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科技“电子纹身”技术能否成为未来可穿戴医疗的出路

发布者:诚信与爱最新更新时间:2016-08-05 来源: DeepTech深科技关键字:电子纹身  可穿戴医疗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目前中韩美三方合作的一支研究团队,最近研发的一款新型体表电子设备,极有可能彻底重新定义什么叫做可穿戴设备。

  以智能手表为代表的智能可穿戴设备算是以一种半红不火的方式进入了我们的生活,尽管在目前来看,“做手机的”同时还要“会做手表”已经成为了一种新常态,但即便是iWatch所掀起波澜也不足当年iPhone的万分之一。在笔者看来,可穿戴设备还没有成为一个真正成熟的产品,其终究原因还是一个体验问题——佩戴的舒适性、电池的续航能力、当然还有个最重要的问题,到底酷不酷。而目前中韩美三方合作的一支研究团队,最近研发的一款新型体表电子设备,极有可能彻底重新定义什么叫做可穿戴设备。

  目前所谓的体表电子设备——也被称为“电子纹身”——基本还处于实验阶段,其构想就是将我们所熟知的电子装置——由芯片、天线、内存等元件组成——直接附着在人体表面,完成诸如监测体表温度、显示用户身份等功能。对体表温度的监控,能够让医生、测谎师等的工作更加简单;而身份验证功能让身份证、信用卡,甚至车钥匙一去不复返,只要挥一挥衣袖,就可以带走你想要带走的东西,比之于二维码,更加安全和便捷。

  在笔者看来,这项技术的前景是十分诱人的,很可能将会重新定义未来的可穿戴电子设备,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将整台电脑搬到人的皮肤表面或许也都不是梦想。既然这一切看起来都很美,那为何研究还只停留在实验阶段?

  因为电子纹身在能量供应方面,存在很大的瓶颈:其自身无法制造或储存能量,只能通过第三方设备发射的微波供能(其原理就和在家用微波炉热菜一样),但外部的能量供给繁琐而不稳定——这显然限制了电子纹身的进化,因为复杂的功能注定需要稳定和充足的能量供给来支撑。

  所以,人们一直希望能在体表上直接实现能量的转化与储存,五花八门的创意随之粉墨登场——通过压电材料(能将外界施加于其上的力转化为电压)、摩擦生电、热生电等方式产生能量;相应的能量储存媒介则选择能量密度较高的电池和超级电容(supercapacitor)等。

  但是,这些装置对于人类皮肤来说始终过于庞大和坚硬了,你能够想象仅仅为了随时监测自己的体温,在胳膊上绑一个小号哑铃的情景么?所以一个好的电子纹身的第一步,是可以自发电、佩戴轻巧舒适并且最好能够贴合人体皮肤的电源。

    怎么拗都能坚持工作的小强

  今天要介绍的这款电子纹身,很好得完成了以上提出的各种要求:它由双pn结太阳能单元和锂电池组成,两者均被制成大约3×3mm的微小颗粒,由可伸缩的电路相连,并在能量管理芯片的协同下工作,最后,通过多层超薄弹性材料的包裹,实现电子元件和皮肤表面的贴合与固定,并起到保护作用,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双pn结太阳能单元:所谓pn结,就是我们常说的半导体材料单元,比如LED灯就是其中一种,在这样的pn结两端施加一定的电压,它就能发射出一定频谱内的光线,比如红色、蓝色等等;而这个过程被反向运用在了太阳能板中——太阳能单元可以吸收一定频率段内的光线,产生电能。普通太阳能板中只有一种pn结,只能吸收一段频率段内的太阳光,能量转化效率只有30%;而双pn结的优势在于它的两个pn结能够吸收不同频率段的光线,将能量转化效率提高到40%以上。对于需要高效率吸收光线而不考虑成本的应用领域,比如航天器,pn结的个数还可以进一步增加,当然转化效率也会进一步提升。

