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触屏技术:神秘G2与in-cell解析

最新更新时间:2013-05-16来源: 互联网关键字:触屏技术  in-cell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LG于8月25日发布的一款采用四核骁龙S4 Pro处理器的旗舰机参数中,提到一项比较重要的特性,就是全新的触屏技术:「这是一种名为G2的屏幕(触摸显示混合型屏幕)。LG表示,其一体式设计令屏幕的厚度减少了30%。这与LG本月早前开始量产的in-cell触摸屏很像,这种in-cell技术传言也会用于下一代iPhone手机。」不过,上面这段声明并不准确。G2和in-cell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屏幕构造,而且在移动的屏幕制造中,这两者未来谁将更加流行仍是未知数。且看下面的详解。

  LG于8月25日发布的一款采用四核骁龙S4 Pro处理器的旗舰机参数中,提到一项比较重要的特性,就是全新的触屏技术:

  「相对来说,这是第一款LG采用的超薄触摸屏,名为G2 Touch Hybrid Display(触摸显示混合型屏幕)。LG表示,其一体式设计令屏幕的厚度减少了30%。看起来,这与LG本月早前开始量产的in-cell触摸屏很像,这种in-cell技术传言也会用于下一代iPhone手机。」

  不过遗憾的是,上面这段声明似乎并不准确。G2和in-cell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屏幕构造,而且在移动的屏幕制造中,这两者未来谁将更加流行仍是未知数。且看下面的详解。

  首先,我们来看看多点触摸屏到底是如何工作以及他们的相关构造。

  电容屏是由一种几近透明的金属线(或电极)置于一层玻璃薄膜层之上构成的。这种金属线之所以几乎透明是因为他由一种名为ITO的材料制成(铟锡氧化物,纳米级的金属氧化物)。这种电极以横纵两种方式交叠排布。横纵的每一次交叠都形成一个电容点。触摸屏控制芯片连接到重叠的横纵行的矩阵中。当手指触摸经过这些电容点的时候,会阻断电容的电场,这种有效的阻断可被屏幕控制器感应到。

  要形成这些电容点,电极之间就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于是,横行的电极被置于薄膜玻璃的底部,而纵行电极则被置于薄膜玻璃上方。

  这样,我们就得到了一片薄薄的玻璃,ITO金属线分布于这块玻璃的两面。要完成整张屏幕的制造,还需要将这块薄膜玻璃置于两个层之间:下面一层是显示层,而上面一层是位于屏幕表面的覆盖玻璃。上面的这一层覆盖玻璃通常都使用很多人所熟知的高强度玻璃,康宁公司的大猩猩玻璃。这种形式被称作“GG”堆叠,因为在显示层上面还覆盖了两层玻璃。这种方式的屏幕应用相当广泛,例如iPad。为了使显示效果更好,减少显示时各层的影响,触摸层的玻璃通常都通过一个垫圈与显示层的玻璃捆绑在一起,这样在显示层和触摸层的电极之间就会形成空隙。

  如果你仔细观察这个三层夹心的示意图(上层玻璃,触摸层玻璃,显示层),就会发现这个构造还是过于复杂了一点。中间的触摸层玻璃显得非常累赘,这种构造对于手机和平板屏幕的制造来说只会令屏幕厚度更大。另外,上面还有一层覆盖玻璃(大猩猩玻璃)。那么能不能仅用一块玻璃就解决这些问题呢?

  回答是肯定的,实际上,除触摸层外的任一层都足以承载用于触摸的电极。如果把这种触摸电极置于上层覆盖玻璃的话,那么这种技术就叫做G2触摸屏(也就是上面LG的这种屏幕,G2表示整个屏幕只用一块布满横纵电极的玻璃,无需用两块)。如果把触摸电极置于显示层上,那么这种技术就叫in-cell触摸屏。

  下面这张图,展示了传统GG堆叠方式(左边)与G2堆叠(右边)的差异。这两者最大的直观区别莫过于屏幕厚度的降低。

  

  不管采用G2还是in-cell,OEM厂商都可以把他们的设备做得更薄,这两者都是把中间原本的触摸层玻璃去除了。这么做也可以让设备在重量上更轻。由于最上层的玻璃也已经变得越来越薄(大猩猩玻璃二代厚度仅0.55mm,一代大猩猩玻璃厚度为1.0mm)。所以未来,我们可以用上更为轻便的手机和平板。目前OEM厂商还在想办法把底层显示层与上层覆盖玻璃间的空隙彻底去掉,类似于把这两层黏在一起。这么做不仅令屏幕厚度更薄,而且屏幕显示效果也会更好。iPhone 4/4S以及HTC One X就采用了这种压制方法。

