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是人们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在《生机无限》这部电视剧中,还原了大批病人涌入急诊的现实场景,在这部电视剧中,“生离死别天天上演,起死回生时时呈现”。
现实中,这种情况每日都在上演,摆在现实的问题是,不论急诊医学如做得多好,死亡率依旧居高不下。究其原因,在于应急急救缺乏通路,很多患者到医学才开始诊疗。
为了给患者争取到更多黄金时间,必须进行连续性的应急急救体系重塑,这个过程中,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发展是关键。
11月20日,英特尔智能医疗健康创新合作论坛上,英特尔发布新一代“无界”医疗技术创新平台,同时分享了其在医疗数字化上的战略与合作。
急诊医学的变革关键在于数字化转型
“急诊医学真正的要求实际是我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情况下,在任何人出现了紧急医疗需求的情况下,应该是第一时间极其方便的触达治疗一线。”首都医科大学急诊医学系主任、北京朝阳医院急诊中心主任郭树彬在英特尔智能医疗健康创新合作论坛这样分享到。
医院所面临巨大挑战是快速去认识和了解科技革命对医疗带来的冲击。郭树彬表示,这包含观念和思想,但是更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去了解科技、认识科技,把科技的最新成果应用于临床实践。
未来健康医疗体系,不单单是患者,我们每一个人碰到医疗相关的问题,都能够借助于网络实时连接,在实现连接的基础上,形成院前、院中、院后连续的医疗体系构建。此外,诸如AI的这种技术,也能够让医生避免重复性高体力劳动,比如很多临床常见的问题。
”我们医生一天看十几个病人,可能需要说一样的话,这类重复的工作就可以让AI代劳。”就急诊医学来讲,新的技术解决方案,不仅可以减轻医生的压力,提高效率,也间接或者直接地让我们救治更多病人。科技革命的浪潮对医院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和便利。新阶段急诊就是要进行全面的转化、转型,新的理念就是AIoT、互联网等各类新技术,与此同时,急诊医学中应用AI的基础,就是在网络支撑下全面的融合高算力。
用“无界”改变现有医疗诊断模式
去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和英特尔中国研究院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基于英特尔中国研究院提供的新型传感技术,交互技术及CPU、GPU、AI和FPGA等计算平台,以急诊医学需求为切入点,以智能机器人为载体,将健康管理、急救及康复应用延伸至家庭、社区、机构、高校等场景。
今年11月20日,英特尔中国研究院则联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同济大学数字创新中心、泰安市中心医院和英麒智能共同发布了新一代“无界”医疗技术创新平台。
英特尔的新一代“无界”医疗技术创新平台有两个关键点,一是如何通过很好的方式去驱动数字人,生成新的AI的内容,二是怎么样解决接入更多AI能力时,行业有没有公用开发标准和设计标准。
英特尔研究院副总裁、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宋继强表示,通过新一代“无界”医疗技术创新平台,一方面希望通过从云到边缘,把英特尔软硬件引入应用,在智能算法加持下,搭建起一套基于数字人、虚拟现实、生成式AI技术的远程医疗系统;另一方面,希望它能够解决医患时空限制,大幅度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同时保证病人在看到虚拟医生的时候,依然有一个很好的满意度,并且可以感受到这种虚拟环境带来的真实的诊所里面得不到的体验。”如是说。
“我个人认为它让医患之间的联系更紧密,帮助进行院外的咨询、随诊甚至是初诊。” 郭树彬表示,这样的合作,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现有的医疗诊断模式。它开启了一个新的居家诊疗、线上诊疗的模式。过去很多患者,甚至是七八十岁的人,只有到医院才能开始处理病情,一些重症病人到了医院才能进行检查,这些情况都能够通过这些技术得到改善。
