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SY芯师爷

文章数:6059 被阅读:18077454

账号入驻

缺货潮下,这家国产32位MCU不涨价!

最新更新时间:2021-07-23
    阅读数:

图片来源:摄图网


自2020年底至今,在全球新冠疫情蔓延、产业链供需失衡等众多因素影响下,IC设计企业迎来一大波缺货涨价潮。其中,MCU产品受影响尤为严重,国内外MCU厂家几乎普涨5%-15%,部分热门产品甚至暴涨十余倍。





涨声一片的MCU市场




2021年前后,全球半导体行业景气度持续高涨,强劲需求下缺货涨价愈演愈烈。8英寸到12英寸的晶圆代工环节、封测环节、IC设计环节,乃至终端产品,均或多或少出现了涨价情况。MCU产品渠道市场价格飞涨,最为疯狂。


以意法半导体爆款型号STM32F103RCT6为例,据国内某主流电子元器件现货交易平台报价显示,2021年6月比2019年10月的价格增长了近13倍!大半年来,全球主流MCU厂家与部分国内MCU厂家相继调涨。


>>>>

恩智浦:全线调涨产品价格


2020年11月26日,恩智浦向客户表示,受卫生事件影响,恩智浦面临产品严重紧缺和原料成本增加的双重影响,决定全线调涨产品价格。业内人士透露,恩智浦产品涨价幅度或将5%起跳,部分产品需要客户签一年的NCNR(不许取消,不许退货)协议。


>>>>

瑞萨电子:现货市场报价活跃


2020年11月30日,日本半导体制造商瑞萨电子发布涨价通知,自2020年1月1日起将上调部分模拟和电源产品价格。官方通知函虽暂未表明MCU涨价,但业内人士表示,在现货市场瑞萨电子MCU产品报价活跃。


>>>>

意法半导体:半年内两次全面调涨


2020年12月,意法半导体曾发布涨价函。涨价函中表示,受全球新冠疫情大流行影响,意法半导体决定自2021年1月1日起,提高所有产品线的价格。数月后,意法半导体再发涨价通知,表示将从2021年6月1日起提高所有产品线的价格。


>>>>

Microchip:提高多条产品线价格


2021年1月4日,Microchip发布通知函:自2021年1月15日起,Microchip将提高多条产品线的价格。不久后,Microchip再次发函,表示部分料号产品交期将大幅延长,从原来的18周延长至54周。


>>>>

盛群:调涨全产品线15%价格


MCU大厂盛群半导体于2021年1月发函表示,2021年4月1日当日及之后出货所有IC类产品,全面调高15%价格。这是该公司成立以来,首次全面性产品涨价。


4月21日,盛群半导体发布通知暂停接单。4月24日,盛群恢复接单,并称将于8月调整价格。供应链消息指出,产品或将再调涨10%到15%。


>>>>

凌通:启动二次涨价


2021年2月,供应链传出,MCU厂凌通自去年底部分产品调涨后,已启动二次涨价,累计涨幅达1成以上。凌通证实,由于成本不断上扬,2、3月将向客户反映成本,各产品线涨幅、次数不一。 


>>>>

义隆:全面暂停接单MCU产品


义隆2021年2月表示,由于MCU需求强劲,公司自今年1月1日起正式调涨价格,近期也因考量公司产品规划,年后MCU产品全面暂停接单,累计价格涨幅至少1成起跳。


此外,台湾地区的松翰、闳康、新唐等MCU厂商同步调升报价,部分产品调幅超过一成。


>>>>

灵动微电子:4月1日起调涨部分产品


2021年3月26日,灵动微电子发布“关于价格策略的沟通函”。沟通函表示,灵动在2021年第一季度完成了对产品价格不作调整的承诺并获得了市场和客户的首肯。随着供应链情况日益紧张及原材料成本上涨压力日益加大,自2021年4月1日起,对部分产品的价格做出调整。