  下面图1揭示了这款新型电子纹身的基本构造,主要的两层分别是由太阳能单元、锂电池和控制芯片构成的电路,以及保护此电子结构的弹性保护膜。

  图1:新型电子纹身分解图,最上面的是紧贴皮肤的封装层(encapsulation);第二层是能量模块(power management circuit),由太阳能单元/锂电池/控制芯片组成,通过电路(interconnect)相连;最下面是起保护作用的超低模量硅层(ultra-low modulus siliconeinterlayer)和弹性基板(stretchable substrate)

  此电子纹身在机械方面最大的挑战,是在皮肤表面发生变化时,如何保证其电子元件的正常运行。此电子纹身的机械设计解决了这个问题,这要归功于包裹能量单元的上下两层保护膜,以及之字形排布的连接线,如图2所示。

  图2:电子元件的下层保护膜结构,以及连接电子元件的之字形电路,在此设计下,尽管电子纹身的形变使主层发生了大规模的应变,但对电子元件层则几乎没影响。

  此设计的思路,就是要在匹配皮肤形变的前提下,通过保护膜和连接线,将电子元件的应变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引起元件屈服的相对应变临界值在0.3%左右)。保护膜分为两层,主层(core)的弹性系数(~3 kPa)远远低于副层(shell,~60 kPa),就像是给弹性十足的橡胶(副层)覆上一层柔软的棉花(主层)。

    屈服点(yieldpoint):一般来说我们把材料从弹性形变(可恢复)向范性形变(不可恢复)转变的那个点叫做材料的屈服点,一旦电子元件的应变超过了屈服点,就可能造成损坏。

  图2中的FEA(有限元分析)结果展示了此设计所带来的收益——电子纹身的形变发生时,主层的相对应变超过100%,但电子元件(Electronics)的相对应变则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请注意不同的数值标准),只是在连接线上,有轻微的应变发生。

  图3展示了另一个动态拉伸实验的FEA结果:当电子纹身对折时,虽然主层的相对应变高达80%,但电子元件的相对应变,只有0.1%左右。

  图3:新型电子纹身在对折时,不同部位的相对应变

  现在,我们来研究一下这样的设计究竟改变了什么:

  首先,之字形的连接线能够在整个电子纹身收缩时收拢,在伸长时舒展,就像是一个缓冲带,卸去了大部分原本应该施加在电子元件上的应力(应力引起应变);

  其次,在直观上,我们似乎看不出双层保护膜的设计有什么作用,实验证明,其实双层保护膜设计的重要性,并不比之字形连接线少。假设此电子纹身没有电子元件,那么剩下的,就是柔软的保护膜和连接线;当坚硬的电子元件加入时,整个电子纹身自然就会变硬,其杨氏模量(Young'smodulus,应力与应变的比值)就会提高。

  如果主层使用的是超低弹性系数的材料,那么电子纹身的杨氏模量只提高15%;但如果主层使用了普通弹性材料,杨氏模量则会提高到原来的300%。

  这意味着,主层采用超低弹性系数的材料,能让整个电子纹身的“柔软度”增加了20倍!这基本上让整张电子纹身从盔甲变成了皮肤。另一个更大,也是更重要的好处就是一个“柔软”的主层可以让粘附在上面的电子元件具有更高的“自由度”,以便随着主层“移动”,这样一来可以大幅减少电子元件所承受的形变。

  再次,根据实验结果,当主层为超低弹性模量材料时,此电子纹身允许的最大相对形变为大约39.2%;而主层为普通弹性材料时,这个数值瞬间降到只有9.7%。

  最后,相比于普通材料,实验中的超低弹性系数材料能将应变的发生速率降低到1/20。

  简单来说,双层保护膜的设计让整个电子纹身更柔软,适应于皮肤,并且不容易断裂,同时还承担了整体应变的绝大部分,从而将电子元件可能发生的应变减小、减缓了。

  另外,FEA结果也显示,厚度在200μm以下的主层不能有效地起到保护效果;而厚度大于300μm的主层的保护效果则不再提升,所以,此电子纹身选择了300μm的主/副保护层设计。

