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医疗未来发展的三种积极趋势

发布者:Blissful567最新更新时间:2018-10-18 来源: 人工智能大健康关键字:智能医疗  精准医疗  癌症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人工智能对于医疗的影响,并不止于上文所概述的智能诊断、智能治疗、健康管理和医疗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其他如药物挖掘、生物科技和精准医疗等也是人工智能可以发挥巨大作用的领域。从上文的分析来看,人工智能会进一步推动医疗领域向着智能化、日常化和人性化的方向发展,尤为重要的是可以促进精准医疗的发展。同时,这些变化也会对医疗行业就业和人类对于自身的认识产生重要影响。从目前来看,人工智能在未来的发展有如下三个值得关注的积极趋势:第一,用人工智能的“医生”补充人类医护人员,以解决未来医护人员稀缺的问题;第二,用人工智能提高药物挖掘的效率,加速药物开发的过程;第三,在人工智能的基础上,提高个性化用药的水平,并通过精准医疗最终解决癌症这一难题。下面分而述之。

第一,开发人工智能医生以缓解医护人员不足。人类医生的培养过程非常复杂,且成本相对较高,培养时间较长。例如在美国,医学专业需要学生在完成本科学位之后再来就读。即便在发达国家,有经验的医护人员的缺乏也是一种常态。而一旦人工智能的技术应用获得突破,就可以在一个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训练出大量具备相关技能的人工智能医生,进而可以有效地解决人类医生资源不足的问题。而且,这些医生可以在全世界的任何地方全年无休地提供医疗服务。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在未来所有的人类医生都会消失,在一些非常复杂的工作中,人类医生的作用仍然是不可替代的,至少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看来如此。除此之外,把那些日常诊断或者程序化的工作交由人工智能来完成,会更加节省医疗成本。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水平的快速提升,未来的情景将是:平均水平的医生让人工智能做助理,而平均水平以下的医生则要做人工智能的助理。如果用于诊断疾病或是预后的数据、图像能够标准化、量化、结构化,这些工作基本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来完成。在确定相应的数据范围和具体算法后,人工智能可以通过不断地进行机器学习和积累,逐步完善诊断系统和治疗流程。尽管目前来看,人工智能并不是万能的,但是它的确会在某些具体工作中超越人类,从而取代一部分人的现有作用。

因此,面对人工智能的发展,医疗产业的发展必须加快相关的技术应用的开发,并协调好人类医生与人工智能之间的配合。在这一方面,中国的“微医”是一个典型产品。“微医”是一个移动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平台,可以提供预约挂号、在线问诊、远程会诊、电子处方、药品配送等互联网医疗服务。在这个平台上,每天有大量的患者上传影像数据并请求相关专家协助诊断。医学人工智能的帮助一方面可以节省医生的大量重复性工作,使图像数据和病例首先通过机器进行初审,再由专家进行复核,其效率将提升70%以上,另一方面还可以面向基层医生提供诊疗辅助,大约80%的常见病可以由人工智能协助基层医生完成治疗,而剩下约20%的复杂病例,则可通过互联网平台请专家进行远程会诊,从而提升基层的诊疗水平。

第二,人工智能助力药物挖掘效率。药物的挖掘和筛选一直是医疗业的重要领域。换言之,药物研发的水平和规模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医疗业的发展形态。从历史上看,药物挖掘经历了随机筛选药物、组合化学库筛选和虚拟药物筛选三个阶段。最初,随机筛选药物的典型做法是通过细菌培养法从自然资源中筛选抗菌素,这种做法是低效的。随着组合化学的出现,人们可以迅速合成大量化合物,并在此基础上运用高通量筛选的技术完成化合物的筛选,这种做法的缺点则主要在于研发成本较高。到了虚拟药物筛选阶段,人们可以将药物筛选的过程在计算机上进行模拟,以对化合物可能的活性作出预测,从而进行更具针对性的实体筛选,这样可以极大地减少药物开发成本。由此,医药领域很早就开始将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应用于药物挖掘上,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到目前为止,新药的研发仍然需要极高的成本,既需要长期的实验和数十亿乃至上百亿美元的投入,还要进行反复的安全性测试,而且即便如此,也无法保证最后真的能够成功。而人工智能的应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相应的问题。例如,在新药筛选时,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所具有的策略网络和评价网络以及蒙特卡洛树搜索算法(Monte Carlo Tree Search),从成千上万种备选化合物中挑选出最具有安全性的化合物,作为新药的最佳备选者。人工智能还可以协助新药的安全性检测,也就是通过对已知药物的副作用的分析,预先判断出新药的副作用及其大小,由此选择那些产生的副作用危害最小的药物进入动物实验和人体试验,从而大大地节约时间和成本。

