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选择晶体?
对于一个高可靠性的系统设计,晶体的选择非常重要,尤其设计带有睡眠唤醒(往往用低电压以求低功耗)的系统。
这是因为低供电电压使提供给晶体的激励功率减少,造成晶体起振很慢或根本就不能起振。这一现象在上电复位时并不特别明显,原因时上电时电路有足够的扰动,很容易建立振荡。在睡眠唤醒时,电路的扰动要比上电时小得多,起振变得很不容易。在振荡回路中,晶体既不能过激励(容易振到高次谐波上)也不能欠激励(不容易起振)。晶体的选择至少必须考虑:谐振频点,负载电容,激励功率,温度特性,长期稳定性。
2:如何判断晶振是否被过分驱动?
电阻RS常用来防止晶振被过分驱动。过分驱动晶振会渐渐损耗减少晶振的接触电镀,这将引起频率的上升。可用一台示波器检测OSC输出脚,如果检测一非常清晰的正弦波,且正弦波的上限值和下限值都符合时钟输入需要,则晶振未被过分驱动;相反,如果正弦波形的波峰,波谷两端被削平,而使波形成为方形,则晶振被过分驱动。
这时就需要用电阻RS来防止晶振被过分驱动。判断电阻RS值大小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串联一个5k或10k的微调电阻,从0开始慢慢调高,一直到正弦波不再被削平为止。通过此办法就可以找到最接近的电阻RS值。
3.如何选择电容C1,C2?
(1):因为每一种晶振都有各自的特性,所以最好按制造厂商所提供的数值选择外部元器件。
(2):在许可范围内,C1,C2值越低越好。C值偏大虽有利于振荡器的稳定,但将会增加起振时间。
(3):应使C2值大于C1值,这样可使上电时,加快晶振起振。晶振的输入端的电阻是C1。
但是一般的用法还是要重点参考芯片的DATASHEET.晶振就怕是多少K的,不爱起振.要不就是起振慢,一定看资料,不换瞎换东西,要不也 是徒劳.最好先把电压弄稳定.要不会影响的 .还有上电复位.
关键字:晶振
编辑:神话 引用地址:关于晶振的三个问题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3-10-12 20:19
单片机晶振故障的分析及处理
一、单片机的晶振的常见故障
晶振用一种能把电能和机械能相互转化的晶体在共振的状态下工作,以提供稳定,精确的单频振荡。单片机的晶振问题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下面就是单片机常见的6种晶振故障:
1.PCB板布线错误;
2.单片机或者晶振质量有问题;
3.负载电容或匹配电容与晶振不匹配或者电容质量有问题;
4.PCB板受潮,导致阻抗失配而不能起振;
5.晶振电路的走线过长;
6.外围电路的影响。
二、单片机晶振故障的处理
1.排除电路错误的可能性,就可用相应型号单片机的推荐电路进行比较。
2.排除晶振为停振品的可能性,因此需要测试多个晶振
[单片机]
宽范围高稳晶振频率稳定度测试系统的设计
0 引 言
高稳定度石英晶体谐振器(简称高稳晶振)是广泛应用于通讯、电子对抗、数传电台、计算机等电子信息产品的重要器件。高稳晶振的指标直接影响产品的可靠性,因此如何检测其性能是非常重要的。
代表性测量仪器是频稳测试系统(误差倍增器+多路开关)。其原理是将被测频率源的频率起伏△f进行倍频,然后再用频率计数器进行测频来计算准确度、老化率、日波动等指标。在频稳测试系统的设计中,信号源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作用为产生高性能的输出频率(1~100 MHz)可设定的钟信号,与被测晶振的信号进行混频,输出差值在倍频环的范围内。目前,它广泛应用于信号源设计的直接数字频率合成(DDS)技术,具有输出频率范围宽,分辨力高,
[模拟电子]
为什么51单片机晶振使用11.0592
用11.0592晶振的原因是51单片机的定时器导致的。用51单片机的定时器做波特率发生器时,如果用11.0592Mhz的晶振,根据公式算下来需要定时器设置的值都是整数;如果用12Mhz晶振,则波特率都是有偏差的,比如9600,用定时器取0XFD,实际波特率10000,一般波特率偏差在4%左右都是可以的。 所以也还能用STC90C516 晶振12M 波特率9600 ,倍数时误差率6.99%,不倍数时误差率8.51%,数据肯定会出错。 这也就是串口通信时大家喜欢用11.0592MHz晶振的原因,在波特率倍速时,最高可达到57600,误差率0.00%。 用12MHz,最高也就4800,而且有0.16%误差率,但在允许范围,所以没多大
