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完成首例AI+5G手术:400公里外“补心”成功

发布者:WanderlustSoul最新更新时间:2019-04-03 来源: 新智元关键字:房间隔缺损  手术  心脏  3D打印  高州市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刚刚,广东省人民医院与广东高州市人民医院完成全国首例AI+5G手术,成功为心脏病患者“补心”。手术期间的AI技术是由曾靠“贪心算法”成功追回被抢车的圣母大学计算机系终身副教授史弋宇团队提供。这次手术也是AI在临床上的一次落地应用。

  AI+5G,第一次成功完成心脏病手术。

  刚刚,广东省人民医院与广东高州市人民医院共同上演一场直播“大片”:

  高州市人民医院心外手术室里,医生主刀进行心脏腔镜手术;在相隔近400公里外的广东省人民医院,专家通过观看大屏幕上5G传输的实时超高清手术画面,对高州市的手术进行远程指导。

  在这场手术前,医院使用到了自主研发的全自动AI去噪以及建模软件,一键完成建模,耗费时间从2-6小时缩短至两分钟以内,并自动生成3D打印机可识别的3D数字心脏模型(STL格式),直接用来打印出实体1:1心脏模型。

  值得注意的是,手术的AI技术部分是由广东省人民医院特聘顾问史弋宇教授带领团队参与。史弋宇是圣母大学计算机系终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并兼任电子系终身副教授。

史弋宇

史弋宇

  今年1月初,新智元报道过史弋宇教授被两名劫匪抢去汽车,在不到24小时之内,靠手机发动应用程序和“贪心算法”成功将车找回,新智元的读者应该有深刻印象。

  这次参与全国首个AI+5G手术,史弋宇筹备了一年时间,手术成功也让AI在医疗领域更加落地。

  患者情况:先天心脏病,心脏出现孔

  接受AI+5G手术的是一位41岁的女性患者,据医生介绍,这名患者有先天心脏病,近期因“劳力性心悸、气促10余天”入院。经过心脏彩超和右心导管等检查发现,患者诊断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

  房间隔缺损本来是简单先心病,如果在小时候做开胸手术,操作上是相对容易,而且风险很低的。但是这位患者已经41岁,出现了重度肺动脉高压,开始出现心力衰竭,病情已经从简单先心病转变成复杂的成人先心病,简而言之心脏没有正常的发育,形成了一个缺损,就是我们所说的心脏里面出现一个孔。

模型演示患者的心脏中间出现一个孔(摄影:邱海龙)模型演示患者的心脏中间出现一个孔(摄影:邱海龙)

  这个孔的存在会导致病人心脏左心房的血会持续往右心房分流,加重右心房的整个心脏的负荷,也会加重肺循环的负荷,久而久之,心脏也就会持续扩大,肺动脉的压力也会持续的增高。

  通过3D打印出来的1:1心脏模型可以看到,患者的心脏比正常人的偏大,而正常人的心脏大约有一个拳头那么大。

通过影像也可以观察到,患者的心脏占据了整个胸腔的2/3以上。通过影像也可以观察到,患者的心脏占据了整个胸腔的2/3以上。

  由于房间隔缺损一直伴随患者41年,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期,因此无法进行常规的心脏手术矫治,最严重的结果可能会导致心肺联合移植甚至是死亡。

  同时,患者的心肺功能衰竭到已经出现症状,因此术中的操作必须仔细,心肌保护要到位,围术期的管理也是挑战,再加上是胸腔镜下做手术,对医生的手术操作是较大的考验。

  准备阶段:AI三维建模只需2分钟

  对于这次手术,广东省人民医院可谓用上了目前最热门的“黑科技”,其中多项技术均已申请专利进行知识产权保护。史弋宇教授负责参与AI部分,主要用于术前准备阶段。

  1、图像压缩

  医院把影像采集下来以后,要进行实时影像传输,史弋宇教授联合佛罗里达国际大学闻武杰教授先做一个面向机器学习的影像压缩,在数据接收端会自动对影像进行去噪,然后分割、建模。

  影像压缩的出发点和传统的压缩(比如JPEG)不同,JPEG是针对人的视觉的,要保证压缩后没什么视觉上的损失。而该工作做的压缩是为了AI建模,不以人的视觉作为标准,而是针对计算机视觉的影像压缩。

