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高级工艺的演进,电路设计团队在最先进的晶片上系统内加载更多功能和性能的能力日益增强。与此同时,他们同样面临许多新的设计挑战。多重图案拆分给设计实施过程带来了许多重大布局限制,另外为降低功耗和提高性能而引入 FinFET 晶体管使之更加复杂,因为它对摆设和布线流程带来了更多的限制。下面就随模拟电子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FinFET布局和布线要经受各种挑战
随着高级工艺的演进,电路设计团队在最先进的晶片上系统内加载更多功能和性能的能力日益增强。与此同时,他们同样面临许多新的设计挑战。多重图案拆分给设计实施过程带来了许多重大布局限制,另外为降低功耗和提高性能而引入 FinFET 晶体管使之更加复杂,因为它对摆设和布线流程带来了更多的限制。适用于高级工艺设计的物理实现工具必须针对引入多重图案拆分和 FinFET 后的摆设、布线、DFM、提取和时序进行增强。
对布线的挑战
包括多重图案拆分规则在内的设计规则的复杂性和数量已经显著提升,这对布线程序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FinFET 同样带来了更多限制,例如电压阈值感知间隔、植入层规则等。这些因素将影响摆设、布局规划和优化引擎,还会直接影响设计的利用率和面积。多重图案拆分收敛和时序收敛相互依存,可以增加设计收敛时间。
布线程序必须能够自动理解颜色,检测并修复多重图案拆分违规,还能够对其进行验证。传统的 DRC 违规往往是局部的,多重图案拆分违规与之不同,如图1所示,它们在本质上可能是全局性的,不仅会影响多个形状,还会在奇回路修复过程中使计算变得极其密集和困难。对布局的任何干扰都有可能产生新的多重图案拆分违规,使信号完整性收敛和多重图案拆分收敛变得极具挑战性。
由于预先存在的形状、电源和接地轨道可能导致较长的利用密集内存进行验证的运行时间,因此需要特别考虑金属1层的布线选择。像非优选慢移这样的传统技术不能用于解决可布线性问题,因为多重图案拆分中禁止使用这些技术。多重图案拆分利用软规则来预防问题,这的确减少了出现多重图案拆分奇回路的可能性,但是仅仅依赖预防会使设计变得非常被动。高效的多重图案拆分收敛需要对布线程序架构进行更新,新架构要有自己的本地色调、验证和冲突解决引擎。
对摆放的挑战
实现工具需要考虑流程的每个阶段的双重图案拆分限制和 FinFET 布局限制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摆放、布线和优化。工具必须遵守大量位置和路径布局规则,例如定位时标准单元和宏的鳍网格对齐规则、最小面积间隔规则以及源极-漏极对接规则。在摆放期间,全局布线程序必须考虑这些规则,同时计算双图案结构层上的资源。通常情况下,这意味着这些层上部署的网数会更少,不像基本负载/容量计算中的那样多。准确对针脚密度建模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各个单元需要隔开以便轻松实现线与针脚的连接。在摆放期间,实现工具还必须对拥塞进行建模,提前对拥塞进行估计必须很好地关联详细的布线结果。
对优化的挑战
通常,优化高级工艺设计是为了在不影响面积大小的前提下获得最佳的性能和功耗。由于存在严格的多重图案拆分和 FinFET 规则和限制,设计利用率和面积日益成为设计团队眼中更大的挑战。尽管 FinFET 大大降低了总功耗,但是由于寄生电阻和电容以及针脚电容均有所提高,动态功耗成分更高(与漏电相比)。多重图案拆分和时序收敛解决方案之间存在冲突,信号完整性收敛因而变得更加困难。有时设计师可以结束两者之间的“乒乓效应”,但这意味着每个已有违规上又出现了新的违规。为了避免这种问题,工具就需要使用新的技术,因为布线扩展和非优先慢移等老技术已经不再有效。优化引擎必须自动了解多重图案拆分和 FinFET 规则,以便同时解决功耗、性能和面积上的要求。
结论
由于多重图案拆分的引入、FinFET 设备、复杂的 DRC/DFM 要求,更多的设计尺寸和多个设计目标等等因素,使高级工艺设计面临一系列重大设计挑战。
以上是关于模拟电子中-FinFET布局和布线要经受各种挑战的相关介绍,如果想要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多多关注eeworld,eeworld电子工程将给大家提供更全、更详细、更新的资讯信息。
关键字:模拟技术 FinFET
编辑:李强 引用地址:FinFET布局和布线要经受各种挑战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3-10-12 21:04
高通骁龙835北京首秀 除了10nm finFET工艺还讲了什么?
