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的智能精密压力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最新更新时间:2010-03-18来源: 半导体技术关键字:网络  精密压力传感器  压敏电阻  温度补偿  压力校准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1 引言

  最近,美国霍尼威尔(Honeywell)公司先后推出了PPT系列、PPTR系列和PPTE系列可实现网络化的智能精密压力传感器。这些传感器将压敏电阻传感器、A/D转换器、微处理器、存储器(RAM、E 2PROM)和接口电路集于一身,不仅达到了高性能指标,还极大地方便了用户。这些产品可广泛用于工业、环境监测、自动控制、医疗设备等领域。

  2 PPT、PPTR系列压力传感器

  的性能(1)PPT系列传感器采用钢膜片,带RS-232 接口,传感器距离不超过18m,适合测量快速变化或缓慢变化的各种不易燃、无腐蚀性气体或液体的压力(即表压)、压差及绝对压力,测量精度高达±0.05%(满量程时的典型值),而过去的集成压力变送器最高只能达到±0.1%的精度。PPTR系列产品带RS-485接口,传输距离可达几千米,它采用不锈钢膜片,能测量具有腐蚀性的液体或气体,测量精度为±0.1%。

  (2)它属于网络传感器。构成网络时能确定每个传感器的全局地址、组地址和设备识别号ID地址,能实现各传感器之间、传感器与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和资源共享,用户可通过网络获取任何一个传感器的数据并对该传感器的参数进行设置,所设定的参数就保存在E2PROM中。

  (3)能输出经过校准后的压力数字量和模拟量,它既是一个精密数字压力传感器,又是一个模拟式标准压力传感器,模拟输出电压在0~5V范围内连续可调,可作为标准压力信号源来使用。用户不用主机即可获得模拟输出。

  (4)可通过接口电路与PC机进行串行通信,一台PC机最多可挂接89个传感器。串行通信时有7种波特率可供选择,最高达28800bit/s。上电后默认的波特率为9600bit/s。数字格式为1个起始位、8个数据位、1个停止位。

  (5)有12种压力单位可供选择,包括国际单位制Pa(帕)、非国际单位制P0(大气压)、bar (巴)、mmHg(毫米汞柱)等,基本压力电位是psi(磅/平方英寸)。量程从1psi到500psi(即 6.8946kPa~3.4473MPa),总共有10种规格。

  (6)利用内部的集成温度传感器来检测传感器温度并对压力进行补偿。测温误差小于0.5℃。

  (7)电源电压的范围是5.5~30V,工作电流为15~30mA,工作温度范围是-40~+85℃。

  3 工作原理

  3.1 引脚功能

  PPT、PPTR系列智能压力传感器的外形尺寸均为24.8mm×62.2mm。它有两个压力口P1和P2,以PPT系列为例,P1口适合接不易燃、无腐蚀性的液体或气体,P2口只能接气体。6芯插座上的第1脚为RS-232接口的正端,第2脚为负端。第3脚为外壳接地端(GND),第4脚为直流电源输入端(U S),第6脚为模拟电压输出端(UO )。PPTR系列插座上的A~F依次对应于1~6脚,区别仅是A、B脚分别为RS-485接口的正端、负端。为了降低噪声,做模拟输出时需要单点接地,应将电源地、测量仪表(如数字电压表)的参考地,直接连传感器的信号地。

  3.2 工作原理

  PPT智能压力传感器的内部框图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8部分:①压力传感器;②温度传感器;③16位A/D转换器;④微处理器(umP)和随机存取存储器(RAM);⑤电擦写只读存储器(E2PROM);⑥RS-232(或RS-485)串行接口; ⑦12位D/A转换器(DAC);⑧电压调节器。下文中除具体说明系列号以外,所有PPT、PPTR系列均用PPT表示,并简称为PPT单元。

