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 ICRA 大会主席陈义明教授:要让应用作为机器人学术研究的主导|ICRA 2017
200 多家明星企业,20 位著名投资机构顶级投资人共同参与!「新智造成长榜」致力于发掘 AI 领域有 “三年十倍” 成长潜力的创新公司,下一波 AI 独角兽,会有你么?点击阅读原文了解详情!
雷锋网按:ICRA 全称为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obotics and Automation”(机器人与自动化会议),是机器人技术领域最有影响力的国际学术会议之一。ICRA 2017 于 5 月 29 日至 6 月 4 日举行,雷锋网 AI 科技评论从新加坡带来一线报道。该会议举办期间,雷锋网将围绕会议议程及获奖论文展开系列专题报道,敬请期待。
在 ICRA 2017 前夕,雷锋网有幸对 ICRA 大会主席、南洋理工大学机器人研究所、IEEE & ASME Fellow 陈义明教授进行了一次专访。值得一提的是,陈义明教授今年 7 月将来到 CCF-GAIR 大会的现场并做主题演讲,敬请关注。
雷锋网 AI 科技评论:今年 ICRA 的主题是「Innovation, Entrepreneurship, and Real-world Solutions」,每年的主题是怎样确定下来的?
陈义明:ICRA 每年的主题通常是根据机器人的发展现状来确定,不一定是由大会组委会决定,有时候也和主办国有关系。新加坡政府现在非常重视机器人的发展,不纯粹只是基础研究,而是希望它能够真正应用于实际领域。纵观全球的机器人领域现在很红火,因为工业界等各方面都感觉到了痛点,比如人口老龄化问题,还有比如新加坡的话,因为移民政策的影响,找不到合适的技术工人,所以说自动化在业界来讲还是有着很大的需求。
(雷锋网 AI 科技评论:那么创业方面呢?)
创业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从经济的角度看,不管是新加坡还是在世界各地,自动化的发展会让传统工业大量裁员,但是这些人还是需要再就业,需要有新的产业和新的工作,所以不管是年轻人也好,中年人士也好,创业实际上是一个出路。机器人会取代传统的一些劳动,可是在取代原有工作的同时,你也需要一些新的工作,好比说我今天要做一个服务机器人来扫地,以前用扫地工,现在是用机器人去扫,可是我需要一些人去操作这个机器人,或者说可能有一些连带的工作。一方面,要让工人接受训练,另外也需要训练新的工人去做这方面的工作,可能同时就会新的公司出现,比如专门训练如何使用机器人的培训。这就像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一样,会有很多新兴产业,比如说网页设计、网站搭建等。
从机器人方面来讲,一方面我们是帮助大家解决问题,另外一方面我们也会创造新的机会,让一些人还可以从事新的方面,所以要形成一个正向的循环,这是从人力资源来看,另外一方面就是从工业的角度来看的话,因为现在的发展还是一个 fragmented(碎片化)的状态,除了传统工业机器人有大的这些公司在做,其他像医疗、服务型机器人等行业都没有一个所谓真正的大玩家。像互联网已经有几个大公司在主导,比如说谷歌、微软,或者中国的百度等,但在机器人方面还没有这样一个(公司)出来,所以在这种情形之下是一个百花齐放的时代,创业是有机会的。
雷锋网 AI 科技评论:比如说像 ICRA 也是一个顶级的学术会议,如果我们要做现实解决方案的话,是不是会有一个产业界和学术界的鸿沟存在,在应用方面是不是会存在可能的阻碍?