  超低弹性系数的主层,普通弹性系数的副层,再加上之字形排布的连接线,能将整个电子纹身的形变能力提升到人体皮肤的2倍。这里谈论的形变,不仅包括轴向的拉伸和收缩,也包括翻转、螺旋、折叠等等(如图4),因此,将此电子纹身附着在人体表面是没有任何物理层面的问题的,甚至人自身都可能感觉不到它的存在。

  图4:电子纹身的不同形变方式

  能量自给自足的多面手

  聊完了机械性质,让我们来看看这个电子纹身的电子性质:

  拿一个2×2的小型系统来测试,如果全部选择太阳能单元,在两两串联然后再并联的情况下,它能够产生4.4V的开路电压、 3.4mA的短路电流,以及12.5mW的功率,填充因子(fill factor,FF)达到0.84(FF=功率/(开路电压×短路电流));如果选择4个并联的锂电池,此系统可以在大约3.8V电压和100μA的电流下,持续供电2小时。30%以下的双轴形变率不会影响此系统的电子性能;在15%的形变率下,系统在实验室中成功完成了1000次充放电循环。

  这只是功能单元最简单的两种组合方式,通过灵活安排太阳能单元和锂电池单元的组合和数量,我们可以让这个电子纹身满足许多不同的任务要求(电压/电流/功率/工作方式/工作时间);而与功能单元相同大小的能量管理芯片,也可以在软件层面实时控制整个电子纹身的运行。

  图5:此款新型电子纹身在热成像领域的应用场景

  图5列举了这个电子纹身在热成像领域的一些应用场景,包括监测正在进行锻炼的人员的体表温度——如图5A。研究者在志愿者身上不同部位安放了由温度传感器、锂电池和能量管理芯片组成的的温度监测装置,它会以每10秒取样1次的速率将温度信息传送到外部手机中,并由相对应的APP处理信息。图5B中可以看到,在运动开始之后,志愿者的体表温度急剧下降,这和皮肤表面的汗水蒸发有关,而在运动结束之后,体表的温度会逐渐上升,最终回到平静状态时的温度。

  同时进行测试的红外线热成像仪也支持此装置的测试结果(图5C)。图5D中的图表,则显示了一位志愿者在呼吸时,体表的温度变化,显然,在深呼吸时,体表的温度变化间隔较长,也较剧烈。而体表温度可以反映一个人的生理状态,过低/过高的温度都预示着身体机能的变化,这样的体表温度监测装置可以作为辅助的测谎仪、或者生命体征监视仪。图5E中是一个温度报警器,结构原理和之前的体表温度监测装置类似,当温度传感器感知的温度高于/低于某一临界值的时候,警报灯(LED)就会亮起——此报警器具备防水功能,所以温度测试也可以在水下,或者在恶劣的天气环境下进行。

  当然,这款电子纹身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如何将其固定在皮肤上,或者如何解决皮肤的透气问题等等。然而瑕不掩瑜,新问题本来就会伴随着解决方案而产生。但仅仅“柔性”太阳能单元这一点,就应该潜藏着无限可能。

  接下来的任务就变得相对简单,把电子通讯模块、内存、运算系统以及各种感知系统小型化、轻量化、节能化并最终整合到电子纹身中去,随着科技的进步,这款电子纹身会拥有不断的升级潜力,从智能可穿戴设备到智能手机等等。对于整个电子纹身产业来说,体表的电源意味着大楼夯实了地基,至于是要造购物中心,还是工厂学校,就等各位技术大拿们自由发挥了!