>>>>

兆易创新:2021年两度调涨MCU


2021年4月,在回答投资者提问时,国内MCU企业兆易创新表示,公司MCU从2021年1月1日开始第一次涨价,2021年4月1日再次调涨价格。


>>>>

瑞纳捷半导体:两个月内两度调涨


2021年4月,国产MCU厂商瑞纳捷半导体发布关于价格调整的说明函,称产品价格提升幅度为5%-20%,价格调整日期为2021年4月8日起。2021年5月,瑞纳捷半导体再次宣布调价,自5月31日起,部分产品价格提升5%-20%。


纵观2021年的MCU市场,伴随着产能不足、价格飞涨,交货延期也成为不可避免的问题。SEM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居龙谈到“缺芯”话题时,曾形容当前半导体市场供应已经紧张到“不问价格,只问交期”的程度。


一般而言,MCU产品正常交货期约在8-10周,而在此次缺货潮中,包括意法半导体、英飞凌、恩智浦等在内的国际大厂均出现交期延长的情况,部分产品交期甚至延长4-5倍。据富昌电子2021年6月公布的数据,ST的MCU已经不提供具体交期,多处于配货状态,需根据原厂配货情况来分配发货。





MCU还将疯狂多久?




IDC中国分析师王希认为,目前半导体市场上主要存在三方面的矛盾。


第一,上游供应链与终端厂商存在信息不透明双方之间需花费大量时间达成共识。


第二,产业周期和调整空间存在矛盾,晶圆代工厂从接单到交付一般需要100天左右的时间,一旦短期内出现需求波动,可调整空间较小。


第三,核心基材的缺乏与产能追加之间的矛盾,这集中体现在了8英寸产线,它不仅要负担自身的产能需求,还要接受6、7英寸产线的转产。即使追加投资,也非一朝一夕可解决的。


具体到MCU而言,除了存在以上基本矛盾外,其供需矛盾格外突出。


需求端


作为众多电子设备的控制核心,MCU靠高性能、低功耗、可编程、灵活性的特性,被广泛应用在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工控、医疗、通信等多个领域。


全球MCU市场规模历史及预测

资料来源:IC insights、中信证券研究部


IC Insights预测,2021年全球MCU市场规模将达到160亿美元,年复合增速6.7%;到2024年,全球MCU市场规模将达193亿美元。


01

汽车:需求复苏超预期



众所周知,受本轮“芯荒”影响最严重的当属汽车行业。从产品结构看,目前车规级MCU是最为紧缺的产品,交付周期延长4 倍达到20-50周,并且产品已经出现多轮涨价。


一方面,全球汽车需求超预期复苏。据中信证券分析,2020年一季度,在疫情影响下需求萎靡,不少整车厂取消了部分芯片订单;2020年二季度,汽车销量快速增长,整车厂在2020年三四季度普遍开始对芯片加单。不过,汽车芯片供应周期往往在两个季度,短期需求难以得到满足,从而出现断崖式缺货现象。


另一方面,MCU单车用量在不断提升。一般而言,传统汽车单车的MCU用量在70颗以上,而智能汽车每车用量有望超过300颗,这便极大地拉动了MCU需求。


02

消费电子:PC、笔电需求旺盛



疫情之下,全球不少地方居家办公、在线培训成常态,PC、笔电等消费类电子产品需求猛增。据惠普2021财年第二季度的数据显示,惠普消费类个人电脑、商用及消费类打印机领域的销售额均同比增长70%以上。


随着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受到美国制裁的国产手机企业开始提前囤积芯片。据头豹研究院消息,华为将芯片库存量从一个月消耗量增加至两年消耗量。其它国产手机厂商小米、VIVO等也纷纷效仿屯粮过冬。


另外,5G换机潮的到来,使小米、OPPO、VIVO等厂商对2021年的手机销量预期持乐观态度,为增加手机产量以抢占市场份额,芯片囤积现象加剧。


03

物联网:MCU市场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近年来,物联网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据GSMA最新数据,到2025年全球联网设备约252亿台,2018至2025年的CAGR(复合年均增长率)为16%。MCU作为物联网的核心零部件,其价值占到物联网终端模组的35%-45%。