PPT智能压力传感器的内部框图

  PPT单元的核心部件是一个硅压阻性传感器,内含对压力和温度敏感的元件。代表温度和压力的数字信号送至 mP中进行处理,可在-40~+85℃范围内获得经过温度补偿和压力校准后的输出。输出形式见表1。在测量快速变化的压力时,可选择跟踪输入模式,预先设定好采样速率的阈值,当被测压力在阈值范围内波动时,采样速率就自动提高一倍。一旦压力趋于稳定,又恢复正常采样速率。 PPT还具有空闲计数功能,在测量稳定或缓慢变化的压力时,可自动跳过255个中间读数,延长两次输出的时间间隔。此外,它还可设定成仅当压力超过规定值时才输出或者等主机查询时才输出的工作模式。为适应不同环境,提高PPT的抗干扰能力,A/D转化器的积分时间可在8ms~10s范围内设定。

输出形式

  PPT能提供三级寻址方式。最低级寻址方式是设备识别号ID。该地址级别允许对任何单个的PPT进行地址分配,ID的分配范围是01~89。00为空地址,专用于未指定地址的PPT。因此,一台主机最多可以配89个PPT。若某只PPT未被分配ID地址(或ID未被存入E 2PROM中),上电后就分配为空地址。第二级寻址方式为组地址,地址范围是90~98,共9组。通过ID指令,每个PPT都可以分配到一个组地址,允许主机将指令传给具有相同组地址的几个PPT。组地址的默认值为90。最高级寻址方式为全局地址,该地址为99。主机通过串行口可连接9组总共89个PPT。

  4智能压力传感器的应用

  4.1 PPT模拟输出的配置

  单独使用一个PPT,能代替传统的模拟式压力传感器。其最大优点是不需要校准即可达到高精度指标。PPT模拟输出与测量仪表的接线如图2所示。用户既可通过数字电压表(DVM)读取压力的精确值,亦可利用模拟式电压表(V)来观察压力的变化过程及变化趋势。对PPT进行设置后,它还能在传送压力数据的同时,接收来自控制处理器的阀门控制信号,以实现压力自动调节,这对于压力测控系统非常有用。阀门控制数据可以和压力数据无关。

PPT模拟输出与测量仪表的接线

  4.2 远程模拟压力信号的传输与记录

  PPT的模拟信号可直接送给记录仪来记录压力波形,但在远距离传输模拟信号时很容易受线路干扰及环境噪声的影响,还会造成信号衰减。为解决上述问题,可按图3所示,在终端增加一个PPT。首先由PPT1发送压力数据,然后远程传输给 PPT2,再将PPT2的模拟输出接记录仪。这种方法适用于RS-485接口,传输距离可达数千米。若采用带RS-232接口的PPT系列传感器,需增加驱动器和中继器。该方案的另一优点是传输速率快,当波特率选28800bit/s时,数据传输所造成的延迟时间不超过2ms。

远程模拟压力信号的传输与记录

  4.3 PPT与主机的接线

  PPT与主机的接线如图4所示。图中的D9、D25 分别代表主机上的9针和25针插座。

PPT与主机的接线

  4.4 RS-485多点网络

  RS-485网络是以主机为起点、以距主机最远端为终点,它采用多点网络结构,亦称星形网络结构。这种网络不仅传输距离远,而且在不断开网络的情况下即可增、减PPT的数目。RS-485最多只能连接32个PPT单元,利用中继器可扩展到89个 PPT单元。在RS-485的始端与末端,需分别并联一只120Ω的电阻作匹配负载。

  具有6个PPT单元的RS-485多点网络如图5所示。在该网络中,各PPT单元的ID地址可以不按照顺序排列。下面通过一个例子来介绍传输全局地址及分配组地址的过程:

  (1)首先传送全局指令*99WE和*99S=00001234,这将使ID号为#00001234的PPT单元在下一条指令之前指定自己的ID号,并做好接受新指令的准备。然后传送*99WE,*99ID=02, *02WE和*02SP=ALL指令,完成设备ID的地址分配。只要在RS-485网络上重复上述过程,即可完成ID地址的分配工作;

