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这届奥运背后的“隐形”冠军
本期导读
这届“姗姗来迟”的奥运会于上周正式闭幕,想必很多观众们还意犹未尽,本期就让我们从科技角度回顾本届奥运会的看点:
当今的运动员们是如何更加科学地训练和比赛的?
科技手段从哪些方面提升了我们这些赛场外“吃瓜群众”的观看体验?
对于一届相对“低社交”的奥运会,科技的力量又能给场内场外带来哪些新鲜感?
第32届奥运会落下了帷幕,在过去的半个月中,想必大家的心情都在随着激烈的赛事一起跌宕起伏。如今随着奥运的结束,大家的心绪也逐渐归于平静,围绕着这届奥运会更多的理性的复盘也就随之而来了。
四年一个奥运周期,如果将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视为终点,那么在向这个终点迈进的过程中,各种推动力的作用尤为重要,这其中,科技就是一个不得不说的关键力量。今天我们就从三大核心场景出发,来盘点一下藏在本届奥运会背后的那些“神秘”的科技力量。
对于奥运会来说,比赛自然处在无可争议的C位,如何在比赛中出成绩、争金夺银,是各家体育代表队朝思暮想的事情。
在中国游泳队一举斩获女子4x200米自由泳接力金牌之后,这骄人战绩背后的“黑科技”也被解密:国家游泳队与航天领域的公司合作,将以往应用在飞行器上的惯性技术成功嫁接在游泳训练中,通过一个重量仅16g、防水等级IPx7的数据采集及无线收发装置,对运动员的姿态、呼吸情况以及在泳池中的划频、划幅、划次、转身时间等多项技术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并与其他数据整合在一起,对每个动作进行精细量化地评估,从而进行有的放矢的改进。
先进传感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助力中国游泳队夺冠
(图片来源:人民网)
上面这个成功案例透露出一个很重要的信息,天赋和苦练不再是今天竞技体育成绩提升的唯一要素,在大数据分析基础上的科学训练所起的作用,正变得愈发重要。
在本届奥运会的赛场上,大数据的应用不仅作用于运动员自身,还在选手比赛环境信息的收集和分析上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
在中国选手卢云秀夺得女子帆板RS:X级冠军之后,中国帆船帆板运动协会就特地向复旦大学发去了感谢信,这是因为复旦大学的科研团队早在2019年(原计划2020年奥运会正式开赛前1年)就对奥运帆板比赛的现场进行了实地勘察,获取了大量海面风速和风向变化、同一个赛场不同位置海水流速和流向分布差异等一手的数据,为最终的比赛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在获取了大量的数据之后,后续如何对这些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建立科学模型,甚至是实现预测,并据此给出科学的训练和比赛方案才是更为重要的。这方面,人工智能(AI)技术正在发挥积极的作用。
比如在中国乒乓球的训练中,就引入了“AI教练”。在最耗时耗力的发球训练中,AI 发球机器人可以模仿人类教练自然发球、喂多球的能力,并通过算法分析乒乓球运动轨迹,标记球员打球姿态,并据此针对性地进行训练。这样就可以快速发现运动员自身的优势和短板,实现技术定性。这与传统的“人工陪练”相比,在科学性和有效性上都上了一个台阶。
总之,从训练到比赛,如今奥运赛场上科技的力量已经无处不在,每块奖牌背后科技的含量也是越来越高。
奥运会的电视转播,最早可以追溯到1948年的伦敦奥运会,尽管当时全英国只有4559台电视机。
从那以后,电视作为一个视觉媒体,不仅让全球亿万奥运会观众可以“隔空”获得更深的参与感,也为奥运会带来了巨大的商业价值。因此,在每届奥运会的筹备工作中,对电视转播的保障和用户的观看体验的提升都是重中之重,这自然也为科技提供了切入点。
