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珠丝杠与直线电机性能比较

最新更新时间:2012-03-15来源: 互联网关键字:滚珠丝杠  直线电机  性能比较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1845年英国人就已经发明了直线电动机,但当时的直线电动机气隙过大导致效率很低,无法应用。19世纪70年代科尔摩根也推出过,但因成本高效率低限制了它的发展。直到20世纪70年代以后,直线电机才逐步发展并应用于一些特殊领域,20世纪90年代直线电机开始应用于机械制造业,现在世界一些技术先进的加工中心厂家开始在其高速机床上应用,国外知名企业例如DMG、Ex-cell-O、Ingersoll、CINCI ATI、GROB、MATEC、MAZAK、FANUC、SODICK都陆续推出使用直线电机的高速高精加工中心。

随着直接驱动技术的发展,直线电机与传统的“旋转伺服电机+滚珠丝杠”的驱动方式的对比引起业界的关注。

HIWIN做为世界线性产品的领导者,在滚珠丝杠和线性滑轨方面取得成功后,于近几年自行研发和生产了直线电机,并且在高速高精领域取得不错的业绩。

下面主要参考HIWIN公司的先进的高速静音式丝杠 SUPER S 系列(DN值达22万)和HIWIN的直线电机在几个主要特性上做一些比较,为相关业者提供一个参考。

速度比较:

速度方面直线电机具有相当大的优势,直线电机速度达到300m/min,加速度达到10g;滚珠丝杠速度为120m/min,加速度为1.5g。从速度上和加速度的对比上,直线电机具有相当大的优势,而且直线电机在成功解决发热问题后速度还会进一步提高,而“旋转伺服电机+滚珠丝杠”在速度上却受到限制很难再提高较多。

从动态响应上因为运动惯量和间隙以及机构复杂性等问题直线电机也占有绝对的优势。

速度控制上直线电机因其响应快,调速范围更宽,可以实现启动瞬间达到最高转速,高速运行时又能迅速停止。调速范围可达到1:10000。

精度比较:

精度方面直线电机因传动机构简单减少了插补滞后的问题,定位精度、重现精度、绝对精度,通过位置检测反馈控制都会较“旋转伺服电机+滚珠丝杠”高,且容易实现。

直线电机定位精度可达0.1μm。“旋转伺服电机+滚珠丝杠”最高达到2~5μm,且要求CNC-伺服电机-无隙连轴器-止推轴承-冷却系统-高精度滚动导轨-螺母座-工作台闭环整个系统的传动部分要轻量化,光栅精度要高。

若想达到较高平稳性,“旋转伺服电机+滚珠丝杠”要采取双轴驱动,直线电机是高发热部件,需采取强冷措施,要达到相同目的,直线电机则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价格比较:

价格方面直线电机的价格要高出很多,这也是限制直线电机被更广泛应用的原因。

能耗比较:

直线电机在提供同样转矩时的能耗是“旋转伺服电机+滚珠丝杠”一倍以上,“旋转伺服电机+滚珠丝杠”属于节能、增力型传动部件,直线电机可靠性受控制系统稳定性影响,对周边的影响很大必须采取有效隔磁与防护措施,隔断强磁场对滚动导轨的影响和对铁屑磁尘的吸附。

通过以下这个例子更容易使大家了解直线电机和“旋转伺服电机+滚珠丝杠”的一些特点:

日本某公司超高速龙门式加工中心。X、Y轴采用直线电动机驱动V=120m/min。该公司为何不应用“旋转伺服电机+滚珠丝杠(HIWIN SUPER S 系列)”?因为SUPER S虽然DN值已经历了从传统丝杠7万到15万再到22万的提速进程,但由于存在纯机械传动的软肋,其线速度、加速度、行程范围的增加总是有限的。若选用Φ40×20mm的产品,则vmax=110m/min,因nmax=5500r/min转速很高,行程范围受临界转速Nc的制约显然不可能太长。若采用大导程Φ40×40mm产品,则Vmax=220m/min,这显然又不能满足定位精度高的场合。能达到DN值22万从一个侧面反映了HIWIN的设计、制造水准。如果我们选择Φ40×20(双头)mm产品,在n≈4000~5000r/min,V=80~100m/min状态下使用,其安全性、可靠性、工作寿命均可高于预期值。事实上到目前为止,在高速高精CNC金切机床中(CNC成形机床除外)速度V≥120m/min仍采用SUPER S系列驱动的成功范例未见到。实际上“旋转伺服电机+滚珠丝杠”的最佳应用场合是:要求V=40~100m/min,加速度0.8~1.5(2.0)g,精度P3级以上的中档高速数控装备和部分高档数控装备。

应用比较:

事实上,直线电机和“旋转伺服电机+滚珠丝杠”两种驱动方式尽管各有优势,但也有自身的软肋。两者在数控机床上都有各自最佳的适用范围。

直线电机驱动在以下数控装备领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高速、超高速、高加速度和生产批量大、要求定位的运动多、速度大小和方向频繁变化的场合。例如汽车产业和IT产业的生产线,精密、复杂模具的制造。

