过气泵袖套来环绕患者的手臂。在进行泵气的过程中,自动跟踪监测CP袖套压强信号和BP脉冲信号,袖套压强信号CP在增大的过程中会使得BP脉冲信号的振幅持续增加,在达到相应的数值时,又会呈现出明显的减小趋势,一直到脉冲信号完全消失。当脉冲信号完全消失时,然后增加5KPa的脉冲信号。
对于排气过程而言,事先对舒张压和收缩压的阀值进行设定,在排气的过程中,脉冲信号下降到相应幅度时,就会产生脉冲信号BP,该时刻即为被袖套束缚的脉管被脉搏冲开的时刻。跟踪监测脉冲信号,在袖套压强信号CP的振幅大于收缩压阀值的情况下,收缩压的数值即为袖套压强信号的数值,持续的对脉冲信号BP进行跟踪,在脉冲信号振幅达到相应数值后迅速减小,达到事先设定的阀值时,测量获得的袖套压强信号即为患者的舒张压。
对于排气过程而言,实现脉冲信号向矩形波的转换,并将该矩形波来作为中断的触发信号。
完成收缩压的捕捉定位后,在袖套压强信号减小2KPa的情况下,获得了最强的脉冲信号,脉冲信号的采集过程必须作到准确、快速,换言之,在1.5个脉冲信号周期内必须完成128个数据的采样,进行相关处理后,能够获得所需的静态脉象图形,使得数据更加直观。
图1脉象血压仪系统框图
血压仪袖套内的泵排气通过微控制予以实现,袖套气压的感测转换通过脉搏传感器予以完成。电信号通过压强传感器产生后,较为微弱,一般在10uf之内,却拥有多达20uf以上的无效偏压,另外还含有为数众多的高频噪声。所以,信号需要通过前置放大级来完成差动放大,与此同完成去噪工作,然后开展二级放大和零点调整。
袖套压强信号和脉冲信号的分离基于信号分离部分完成,得到的脉冲信号在完成模/数转化后送入压力检测通道进行后续处理。由于袖套压强信号在完成分离后,相对高频干扰而言,较为微弱(主要为50HZ的交流电干扰),所以后级放大在完成高频滤波后还需要实现三级放大。处理后的信号分为以下两路:一路进行整形处理,将信号转换为矩形波,进而用作触发中断,以利于计时捕捉功能的实现。另外一路在完成模数转换环节后,送到微控制通道,完成数字处理等多项处理工作。
要想系统高效、准确的进行工作,软件系统功能示意图如下:
图2血压仪软件功能结构示意图
设计中关键因素的考虑
对于MPX50GP传感器而言,其输出信号组成如下:CP信号(频率小于0.4HZ)和BP信号(频率为1HZ),所以在分开这两路信号时需要通过两级高通滤波器来完成,如果没有较为理想的抑制CP信号,则无法稳定BP信号基线,进而导致脉冲振荡的比较基准无法获得统一。下图为两级过滤器电路示意图。
图3两级过滤器电路示意图
由图可见,两个RC网络构成了过滤器,从而使得截止频率得到确定,必须确保振荡信号不至于产生丢失或者失真。另外确定过滤器的增益的因素为R2/R1,通过该增益来对脉冲信号实施放大处理。高频成分的滤除通过C3完成。
分离得到的脉冲信号还必须经过放大、滤波和基线校准等处理,以此作为舒张压和收缩压的判定标准。
面向用户的人性化设计
本脉象血压仪的操作交互界面尽可能的实现了较好的易读性、易操作性和简洁性。不仅如此,系统还实现了下列的几点重要突破:
(1)所有控制功能都只通过3个按键就可以实现;
(2)安全、准确的按键操作过程。对于不用的按键,通过系统实现了按键的暂时关闭,杜绝由于误操作而使得操作的错误;
(3)简洁和形象的液晶显示界面;
(4)设置了蜂鸣信号提示和指示灯;
总而言之,本脉象血压仪在测量数据的稳定性、清晰度、精确度和准确性方面都已经符合了临床医学的需求,另外由于其简单的操作、简洁友好的操作界面和较低的成本,使得其能够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
上一篇:小型化、可移动式传感器监测人体新陈代谢健康
下一篇:无线型睡眠呼吸暂停症监视系统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3-16 1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