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万次每秒扫频激光OCT发布,国产设备将在眼科领域后来居上?

发布者:TranquilSmile最新更新时间:2019-04-17 来源: 动脉网关键字:扫频激光OCT  医疗器械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2018年4月,FDA批准了首个基于人工智能的医学影像诊断产品IDx-DR,利用AI技术对眼底彩照进行分析,筛查眼底是否有轻度以上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这一突破性的审批揭开了医疗AI时代的序幕,也催热了眼科AI的研发。

人工智能领域巨头谷歌DeepMind团队也悄然布局眼科。2018年8月,DeepMind联合英国Moorfields眼科医院发布了一项眼科AI研究成果,可以准确识别50种眼科疾病,准确率可与顶级眼科专家媲美。基于这一框架,未来可实现全病种的识别。如今,DeepMind已着手将这一技术逐步实现商业化。

IDx已在眼底彩照上取得突破成功,为何DeepMind仍紧握这一场景不放?

Deepmind的选择

DeepMind所青睐的OCT技术,全名为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被誉为继X线、CT和MRI之后又一大技术突破。其采用光学对生物组织的微观结构进行成像,分辨率接近组织病理切片的水平,又被称为为医学领域的光学活检。

相比于平面成像的眼底彩照,一次眼底OCT扫描即可生成成百上千幅眼底断层影像,相当于从“X光平片”升级到“CT”;它能提供精确的病灶性质、厚度及层次定位等医生无法通过肉眼观察到的信息,且无创伤、无辐射,因而已成为眼科医生的必备影像工具。据统计,到2020年,美国的眼科OCT检查量预计将突破2000万次/年。

眼底彩照与OCT数据对比

研究表明,基于三维的图像数据,OCT 图像AI分析可用于更多疾病的筛查与诊断。然而基于OCT数据进行人工智能研发有以下两大难点:首先,三维的体数据分析算法难于二维平面数据分析;其次,AI公司在获取OCT原始数据的过程中将付出高昂的成本。

在中国,眼科OCT设备生产厂家都几乎没有开放数据接口,其市场几乎被进口设备所垄断,AI公司想获得原始数据更是难上加难。

那么中国“智”造能否打破本土OCT市场被进口设备垄断的僵局,并实现眼科OCT领域更全面的人工智能诊断呢?

深度与广度并存

OCT成像扫描速度的快慢直接决定了最终的成像质量和分辨率。OCT技术也从最早数百次/秒的时域激光技术、现在主流的几万次/秒的频域激光技术,发展到了最先进的几十万次/秒的扫频激光技术。

目前,全球仅有两家进口品牌,德国Carl Zeiss与日本Topcon推出了基于扫频激光技术的顶级眼科OCT,扫描速度为10万次/秒。其中,日本Topcon的Triton获得了中国二类医疗器械的注册证,而Zeiss的Elite 9000仅在欧美销售。

近日,一家名为视微影像的国内公司,在上海发布了一款集成人工智能的高端眼科OCT设备VG200,该产品将扫描速度大幅度提升至20万次/秒,好比“64排CT”升级为“128排CT”。

OCT扫描速度对照

同时,在单次检查中防止医生漏查眼部疾病,视微影像升级了其OCT产品的视野。其新发布的VG200拥有56°扫描范围,支持16mm扫描,图像采集范围比现有主流产品大至33%,en face影像的分辨率为国外顶级产品的4倍,可同时覆盖眼底的黄斑区与视神经,并能以更高的质量去进行后续的三维重建。

视微影像创始人彭先兆博士用一个身边的例子阐述了OCT广角的重要性:“我的一位代理商朋友对视微影像的设备非常感兴趣,便用VG200进行了OCT检查,结果显示他的脉络膜良好,而视网膜的边缘有一丝脱落的迹象。通过调整固视灯,改变角度对脱落部分进行二次扫描,竟发现这里存在大范围视网膜脱离。在此之前,他从未感觉到眼睛的异样,而常规的检查也无法触及视网膜边缘。若非这次偶然,极有可能会错过及时治疗的机会。”

16mm 高清线扫描

基于深度学习的AI辅助诊断

硬件的突破能在物理层面上提供最坚实的支持,而在医疗资源缺乏的大环境下,医生还需人工智能技术对这些信息进行解析,解决三维重建与诊断方向的问题。

眼球呈层状生物结构,但脉络膜下边界和巩膜之间的边界模糊,这导致脉络膜的病理影像分层非常困难,传统的算法很难对边界附近的影像进行分类。对此,视微影像运用基于深度学习的Deep LayerTM技术对视网膜的各种正常和异常层次进行识别,并辅助医生进行三维重建,大大缩短了医生处理影像信息的时间。

当每一台设备落地医院,视微影像便拥有了一个有效的数据流量入口。通过这个端口收集到的脱敏数据具有高质量、结构化、一致性等优点,有利于人工智能辅诊产品的训练。而视微影像人工智能产品将随着硬件设备的推进表现出更为优异的辅诊性能。