  G2和in-cell也的实现并没有想象得那么简单。比如G2触摸屏,要把ITO横纵行电极置于大猩猩玻璃之上在技术上也相当有挑战性。这传统的玻璃换成大猩猩玻璃就需要额外的处理方法,还有如何隔离横纵行的问题等等。

  对in-cell来说,把触摸电极插入到显示层上实际上也很麻烦,因为这极易造成电场间的相互影响。原本在传统GG堆叠方式时,消除这种不同层的影响对触摸屏控制器已经是一个比较麻烦的问题了,现在把两层放在一起令这个问题更加复杂。in-cell技术还有一个潜在的问题,触摸屏可能会变得没有那么敏锐,但目前大家都在想尽各种办法解决这些问题,相信很快就能得到解决。

  由于G2和in-cell技术都存在挑战和问题,所以仍不清楚哪一种会成为未来的主流。赢的一方也将赢得更多商机。显示屏供应商,如Samsung Mobile Display、LG Display,以及夏普都在期望in-cell获得胜利。另一方面,触摸屏制造公司如TPK、Wintek则不希望看到显示屏供应商直接把原本触摸层的电极应用于触摸屏,让他们扫地出门,所以他们支持G2。不管将来哪一方获胜,真正的赢家永远是消费者。

  现在你应该对触摸屏技术稍有了解了,至少你知道了,LG的这款旗舰手机会更薄,更快。我是希望尽快能玩得到。

关键字:触屏技术  in-cell 编辑:神话 引用地址:全新触屏技术:神秘G2与in-cell解析

上一篇:MCU解密全攻略 为何所有MCU都能被破解(四)
下一篇:无线视频传输 英特尔Widi技术全揭秘(一)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3-10-12 20:45

