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计算机分析患者器官的CT图像,研究人员能够预测他们的5年死亡率,准确率高达70%。这是发表在《科学报告》杂志上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
该研究报告的作者,澳大利亚阿得雷德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Luke Oakden Rayner博士及其同事相信,他们的研究结果能够推动精准医学领域向前发展。
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将精准医学定义为“一种将每个人的基因、环境与生活方式等个体差异考虑在内的疾病预防与治疗的新兴方法”。
正如该研究作者所指出的,精准医学有赖于生物标志物的发现,它是疾病风险、治疗反应或疾病预后的精确指标。他们认为放射学在这一领域起着重要作用。
在他们的研究中,Oakden Rayner博士及其同事开始探讨他们是否能教会计算机“学习”来自计算机断层扫描(CT)的相关信息,用来预测患者的5年死亡率。
首先,研究小组收集了七种不同组织的15,000幅CT图像——包括心肺组织,这些图像均来自60岁及以上的患者。使用Logistic回归技术,研究人员确定了一些与5年死亡率相关的图像特征。
然后,研究团队将数据与“深度学习”技术结合起来。Oakden Rayner博士解释说,这是一种计算机可以“学习如何理解与分析图像”的方法。
他补充道:“自动化系统并不专注于诊断疾病,而是以一种医生没有被训练过的方式,即通过将大量数据合并和检出细微模式来预测临床预后。”
接下来,研究人员用计算机对48名60岁以上患者的胸部CT图像进行分析。他们发现,与医疗保健专业人员做出的死亡率预测相比,计算机预测他们5年死亡率的准确率高达69%。
与此同时,研究人员说道,他们的研究可以证明,CT图像和计算机学习可能会导致精准医学的重大进展。
关键字:器官 死亡
引用地址:
研究人员用计算机对器官进行CT扫描:可预测患者死亡率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3-16 12:08
人车碰撞回避系统:实现交通事故零死亡
汽车厂商已开始向汽车的“原罪”发起挑战。旨在实现“零撞人事故”的防碰撞技术相继投入使用。这种系统能以约10日元的低价位安装在汽车上,曾是弱点的夜间防碰撞措施也获得了完善。
“调低点儿空调温度”。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调整空调温度,当视线转回来时,看到行人走过来,赶紧急刹车。这种吓人一身冷汗的场面开过汽车的人应该都经历过。
各汽车厂商目前都在积极预防交通事故。瑞典汽车厂商沃尔沃的日本法人社长Alan Desselss表示:“力争2020年实现交通事故零死亡”。日产汽车也提出到2015年将死亡重伤事故比1995年减半、最终降为零的目标。 交通事故可以说是汽车厂商的“原罪”。当然从根本上说,事故是由驾驶员的疏忽引起的。各汽车厂商
[嵌入式]
斯坦福AI算法能预测死亡 准确率高达90%
斯坦福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通过使用人工智能算法来预测病人的死亡,希望能够改善重症患者临终关怀时机。在测试中,这个系统被证明是非常准确的,正确预测90%病例的死亡结果。但是,尽管该系统能够预测病人何时可能死亡,但它仍然无法告诉医生它是如何得出结论的。 预测死亡是非常困难的。医生必须考虑一系列复杂的因素,从病人的年龄和家族史到对药物的反应,以及疾病本身的性质。让事情变得复杂的是,医生必须与自己的自负,偏见或无意识地不愿意评估病人还有多少光景做斗争。有时候医生能准确预测,但是有些时候病人可能会推迟数月(如果不是几年的话),无论是过早还是过晚地预测死亡,都不利于临终关怀。 这给临终关怀的精确安排带来了问题
[安防电子]
斯坦福AI算法能预测死亡 准确率高达90%
斯坦福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通过使用人工智能算法来预测病人的死亡,希望能够改善重症患者临终关怀时机。在测试中,这个系统被证明是非常准确的,正确预测90%病例的死亡结果。但是,尽管该系统能够预测病人何时可能死亡,但它仍然无法告诉医生它是如何得出结论的。 预测死亡是非常困难的。医生必须考虑一系列复杂的因素,从病人的年龄和家族史到对药物的反应,以及疾病本身的性质。让事情变得复杂的是,医生必须与自己的自负,偏见或无意识地不愿意评估病人还有多少光景做斗争。有时候医生能准确预测,但是有些时候病人可能会推迟数月(如果不是几年的话),无论是过早还是过晚地预测死亡,都不利于临终关怀。 这给临终关怀的精确安排带来了问题。通常情况下,当一个病人不可能活到一