彭先兆博士对此表示:“现有的人工智能产品,大多针对有限的病种进行识别,外挂于影像软件或PACS系统之外,并且难以解决设备普适性的问题。而我们的产品,将集成于我们自身的设备影像软件之内,基于我们自身设备的高质量标准化数据,逐步实现对眼底50多种眼底病全病种的覆盖。这将是一款真正临床实用的人工智能辅助诊断。”

标准、丰富的数据库保证了人工智能的诊断质量,同时也将直接降低OCT技术的使用成本,让其应用领域更容易向下延伸。

“AI作为一个划时代的技术,没有人否认它的未来,但到目前为止,整个行业仍缺少经过实践检验的盈利模式。对于那些专注于影像软件的公司而言,盈利两个字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在现阶段,视微影像把经营的重心放在硬件的销售方面,在生存的同时开拓AI技术的深度并摸索潜在商业价值。”

因此,在推出VG200后,视微影像将加强顶级眼科中心合作与宣传,让更多眼科医生了解国内也拥有搭载最先进的扫频技术的OCT产品,以求扩大医院装机量,增加数据采集点。

而在人工智能方面,视微影像将识别到的结构与病变数据结合进行训练,不仅提供疾病辅助诊断,还可以提供疾病的量化数据(大小、体积、前后变化和转归),这将成为视微影像与一流人工智能企业合作的重要基础。

人工智能分层

五年磨一剑

2014年初,拥有十余年硅谷研发经验的光学系统专家彭先兆博士和医学图像算法专家李冰博士,在硅谷成立了一家OCT初创企业,致力于整合尖端光学设计、影像算法、人工智能、云平台等前沿技术,为医患提供基于OCT技术的医学影像解决方案。

在国家政策支持下,2015年公司总部迁至洛阳国家大学科技园,并定下八字目标:视微如著,见微知著,取名为视微影像。公司于2015年入选洛阳市“河洛英才”计划并获得数千万元财政支持,于2018年完成数千万元 Pre-A 轮融资。

作为企业的主要创始人,彭先兆博士专注于领导系统与光学设计的研究,拥有14年硅谷研发工作经验。他1995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 2002年获得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光谱学博士学位。

团队的联合创始人李冰博士负责公司的管理、软件与算法研究。他1999年以福州市高考理科状元考入北京大学电子学系,并于2007年获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图像处理博士学位,拥有3套医疗图集软件著作,3项美国专利,为视微影像影像处理方向的研发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五年来,种种技术上的突破均基于视微影像对临床需求的深入理解及其深厚的技术储备。如今,VG200的技术水平可与业内顶级OCT产品媲美,甚至部分超越。今年视微影像还将携手国内顶级眼科专家,亮相国际眼科展会,为世界带去中国的医疗硬科技。

据了解,视微影像还将继续研发40万次扫频OCT、扫频生物测量仪等前沿技术,保持硬件科技的先进性,并通过完美的软硬件整合,不断提升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字:扫频激光OCT  医疗器械 引用地址:20万次每秒扫频激光OCT发布,国产设备将在眼科领域后来居上?

上一篇:立陶宛研发出无创验血传感器
下一篇:纽约大学医学院运用语音分析技术 开发创伤后压力症候群诊断工具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11-11 11:32