  通过压缩,接收的图像体积变小了,而且图像分割的准确度得到了提升,压缩率提升3倍,且能提升分割效果。

关于影像压缩的成果,论文将会发表在今年6月的CVPR上。关于影像压缩的成果,论文将会发表在今年6月的CVPR上。

  论文题目:Machine Vision Guided 3D Medical Image Compression for Efficient Transmission and Accurate Segmentation in the Clouds

  2、AI去噪

  在上面的图像压缩过程中,还包含了一部分去噪技术。因为这里的图像是用来建模的,所以在压缩的过程中,同时把一部分噪声也去掉了。在去噪方面,使用了注意力神经网络,能够集中注意到图像里的噪声。

  史教授团队对每一例影像进行自动去噪,最后的结果直接进行自动建模,不需要人工干预。这样就可以把心脏的模型建成一个可3D打印的模型。

  3、机器学习和传统计算机视觉的混合建模

  对于结构性心脏病患者来说,他的心脏结构可能跟正常的心脏差别很大,所以史教授团队用了机器学习加传统计算机视觉的方法。对于心脏结构比较变化大的,用一些传统计算机视觉的方法;关于心脏的一些精细结构,使用人工智能与传统计算机视觉方法的混合架构。

  整个心脏的三维建模时间大概是2分钟,而且准确度在先天性心脏病上也比传统方法的70%提升了12%。如果使用传统3D建模方法,大概需要几个小时时间。

  这个模型的直接作用有两个。第一个作用是让医生在术前准备的时候,会把这个模型用3D打印出来,供医生在术前准备时参考,能够直观地看看患者心脏到底是什么样的,有些什么问题。

  模型的另外一个重要作用是,让术中进行远程指导的医生,能够通过VR和MR技术,利用传输过来的实时影像以及之前的建模,能够实时、动态地指导目前的手术的进展。

  在本场手术中,医院采用的是3D建模方法,指导心内手术操作非常直观;但是在某些情况下,比如一些急诊重症病人,来不及进行3D打印,就可以实时用VR的虚拟心脏来指导,也很直观。

  下图可以显示AI在手术中起到的作用:

手术过程:VR演示补心术手术过程:VR演示补心术

  准备工作之后是手术过程。

  今天上午9点35分左右,手术正式开始。在广东省人民医院现场的大屏幕上(下图),有四个播放画面,从左到右分别是高州市人民医院、高州人民医院手术室、广东省人民医院、VR视频手术过程演示。

高州市人民医院手术现场高州市人民医院手术现场

  从现场播放的VR演示视频,我们可以看到整个手术过程。

  手术开始前,先将患者右侧胸腔垫高30度。然后确定手术入路,即主操作孔、镜孔和辅助操作孔。

  患者身上会插管连接体外循环机,就是通常所说的人工心肺机,后续进行身体降温之后,医生再灌注心机保护液,让心脏停下来,之后再进行心脏的探查跟房间隔缺损的修补。

  下图是房间隔缺损修补术过程:

  手术中最关键的环节有两个,一个是在心脏的Koch三角区,缝合时需要注意不要靠近这,以免引起心脏心肌损伤,导致心脏跳动的节律传导受到阻滞。

  另一个是心脏的解剖结构要看得更清楚一些,修补房间隔缺损的“补片”要补得更大一些。

最后确认没有残余分流,修补完成,心脏复跳,止血关胸,手术完成。最后确认没有残余分流,修补完成,心脏复跳,止血关胸,手术完成。

  现场经过近3个小时的手术后,4月3日12:55分,患者心脏复跳,手术成功!

  5G比4G提速10倍,时延低于30微秒

  手术现场的主刀医生为高州市人民医院的何勇医生,指导医生是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外科的郭惠明医生。

  根据官网介绍,何勇医生是高州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每年完成心外手术达500例左右,手术量在华南地区处于领先,其中瓣膜替换术在400例左右,手术成功率达99%以上。

  高州市人民医院虽然在心外科也有很多经验相对比较成熟,常规心外科手术都能做,但以前这类手术主要是采取大切口的开胸手术来做,微创的腔镜手术做得不多。

  这场手术是做微创腔镜手术,患者开刀3-4厘米,对医生的要求更高,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需要广东省人民医院的指导支持。

  郭惠明是广东省人民医院主任医师、心外科副主任,擅长微创胸腔镜手术,在手术治疗二尖瓣成形或置换、先天性心脏病、房颤和冠心病的杂交治疗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图据广州日报)(图据广州日报)