随着全球物联网应用的进一步落地,终端模组方面的旺盛需求,驱动着MCU行业的持续繁荣。


供应端


01

产能不足



首先,台积电、联电、世界先进等台湾地区代工厂及中芯国际、华虹宏力等大陆代工厂产能满载,导致几乎所有MCU厂都出现了产能受限的情况。


其次,需求量较大的汽车半导体,近八成使用的是8英寸晶圆。而8英寸晶圆厂扩产幅度较小,众多6英寸及以下尺寸晶圆关闭或改建,又增加了8英寸产能负担。8英寸产能长期不足。


再次,全球车规级MCU生产集中度过高,高达60%到70%是由台积电代工,产能紧张的情况下更易造成供不应求。


02

疫情、罢工、灾害等加剧产能紧张



全球新冠疫情蔓延、欧洲大厂员工罢工、火灾、地震等情况,使全球MCU企业生产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原本就紧张的芯片产能进一步受挫。


2020年11月

因加薪诉求被驳回,意法半导体法国三个工会员工举行罢工。2021年3月,意法半导体受疫情影响减少工人数量,法国两座工厂减产50%。

 2021年2月

美国德州地区暴风雪导致大规模停电,NXP在奥斯汀的两座生产MCU、MPU等产品的8英寸晶圆厂停工;三星半导体德州工厂部分停产。

2021年2月

受日本福岛地震影响,瑞萨电子旗下那珂工厂一度暂停生产;2021年3月,那珂工厂发生火灾,导致部分生产线停产;2021年6月,瑞萨宣布那珂工厂全面恢复生产能力,出货量有望在数周内达到灾前水平。

2021年5月

由于台湾地区岛内水电供应紧张,高峰限电、“供五停二”等措施使台积电面临产线停工威胁。

2021年5月

中国台湾新冠疫情蔓延,在当地有工厂的台积电、力积电、日月光、美光、世界先进等均公布确诊病例;封测大厂京元电子确诊343人(6月15日公布数据),一度停工,对产量影响较为严重。

2021年6月

马来西亚宣布无限期封国,以应对不断恶化的新冠疫情。作为全球第七大半导体出口中心,全球有超过50家半导体公司在马来西亚有投资,这无疑将加剧全球范围内的芯片短缺。


03

产能抢占



在产能方面,高利润产品往往会挤压低利润产品的产能;PC、笔电等需求旺盛的产品,会抢占部分产能;另外,大客户由于担心缺货,往往会加大备货力度,原厂为了优先保证大客户利益,往往会选择压缩小客户的产能,加剧了小客户的缺货。


人为因素


本轮“芯片荒”中,供需缺口的存在毋庸置疑,但部分产品十余倍的涨幅依旧较为疯狂。多位供应链人士分析,其中不排除蓄意炒货和恐慌性备货等人为因素带来的矛盾激化。


业内人士分析,一般来说,即便在供不应求的市场下,原厂的涨价幅度也是公开且有限的,那么供应商手中翻了十几倍的价格是如何产生的呢?部分代理商、渠道商甚至个别原厂参与囤货、炒货,就成为不得不提的重要原因之一。


此外,在缺货的市场行情下,为了拿到更多货,恐慌性备货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不断增加的排单使得原本就紧张的产能雪上加霜。


何时休


全球“缺芯”始于2020年底,并有愈演愈烈之势。据央视财经消息,多位产业专家表示,至少要到2022年全球芯片供应链才能恢复正常。


英特尔公司首席执行官Pat Gelsinger预计,广泛影响汽车、消费电子等行业的芯片短缺问题将在2021年下半年达到最严重状态,且将需要几年时间来缓解。“我预计芯片行业在2023年之前不会恢复健康的供需状况。”


