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医疗市场有望爆发 医疗智能化缓解资源不均衡

发布者:美好回忆最新更新时间:2018-03-11 来源: 互联网关键字:智能医疗  远程医疗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没有病床和医生,只有流线设计的智能检测仪器、轻便的可穿戴设备和可视终端,这是一个“无人”医疗小屋。一家报社的夜班编辑秦萍前一天工作到凌晨,头昏昏沉沉的,她走进“无人”医疗小屋,按照设备提示音操作,自助量了血压,测了血脂、血糖,一页诊断报告随之打印出来,显示血压偏高。她按下呼叫按钮,医生出现在大屏幕中,通过在线交流,他分析秦萍因过度劳累导致血压升高,建议适当休息,并连续三天监测早晚血压。

在石家庄市平山县西柏坡乡卫生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医生通过“远程医疗会诊平台”,为老区患者会诊。


秦萍所体验的这个“无人”医疗小屋是北京航天中心医院新开发的“云医务室”,它将健康照护的端口前移至人们身边,是快速发展的远程医疗技术案例之一。尽管远程医疗不是一个新概念,但随着通信技术更加发达以及人工智能、可穿戴技术、大数据等的发展,其在健康照护、慢病监管以及缓解医疗资源不均衡等方面可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受重视。


让健康照护移至每个人身边


据航天中心医院健康管理部首席专家刘岚介绍,这个“无人”医疗小屋诞生的背后,有一个悲伤的故事——七八年前,我国某重要科技领域一位海归博士在加班中猝死,这不仅让他的双亲“白发人送黑发人”,也让我国痛失宝贵的科技人才。


“如何从医护角度避免类似悲剧发生?”刘岚思考后的答案是,“最佳治疗时机很重要。随着人们工作、生活节奏加快,所承受的压力相应增大,如果在触手可及的地方设置自助医疗设施,让大家可以很便利地检测健康状态,相信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同类事件。”

在中国生命关怀协会远程医学专业委员会名誉会长邹殿新看来,远程医学作为对传统医学的突破和创新,其在健康管理和慢性疾病的随访方面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手段,在恰当的场合和家庭医疗保健中使用远程医疗,可以极大地降低运送病人的时间和成本,并且能提供更加及时便利的医疗服务。”


“相关技术一旦发展成熟,在非紧急远程医疗事件中,人们不必再跑到社区医院或大医院来。”航天中心医院副院长郭君说,“通过远程监测设备,实时监测血压、血糖、血氧、体温等指标,这些数据通过远程医疗平台实时上传,医院的医生可监测这些数据,用于及时调整患者用药或治疗。”她还举例说,受经济条件的影响,贫困群众看病就医“错时”情况严重,“常常是小病拖、大病扛,常常发现时已经产生了身体器质性损害或是到了恶性疾病晚期”。“而远程医疗技术能在很大程度上对贫困人口启动远程健康监测、疾病风险评估以及预警机制,从疾病发展初期就开始介入,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郭君说,从这一角度而言,远程医疗是将健康照护的端口前移,实现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照护,“从而重构患者的就医方式”。


医疗智能化缓解资源不均衡


除了“无人”医疗小屋,远程医疗还能跨越空间,实现医生与患者“面对面”沟通交流。在云南富源县中医院,一位78岁的老人得到了与他相隔3000公里,来自北京航天中心医院的老年医学科主任医师何水波的治疗。信号接通了,千里之外的就诊影像投映在显示屏幕上,云南的主管医生介绍了病情,入院记录、心电图、化验单、CT影像一一传来,何水波与另外两名医生会诊后,给这位治疗半年,病情突然恶化的老人开出了有针对性的临床治疗方案,并给出了日常护理意见。这是2017年4月航天中心医院远程会诊开通时的一幕,而在2018年1月,趋于成熟的远程医疗应用范围扩大,航天中心医院航天专科医联体暨眼科远程门诊正式面向全国开诊,仅开通当天一个下午,该院眼科主任凌宇就对23位在偏远地区的眼科患者进行了“远程诊断”。