[单片机]
数字电路的心脏--晶振的概述
之所以说晶振是数字电路的心脏,就是因为所有的数字电路都需要一个稳定的工作时钟信号,最常见的就是用晶振来解决,可以说只要有数字电路的地方就可以见到晶振。 晶振概述 我们常说的晶振,实际上是通过切割设备将人工培养的水晶进行薄片切割而得到的,水晶的人工培养主要跟生长环境有关系,目前市面上品质较好的是俄罗斯生长的水晶。 之所以说晶振是数字电路的心脏,就是因为所有的数字电路都需要一个稳定的工作时钟信号,最常见的就是用晶振来解决,可以说只要有数字电路的地方就可以见到晶振。我们常说的晶振,包含两种,一种需要加驱动电路才能产生频率信号,这类晶振叫晶振谐振器,比如常见的49S封装、两脚封装的SMD3225 5032、少量四脚SMD封装。
[模拟电子]
ATmega162不同外部晶振之间的串口通讯
我现在一个单片机ATmega162晶振11.052900MHZ,另一个是ATmega162晶振1.843200MHZ。通讯波特率选择9600。128个字节的通讯,不存在数据丢失情况。但是,在通讯过程中,希望不要存在其他终端进行终端它们,比如:定时器中断。
三个AVR单片机通讯,1个ATmega162晶振11.059200MHZ和2个ATmega162晶振1.843200MHZ。一个1.843200MHZ给11.059200MHZ发送128个字节数据,之后11.059200MHZ又发送给另一个1.843200MHZ,128个字节的数据通讯可以完成。
[单片机]
时钟振荡器:古老而又复杂的一项技术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一直在参与无线电设计,所有这些都需要时钟振荡器。也许你已经知道了锁相环( PLL)和不知道它的参考时钟是如何产生的。或者,也许你已经读过一本关于晶体振荡器和质疑,如果你真的只需要只是一个晶体管和一些无源器件来创建一个。如果你有,跟随本系列里我将讨论在使用无线电频率参考和一些实用的系统和设计考虑涉及。 频率参考是一个无线电的一个重要部分。一个重要的功能是提供一个输入时钟到PLL允许无线电接收和发射在一个精确的频率。满足蓝牙低功耗( BLE)标准规定的基准频率精度为+ / -50 ppm(百万分之一),Zigbee为+ / -40 ppm。此外,蓝牙低功耗规范要求的初始传输的中心频率精确到+/-75KHZ
[嵌入式]
单片机晶振的原理
单 片机晶振是单片机内部电路产生单片机所需的时钟频率的部件,单片机晶振提供的时钟频率越高,那么单片机运行速度就越快,单片接的一切指令的执行都是建立在单片机晶振提供的时钟频率。晶振结合单片机内部电路产生单片机所需要的时钟频率,单片机晶振提供的时钟频率越高,那么单片机运行的速度就越快,单片机的一切指令的执行都是建立在单片机晶振提供的时钟频率。
单片机晶振一般采用三端式(考毕兹) 交流等效振荡电路;实际的晶振交流等效电路中,其中Cv是用来调节振荡频率,一般用变容二极管加上不同的反偏电压来实现,这也是压控作用的机理;把晶体的等效电路代替晶体后。其中Co,C1,L1,RR是晶体的等效电路。单片机工作时,是一条一条地从RoM中取指
[单片机]
为什么有的MCU外接24MHz晶振不能去掉
痞子衡之前写过一篇关于时钟引脚的文章 《i.MXRT1xxx系列MCU时钟相关功能引脚的作用》 ,里面简单提及了外部晶振相关引脚的作用,但是并没有详细展开。最近在客户支持中,有客户咨询项目板级设计上能否将外部 24MHz 晶振完全去掉,就使用芯片内部集成的 RC24M 做初始时钟源。今天痞子衡就详细展开这个话题: Note: 本文中图片代码均以 i.MXRT1050 为例,但内容基本也适用其他 i.MXRT10xx 系列。 一、外部24MHz晶振作用 i.MXRT 系列共有两组外接晶振专用引脚,XTALI/O 用于连接 24MHz 晶振,RTC_XTALI/O 用于连接 32.768KHz 晶振。其中低频 32.76
[单片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