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手术机器人时代还有多远

发布者:柳絮轻风最新更新时间:2016-03-17 来源: 健康报 关键字:医疗  手术机器人  医疗机器人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手术机器人、3D打印技术、ICU急救设备、眼科诊疗设备……技术创新正给医学发展带来更广阔的空间。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高端设备和技术也在加快国产化的脚步。

  在去年国家卫生计生委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的推进国产医疗设备发展应用会议上,两部委明确提出大力促进产学研医紧密结合,推动医疗设备产业从仿制研发向自主创新转型,加速从使用大国向研发制造强国转变。从今天起,本报选取医疗领域备受关注的几项新技术、新设备,从产业和行业的角度,为您呈现我们的解读和观察。

  从高空跌落,因脊柱胸腰段压缩性骨折而无法站立的王先生,不久前在北京积水潭医院接受了该院院长田伟及其团队操控骨科手术机器人实施的手术。田伟说,机器人在皮肤上探明“病灶”后,在三维影像技术的辅助下,精准地为患者植入6枚椎弓根螺钉,并对骨折处进行了固定。

  当前,骨科手术机器人、颅颌面外科精确治疗机器人系统、“妙手S”手术机器人等国产手术机器人辅助系统正四处“开花”,手术机器人的时代正向我们走来。

  研发路上产学研医

  一个都不能少

  田伟团队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同开展的“基于影像导航和机器人技术的智能骨科手术体系建立及临床应用”研究,日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首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骨科机器人,由医生控制台、床旁机械臂系统、3D成像系统3部分组成,可以微创实施复杂外科手术,从研发到应用花费12年时间,经历了2179次试验。”田伟告诉记者,自2002年起,他就率领团队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单位联合攻关,提出了计算机辅助脊柱外科微创手术的理念。

  田伟说,产、学、研、医相结合,最难的是从实验室走向临床。目前,我国实验室研究的机器人种类和数量都不少,但临床想法最终通过工程学设计落地并不简单。

  “设计之初,就要找工程师和厂家一起谈,否则想法再好也制造不出来。”田伟举例,医生认为只要将三维导航技术与机器人辅助操作系统结合起来就完成任务了,但在工程师看来,重写软件、精准配比、重新校对等都是难题;工程师感觉操作系统的机器导向器固定在一个位置比较方便,但临床要求根据患者部位不同有所转向。

  国产手术机器人辅助系统还有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院长郭传瑸率队研发的颅颌面外科精确治疗机器人系统。“当前,国际上还没有专门针对颅颌面外科的机器人,这套机器人系统从构想、设计到源代码的编写,都是真正的中国制造。”

  颅颌面外科精确治疗机器人系统的研发由北大口腔医院牵头,清华大学软件学院、北京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合作开展,申报书先后修改了20个版本。“我有一些图形处理的创意和想法,但我不懂机器人;了解图像处理和机器人的人却不懂医生怎么开刀。”郭传瑸说,“整个课题的研发过程就是不断打破行业界限的过程。”

  此外,2014年3月,中南大学附属湘雅三医院开展中国首例“妙手S”国产机器人手术,至今已应用机器人开展直肠癌根治术、胃穿孔修补术、胆囊切除术、阑尾切除术等。“妙手S”国产机器人由中南大学、天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联合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相关研究成果已在美国微创外科权威杂志上发表。该院副院长朱晒红介绍,“妙手S”手术机器人系统目前仍处于科学研究和临床试验阶段,去年11月10日已完成中期验收;2017年年底,单孔内镜腔镜一体化手术机器人第四代将会诞生。

关键字:医疗  手术机器人  医疗机器人 引用地址: 医疗手术机器人时代还有多远

上一篇: 互联网与医疗 还需哪些磨合
下一篇: 2016年智能医疗大会 可穿戴设备崛起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3-16 12:02