关键字:电子纹身  可穿戴医疗 引用地址:黑科技“电子纹身”技术能否成为未来可穿戴医疗的出路

上一篇:盘点:吸人眼球的十大互联网医疗技术有哪些!
下一篇:以BAT为首的中国77家顶尖企业 已经布局好数字医疗健康行业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3-16 12:04

三星公司最新研发出可穿戴医疗设备:可用于检测人体健康
三星公司复合生物信号处理器,从人体上可以检测5种生物信号,并且转化成数据,数据处理器,微控处理器和内存用于计算,系统操作及进行加密处理。内置电源管理系统可以从一个电池供四个不同的内置电源,这个商务芯片非常小,所有这些功能集成为微型组件而且其厚度仅为0.4mm。生物信号处理器会提供新的机遇给从事医疗保健生态系统开发人员。   关注生命健康是互联网必须做的方向,而生物芯片和普通芯片相比是不好做的,比如检测人的血液、细菌,这里面有不同于传统芯片的技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邬贺铨   三星电子高级副总裁朴庸仁说,三星复合生物信号处理器,可应用于不同的移动设备,通过这些设备监测心率及其异常、身体成分、情绪变化、呼吸异常、
[医疗电子]
柔性可穿戴设备在医疗行业的应用
英国市场分析公司IDTechEx预测,直至2028年,全球柔性电子市场有望达3010亿美元。另外,IDTechEx公司在过去十年中对可穿戴技术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在整个这段时间里,可穿戴技术经历了一次动荡的成长,其话题迅猛增加,同时还伴随着数十亿美元的资金,成千上万的新专利申请与新的公司,以及成千上万的新产品和数百亿美元的新收入。 迄今为止,可穿戴技术产品已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其2019年的总市场价值近700亿美元,自2014年以来规模已翻了一番。这一历史性增长是因为智能手表、连续血糖监测设备(CGM)、皮肤补丁、AR和VR等的研发与上市,守护了人们的健康,提高了消费者的生活质量。 今年年初的COVID-19对可穿戴医疗
[嵌入式]
柔性<font color='red'>可穿戴</font>设备在<font color='red'>医疗</font>行业的应用
可穿戴医疗设备王者Jawbone就这样走了
  好久没有听到 Jawbone 的好消息了。下面就随手机便携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德鲁克说:“并不是因为我们把事情弄糟了,也不是因为我们做了错事。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做的事是正确的,只是没有效果。原因是时代改变了,组织一直赖以为基础的假设不再符合现实了。”   对企业而言,最甜美的事就是遇上了红利期。红利是种资源溢出,企业在某一时期能够以较低的成本或者代价,通过“红利杠杆”撬动较大的资源,赚取利润和回报。   一开始 Jawbone 就是资本、市场、人口基数等红利的受益者,迅速窜至“独角兽”行列。然而,时移世易,没有永远的红利, Jawbone 似乎还没来得及反应,红利给它的馈赠就成了名副其实的枷锁。  可穿
[手机便携]
新“电子纹身”问世 可监测人体关键健康参数
在英国《自然》旗下《柔性电子》杂志13日在线发表的一篇论文中,中国和美国科学家介绍了一种低成本制造“电子纹身” 传感器 的方法。这种新的金属传感器厚度仅千分之一毫米左右,可监测人体关键健康参数,如心跳、皮肤温度等。其直接贴在皮肤上,灵活贴合皮肤纹理,不会阻碍正常出汗或受身体运动影响。 “电子纹身”是通过一张类似纹身的贴纸将心电、肌电等多种身体信息传输到终端,无论在医疗还是人机交互领域都有极大前景,也被认为是可穿戴设备的终极传感器形态。但目前,利用无机电子材料制造“电子纹身”的常规方法,成本高且十分耗时。稍早时间新开发的“剪切—粘贴”方法已经简化了这种工艺,使成本下降,不过“剪切—粘贴”方法要求将“电子纹身”传感器贴在医用胶带上,因
[医疗电子]
Argus II:可穿戴医疗设备帮助盲人重见光明