继 高通 在CES 2017上发布其子公司Qualcomm Technologies, Inc(QTI)推出的 骁龙835 处理器后,今日在北京迎来亚洲首秀。下面就随网络通信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高通骁龙835北京首秀 除了10nm finFET工艺还讲了什么? 据悉, 骁龙835 处理器采用10纳米FinFET工艺制造的移动平台, 骁龙835 将为消费终端提供下一代娱乐体验和联网云服务支持。这些终端包括智能手机、VR/AR头显设备、联网摄像头、平板电脑、移动PC以及其他消费终端。这些终端运行各种操作系统,包括Android和能够支持传统的Win32应用的Windows 10系统。 高通骁龙835北
[网络通信]
FinFET
FinFET全称Fin Field-Effect Transistor,中文名叫鳍式场效应晶体管,是一种新的互补式金氧半导体晶体管。FinFET命名根据晶体管的形状与鱼鳍的相似性。这种设计可以改善电路控制并减少漏电流,缩短晶体管的闸长。 基本信息 中文名 鳍式场效应晶体管 外文名 FinFET 发明人 胡正明 闸长 小于25纳米 属于 鳍式场效应晶体管 发明人 该项技术的发明人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胡正明(zhengming Hu)教授 。胡正明教授1968年在台湾大学获电子工程学士学位,1970年和1973年在伯克利大学获得电子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为美国工程院院士。2000年凭借FinFET获
[模拟电子]
三星推11纳米FinFET,宣布7nm将全面导入EUV
随着台积电宣布全世界第一个 3 奈米制程的建厂计划落脚台湾南科之后,10 奈米以下个位数制程技术的竞争就正式进入白热化的阶段。台积电的对手三星 29 日也宣布,将开始导入 11 奈米的 FinFET,预计在 2018 年正式投产之外,也宣布将在新一代的 7 奈米制程上全面采用 EUV 极紫外线光刻设备。 根据三星表示,11 奈米 FinFET 制程技术「11LPP (Low Power Plus)」是现今 14 奈米和 10 奈米制程的融合,一方面采用 10 奈米制程 BEOL (后端制程),可以大大缩小芯片面积。另一方面,也沿用 14 奈米 LPP 制程的部分元素。未来,三星的 11LPP 制程技术将填补 14 奈米与、10
[半导体设计/制造]
集先进技术于一身,7纳米FinFET工艺,Prodigy芯片终亮相
在过去的五年左右的时间里,已经有很多关于加速计算成为新常态以及关于通用处理器进入数据中心时代的讨论,这是有充分理由的。因为关于如何以一种省电又经济的方式在单个设备上完成我们的应用程序所需的所有复杂处理,我们已经用完了各种方法。 就在上周,我们进行了一次实验,探讨如何针对特定用途精简chiplets,将它们集成在单个封装内或 跨sockets 和节点,共同设计以专门运行非常精确的工作流,因为混合CPU,GPU,TPU,NNP和FPGA元素的任何通用处理器在所有方面都不是最理想的,除了批量经济性之外。我们认为,数据中心计算的这种极端协同设计是世界最终走向的方式,而我们只是将chiplets体系结构和interconnects连接在
[嵌入式]
三星迎向FinFET时代11月量产14纳米AP样品
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将于11月推出先进代工制程14纳米鳍式场效电晶体(FinFET)样品,而此次应用14纳米制程的应用处理器(AP)试制品,也传出将先提供给高通(Qualcomm)、苹果(Apple)、超微(AMD)等主要客户。 据韩媒Newstomato报导,三星电子系统LSI事业部计画将于年内开始量产14纳米、20纳米晶圆代工产品。扩大产能(Ramp up)时机虽仍未决定,但业界分析,三星电子在与高通、苹果签订最终晶圆代工合约后,有可能将于2015年上半扩大产能。 被称作梦幻制程的14纳米FinFET制程,为了减少消耗电力以及提供性能,因此将半导体元件打造成3D立体结构。与20纳米平面
[手机便携]
FinFET并非半导体演进最佳选项
在历史上,半导体产业的成长仰赖制程节点每一次微缩所带来的电晶体成本下降;但下一代晶片恐怕不会再伴随着成本下降,这将会是半导体产业近20~30年来面临的最严重挑战。下面就随半导体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具体来说,新一代的20奈米块状高介电金属闸极(bulkhigh-Kmetalgate,HKMG)CMOS制程,与16/14奈米FinFET将催生更小的电晶体,不过每个逻辑闸的成本也将高出目前的28奈米块状HKMGCMOS制程。此成本问题部分源自于在新制程节点,难以维持高参数良率(parametricyields)以及低缺陷密度(defectdensity)。 FinFET并非半导体演进最佳选项 20奈米节点在达到低漏电
[半导体设计/制造]
富士通研发实现高速毫米波雷达的干扰模拟技术
富士通研究所2013年10月30日宣布,开发出了可高精度、高速实施毫米波雷达干扰模拟的技术。该模拟用通用PC就能实施,可使车载雷达误检测的提前检查变得更容易,有助于开发可靠性出色的车载雷达。
车载毫米波雷达被用来检测车辆与物体之间的距离和速度。今后随着ADAS(先进驾驶辅助系统)的普及,多种方式及多种频率的毫米波雷达将得到广泛使用,不同雷达间发生干扰的概率将会增加。发生干扰时,有时会发生物体误识别的情况。为了在开发阶段检查出误识别,业界已开发出在计算机上模拟毫米波雷间干扰的技术。
不过,以前的干扰模拟技术是利用较窄的频率分步计算大频率范围,因此需要大容量内存和高性能处理器。而此次富士通研实现了利用通
[汽车电子]
22nm后晶体管技术 FD-SOI与FinFET
22nm以后的晶体管技术领域,靠现行Bulk MOSFET的微细化会越来越困难的,为此,人们关注的是平面型FD-SOI(完全空乏型SOI)元件与基于立体通道的FinFET。由于这些技术都不需要向通道中添加杂质,易于控制特性的不均现象,因而成了22nm以后晶体管技术的有力候选。而且前者还具有能够采用与此前相同的电路布局进行设计的特点。后者虽要求采用新的电路布局及工艺技术,但有望比前者更加容易实现微细化(高集成化)。两种技术以各自特色为宣传重点,开始激烈争夺新一代技术的宝座。在 “2010 Symposium on VLSI Technology”(2010年6月15~17日,在美国夏威夷州檀香山举行)上,似乎为了显示人们对二者
[半导体设计/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