国产辅助腹腔镜手术机器人有望三年内量产上市
记者从正在深圳召开的2017世界 医疗机器人 大会上获悉,国产辅助腹腔手术 机器人 有望三年内量产上市。 据 机器人技术 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孙立宁介绍,医用机器人尤其是手术机器人,是机器人领域的“高富帅”,技术门槛和研发制造成本都很高。目前国内已经有多个科研团队正在致力于手术机器人的开发,已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辅助腹腔镜手术机器人系统。除了个别高精度核心部件,系统的主要硬件、软件、材料和系统设计等均为我国科研团队自主研制。 孙立宁说,国产辅助腹腔镜手术机器人上市后,耗材也能实现国产,手术费用将大幅降低,因此更多患者能够享受到这项高端 医疗 服务。 “国内科学家还在致力于开发能够感知医生意图的智能手术机器人。”孙立宁说,
[嵌入式]
眼科手术机器人可远程控制替代人工手术
健康问题,关乎国计民生。不止有国家层面积极推动相关政策及基础建设,在人工智能的浪潮下,面对已经来临的智慧医疗时代,许多创新型科技企业也积极投身智慧医疗领域,为百姓健康贡献力量。在昨天开幕的“2019全国双创活动周”上,一系列医疗领域的“新物种”“黑科技”纷纷亮相,助力国民健康。 身在北京一家医院的眼科专家医生,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给千里之外的一位身患老年性黄斑多年的病人做手术,更神奇的是,同时接受这位眼科专家手术的还有遍布全国各地的眼病患者,他们正在接受机器人做的手术,这样的场景已经慢慢从电影中走向现实。现在,用于医疗领域的手术机器人已经诞生。昨天下午,在杭州未来科技城学术交流中心“如鱼得水”广场,“天天新物种”正式发布了一
[机器人]
日本医生及药剂师谈医疗现场推进iPhone及iPad应用
    日本致力于用IT技术来革新医疗现场的医疗从业者团体“Team医疗3.0”于2012年8月5日在东京银座的Apple Store银座店举行了研讨会,介绍了医疗及医学现场的IT、iPhone、iPad运用事例。在研讨会上,大学医疗系学生及医疗机构IT部门负责人认真聆听了在职医生及药剂师介绍的iPhone、iPad的运用实例。   Team医疗3.0的发起人之一、因在日本最先将iPad引入手术室而闻名的神户大学研究生院的杉本真树表示,“IT并非特别的东西,我一直想通过运用IT来改变封闭的医疗界”。曾为成立Team医疗3.0而不懈努力的原苹果日本公司员工、现在任日本i3 Systems公司董事的畑中洋亮回顾当时的情形说,“在推
[医疗电子]
医疗设备消费化大势所趋,可穿戴医疗设备将成下一热点
可穿戴设备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便捷地储存个人的健康信息。按照市场调研机构Transparency Market Research 的报告称,2012年可穿戴市场容量7亿5千万美元;但到了2018年,市场容量预计是58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40.6%。 这其中,可穿戴医疗设备无论是在市场容量上,还是在复合增长率上,都远高于其它类别。同时,与医疗和健康相关的可穿戴设备会占据整个穿戴市场的大半。 这里提到的与健康相关的可穿戴设备大致可以分为医用和非医用两大类,比如可携带式血糖仪就属于医用类,而小米手环属于非医用类。但两者的界限在应用层面上并不严格,甚至很多原本定位于娱乐的可穿戴设备都有健康用途。比如谷歌眼镜可用于直播
[医疗电子]
罗氏收购医疗大数据独角兽,这又是哪儿跟哪儿?
当国人在欢庆2018年农历春节时,国际制药巨头罗氏对外宣布,以19亿美元收购美国癌症数据公司FlaTIron Health所剩余的全部股份,从而将这家风头正劲的医疗大数据独角兽强势收入囊中。罗氏为什么要豪赌这只独角兽?这一收购行为透露了全球医疗产业界的哪些重要信息?中国医药产业和数字医疗从业者们从中能获得哪些推动行业变革发展的重要启示? 罗氏收购透露出什么信息? 在决定收购FlaTIron Health的全部剩余股权前,罗氏已经拥有其12.6%的股权。为何还要花重金将“控制权”进行到底? 罗氏CEO Daniel O’Day这样解释:“此次并购是我们公司面向未来个性化医疗战略的重要一步。规范的真实世界数据源和建模能力对
[医疗电子]
新京报:从解放医生的身上看到医改的曙光
      即将正式启幕的北京医改中,被提及了近三年的“小病进社区,大病(转诊)去医院”概念,因缺少大医院的改革配套,难以发挥“疏导患者合理就诊”实效,将在大医院和社区的“诊疗共同体”中得以“矫正”。   或许我们也可以做一个通俗化的理解:“小病进社区”这样一个美好的初衷,因为在社区很难真实享受到大医院专家门诊的高质量服务,导致原定“从今年1月1日起没有在社区首诊而直接去大医院就诊的,医药费将不予报销”制度,受到患者的抵制而不得不“重新诠释”。   新的改革不再强制“专家支援社区”,也不再强制“患者小病进社区”。这是一个务实的决策。但并不等于不再探索节约医疗成本的社区之路,而是要重新探索用市场化的道路实现社区与大医院医疗资
[医疗电子]
医疗物联网研究中心正式成立
  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的病人需要定期去医院复诊,医生会根据病人的身体状况调整用药,周而复始地去医院“报到”给患者增添了不少麻烦。有人说,如果能把医院的设备搬回家,然后打个电话就能跟医生沟通交流,不用跑医院那该有多好啊。如今,这理想化构想真的变成现实。动态血压计、心电仪、血糖测试器、尿动力等一系列数字化医疗产品,可令患者随时随地做体检,体检结果将通过蓝牙技术发送到指定的手机,然后由手机把信息发送到相应医生的数据库里,医生根据病人的体检结果做诊疗,再把诊断结果发送到患者的手机上面。这样将大大节省患者看病的时间,有效解决看病难、看专家更难得问题,对于老年人群,慢性病人群、术后人群有重大裨益。 数字医疗产品离普通民众不远   
[医疗电子]
两会:重大创制专项 高端医疗器械催化剂
  “在医疗器械研发领域,科技部和地方的科技局一直都有支持,但他们的支持通常是以产业升级和装备改造为主,专门针对大型高端医疗设备研发的支持不多。若中央能以国家重大创制专项的形式来支持企业和相关研发单位进行技术攻关,这无疑是最好的。”3月12日,针对“两会”期间代表、委员热议的医疗器械重大创制专项,国内一家医疗器械上市公司总监如是说。   虽然该总监所在的公司主营产品不是大型尖端医疗仪器设备,也未积极参与“两会”前期由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组织的议案、提案征集活动,但当看到“医疗器械重大创制专项”相关提案后,也觉得十分有必要,因为在该公司看来,当前国内高端医疗设备基本上已经被跨国公司的产品牢牢占据,而要扭转这一局面,唯有靠国内的研发
[医疗电子]
小广播
添点儿料...
无论热点新闻、行业分析、技术干货……
最新医疗电子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About Us 关于我们 客户服务 联系方式 器件索引 网站地图 最新更新 手机版

站点相关: 医学成像 家庭消费 监护/遥测 植入式器材 临床设备 通用技术/产品 其他技术 综合资讯

词云: 1 2 3 4 5 6 7 8 9 10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18号B座15层1530室 电话:(010)82350740 邮编:100190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