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内容我就不再做介绍与延展,从各人表达的态度看,有幸灾乐祸的、有打抱不平的、也有忧心重重的,也有朋友给我微信问我e陪诊是否受益或者对早医业务有大影响,让我保重之类的话,大家除了抱怨担心以后看病挂号难没有出路外,大多数人觉得这一次的打击对移动医疗公司可能是一场灭顶之灾。
从阵势看,先是一则《东北女怒斥号贩子》视频火爆网络开始,BTV、CCTV1火力跟进,到北京卫计委出台“八项措施”重拳打击号贩子与严禁医生手工加号,促进医院全面进行网络预约挂号。再到这个文件出台,组合拳是一拳比一拳猛,包括早医挂号在内大多数移动医疗平台也开始纷纷下架医生加号服务,这回看起来是动真格了。
移动医疗创业者的信心与士气还是受到一定的打击,投资人也变得谨慎起来,估计有些已经确定投资或正准备融资的公司会受些影响,空气混杂着一股焦燥诡异的气氛。
那么禁止移动医疗公司开展医生加号业务对移动医疗有多大影响?是灭顶之灾还是凤凰涅槃?我们先从国内移动医疗现状开始讲讲。
过去一年是移动医疗火热的一年,很多移动医疗公司拿到巨额的融资,且不说微医、春雨、好大夫、丁香园四大天王如雷贯耳,杏仁医生、杏树林、V大夫、健康之路、医联等也是号称拿到上千万美金,被资本看好。
这些移动医疗公司基本分为四类:一类是以患者服务为切入的挂号问诊平台,另一类主要是以给医生服务为切入点的医生交流学习社区及医生工具。第三类就是医生集团,第四类是象e陪诊这样走医养结合的医护服务平台。
后三类影响比较小,而第一类以患者服务为主的移动医疗平台影响较大,这类平台无论是直接公开加号的还是半遮半掩电话咨询的或病情提交审核的,本质是都有加号服务,毕竞用户最终的目的是要去医院看病的。事实上目前这类移动公司目前几乎都无法盈利,有些就连流量都没有多少,加号业务是大家为数不多可以挣点流量的业务了,这业务一停,你说要不要命呢?
其实呢,做互联网医疗并非挣不到钱,也不是没有盈利模式,互联网早已验证了只要有流量就一定能挣钱,这些公司目前挣不到钱的主要原因不是因为大家节操有多高尚,主要原因还是在于除了名声响之外既没有用户也没有流量(根据talkingdata发布的2015年移动医疗数据报告显示最领先的移动医疗APP装机率都没有达到1%的,大部分只有0.1%左右)。
这行业除了百度外还有三家闷声发大财的公司:快速问医生、寻医问药、39健康网,这三家公司的业务模式基本一样,都是通过给百度提供问答类中间页提供内容,然后通过SEO及沉甸下来的流量导给民营医院的方式获取收入(快速问医生日uv高峰达到2000万左右,另外两家高峰也达上千万,印证了移动医疗的流量还是在百度,百度每年有30%以上收入来自于医疗),它们挣的只是百度漏下的,但每家的年利润都上亿,人家根本就不发PR,当然了这种事也不合适大声嚷嚷,再说了这种建立在百度生态之上的商业模式讲故事的空间也不太大。
医疗低频偶发的特征,在医疗信息方面目前最好的入口就是搜索,各家移动医疗公司除了圈一些医院资源外,还都没有几家真正通过产品的方式抓住用户需求与痛点从而获取大量的用户,这其中有医疗市场开放的问题也有移动医疗公司过于迷信依赖资源的惯性,这时侯开谈移动医疗进入下半场显然是可笑的。
那么,移动医疗公司既然没有机会或不屑从百度获取流量及挣取民营医院的钱,那去线下开诊所医院吧,线上的流量导下线下并不容易(且不说大家真实都没什么流量用户),与传统的莆系民营医院相比习惯线上的移动医疗公司对线下医院运营并不擅长;通过自已的app或网站构建服务获取用户吧,目前移动医疗行业除信息外,能切入的地方除了挂号问诊还真廖廖无几,切服务吧,除了部份飞刀与中医有些知名医生能走出去外,大部份医生离开公立医院体制后,用户并不认帐;切网络医院吧,利用医生开网上处方打造医药电商还暂时处于构画阶段。
所有的一切,需要重点生产要素——医生必须走出体系,而离开体制就必须先建立好用户的关系与打造自身专业影响力的过程。在这过程之中,挂号是大家最容易裁获用户的低树果实,大家不蜂拥采摘是不可能的,于是我们看到了大多数的移动医疗公司都不约而同的抱着挂号加号这一个坑不停的挖阿挖,可谁都知道挂号加号这一块利益依然是建立在原有的以医院为中心的医疗服务体系之上的,医院医生本身都是现阶段的既得利益集团,你没有创造新的利益给大家分,却在他们的地盘去刨东西,除了看人家心情施舍外,肯定是没有未来的。这点跟早期sp的业务很相近。
现在好了,加号被卫计委明令禁止了,人家连施舍喝汤的机会也不给了,还告诉你如果继续搞下去不仅不给汤喝医生如果私下与商业公司合作还有可能被移送司法机关法办。我们除了私下可以骂几句僵化固致不通情理外并没卵用。虽然可以说凡是被打压的事往往都是人民需要的;凡是被垄断的行业,提供的服务往往价高质次;凡是需求未补满足、创造力补压制而导致供给稀缺的行业就会存在机会。移动医疗的存在就是为了打破这种垄断,当初医生与医院也是半推半就的,现在卫计委说取消就取消是不是有点不合情理?