目前,航天中心医院已开展的远程医疗涵盖了远程临床会诊、远程转诊、远程影像诊断、远程病理诊断、远程心电诊断、远程健康管理等项目。患者们“少跑腿,还能让好医生给看病”的愿望,在这里正逐渐成为现实。


实际上,远程医疗确实也被看作是科技进步破解医疗资源发展不均衡的一把“利刃”。它借助网络化信息平台,联通不同地区的医疗机构与患者,进行跨机构、跨地域医疗诊治与医学专业交流等医疗活动,而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分析等的发展,“少跑腿,省路费,少排队,省时间”的医疗,借助远程医疗技术,真能在家门口享受到。


“从供给端来看,优质医疗服务资源紧张现象非常明显,备受瞩目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很大程度是因为资源稀缺、分布不均衡及效率低下,这也催生了医疗智能化,通过引入大数据或人工智能技术,提升医疗服务的效率,借助远程技术实现时空无障碍医疗,应该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方法之一。”郭君说。


在国家卫生计生委信息统计中心主任张学高看来,远程医疗可以整合利用医疗卫生资源、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缓解我国卫生事业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发展不均衡问题,是加快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推动力量。


“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化,医疗卫生信息化越来越受到国家重视。为此,航天中心医院还成立了远程医学专家委员会,就是希望让更多的专家参与到远程医学的工作中来,推动和发展航天系统的远程医疗体系。”航天中心医院院长杜继臣说。


远程医疗的“春天”来了吗


尽管“无人”医疗小屋非常便利,远程医疗的优势也有目共睹,但它究竟什么时候能来到每个人的身边呢?在国家卫计委远程医疗管理与培训中心办公室主任卢清君看来,远程医疗属于医疗行为的范畴,这与有些医疗类手机应用以消费需求为导向的商业服务有着极大的区别。“远程医疗是医务人员以他所获得的医疗知识为主导,为病人提供照护的行为。”卢清君说,因此,首先要具有严格的技术标准,信息平台的建设要符合这个技术标准,从而保证数据安全和质量,更重要的是远程医疗的管理规范要符合所有的医疗管理法规和制度。


如此看来,要让远程医疗惠及大众,还需一些时日,但相关工作正在逐步开展。据卢清君介绍,国家卫计委2012年正式成立了远程医疗管理培训中心,主要的工作是建立全国的示范体系,建立和研究医学标准和管理规范,同时在全国建立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培训基层医生的临床诊治能力。目前远程医疗平台网络已经覆盖32个省市,两千多家医院,有60多个学科在平台上已经开展业务。


“医院的学科建设医疗、教育、科研、疾病预防都要通过远程医疗平台来实现,有了这样的平台才能真正实现下级医院和上级医院的学科帮扶和学科联动。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卢清君说,“远程医疗不单单是解决会诊、问诊问题,更不单单是转诊的指导,更重要的是医院所有工作场景的一种提升和融合。”


另一方面,追求更加精确和便利的技术研究也在推进。目前,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已经与航天中心医院联合成立了中科航天远程医学共享实验室,尝试通过人工智能与远程医疗的结合,用数字化、信息化手段缓解就医难题。据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所长徐波介绍,该实验室的研究内容涵盖医疗传感、知识处理与问答、模拟手术和服务机器人、云服务与操作系统以及远程医疗的研究。


郭君有一个判断,从行业自身来看,远程医疗已到了如火如荼的发展阶段,在经历过几十年的准备、启动、展开阶段,远程医疗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也迎来了自己的春天,而这一切,离不开科技这个重要角色的“加入”。“相信很快就会有更多人能够享受到远程医疗带来的便利了。”她说。