  (2)分配组地址:一旦设置好设备的ID,即可进行组ID的分配。同一组中的每个PPT单元必须有一个始于01的子地址。子地址将告知每一个 PPT单元在组地址指令中的响应顺序。若要设置设备ID=02的组地址为91,子地址01,可传送下述命令:*02WE,*02ID=9101,*02WE,*02SP=ALL。当第一条指令传送到第91组时,ID=02 的单元就会第一个做出响应。

关键字:网络  精密压力传感器  压敏电阻  温度补偿  压力校准 编辑:金海 引用地址:基于网络的智能精密压力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上一篇:Maxim推出带有LDD接口的SFP+光模块控制器
下一篇:基于AD9851的正弦信号发生器设计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3-10-12 20:16

机器人、3D打印、网络安全上榜
未来的工程师需要哪些才能?英国工程与技术学会(IET)一份最新报告发现,工程师的未来不再是建造桥梁或设计飞机,而是诱捕网络犯罪、3D打印新发明、宇宙探险和喂饱人类。 《卫报》报导,该报告称,英国政府设立未来16年太空行业营业额翻四倍的目标,此举可望在2030年为英国创造7万名工程师的就业机会。该行业结合了新材料、硬体微缩、卫星感测元件和应用等高科技制造技术,是一个专为工程师量身定制的行业。 汽车自动化制造是一大增长契机。据国际机器人协会(IFR)统计,英国汽车生产线每1万名生产线劳工配备622个机器人,数量仅为德国和意大利的一半。全球机器人市场可望由目前的220亿英镑(345亿美元)增长至2020年的620亿英镑(974亿
[嵌入式]
爱立信测试5G网络 最高网速可达5Gbps
   据科技博客网站CNET报道,爱立信周二宣布,作为公司5G无线技术研发计划的一部分,在其日前展开的一项无线测试中,传输速度最高达到了5Gbps。该消息的确令人振奋,无线传输速度达到5Gbps,意味着比今天的LTE连接标准快了250倍,标志着无线传输速度再创新纪录。这一传输速度,无论对于智能 手机,还是汽车、医疗和其他设备而言,均将受益于此。网络达到5Gbps速度,下载一部50GB的电影仅需80秒钟,而这一速度为谷歌光纤1Gbps传输 速度的5倍。 但令人遗憾的是,目前5Gbps传输速度仅为实验室理想状态下的数据,而实际商业部署则要等到2020年。无论如何,爱立信这一测试速度为未来的高速无线传输提供了理论支持。 鉴于这一5G
[手机便携]
叶脊网络到底是什么技术?
今天这个故事,要从67年前开始说起。 1953年,贝尔实验室有一位名叫Charles Clos的研究员,发表了一篇名为《A Study of Non-blocking Switching Networks》的文章,介绍了一种“用多级设备来实现无阻塞电话交换”的方法。 自从1876年电话被发明之后,电话交换网络历经了人工交换机、步进制交换机、纵横制交换机等多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纵横制交换机处于鼎盛时期。 纵横交换机的核心,是纵横连接器。如下图所示: 纵横制接线器 纵横连接器交叉点示意图 这种交换架构,是一种开关矩阵,每个交点(Crosspoint)都是一个开关。交换机通过控制开关,来完成从输入到输出
[网络通信]
叶脊<font color='red'>网络</font>到底是什么技术?
超导滤波器在TD-SCDMA基站等网络优化中的作用
  0 前言   超导技术被认为是21世纪具有战略意义的高新技术之一,在能源、信息、交通、仪器仪表、国防等方面都有重要应用。目前世界各国均在积极开展超导应用技术的研究。   超导滤波器利用导体在极低温(-200℃左右)时导体电阻近似为零的原理制成带通滤波器,应用于移动通信基站接收机前端,大幅改善移动基站上行链路性能,提高基站接收机灵敏度,降低带内、带外各种干扰,从而改善信号传输质量,扩大上行覆盖面积,提高信号传输速率。   研究超导滤波器在TD-SCDMA基站等网络优化中的作用对我国目前正在积极发展的TD-SCDMA系统和2G系统网络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1 移动通信的上行与下行链路分析   1.1 移动通信主要受限于上