[机器人]
微砌体技术:巧用“生物积木”搭建“人工器官”
据麻省理工学院新闻报道,生物组织工程师们创造出一种组装人造组织的新方法:利用‘生物积木’——细胞砖块进行堆砌,搭建人工器官构架。
长久以来,生物组织工程学一直誓言要打造出新器官,以取代坏损肝脏、血管和其他身体部件。然而,如何使得细胞在实验室培养皿中长成三维形状而不是平层成为一个主要障碍。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健康科学与技术系(HST)的研究人员已经提出了一个新方法来克服这一挑战:将活体细胞封装在立方体内然后布置成三维结构,就像孩子用积木搭建房屋那样。
这项被称为“微砌体(micromasonry)”的新技术采用一种类似混凝土的凝胶样物质,使得细胞随着它固化一同成为“砖块”。研究相关描述由HST助理教授阿
[医疗电子]
自主手术机器人、3D打印器官、智能马桶……科技正让医疗服务悄然升级
5G、人工智能(AI)等技术不断更新迭代,正在为医疗保健领域插上智能化腾飞的“翅膀”。从功能向智能的进化,不仅让未来的医院焕然一新,也让患者能享受到更快速精准的医疗服务。近期美国《连线》杂志列举了医疗领域将出现的几项技术进步。 全自动手术机器人 世界各地已经开发出多种机器人系统并用于治疗人类患者。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达芬奇外科手术系统。但该系统不是自主的,这意味着该机器人不能独立执行任何手术任务。 研究人员在观察STAR机器人进行腹腔镜吻合术。 图片来源:Jiawei Ge/IMERSE实验室/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名为STAR(智能组织自主机器人)的手术机器人,可以独立进
[医疗电子]
美国研发可测试CT辐射的新技术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院的研究人员表示,他们已经设计并检验了一个查询辐射剂量的新方法,这将帮助医生监测拍摄CT时患者吸收的辐射剂量。该研究成果已经发表在11月出版的美国放射学杂志上。
研究人员把这种方法称为“RADIANCE”,他们把它形象的比喻成一条自动化的“管道”,通常辐射剂量都存储于影像资料中,而该管道可以从图像存储系统(PACS)中自动获取有关辐射剂量的数据。
研究组带头人泰沙库克(Tessa S. Cook)博士认为,该“管道”不仅可以分析存档的CT资料,还可以对未来在该院拍摄CT片的患者吸收辐射值作出预测,因此该系统可以对医院所有的CT资料进行分析,同时,必要时也可对外院的CT资料进行评估。
[医疗电子]
类器官智能,最前沿生物计算向我们走来
实验室培养的大脑类器官的放大图像,具有针对不同细胞类型的荧光标记。(粉红色—神经元;红色—少突胶质细胞;绿色—星形胶质细胞;蓝色—所有细胞核)。图片来源:托马斯·哈通/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 尽管人工智能(AI)创造的记录令人印象深刻,但它的学习能力与人脑相比依然相形见绌。现在,科学家们揭示了一条革命性道路:类器官智能,即以实验室培养的大脑类器官充当生物硬件。 AI长期以来都受人脑的启发,这种方法被证明是非常成功的,让AI拥有了从医疗诊断到诗歌创作的多方面成就。但毫无疑问,原始模型——人脑目前在许多方面仍然优于机器,那如果不是试图让AI更像大脑,而是直接从源头入手呢? 多领域科学家正在努力创造新一代生物计算机,他们试
[医疗电子]
3D打印的医学憧憬:私人订制人体器官移植
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150万器官衰竭患者中,仅有一万余人能得到器官移植,更多的人只能在等待配体的过程中病情恶化甚至离世。如果3D打印能够解决这项难题,无疑将成为最受市场关注的焦点。然而,生物信息处理、高精度打印机等是目前3D生物打印面临的最大瓶颈,解决这一系列难题,尚需时日。 随着近年来全球不断掀起的“3D打印热”,先行者们的好奇心已不满足于打印一些玩具摆件、塑料杯子等常规物品,他们将目光投向了想象空间更为广阔的生物医学领域。
尽管3D打印在生物医学市场前景广阔,但生物数据处理、合适的生物材料、打印设备研发以及打印后的活体组织存活等四大技术性问题,是当前科研工作者面临的“最难啃的骨头”。
北京工业大
[医疗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