关键字:智能医疗  远程医疗 引用地址:远程医疗市场有望爆发 医疗智能化缓解资源不均衡

上一篇:“电子纹身”传感器可测量皮肤含水量和温度以及心电信号
下一篇:这些黑科技可以让人类平均能活到100岁不再是梦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3-16 12:12

体外无线供电技术 可望推动全新医疗应用
由麻省理工学院(MIT)与哈佛医学院附属的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合作的研究计画,开发出替人体植入装置供电并与其通讯的新方法,这些由无线电波而非电池驱动的装置可用于传输药物、监控体内状况,或利用电流和光刺激大脑治疗疾病。 据报导,这些植入装置可以安全穿过人体组织,加上不需要电池,所以体积可以缩小,研究人员用来测试的原型便只有米粒般大小,且预期体积可以进一步微缩。 MIT媒体实验室(Media Lab)助理教授Fadel Adib表示,尽管这些微型植入装置没有电池,但仍可以在体外进行远距通讯,为医疗应用类型开启一扇新的大门。可植入体内的医疗装置提供医生新的诊断、监控和治疗疾病的方法。 助理教授Gi
[医疗电子]
人工智能亟待破除信息壁垒 给医疗诊断领域带来革命性变化
以 AI 机器人为代表的新一代智慧医疗技术,正在颠覆传统的诊疗方式。由江苏省人工智能学会、南京江宁高新区管委会、颐东医疗科技集团等联合主办的“江苏智慧医疗高峰论坛”近日在江宁举行。来自全国医疗大数据、人工智能领域的600多名专家学者,深入探讨智慧医疗创新、研究转化应用等的最新进展。 颐东集团董事长刘磊介绍说,人工智能正在给医疗诊断领域带来革命性变化。以肺癌为例,过去筛查肺部结节全靠医生在CT扫描图像上一寸一寸仔细观察,不仅工作量浩大,而且容易疏漏,且准确率只有65%左右,而现在通过AI系统,一分钟可以看15张片子,读片准确率达85%以上。对于一些复杂的片子,采取“人工+AI”的方式,可以进一步提高诊断的精准度。目前,颐东医疗
[医疗电子]
人工智能亟待破除信息壁垒 给医疗诊断领域带来革命性变化
韩国有望于2015年实现远程医疗服务
    据韩联社报道,韩国保健福利部29日就允许医生对患者进行远程治疗的《医疗法修订案》进行了立法预告。由此,韩国有望最快到2015年利用IT技术和器材实施远程诊疗服务,使医生能远程对患者的状态进行诊疗、管理并提供处方。     韩国现行医疗法案规定,可以进行医生与医疗人员之间的远程服务,即身在远处的医生可以向其它医疗人员传授知识,提供医疗技术咨询等。但医生与患者之间的远程服务尚未包括在其中。     此次将引进的远程医疗服务范围主要限制在对常发的疾病进行基本管理、不易于接受医疗服务的情况。首先,在医学上风险不大,但需长期接受管理的患者可成为远程治疗的对象。比如,血压、血糖数值较为稳定的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或需长
[医疗电子]
国际远程医疗呈现三大新趋势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4G网络的普及,远程医疗迎来了新的发展期,逐步呈现出走进社区、走向家庭、面对个人提供定向个性化服务的特点。     当外科医生佩戴谷歌眼镜进入手术室时,当苹果推出健康管理系统时,当人们对着手机看医生时……传统医疗遇上了互联网,新的问诊模式出现了。无论是健康管理APP还是视频问诊,都为传统医疗带来了新的思维模式,为人们提供了更多元化的健康管理服务。     借助“数字革命”的东风,美国、德国、英国、意大利、印度、新加坡、墨西哥等国的远程医疗都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据统计,在美国和加拿大,2014年执业医生诊疗次数约为6亿次,其中约有7500万次通过远程技术实现,远程诊疗市场的规模有望达到500亿至
[医疗电子]
智能医疗战场 人工智能如何赋能健康智能终端?