据研究人员估算,大约15%到20%的新药研发成本都消耗在探索阶段。这意味着数亿美元的成本,以及数年的研发时间。目前,在药物挖掘领域,位于美国旧金山的初创公司Atomwise是最具代表性的。Atomwise主要关注于利用深度学习神经网络来发现新的药物,具体来说,主要是运用超级计算机、人工智能和复杂的算法模拟制药过程,来预测新药品的效果,同时降低研发成本。这使得该公司不仅具有强大的药物发掘能力,同时极大地降低了发现和研制新药的成本。例如,在2015年,该公司宣布在寻找埃博拉病毒治疗方案方面获得了进展。也就是说,在Atomwise预测的药物中,有两种或许能用来抗击埃博拉病毒,而这些发现用时仅七天且成本不超过1000美元。

第三,利用人工智能和精准医疗治疗癌症。在推动精准医学的发展上,人工智能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早在2011年,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美国国家工程院以及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就共同发出了“迈向精准医学”的倡议。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精准医疗的发展也获得了相应的技术基础。如前所述,人工智能在癌症诊断的准确性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医生可以检测出不同癌症病人的不同病变,找到个性化的用药,并进而利用人工智能完成换药和配药工作,大大降低了治疗的成本。

癌症是典型的需要精准治疗的病症之一。癌细胞来自体内,而且与正常细胞非常相似,在治疗的过程中,很难准确找到所有的癌细胞,因此也就难以根除疾病。癌症手术仅仅能够切除肉眼可以看到的病灶,而对于已经转移的或者存在于血液和淋巴内的癌细胞则无能为力。而这些未被清除的癌细胞则会重新增殖,从而导致癌症的复发与转移。尽管化疗药物会发挥一定的作用,但癌细胞可能会产生耐药性,同时患者的免疫功能则会下降,这样也容易造成癌症的反复。

因此,治疗癌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在于,每一个癌症患者都需要根据具体的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而不是采用没有针对性的一般治疗方案。因此,如果有一个专门的治疗小组针对某一癌症患者进行药品的配制,并且对癌细胞变化的反应足够迅速,那么癌细胞是可以完全杀死的。然而,如果按照这种方案来治疗,其成本是非常高的,甚至会达到上亿美元。因此,这种治疗方案是非常不经济的,对大多数患者来说难以承担。

基于面对癌症的这种特性,可以依靠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来提高治疗的针对性和精准性。根据目前的研究,导致肿瘤发生的基因错误大约在万的数量级上,而已知的癌症则在百的数量级上。因此,所有可能的恶性基因复制的错误和癌症的组合大约有几百万到上千万种。这个数量级就人类的认知能力而言是超大规模的,但是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领域来看则是非常小的。因此,通过人工智能进行大数据分析,可以更有针对性地检测不同人的不同病变,从而找到适合具体情况的个性化用药。同时,运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也可以检测患者的新病变,从而可以帮助癌症患者及时更换新的药物。此外,这些换药和配药的过程都可以在人工智能平台上完成,由此也会大大降低药品的使用成本。按照这种发展趋势,人类在未来克服癌症难题,将不再是一种空想。


关键字:智能医疗  精准医疗  癌症 引用地址:智能医疗未来发展的三种积极趋势

上一篇:香港城市大学开发软体机器人,可在体内输送药物
下一篇:成长中的技术:如何用“芯片”打开精准医疗的想象空间?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3-16 12:15