慷智9颗高清视频传输SERDES芯片通过车规级AEC-Q100 G2的验证测试
慷智集成电路(上海)有限公司的9颗车载高清视频传输SERDES芯片日前通过了AEC-Q100 Grade 2的车规级验证,测试完全遵循AEC-Q100 标准,包括静电防护(ESD)及辐射电磁波(EMI)等,满足环境温度-40°C到105°C范围的车载高清视频传输应用的要求,包括智能驾舱、ADAS/APA、环视/DMS/OMS等。 本次测试历时半年多,一次性通过了所有AEC-Q100 Grade 2验证项目。通过测试的9颗芯片中包含了慷智新一代车载高清视频传输SERDES产品系列。新一代车载SERDES芯片系列采用自主研发并拥有完整知识产权的Automotive High Definition Link - II(AHDL
[汽车电子]
慷智9颗高清视频传输SERDES芯片通过车规级AEC-Q100 <font color='red'>G2</font>的验证测试
抗杂讯挑战有解 On-cell/In-cell触控加速普及
    On-cell与In-cell触控设计瓶颈可望突破。On-cell及In-cell触控模组虽可满足手机轻薄设计要求,但却容易受到外部杂讯干扰,而影响触控反应速度及精确性;有鉴于此,赛普拉斯(Cypress)、新思国际(Synaptics)相继推出具备高抗杂讯能力的新世代触控IC,有助增强On-cell和In-cell触控面板的杂讯免疫力,扩大应用规模。   赛普拉斯TrueTouch产品经理Jeff Erickson认为,高性能触控IC将是加快On-cell、In-cell普及的关键。 赛普拉斯TrueTouch产品经理Jeff Erickson表示,5寸以上高阶智慧型手机市场热度狂飙,品牌厂考量萤幕尺寸放大后,更
[手机便携]
小米“抛弃”In-cell补刀
夏普表示,这些报道 非本公司发布 、 正在讨论调整业绩预测,确定后会立即公布 。夏普2014财年(2014年4月~2015年3月)的业绩原本预测 会盈利300亿日元,但有报道称夏普的最终合并业绩将再次出现几百亿日元亏损。但这些报道并不是 空穴来风 的,夏普的主营业务怎么样?主要合作厂家如 何?且看本文的进一步解析了夏普。   夏普业绩异常 主要液晶业务低迷   不过,以电视用途为中心的大型液晶面板当前的业务环境并未恶化。据调查公司的分析师介绍, 45英寸以上及50英寸以上的大型面板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32英寸面板虽然因部分中国厂商的产能过剩稍微供过于求,但还不至于使业绩恶化 。   
[电源管理]
谷歌首款平板Pixel Tablet发布:自研G2处理器、边框感人
5月11日消息,2019年6月,谷歌宣布放弃平板电脑业务,两款尚未对外宣布的设备也一并取消。 在今日凌晨举行的2023谷歌I/O开发者大会上,谷歌正式发布重新回归的首款平板电脑——Pixel Tablet,提供128GB、256GB两种版本,售价分别为499美元(约合3459元人民币)、599美元(约合4153元人民币),目前已在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法国等地开启预售。 ID设计上,Pixel Tablet机身材质类似Pixel 5的塑料,不过好在是带有纳米纹理涂层的铝制框架,拥有白、深绿和浅粉三种配色,除深绿色正面为黑色面板外,其它两款均为白色面板。 平板正面采用一块11英寸LCD屏,2560*1600分辨率,6
[手机便携]
集创北方OLED In-Cell技术助京东方OLED闪耀美国SID展
一年一度的SID(国际信息显示学会)展会在美国洛杉矶会展中心举办,京东方携多款OLED产品惊艳亮相。 其中, 全球首款1.53英寸内嵌式触控OLED显示屏采用了集创北方的OLED In-Cell驱动技术,它创新性地采用了内嵌式触控结构,提升了触控产品的信噪比,使得触控更为灵敏、流畅。集创北方该技术属于全球首创,实现了In-Cell与OLED的完美结合。 目前,OLED屏的touch功能大多采用on-cell结构,即touch感应层做到模组玻璃的上表面,触控控制芯片和driver驱动芯片采用两颗不同的芯片。 为了满足未来的显示需求,集创北方创新性地将触控和显示驱动集成在单颗芯片中,通过这样的方式,进一步实现了屏幕的轻薄化、显
[电源管理]
集创北方OLED <font color='red'>In-Cell</font><font color='red'>技术</font>助京东方OLED<font color='red'>屏</font>闪耀美国SID展
惠普确认Reverb G2 VR头显于11月发货
在经历了 5 月份的发布之后,惠普的 Reverb G2 VR 头显终于有了一个更具体的发布日期。惠普通过 Reddit AMA 确认,预购客户将在11月初获得这款产品。 并且,惠普员工透露了为什么他们花了相当长的时间才能从最初的原型制作到最终的成品。 据悉,惠普针对早期原型所做的更改很多。例如,对镜片进行了修改和改进,从而大大减少了菲涅尔环反射并提高了清晰度。为了提高亮度,设计人员决定,需要将随附的电源适配器接入墙壁插座。这意味着您将无法仅通过 USB-C 为 Reverb G2 供电,但另一方面,视觉体验将是最佳的。 控制器的菜单按钮已更改为圆顶设计,所以你可以通过触感来区分窗口按钮和菜单按钮。最后,惠普还在 Re
[手机便携]
技术的未来趋势会是全屏多点触摸吗?
引言   目前市场上推出的大部分产品虽然有效,但主要都是将用户的视觉和触觉天然地分开来处理的。从计算机键盘、手机键盘、MP3 播放器、家用电器甚至电视遥控器等上面的简单按钮或按键到音量调节滑条、滚轮和跟踪板等上面更高级的单击和滚动特性,输出位置(也就是用户的输入或操控动作的结果)与用户的输入位置是截然不同的。让输入和输出(即视觉和触觉)完全达到一致,种视觉和触觉的一致性正是触摸屏的基本优势所在。   让视觉和触觉完全达到一致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则不啻为一场意义深远的技术突破,其将彻底改变用户与电子产品互动的方式(有人将此称为用户界面的革命)。触摸屏的透明特性可使用户对界面实现让用户直接“触摸”显示屏上显示的不同内容。用
[工业控制]
<font color='red'>触</font><font color='red'>屏</font><font color='red'>技术</font>的未来趋势会是全屏多点触摸吗?
In-Cell内嵌式触控面板供应仍将以日韩为主
    内嵌式触控面板的概念提出时间甚早,过去台厂友达也曾经量产,而该技术更成为韩厂三星显示器(Samsung Display) AMOLED技术的主要亮点;但应用在TFT LCD却始终困于干扰问题及良率不佳,直到2012年苹果iPhone 5及Sony Xperia V先后导入In-Cell内嵌式触控面板,方使内嵌式触控技术在TFT LCD上成功放量。 In-Cell及On-Cell技术的最主要差异在于前者的触控感测器位置在TFT LCD的TFT内部,后者则在彩色滤光片的背面。因此,前者较后者需要突破较多的技术障碍。初期的In-Cell内嵌式触控面板较不易制作高精细度面板,一般都在300ppi左右,DIGITIMES Resear
[手机便携]
小广播
最新模拟电子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