“互联网+”时代,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逐渐渗透到 医疗行业 ,在技术助力下, 移动医疗 逐渐兴起并开始重构 医疗 健康产业链和服务模式。与此同时,各种移动智能终端也相继问世,为人们提供规范化、信息化、专业化的健康管理,将断续型治疗转变为持续性健康管理,成为医疗健康行业的新趋势。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医疗技术为人们提供了全新的服务模式和医疗体验,智能终端帮助用户在家就可进行健康监测,对自身的周期性健康情况进行预警、判断、咨询、管理、服务,将原有的被动看病模式转变为主动健康服务。据了解,在智能医疗领域,可穿戴设备的数量及功能正呈现快速增长期,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可穿戴智能设备出货量已首次突破1亿部。 随着人工智
[医疗电子]
东软教育携手Celeno,推动远程医疗发展
智能、创新性Wi-Fi解决方案的领先提供商Celeno Communications和致力于成为中国领先的IT和医疗技术服务提供商的东软教育日前共同宣布:双方正在联合开发先进的、基于Wi-Fi的雷达传感器,以通过远程医疗监控系统来检测和预防人们的异常情况,或家庭成员和社区独居老年人恶化的健康状况。作为消费者所使用的智能健康设备的一部分,该技术也可使家庭成员更加放心。该技术旨在使住宅房屋中的传感器设备能够发挥监控功能,而无需穿戴式设备或摄像头,同时也不会侵犯隐私。 据估计,全球医疗报警系统的市场规模将在2023年超过264.3亿美元,在2018年至2023年期间将以超过6.8%的速度增长。这部分增长的一些驱动因素是越来越多
[医疗电子]
东软教育携手Celeno,推动<font color='red'>远程医疗</font>发展
中国远程医疗服务的四大困境
近来,有关互联网医院的政策管理新规可能出台的消息引起市场的诸多关注。如果撇开政策的可能限制不谈,单就以披着互联网医院外衣的 远程医疗 来看,其自身的发展本身困境重重,并不存在市场大爆发的可能性,政策为其划界在本质上并不影响对这一市场本身的预期。 1、定价困境 目前中国的远程医疗服务有两种定价办法。一种是远程会诊,这并不是新鲜事物,已经存在了很多年,主要针对偏远地区的疑难杂症、急症和大病。会诊的费用很高,比如说浙大一院远程医疗门诊会诊费280元/次,急诊会诊费1,000元/次,预约会诊费600元/次。安徽同步远程病理会诊300元/次,非同步远程病理会诊280元/次,临床专家会诊600元/小时。 另外一种也是目前政府大力推动的B-
[医疗电子]
医疗AI未来发展的四大趋势
近些年人工智能 井喷 ,全方位渗透到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医疗行业也是如此, 人工智能+医疗 进入了快车道,2017年也被行业内称为 医疗人工智能发展元年 ,尤其是在超声读片、影像分析等易于建立标准的领域,机器人有着绝佳的工作效率与准确率。 市场研究公司CB Insights2018年发布的《顶尖医疗类人工智能趋势观察报告》,总结了全球人工智能医疗领域的现状。报告中指出,医疗已成为AI行业重要的研究和应用领域。2018年二季度,医疗领域AI公司的股权融资已经触及历史最高位。 智能医疗在江苏案例 在江苏,医疗AI也已经应用到实际临床一线中。2017年9月份,有 最强医学大脑 之称的人工智能 沃森 正式进入南京市第一医院肿瘤科,这也
[医疗电子]
小广播
添点儿料...
无论热点新闻、行业分析、技术干货……
最新医疗电子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About Us 关于我们 客户服务 联系方式 器件索引 网站地图 最新更新 手机版

站点相关: 医学成像 家庭消费 监护/遥测 植入式器材 临床设备 通用技术/产品 其他技术 综合资讯

词云: 1 2 3 4 5 6 7 8 9 10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18号B座15层1530室 电话:(010)82350740 邮编:100190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