大型、超长行程高速加工中心,航空航天制造业中轻合金、薄壁、金属去除率大的整体构件“镂空”加工。例如美国CINCI ATI公司的“Hyper Mach”加工中心(46m);日本MAZAK公司的“HYPERSONIC 1400L超高速加工中心。

要求高动态特性、低速和高速时的随动性、高灵敏的动态精密定位。例如,以Sodick为代表的新一代高性能CNC电加工机床、CNC超精密机床、新一代CPC曲轴磨床、凸轮磨床、CNC非圆车床等。

轻载、快速特种CNC装备。例如德国DMG的“DML80 Fine Cutting”激光雕刻、打孔机,比利时LVD公司的“AXEL3015S”激光切割机,MAZAK的“Hyper Cear510”高速激光加工机等。

德国DMG公司以批量生产各类高性能数控装备著称,在其伺服进给系统中采用直线电机较早,而且采用率也是很高的(均在机床型号后标注“Linear”),该公司对两种驱动方式的配置有三种类型:

各坐标轴全部配置直线电机驱动的“快速型”数控装备。例如:DMC85V Linear、DMC75V Linear、DMC105V Linear、DMC60H Linear、DMC80H Linear以及DML80-Fine Cutting激光加工机等。

混合驱动型。例如:DMF500 Linear动柱式大型立式加工中心,在X轴(行程5m)配直线电机,V=100m/min;而在Y、Z轴则采用“旋转伺服电机+滚珠丝杠”,V=60m/min。

各坐标轴全部配置“旋转伺服电机+滚珠丝杠”的“强力型”加工中心。例如:DMC63H高速卧式加工中心,V=80m/min,加速度1g,定位精度0.008mm。此外还有DMC80H和DMC100H、DMC125H (duo BLOCK)以及DMC60T等。

两种驱动方式在德国DMG公司被同时运用也说明他们具有各自的优势。直线电机的提升空间很大,未来直线电机的技术更加成熟了、产量上去了、成本下降了,应用也会更加广泛,但从节能降耗、绿色制造的角度思考,以及两种结构自身特点考虑“旋转伺服电机+滚珠丝杠”驱动仍有其广阔的市场空间。直线电机将成为高速(超高速)、高档数控装备中的主流驱动方式的同时,“旋转伺服电机+滚珠丝杠”依然会继续保持其在中档高速数控装备中的主流地位.

关键字:滚珠丝杠  直线电机  性能比较 编辑:神话 引用地址:滚珠丝杠与直线电机性能比较

上一篇:基于A4936设计的三相无刷DC马达驱动技术
下一篇:自循迹移动靶车设计方案与实现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3-10-12 20:37