“无界”诊室是一个原型,未来,“无界”诊室还会不断增加新功能。比如储存临床诊疗个人健康档案,在与医疗体系连接时,院内的医疗文档或者是医疗数据也能同时查阅,为医务人员的诊断提供更好的依据。
又比如,加入数字分身,在人机交互等技术帮助下,医护人员,尤其是专家教授这种高技术含量人员可以解放出来。
再比如,现在已经有了即时检验(POCT,point-of-care testing)技术和其它远程监控技术,甚至手表也可以做心电图,未来结合家庭仪器医疗化、医疗仪器家庭化,意味着我们只要在家,就能够轻松做基础检查和筛选,然后再将相关药物直接送到家里。
多维度助力医院转型
现在很多传统医院都在往智慧型混合医院转型,英特尔的优势是什么?宋继强表示,实际上,这并非某一个技术点的问题,以数字人举例,它是一个整体方案,包括端到端的延迟、数据隐私的保护、用户体验,乃至让解决方案的整个开发能够面向未来兼容。
现在软件开销要比把所有硬件设备装起来都要多,英特尔的优势在于在多维度上都有技术积累,所以能够看清现在和未来几年内,在硬件的发展、系统的演进和软件的兼容上应该怎么做。特别是在医疗健康领域,要考虑加入什么样的AI能力,既保证能够提高效率,又不会带来副作用。
硬件加速层面,英特尔提供了很多种不同级别的AI加速硬件,不仅包含至强CPU、GPU、AI加速器(Gaudi)、FPGA等产品,还包含类脑计算、量子计算等新型计算形态芯片。英特尔可以根据AI或是大模型,协调调优至强、GPU和AI加速器间联系,在硬件层面给各种不同方案。
软件层面,英特尔的混合智能框架可以用好边缘计算和客户端计算,此外 oneAPI这样的软件框架,让异构编程向未来兼容,降低软件投资,避免重复开发。
分布式异构计算系统方面,英特尔可以在一个局域网里分布,也可以在客户自己的专用网里通过边缘设备连起来,更是可以是跨更广域的云、边、端融合,算法融合。
混合边缘智能方面,英特尔能够很好地将CPU、GPU等硬件架构融合在一起,在上层兼容不同种类的开源、闭源的AI计算框架,最终通常为用户设备端,提供真正的AI能力支持。
医疗健康是一个历史非常悠久的行业,信息技术与它相比,发展时间是非常短的。过去十年以来,英特尔中国研究院每个阶段都在用相对最新最可用的技术赋能医疗健康行业。
· 2012年、2013年,英特尔中国研究院用物联网、可穿戴设备,把人的健康监控和云连接在一起;
· 2014年、2015年,英特尔中国研究院探索服务机器人,利用它的移动、传感及交互,为一定的人群做健康辅助;
· 当5G开始在国内普及、部署时,英特尔中国研究院尝试在救护车上专门去安装一些工具,能够提前在院外,让医生开始对救护车上的病人进行诊断,指导早期救治;
· 当行业诞生深度学习,视觉能力增强技术后,英特尔中国研究院开始探索通过视觉技术,辅助人们看X光片,或通过视觉技术做运动能力评估;
· 现在,数字人、虚拟现实、大语言模型是崭新的技术,英特尔中国研究院开始赋能无界诊室方案。
“总之,英特尔中国研究院医疗领域的探索是跟着时代和技术发展不断演进的,每一次技术浪潮,都逐渐把能力一层层垫高。”宋继强在分享中如是说。
上一篇:我国科学家开发出能够连通生命体与机器的离电器件
下一篇:无需开颅植入电极,超声波技术实现无创“读脑”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10-22 12:35
- 使用 Analog Devices 的 LT3467AES67 的参考设计
- 使用 Analog Devices 的 LTC2908IDDB-C1 的参考设计
- LTC3727EG 高效、两相同步降压型稳压器的典型应用电路
- 06_随声音跃动电压表_免单片机
- 基于英集芯IP6825的5W 无线充方案
- DER-445 - 20 W 功率因数校正、非隔离、TRIAC 调光 LED 驱动器
- TCR5SB25A、150mA、2.5V 输出电压 CMOS 低压降稳压器的典型应用
- 使用 ON Semiconductor 的 CS8281 的参考设计
- #第六届立创电赛#我心中的智能蓝牙音响
- AM6TW-4815SZ 15V 6 瓦双路输出 DC-DC 转换器的典型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