台积电首席执行官魏哲家也给出了类似的前景预期,他预计关键半导体的整体赤字将在2021全年持续并一直到明年。魏哲家坦言,目前台积电的生产线的负荷率已经超过100%。


汽车是全球半导体缺芯潮中最早拉响警报的行业,台积电表示将优先把产能分配给汽车芯片和苹果三季度的订单。2021年5月,台积电表示将把今年MCU产量将较2020年提升60%,较2019年疫情前的水准提升30%,以助力解决当前的芯片短缺问题。


为缓解成熟制程产能紧缺,大陆晶圆厂们也正加大投产。华虹半导体稳步推进12英寸扩产,预计2021年年中投片可达3.5-4万片,年底有望达5.5万片以上;中芯国际和深圳政府达成项目合作,旨在实现最终每月约4万片12英寸晶圆的产能,预期于2022年开始生产。





国产MCU企业的“觉醒年代”




长期以来,全球中高端MCU市场被意法半导体(ST)、恩智浦(NXP)、瑞萨(Renesas)、英飞凌(Infineon)、微芯科技(Microchip)等国外大厂垄断,国内MCU厂商产品主要集中于消费电子领域。


尽管经过多年积累,部分优秀国产MCU企业如兆易创新、华大半导体、芯海科技、辉芒微电子等,其产品技术指标已完全可以满足下游客户需求,但由于半导体产业有着较深的护城河,它们与国际领先企业抗衡依旧掣肘。


毫无疑问,这次缺芯潮给了国产芯片企业难得的机遇。寻找性能优越、可替代的国产MCU产品,已成为新形势下部分终端企业的选择。国内MCU厂商具备终端客户、政策支持等多重优势,这次将是逐步导入市场的良机。


图片来源:摄图网


芯师爷通过市场信息获悉,为了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国产MCU领先企业辉芒微电子(简称“FMD”)的32位MCU产品,在2021年下半年不涨价!


成立于2005年的FMD,目前拥有三大主要产品线——MCU、PMIC和EEPROM,年销售芯片十多亿颗,客户群体十分广泛,是国内极少的具备工艺能力的MCU芯片设计公司。


在MCU产品线,FMD基于成熟的自研EE工艺,以通用MCU为核心,实现从8位到32位全系列MCU覆盖。自今年起,FMD在产能稳定充足的情况下,32位MCU开始大批量供应,车规级产品也将在近期推出。


据芯师爷了解,在今年极度缺货的市场行情下,为了将产品带给真正优质的客户,最大程度避免炒货,FMD针对32位MCU首创了入围机制。即客户只有出示开发完的产品项目,才可达到入围标准,获得FMD 32位MCU的产能。


其实,有不少像FMD这样的MCU企业正在为国产品牌的建立而不断发力。2020年下半年起,在消费电子领域,已经有部分方案商将原采用ST等国际大厂的MCU替换为国产MCU。下游终端厂商综合考量本地服务效率、供货安全、产品质量等因素,也逐步备份本土厂商方案,或直接进行替换。在车规级MCU方面,国内公司也在积极努力推进。


未来,国产MCU企业的优势或将愈加明显。一方面,中国MCU市场规模高速增长,应用及制造终端在国内。据IHS预测,2021年中国MCU市场规模约为290亿元,增速高于全球。另一方面,国内MCU企业具有成本优势,可提供更贴近本土化的产品和服务。



小结



面对MCU市场的疯狂,有人叫苦不迭,倒在这一役;有人锁定短期利益,趁机大赚一笔;更有人负重前行,抓住准入机会,建立国产品牌形象。只有当潮水褪去,才知道谁在裸泳。

 
EEWorld订阅号

 
EEWorld服务号

 
汽车开发圈

About Us 关于我们 客户服务 联系方式 器件索引 网站地图 最新更新 手机版

站点相关: TI培训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18号B座15层1530室 电话:(010)82350740 邮编:100190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