谷歌腕带获专利 对抗癌症及帕金森病
    谷歌最近获得了一项腕带设计专利,显示其可以使用各种能量形式脉冲来帮助治疗帕金森和癌症等疾病,该手环可以发出能量脉冲,靶向打击佩戴者血液细胞中与帕金森病和癌症关联的实质。能量的形式可以包括远红外线,磁场,超声波,调频电波以及声脉冲等,这项以名为“Nanoparticle Phoresis纳米粒子电泳”的专利已经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网站上公布,显示谷歌正致力于对抗癌症等疾病的医学研究,包括能检测癌症的药片开发 工作也在进行中。       这项腕带设计专利显示,传输的能量能够根据血细胞中不健康物质的打击目标不同而改变,有积极的治疗效果。靶向打击的实质目标可以为血液中的酶、激素或蛋白质。比如,已经有相关研究
[医疗电子]
智慧医疗走红 健康大数据发力:人工智能造福人类再迈一步
    近日,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   《意见》的主要内容是将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纳入国家大数据战略布局,利用大数据拓展服务渠道,延伸和丰富服务内容,更好满足人民健康医疗需求。建立健全健康医疗大数据开放、保护等法规制度,增强安全技术支撑能力,有效保护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鼓励政府和社会力量合作,充分释放数据红利,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力。    健康大数据驱动智能医疗产业   上世纪70年代之前,人工智能的研究范式是采用抽象数据列表与递归作符号演算来衍生人工智能。此后,基于专家系统、自然语言理解、智能知识库的逻辑推理范式渐渐占领了人工智能主流地位。2010年后
[医疗电子]
一文汇总ADI移动医疗全体征监测方案
2018 年初,德勤发布的最新《2018年全球医疗行业展望-移动医疗的变革》报告中指出2017年~2021年全球医疗支出预计将以每年4.1%的速度增长,而2012年~2016年的增速仅为 1.3%。人口老年化进程加快带来的慢性病管理需求激增,创新技术一如物联网(IoT)、大数据、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AI)等的快速发展,再加上国家产业政策助力,都使得医疗行业成为嫁接民生问题与经济发展的全球热点。 而作为医疗行业的新生力量,移动医疗更是风生水起,从传感器件级的增长即可窥见一斑。据Research and Markets分析,医疗传感器市场预计将于2022年达到150亿美元,而2016年到2022年期间的复合增长率为8.5%,增速最
[医疗电子]
移动医疗终端开启智能医疗时代
      IT消费化日益迫切的今天,衣食住行都沾了移动互联网的光,用户掏出移动终端,吃喝玩乐都能得到指引。毫无疑问,移动和触控确实已经是一个不可逆转的潮流。在医疗界,移动终端正颠覆临床医生使用技术的观念,引发了事业与生活平衡的问题,并对医院的信息技术带来了正能量。       移动医疗被认为是医疗领域21世纪最具潜力的创新性技术,为什么需要移动医疗?移动医疗的发展是怎样的?可以带来哪些益处?作为这个潮流趋势的感知者和践行者,中日友好医院信息处处长田献氢分享了移动医疗在中日友好医院的发展和美好愿景。   增强临床护理能力 提升医疗效率       目前,患者对于自身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升的同时,对医务人员的要求也随之愈高。医
[医疗电子]
智能医疗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摘要:目前智能智能医疗与我们的生活已经息息相关,本文主要介绍了智能医疗带成的发展趋势和智能医疗发展现状以及未来智能医疗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 智能医疗简介 智能医疗是通过打造健康档案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利用最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实现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逐步达到信息化。在不久的将来医疗行业将融入更多人工智慧、传感技术等高科技,使医疗服务走向真正意义的智能化,推动医疗事业的繁荣发展。在中国新医改的大背景下,智能医疗正在走进寻常百姓的生活。 智能医疗带成发展趋势 物联网技术将被广泛用于外科手术设备、加护病房、医院疗养和家庭护理中,智能医疗结合无线网技术、条码RFID、物联网技术、移动计算技术、数据融合
[医疗电子]
可追踪类器官的RFID技术
无线射频识别(RFID)芯片在日常生活的实际应用比比皆是,例如捷运悠游卡、社区门禁感应卡和汽车芯片钥匙。据ScienceDaily报导,美日研究团队试图以RFID芯片持续追踪类器官(organoids)样本,实验后发现,类器官内建RFID芯片,自然而然会把芯片包覆起来,丝毫不影响原本的功能。 目前RFID芯片广泛应用于各种层面,最近辛辛那提儿童医院医学中心(Cincinna TI Children's Hospital Medical Center)、东京医科齿科大学和横滨市立大学,试图利用RFID技术追踪类器官,有助于管理和辨识实验所需的类器官。 类器官是从干细胞培养出来,类似人体器官的人体组织,有助于研究人类发展和疾病。由
[医疗电子]
能“听”到癌症的医用传感器AcuRay问世!
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Gatech)的研究者Anthony Dickherber与Christopher Corso发明了一种针尖大小的传感器,这种传感器能够分辨出一滴血清中癌症相关分子的存在。 这种被称为AcuRay芯片的装置由排放在一张薄膜上的电极阵列构成。当电极阵列上给予一个电流时,会发出特定音频的嗡嗡声。这个技术本身并不新,但AcuRay芯片的创新在于研究者把合成抗体“粘”到了微电极上,因此当癌症标记物与抗体结合时,由于压低了电极,导致嗡嗡声的音频发生改变,从而能“听”到癌症标记物的存在。
[焦点新闻]
绵阳科技城发布健康电子新品成果 智能听诊器等多款产品面市
10月9日,中国(绵阳)科技城管理委员会、中国(绵阳)科技城工业技术研究院联合发布科技城健康电子新品成果。会上,由长虹技术中心基础技术研究所健康电子项目组推出的一系列健康电子新款产品正式面市,包括单兵可穿戴个人体征及环境信息监测系统、智能听诊器、智能端云一体近红外光谱分析系统等。 据长虹技术中心基础技术研究所健康电子项目组相关负责人介绍,单兵可穿戴个人体征及环境信息监测系统等健康电子产品,将是长虹发展智慧家庭、智慧社区,构建智慧 医疗 生态服务体系等重要组成部分。 智能可穿戴,军民融合成果转化 随着传感器技术的积累和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可穿戴式智能监测设备已经成为了目前消费电子产业的热点之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智能头盔产品的研发
[医疗电子]
小广播
添点儿料...
无论热点新闻、行业分析、技术干货……
最新医疗电子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About Us 关于我们 客户服务 联系方式 器件索引 网站地图 最新更新 手机版

站点相关: 医学成像 家庭消费 监护/遥测 植入式器材 临床设备 通用技术/产品 其他技术 综合资讯

词云: 1 2 3 4 5 6 7 8 9 10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18号B座15层1530室 电话:(010)82350740 邮编:100190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