有没有勇气给国产医疗器械一次机会?
    “把奕瑞赶出中国市场!”上海奕瑞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监陆遥拿出一块板,上面印着的正是Varian公司(世界排名第二的探测器生产商)放出的看似荒唐的“大狠话”——过去几年,曾经在中国市场风光无限的外资医疗器械巨头,相继饱尝被中国品牌夺回市场的失落,以至于恨不得把中国企业赶出中国市场。   在前不久上海市食药监局召开的“医疗器械质量万里行”座谈会上,一批在各自领域闯出一条“血路”的本土医疗器械企业结合上海建设全球科创中心议题,对上海创新氛围的变化充满期待。他们说:“我们可以期待更多颠覆性创新成果的出现,但还需要更多主体转变观念,给‘国产’一次机会,最终实现多赢。”     不创新就是死,只有一路向前冲   这
[医疗电子]
电商跨境 医疗器械产业困局可解?
    6月20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的知道意见》,支持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升级。据第三方机构EMarkrter数据显示,中国网购人群的跨境消费规模从2010年的20亿美元大幅增至2014年的200亿美元,从服饰到母婴用品,从家电到保健药品器械,均受到国内消费者的青睐。   1.医械产业的困局   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门类齐全产业完备的生产链条。历届广交会、华交会、CMEF等都见证着中国医疗器械产业的快速发展。作为世界工厂,中国医疗器械产业一度也是国内加工生产,世界来华采购的模式,以中国义乌小商品市场为典型模板。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国外客户订单大且较为集
[医疗电子]
飞利浦医疗器械展示整合解决方案 聚焦健康四大领域
    2016年4月17日2016国际医疗器械(春季)博览会在上海举办。与以往不同,飞利浦在本次展会上首次尝试以四大整合解决方案为核心的表现方式,围绕心血管、肿瘤、母婴关爱和睡眠呼吸等领域的健康关护需求,展示了覆盖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疾病的预防到诊断、治疗和家庭护理的整个健康关护全程的整合型创新解决方案。     伴随着人口数量增加及老龄化趋势的发展,慢性疾病的增长,以及全球性医疗资源的短缺,世界各地的医疗系统正承受着巨大压力。同时,越来越多的人渴望积极管理自身和家人的健康。这一切都正在推动行业向价值导向的医疗保健转型,推动健康医疗关护向低成本的模式和家庭转移,从而降低成本,提高健康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果。"针对当今世界健康医疗行
[医疗电子]
Medtec中国携手专家打通高端医疗制造上下游信息资源
打通高端医疗制造上下游信息资源 Medtec中国携手专家问道医疗创新智造 随着我国医疗器械行业驶入高速发展的黄金赛道,进口替代被认为是未来十年医疗器械发展的主旋律,本土医疗器械设计与制造整理产业链中关键零部件及材料的重大突破、优质的本土技术以及稳定安全的供应链,是推进医疗器械产品创新研发及生产的关键点。16年来,Medtec中国展不遗余力地助力打造一个国际化医疗设计与制造资源一站式采购平台,搭建一个汇聚高端医疗制造上中下游企业及机构的信息交流枢纽,为中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技术发展提供涵盖整个产业链的丰富资源和先进理念。16年沉淀与发展,Medtec中国展已经成长为中国颇具规模及影响力的医疗器械设计与制造技术展览会,2021Me
[医疗电子]
Medtec中国携手专家打通高端医疗制造上下游信息资源
发改委最新《行动计划》聚焦高端医疗器械等九大重点领域
  纵观世界强国的崛起,都是以强大的制造业为支撑的。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言:“目前我国仍处在工业化进程中,绝不能丢掉制造业,要通过新经济带动传统制造业的创新升级,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下面就随嵌入式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发改委最新《行动计划》聚焦高端医疗器械等九大重点领域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全球范围内创新资源快速流动,产业格局深度调整,我国制造业迎来“由大变强”的难得机遇。2017年1-8月仪器仪表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542.1亿元。这无疑是装备制造业繁荣发展的直观体现。   为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突破制造业
[嵌入式]
亚洲医疗器械市场适合哪些产品?
    亚洲的 医疗器械 市场却只占国际医疗器械市场总销售额的15%。亚洲医疗器械产业和市场将迎来巨大的发展空间。亚洲国家开发生产什么样的医疗器械产品最具有市场前景?   据联合国公布的统计数字,2013年亚洲国家人口合计约占全球总人口的60%,但亚洲的医疗器械市场却只占国际医疗器械市场总销售额的15%。随着主要国家人口逐渐老龄化,亚洲医疗器械产业和市场将迎来巨大的发展空间。那么,对于那些正在接近欧美老龄化社会的亚洲国家,尤其是中日韩三国以及中国的港台地区和新加坡等已进入老龄化阶段的国家和地区来说,开发生产什么样的医疗器械产品最具有市场前景?这是业内人士十分关心的重大课题。因为这关乎医疗器械工业的前途和命运。据有关调查,笔者总结如下
[医疗电子]
机器视觉在医疗器械行业缺陷检测的应用
  1、引言   随着医疗水平和医疗器械的不断提高和更新,一次性注射针以其方便、卫生的特点深受用户的喜爱,其需求量也迅速增大,而针头外观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一次性注射针的质量。所以为了减少不合格品的数量,需要增加检测工序。手工外观检验和产品标记昂贵和不可靠。同时又意味着不近人情的单调工作。这里,自动化机器视觉系统提供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   2、一次性注射针的缺陷   一次性注射针可以分为针座和针头两个部分。针座的缺陷对产品的质量影响可以不计。而针头就存在着两种缺陷情况:首先针头在制作过程中针尖部位可能会产生毛刺;其次针头在自动装配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倒插现象(针尖部位被插入针座)。影响针头的几个缺陷为:针尖毛刺、倒插。其中倒插不仅会对
[嵌入式]
2018年医疗器械行业十大事件
据Evaluate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为4050亿美元,预计2024年将达到5945亿美元,复合增速约为5.6%。从子行业来看,体外诊断占比仍然最大,其次为心血管、影像设备、骨科。在人口老龄化进一步加剧、消费升级的刺激下,医疗器械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那么在2018年,医疗器械行业都发生过哪些大事件呢,来看看新材料在线?的盘点吧。 (以下以事件发生时间为顺序,不分先后。) 亚马逊联合摩根大通、巴菲特成立医疗公司 2018年1月30日,亚马逊、JPMorgan  和 沃伦·巴菲特旗下的Berkshire Hathaway 公司联合宣布,计划成立一家“不受利润激励和约束”的独立医疗公司,旨在改善美国员工的
[医疗电子]
小广播
最新医疗电子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随便看看

 
EEWorld订阅号

 
EEWorld服务号

 
汽车开发圈

About Us 关于我们 客户服务 联系方式 器件索引 网站地图 最新更新 手机版

站点相关: 医学成像 家庭消费 监护/遥测 植入式器材 临床设备 通用技术/产品 其他技术 综合资讯

词云: 1 2 3 4 5 6 7 8 9 10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18号B座15层1530室 电话:(010)82350740 邮编:100190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