    人类获得信息中90%源于视觉系统,因此,视力的丧失会严重影响生存质量。好在随着医疗和科技的发展,一些可穿戴设备的出现,使这一情况发生了改观。    Argus II视觉假体系统   很多致盲性眼病,比如视网膜色素变性(RP),这是一种罕见的遗传眼病,会造成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的持续损害。在正常眼,这些光感受器细胞将光纤转化成电刺激,通过视神经将它们传送至大脑的相应区域,以感知图像。RP患者的光感受器细胞(视锥、视杆细胞)慢慢凋零,使他们的周边视觉、夜间视觉和中央视觉相继慢慢丧失,这是一种致盲眼病,并且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人工视网膜的出现为这些患者带来了福音。      2013年底FDA批准了Argus II视觉假
[医疗电子]
医疗可穿戴设备:如何打开慢性病困惑的“黑箱”
    慢性疾病就医是一个冗长的过程,得出一个相对有效的治疗方案需多次往返医院,而医疗可穿戴设备能让患者的动态检查数据在就诊前即完成采集。患者若佩戴此类设备,在日常生活中就积累了数天甚至数月的心电大样本连续数据,则医院就诊中的动态检查环节可以省去,医生直接调用可穿戴设备云端数据,一次就诊即可给出治疗方案。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卸任已有十多年,其风光往事仍让人们记忆犹新。不过,一向潇洒健壮的背后是数十年来心脏病的持续困扰,而日常预防和监测更是让身为工作狂的他烦恼不已。与克林顿一样,千万患有心脏病等慢性病的普通人在防控中也无法幸免。那么,慢性病长期预防和监测具体有哪些让人困扰的顽疾呢?物联网智库上周推出一篇《踏碎智能医疗的薄冰,进击
[医疗电子]
干预和辅助医疗 能救命的可穿戴设备都长什么样?
寒冬还没完全过去,可穿戴设备的春天似乎就快来临了。 国际数据公司IDC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达到1.253亿部,较2017年增长8.5%,并有望在未来五年以11.0%的复合年增长率持续突破。 不过,这一次引领潮流的并不是已经糊了的“三大俗”: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眼镜。 而是其他诸如增加了生物识别跟踪技术的智能耳机、能发出振动信号的腕带等等。 新兴的可穿戴设备画风似乎出奇的一致:那就是作为一种技术解决方案来干预和辅助医疗。 它们与“前辈”究竟有哪些不同?需要怎样的条件才孵化而生,又能否带来真实的价值? 从治未病到治已病:可穿戴设备的新机会 众所周知,浇灭上一波可穿戴星星之火的,是产品实用性功能的集体缺位
[医疗电子]
干预和辅助<font color='red'>医疗</font> 能救命的<font color='red'>可穿戴</font>设备都长什么样?
健身类可穿戴设备市场日趋饱和 医疗康复被看好
    事实上,最迫切需要受益于可穿戴设备的人群: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及穷人一直以来却被忽视了。的确,跟与药监局这类官僚机构和打交道,与美国医疗电子法案(HIPPA)这类政策法规斗法相比,开发者似乎更倾向于帮助富人和极客塑造腹肌,打造体型。这可以视为科技公司在开发创新过程中的一个败笔: 美国慢性疾病每年所支付的医疗开销达两万亿美元,市场规模不可小觑。医疗市场前景一片蓝海,可穿戴设备一旦涉足医疗保健体系,必将引领一场变革。 华盛顿特区Wearables + Things大会上的智能硬件及嘉宾观点     10月20日,21日在美国华盛顿特区举办为期两天的Wearables+Things大会上,与会者见识了Fitbits、Jaw
[医疗电子]
小广播
添点儿料...
无论热点新闻、行业分析、技术干货……
最新医疗电子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About Us 关于我们 客户服务 联系方式 器件索引 网站地图 最新更新 手机版

站点相关: 医学成像 家庭消费 监护/遥测 植入式器材 临床设备 通用技术/产品 其他技术 综合资讯

词云: 1 2 3 4 5 6 7 8 9 10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18号B座15层1530室 电话:(010)82350740 邮编:100190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