  地图显示,高州市人民医院距离广东省人民医院将近400公里,但现场画面没有明显时延。传回现场测试结果,整体网络速度与4G相比提速10倍,时延低于30微秒,几时就是同步的。

  在现场,高州人民医院主刀医生还询问:“心包是否在这里打开?”位于广州的郭惠明立即回答:“上移3厘米。”

  目前,广东省人民医院已经跟广东移动、华为合作,实现5G全覆盖,室外网络由4G跨越到5G,用户体验速率由80Mbps提升到800Mbps,达到与有线光纤网络相当的体验。

  对于AI,虽然近年来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取得了飞速进展,但在实际临床中的应用却非常有限。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人工智能还缺乏足够的可信度和可解释度来完全取代医生进行自动诊治。 

  史弋宇说,团队目前阶段主要着眼于人工智能在医疗系统中的辅助作用来帮助其尽快落地。例如在本次远程手术指导中采用到的面向人工智能的图像压缩传输,智能影像去噪,以及智能心脏建模,都是以为医疗专家更方便,更快捷,更准确的诊治为目标。


关键字:房间隔缺损  手术  心脏  3D打印  高州市 引用地址:中国完成首例AI+5G手术:400公里外“补心”成功

上一篇:医疗电子的“瓶颈”:干扰与抗干扰
下一篇:光学传感器芯片:将在个性化医疗中起到重要作用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3-16 12:16