[嵌入式]
芯原与ARM 拓展合作伙伴关系,进一步满足高端消费者和网络SoC 设计需求
拓展后的合作关系还将完善芯原 SoC 应用平台用于关键垂直市场 芯原股份有限公司(VeriSilicon Holdings Co., Ltd.,简称芯原)与 ARM (LSE: ARM; Nasdaq: ARMHY) 今天宣布,芯原被授权使用 ARM926EJ-S(TM) 处理器。除了提供 ARM922T(TM) 处理器和 ARM7TDMI(R) 处理器外,双方达成的授权协议还将芯原当前基于 ARM926EJ-S 处理器的产品拓展至了完全可整合性能的、可配置的缓存系统,以作为一个 ARM(R) 授权设计中心。该协议还进一步增强了芯原在消费电子产品(如音频/视频,语音和多媒体)等应用领域的 ASIC 全包设计能力。
[焦点新闻]
中国移动TD网络城区覆盖率已达80%
5月23日消息,今天下午,中国移动发布了2011年可持续发展报告,报告中披露,2011年,公司已基本实现TD网络对国内地级市、县级市和县城主城区的连续覆盖,城区面积覆盖率达到80%。同时,中国移动针对神州行的资费下降幅度达60%。 在3G方面,中国移动董事长奚国华表示,TD-SCDMA用户数稳步增长,已实现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既定目标。 报告同时披露,2011年,公司完成26项TD-LTE发明专利申请,并顺利完成了在上海、南京、杭州、厦门、广州、深圳等六个城市的TD-LTE规模试验网第一阶段建设任务;公司联合产业相关方研发全球首款TD-LTE/TD-SCDMA/GSM多模双待4G智能终端测试样机, 在资费方面,
[网络通信]
工业以太网网络规划原则
工业以太网技术具有价格低廉、稳定可靠、通信速率高、软硬件产品丰富、应用广泛以及支持技术成熟等优点,已成为最受欢迎的通信网络之一。   近些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太网进入了控制领域,形成了新型的以太网控制网络技术。这主要是由于工业自动化系统向分布化、智能化控制方面发展,开放的、透明的通讯协议是必然的要求。  以太网技术引入工业控制领域,其技术优势非常明显。 工业以太网制造现在信息的强大性跟控制的快捷性,能够实现快速的串联跟控制,为现代工业制造实现真正意义上的“E网到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工业以太网已经被业内认为是未来控制网络的最佳解决方案,也是当前现场总线中的主流技术。工业化的新翘楚就由此诞生。  不管“工业4
[嵌入式]
工业以太网<font color='red'>网络</font>规划原则
手机电视新产业未来前景不明朗
  “手机电视并不是一个新的产品,但却是一个新的产业。”诺基亚大中国区多媒体业务部销售和渠道发展副总裁黄伽卫的话精当地描述了手机电视目前的状态。       事实上,早在2004年,国内运营商就开始涉足手机电视类业务。当年4月,中国联通宣布推出增值业务品牌“视讯新干线”,通过CDMA1x网络传输电视节目,并进行VOD/AOD视频点播。也是在这一年6月,上海移动与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SMG)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开始就手机电视业务展开合作与探索。       但是,受限于频谱利用率低、网络容量有限、业务资费过高、网络速率有限等因素,基于蜂窝技术之上的手机电视产业一直处于启而难动的局面。一些专家甚至认为,基于现阶段蜂窝网络的电视
[家用电子]
小广播
最新模拟电子文章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