本届奥运会可以算是5G时代的第一场奥运会,因此在基础设施建设上,5G服务自然会被视为重点。总体来看,本届奥运会算是交出了一张不错的答卷,5G网络在高清信号传输、增强交互体验、支撑智能运营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比如在帆船比赛中,就使用了安装在无人机和帆船上的4K摄像头进行拍摄,然后通过5G将实时的流式信号传输并呈现在现场的50米的巨型屏幕上。
云计算作为现代IT的支撑技术,在本届奥运会中也功不可没。据测算,本届东京奥运17天赛程加上开闭幕式以及其他相关项目,将产生9500小时的体育赛事转播,其中体育直播在4000小时左右,比奥运会增加了约30%的转播量,由此也产生了巨大的数据处理负荷。
由阿里云与奥林匹克广播服务公司(OBS)合作打造的云转播平台 OBS Cloud,基于先进的云计算技术,使得东京奥运会的国际转播中心面积缩小了25%,现场工作人员减少27%。此举也受到了国际奥委组主席巴赫公开的赞扬。
OBS Cloud云转播平台带来奥运电视转播新体验
(图片来源:齐鲁晚报)
与5G、云计算等大手笔不同,具体到赛场上,一些细微的技术创新带来的变化,也同样让人惊喜。
比如在体操等比赛中,本届奥运会的电视转播会在运动员动作完成后播放一段360°的回放视频,让电视机前的观众可以无死角地观看运动员的技术动作细节,获得了一种不同以往的观看体验。
这项技术是由4DREPLAY公司开发的,它通过在体育场中部署50到120个特殊的摄像头,去实时拍摄运动员的动作,并迅速对这些内容数据进行编辑加工,并在直播中呈现出来。据悉,这一360°的视频回放技术已经在11个体育场、50场体育赛事中得以应用,从目前的效果和观众反馈来看,未来它也将应用于更广泛的领域。
同样是基于先进的视觉处理技术,本届奥运会的射箭赛场上引入了一套生物识别数据系统,它通过高速摄像机去捕捉运动员脸上的所有细微表情、血液上涌的情况,并据此进行数据分析,远程测算出运动员的心率,同时将这个数据显示的电视转播的屏幕上。这可以让观众感受到在比赛中运动员在“波澜不惊”的外表下,内心情绪的起伏,使得此类比较“安静”的比赛的观赏性大为加大。
上述这些技术,最终的目的就是让电视屏幕前的观众获得更深的参与感,并由此产生更强的共情心理,即使无法置身现场,也能够感受到体育赛事带来的震撼和乐趣——这在新冠疫情流行,很多比赛只能“空场”举办的情况下显得更有意义。
实际上,疫情对于奥运会的影响还不仅限于比赛。奥运会不仅是全球体育界的盛事,也是一个大型的体育社交平台,即使没有奖牌加身,运动员、媒体记者、观众等置身其中的参与者都可以利用这个社交平台增进沟通,广交朋友。但是由于疫情的原因,出于保持社交距离的考虑,本届奥运会“社交”的功能大为减弱,这不得不说是一大遗憾。
不过,我们看到科技的力量也正在努力弥补这一缺憾。
往届奥运会中,奥运徽章(Pin)的交换是一个传统的社交节目,而本届奥运会中受疫情影响则被迫取消。但是在奥运媒体记者圈中,一种“数字云徽章(Cloud Pin)”却悄然流行了起来。
奥运数字云徽章(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当你拿到这样一款基于NFC的数字云徽章之后,可以DIY自己的数字名片;当与其他新朋友相遇时,两个人只需伸长手臂,在安全的社交距离上将双方的云徽章轻轻一碰,即可完成数字名片的交换;大家还可通过好友间的社交人数排行榜进行PK,力争成为奥运中的社交达人。同时,这个云徽章还有计步的功能,也可以算是对于奔忙于奥运赛场上的媒体人努力工作的另一种记录吧。
虽然这样的“小玩意”的技术实现难度并不算高,但是却可以让人们体会到来自科技的温度——科技并不是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疏远,而是可以成为一条新的纽带,拉近大家心与心之间的距离。这实际上也恰恰体现了奥运会在竞赛之外另一个重要的价值。
本届奥运会虽然结束了,但那些有力提升运动成绩、保障奥运会顺利举办,或者是提升奥运迷们观赛体验的科技力量,实际上也借此登上了另一个“领奖台”,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新一届的奥运周期已经启动,在下一届奥运会上,又会有哪些技术和方案成为隐藏在奖牌背后的的“冠军”,让我们拭目以待!
互动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