VCU推出美国首款全人工心脏的便携式驱动器
  美国佛吉尼亚联邦大学医学中心是一家研究全国性临床试验技术的领头机构,近日其主导研究出首款用于驱动全人工心脏的便携式驱动器。这项技术将使植入了人工心脏的患者在有适合移植的捐赠心脏之前,可以呆在自己舒适的家里休养生息、调养和等待。   将有多达30家(医疗)中心对便携式、机械式驱动器进行调查研究,VCU波利心脏中心(VCU Pauley Heart Center)便是其中一家。该驱动器用于为患者的人造心脏提供动力,使患者能够在医院之外的环境中恢复,包括呆在家和呆在缓解病情的服务机构。   “这是一项改变患者生活的技术!”VCU医学中心MCV医院首席执行官John Duval表示,“VCU长期以来一直是心脏辅助技术的领头者,
[医疗电子]
3D打印如何彻底革新医疗保健领域?
1983年, 3D打印 之父Chuck Hall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 3D打印 机,并用它来打印了一个很小的洗眼杯。    这只是一个杯子,小而黑,看起来很平凡,但这个杯子为革命铺平了道路。现在,这项技术正在以戏剧性的方式改变医疗行业。   由于美国的医疗保健费用持续飙升,而且看不到任何政治解决方案,这项技术可能会提供一些急需的救济。   以下只是 3D打印 改变医疗行业的一些方式。   个性化的假肢   此前,3D虎报道过Amanda Boxtel的故事。Amanda Boxtel自腰部瘫痪以来,使用来自Ekso Bionics的机器人套装,她能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运动,但是穿起来很不舒服。并且其无法像其他人一样拥有运动范围
[医疗电子]
雷尼绍:面对残酷的3D打印市场,我们有足够的竞争力
  随着 3D打印 技术在制造、医疗、学术、航空航天、军事等多个领域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企业将 3D打印 作为其技术转型方向,用于突破研发瓶颈或解决设计难题,助力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下面就随嵌入式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2018年TCT亚洲 3D打印 展刚刚落下帷幕,作为亚洲市场主要的3D技术展会,TCT亚洲展汇集了国内外3D行业的优秀企业,展现了国际3D打印技术的最高水平以及最新研究成果。雷尼绍作为世界领先的工程科技公司之一,也携最新的生产型增材制造设备RenAM500Q和后期检测设备Equator和REVO比对仪亮相本次展会。活动期间,OFweek3D打印网的编辑采访了雷尼绍增材制造产品业务拓展经
[嵌入式]
柔性电路:可通过3D打印制造!
背景 柔性电子,是近年来非常热门的一项新兴技术。不同于传统电子器件给我们带来的僵硬呆板的印象,柔性电子产品能在一定范围的形变(弯曲、折叠、扭转、压缩或拉伸)条件下正常工作。 (图片来源: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 目前,柔性电子已经成为交叉学科中的研究热点之一,它涵盖有机电子、塑料电子、生物电子、纳米电子、印刷电子等领域,其产品包括RFID、柔性显示、OLED显示与照明、柔性传感器、柔性光伏、柔性逻辑与存储器件、柔性电池、可穿戴设备、电子皮肤等。 图片来源:柔性太阳能电池(由Epishine AB提供)、电子纸、压电织物 (图片来源:Johan Bodell/查尔姆斯理工大学) 创新 近日,德国汉堡大学与德国电子同步加速器研
[家用电子]
柔性电路:可通过<font color='red'>3D打印</font>制造!
遨博助力睿米实现手术机器人真正“国产化”
广告摘要声明广告 近日,遨博合作伙伴柏惠维康自主研发的—睿米 ® RM-50手术机器人获国家药监局NMPA批准上市,取得NMPA认证。遨博携手柏惠维康联合研发的机械臂填补了国产6自由度协作机器人在神经外科应用领域的空白。 核心部件国产化 打破“卡脖子”的被动局面 睿米 ® RM-50手术机器人的推出,标志着我国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关键核心部件首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国产化”。遨博携手柏惠维康联合研发的机械臂打破国内手术机器人领域被国外核心部件“卡脖子”的被动局面。作为协作机器人国家标准制定者,遨博开发了具有全部知识产权的协作机器人产品,在国内率先实现了全部核心部件的国产化,打破了国外长期垄断。 用“中国心”创“中国智造”
[机器人]
精确靶向放射治疗可以治愈部分恶性肿瘤
  一项正在进行中的临床实验首次发表报告显示,精确靶向放射治疗可以治愈已有部分器官转移的恶性肿瘤。 该报告已经发表在2008年8月15日出版的《临床癌症研究》杂志上。在该报告中,来自美国芝加哥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者们表示,靶向放射治疗可以彻底消除21%的已有5处或以下转移灶的癌症患者的所有症状和体征。   芝加哥大学医学中心放射与细胞肿瘤学教授、该研究的领导者之一Ralph Weichselbaum博士表示,“此项实验表明,癌症患者即使其因为各种原因而不能以传统疗法进行治疗或传统治疗方法失败,其仍然有其它的治疗选择。我们的实验结果十分令人鼓舞,一些IV期恶性肿瘤(肿瘤已有远处转移者)患者通过治疗病情得到了长期缓解。”   
[医疗电子]
视力恢复手术:人类又一次败给了机器人
在一项12名斜视患者手术研究中,一款名为PREEYES的机器人程序手术操作系统成功帮助患者恢复视力,同时未造成任何传统手术可能带来的流血等副作用。牛津大学的科研人员表示,PREEYES完美规避了人类做眼部手术时因手抖带来的眼部损伤风险。 在视力恢复手术方面,机器人程序再次赶超人类。在机器人程序操作的视力恢复手术中,医生插入手术工具,先将受损薄膜从视网膜中分离出来,然后将其从眼部移除,完成手术后工具从切口处原路离开眼球,整个手术由医生操控脚踏开关完成,并且可随时停止整个程序。 2016年9月,英国牛津市70岁的William Beaver接受了该手术,术后他表示其视力已恢复如初,这也是世界上第一台由机器人程序操作的手术。操作该手术的
[医疗电子]
贸泽电子携手格兰特•今原开启国际空间站3D打印设计挑战
2016年8月23日,半导体与电子元器件顶尖工程设计资源与全球授权分销商贸泽电子(Mouser Electronics)宣布与贸泽电子的长期客户、全球备受赞誉的工程师、 流言终结者 格兰特 今原开启 国际空间站设计挑战 。这项最新的挑战属于贸泽电子与格兰特 今原共同发起的 共求创新 挑战系列,号召高校师生、设计工程师、创客利用3D打印技术提升宇航员在国际空间站的工作或生活。挑战从即日即可报名,截止日期为2016年10月7日。 国际空间站设计挑战(简称I.S.S设计挑战)由贸泽电子的重要供应商Amphenol和Intel ,联合赞助。所有参赛团队将会由格兰特 今原及曾经担任I.S.S指挥官的知名宇航员共同甄选。 能看到自己的
[物联网]
小广播
添点儿料...
无论热点新闻、行业分析、技术干货……
最新医疗电子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随便看看

About Us 关于我们 客户服务 联系方式 器件索引 网站地图 最新更新 手机版

站点相关: 医学成像 家庭消费 监护/遥测 植入式器材 临床设备 通用技术/产品 其他技术 综合资讯

词云: 1 2 3 4 5 6 7 8 9 10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18号B座15层1530室 电话:(010)82350740 邮编:100190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