混合式直线步进电机技术详解
步进电机由旋转运动变为线性运动可用几种机械方法完成,包括齿条和齿轮传动及皮带轮传动以及其他机械联动机械。所有这些设计都需要各种机械零件。而完成这种转变的最有效方法是在电机自身内部实现。   说明   基本的步进电机是由有磁性的转子铁芯通过与由定子产生的脉动的定子电磁场相互作用而产生转动。直线电机把旋转运动变为线性运动,完成这个转变的精密性取决于转子的步进角度和所选方法。线性步进电机,或者称为直线步进电机,首先出现在1968年的第3,402,308号专利上,是颁发给Willian Henschke的。从此以后,直线步进电机被应用于包括制造、精密调准和精密流体测量在内的诸多高要求领域。   使用螺纹的直线电机的精密度
[模拟电子]
混合式<font color='red'>直线</font>步进<font color='red'>电机</font>技术详解
SL-RFMOD射频模块与U2270B方案性能比较
  SL-RFMOD射频模块是使用自有专利技术设计的125K通用型读写基站模块,该模块和U2270B在使用和性能参数方面有很大的不同。本文简单的从电特性、应用技术以及在实际工业化生产过程中的是适用性、可靠性等方面对两个产品进行一个简单的比较和说明。希望对您选取125K射频卡读写方案提供有益的参考。   1.工作电压:   SL-RFMOD采用先进的宽工作电压电路技术,可以在2.7V-5.5V的电压区间的任何电压下稳定的工作和读写卡片。U2270B只能在4.5V-5.5V的电压区间工作。   以水表举例:由于SL-RFMOD工作电压最低可以达到2.7V,所以客户使用单节锂离子电池作为电源,就可以稳定的读写射频卡。而且2.
[网络通信]
交流永磁同步直线电机介绍及其控制系统设计
   制造业中需要的线形驱动力,传统的方法是用旋转电机加滚珠丝杠的方式提供。实践证明,在许多高精密、高速度场合,这种驱动已经显露出不足。在这种情况下直线电机应运而生。直线电机直接产生直线运动,没有中间转换环节,动力是在气隙磁场中直接产生的,可获得比传统驱动机构高几倍的定位精度和快速响应速度。    本文是在我系研制的交流永磁同步直线电机基础上进行基于矢量变换控制的驱动系统设计应用。 2. 交流永磁同步直线电机工作原理   直线电机的工作原理上相当于沿径向展开后的旋转电机。交流永磁同步直线电机通入三相交流电流后,会在气隙中产生磁场,若不考虑端部效应,磁场在直线方向呈正弦分布。行波磁场与次级相互作用产生电磁推力,使初级
[嵌入式]
一文教会你STM32使用内部振荡器及其和外部晶体振荡器的区别和STM32L031性能分析和比较
在STM32上如果不使用外部晶振,OSC_IN和OSC_OUT的接法 如果使用内部RC振荡器而不使用外部晶振,请按照下面方法处理: 1)对于100脚或144脚的产品,OSC_IN应接地,OSC_OUT应悬空。 2)对于少于100脚的产品,有2种接法: 2.1)OSC_IN和OSC_OUT分别通过10K电阻接地。此方法可提高EMC性能。 2.2)分别重映射OSC_IN和OSC_OUT至PD0和PD1,再配置PD0和PD1为推挽输出并输出‘0’。此方法可以减小功耗并(相对上面 首先要明确的是STM32没有内部晶振,HSI是内部RC振荡器。 HSI内部8MHz的RC振荡器的误差在1%左右 内部RC振荡器的精度通常比用HSE(外部晶振
[单片机]
一文教会你STM32使用内部振荡器及其和外部晶体振荡器的区别和STM32L031<font color='red'>性能</font>分析和<font color='red'>比较</font>
关于集成RF混频器与无源混频器方案的性能比较
  摘要:本应用笔记比较了集成RF混频器与无源混频器方案的整体性能,论述了两种方案的主要特征,并指出集成方案相对于无源方案的主要优点。   过去,RF研发人员在高性能接收器设计中使用无源下变频混频器取得了较好的整体线性指标和杂散指标。但在这些设计中使用分立的无源混频器也存在一些缺点。   为了达到接收器整体噪声系数的指标要求,需要在射频(RF)增益级或中频(IF)增益级补偿无源混频器的插入损耗。与集成混频器相比,使用无源混频器时,用户不仅要考虑其输入三阶截点(IIP3),还要考虑输出三阶截点(OIP3)。无源混频器的二阶线性指标一般都比集成平衡混频器的差,而该指标在考虑接收器的半中频杂散性能时非常重要。由于混频器的线性度与
[网络通信]
ARM CPU与Intel x86 CPU性能比较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Qualcomm(高通)、Texas Instruments(德州仪器)等基于ARM架构的CPU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而昔日王者的Intel x86架构由于功耗问题,在移动互联网似乎举步维艰。 Intel x86架构对比于ARM架构来说,性能强大,功耗较高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实。那Intel x86架构的CPU性能究竟比ARM架构的强多少呢?下面我们对单个Core做一个简单的评测。 我的PC机CPU:Intel Pentium Dual-Core CPU E5300 2.60GHz(Launched 2008Q1 x86) 我手机的CPU:Qualcomm Snapdragon S2 MSM82
[单片机]
直线电机的控制方式 直线电机种类及优缺点
  直线电机的控制方式   直线电机的控制方式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开环控制:直线电机的位置和速度可以通过直接控制电流大小和方向来实现,这种方式的控制简单,但缺点是控制精度不高,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影响。   闭环控制:直线电机可以通过安装编码器等位置反馈传感器来获取位置和速度信息,再通过控制器对电机的电流进行调节,以达到控制电机的位置和速度的目的。这种方式的控制精度高,但成本较高。   磁力控制:利用磁力传感器控制电机的电流,从而达到控制电机运动的目的,可以实现高速高精度控制,但对磁力传感器要求较高。   电压控制:根据直线电机的电阻和电感特性,可以通过控制电机的电压大小和频率来控制电机的运动,这种方式控制简单,但是需要保证电
[嵌入式]
不同类型无触点开关的性能比较
1 前言   传统的集成模拟开关电路如ADG211系列等由于其接触电阻在几十Ω至数百Ω范围,不能满足功率器件的开关控制要求。由于半导体技术的发展,目前已经有诸多无触点开关可供设计者选用。无触点开关在电磁兼容性、可靠性、安全性等方面的优越性是机械式继电器无法比拟的。本文介绍几种新型的无触点开关。由于应用领域的多样性,对不同的应用场合,会有不同的要求。如控制对象有直流交流之分;控制对象的负载电流、接触电阻的要求可能有若干数量级的差别;对象的工作电压可能从几V到380 V甚至更高。新型器件提供了满足各种性能要求的应用,读者可以直接选用适当的器件,也可以用简单的电路实现无触点的开关控制。?   2 常用无触点开关   2.1
[电源管理]
不同类型无触点开关的<font color='red'>性能</font><font color='red'>比较</font>
小广播
最新模拟电子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