就算加号业务不禁,它真的就会象滴滴专车快车那样属于移动医疗的未来业务吗?我觉得未必:虽然加号业务基本上是大多数移动医疗公司必备的业务,但大家其实对这业务既爱又恨,爱的是加号的确能解决部份医疗问题也是大家目前能折腾点声音用来融资的事,恨的是这事根本就不挣钱且是个死胡同,加号业务由于是在医生利用所在的医院的服务行为,加号的服务费用最后几乎都被医生拿走,移动医疗公司并不能从医生或所在的医院那分到多少利益,除了承担风险,它既没改变就患者就医服务品质,也没有改变资源分配结构,最终都是导致贩卖稀缺资源,增加就医成本,它也不像是滴滴专车或快车那样在完全市场化的环境内增加服务供给与服务品质,任何不走出体制的加号形式最后都是死胡同。
加号被禁,对移动医疗法公司肯定有短痛,这就像今天朝阳群众又举报明星吸毒一样,没有未来的加号业务对移动医疗公司也是一种毒品。明星被抓,看起来是丑事,但对个人健康而言未尝不是好事?同样加号被禁 ,从行业发展来看就是好事。毕竞筑坝水满,不从加号口溢出,只堵不疏,要么决堤要么就会从别的口泄洪,加号的口堵上的同时,一定会给市场留下创新的空间,这就是移动医疗公司的机会。
这过程中不仅移动医疗公司会有变化,我们还看到像北京同仁医院等公立也在尝试通过增加挂号就诊量的方式来降低挂号难的问题,当然这种利用增加医务人员工作强度却没有改变医务人员收入分配结构的方法,只治标不治本并不能提高医务人员的劳动积极性,也不会提高服务品质,最终的市场机会还是留给移动医疗创业公司的。
现在医疗的困境政府不可能熟视无睹,他们也希望通过医疗改革来改善现状,这才有分级诊疗与多点执业政策的出台与试点,但这都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医疗改革第一步从医药分离开始,大批的药代已经转行,然后接着打击号贩子与加号切断医生灰色福利,对医生来说体制内的好处少了,自然想走出来的人就会多。
看看新闻最近医生集团成立的越来越多就是一个好现象。医生集团多了,想有作为的医生想到至外面出诊的欲望也多了,市场上医生的供给量就会增加了,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关系短期内用户往公立医院就医的路径还不会很快改变,而切断医生加号与打击号贩子,也会切断了一部份人通过号贩子或加号的方式去三甲公立医院找名医的路径,这时侯患者如果不想通过分级诊疗程序来就医的,就只能转移到外面其他社会医疗组织去寻求帮助,这样供给平衡被打破了,资源与利益重构的机会就产生了。
移动医疗公司及医生集团无论在医疗的信息化方面还是在医生的资源优化配置方面抑或在健康保险控费方面都能发挥大的作用,渐渐也会有一批真正有自已价值与自身入口的移动医疗产品与公司出现。我们期待这是一次凤凰涅槃!
上一篇:IBM在华秀布局医疗的五种武器
下一篇: 57个关键决定医疗器械企业生死!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3-16 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