陈义明:这个话题现在在新加坡其实也有一些讨论,我们自己在这方面的实践上也有一些经验。严格来讲,机器人已经不是一个新兴学科,因为机器人已经发展超过 50 年的时间,基本的机器人形态并没有变多,只是因为机械还是电子等零部件有很多进步,所以让它的功能加强了。就算是自动车的话,它也是因为传感器功能加强,所以才可以放到车子上。
机器人其实已经不是一个新兴学科,事实上有很多的应用,也伴随很多基本的问题,也有一些解决方案。现在的问题主要是,大家觉得还是有一个落差,原因是很多人还是把基础跟应用割裂了,以前的话基础研究和应用还可以分开走,因为工业界很多人还没有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但现在很多公司发现必须要对这些问题更重视,有更多的经费处理这些问题。这样的话才能把研究跟应用结合起来。
另外一点是,我们以前在做学术研究时做了太多的假设,把这个问题简化到了某个程度,但简化后的问题在实际生活中差距很大,所以没有办法去把鸿沟弥补起来。而反过来,正是因为意识到了应用的问题,公司愿意投入资金后,其实还可以从中发掘很多新的问题,但是必须要从实际出发,反过来主导基础研究。
通常从公司角度讲,它只有很短的时间研究,可能一年内需要达到某个商业目标。基础研究的时间会比较久,所以不愿意花时间与经费下去。但是基础研究的好处在于强化现有技术的门槛,研究者从应用过程中不断改进,加强自主知识产权。以建筑机器人为例,有些新兴的实验室技术可以直接应用,比如喷漆,那么我们可以很快速地实现。但是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说在现实应用的时候建筑表面几何形状情况很复杂,我们可以进一步完善。或是实际应用可以回过头来,继续修正基础研究。
实际上对很多的学生或者是研究工作者来讲,他的任务会更明确。以前我们问题很简化的时候,很可能你的目标可能不是实际问题,现在的话可以让实际问题做导向,会有一个标杆。
雷锋网 AI 科技评论:如果让应用作为研究的主导,是否可能导致基础研究会被忽视?
陈义明:其实不完全,为什么呢?有些问题虽然是从解决实际应用出发,可能需要一两年的时间,但并不代表所有问题都能完全解决。有些更深度的问题的话,你需要稍微长一些的时间。
比如物流的人工分拣技术,这是难度非常高的一个问题。我们用一些现有的方式,目前已经能处理 70% 到 80% 的问题。但是剩下的 20%、30% 怎么办?我们就可以回到研究领域去解决。
这个东西对公司而言有着比较大的价值,原因是当机器可以完成 80% 的工作的时候,已经形成一个比较正向的循环,从商业角度可以产生收入。那么 20% 的问题的解决,是为了提升门槛,与其它竞品拉开距离。在这个时候,基础研究就凸显出它的重要性。只有通过基础研究,把最后 20% 的问题解决,才能做出独特的智能产品。
雷锋网 AI 科技评论:谢谢老师。那么您作为南洋理工大学的教授,对新加坡的产业或者说应用研究也是比较了解的,是否能介绍一下新加坡的机器人发展状况,政府是否会给予相应的扶植?
陈义明:在 ICRA 2017 开幕典礼的时候,新加坡的部长会在上面宣布一些重要的消息。
(雷锋网 AI 科技评论:方便透露一下吗?)
主要是关于机器人如何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包括医疗保健领域,还有建筑自动化上都会有一些新的政策。
雷锋网 AI 科技评论:那么新加坡目前整体的机器人发展状况,政府会给予很多支持?
陈义明:实际上政府其中一个项目叫做 National Robotic Program,它实际上是要通过政府各单位还有大的公司的一些需求,然后找项目科研单位还有工业界一起去找一些问题来解决。比如我们有几个关于建筑机器人自动化的计划,也会在 ICRA 上展出。
新加坡的裕廊集团作为 lead agency,和南洋理工大学就有合作,我们的问题来源是一个实际问题,而不是自己凭空去想的。这也给我们学校带来的新的挑战,因为除了做研究之外,我们要去考虑公司的真实需求,还要跟公司一起配合。很多这种计划,通常学校的研究周期比较长,而公司则相反。所以在项目管理上我们也面临更大的挑战,但是这是一种磨合,也是一种崭新的尝试。好处就是说,我们可以很快把一些学校的技术转化成商业的应用,那对于提升公司的能力也有益处,也是政府所希望的。
因为从新加坡来讲,不管是跟中国、美国还是日本相比,新加坡的市场本身非常小,工业机器人可能卖不了多少台,但中国一下可能就可以卖两三万台。但问题还是存在,还是需要去解决问题。所以就像我刚刚提到的,这些合作计划是由政府来出面,政府单位或大公司有这样的需求,通过政府出资,学校和企业联合解决的方式,利用这些解决方案再做一些商业化,那么这些商业化的结果不只希望本地用,而且希望能把这个问题能够输出。因为新加坡是发展比较成熟的一个社会,很多的问题在世界各地其实都是类似的,所以这个解决方案在不同国家可以再做修改。
而且现在的大环境下,当然机器人跟自动化是很重要,可是我们有时候还需要一些别的东西的配合,比如说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所以政府在做这些计划的时候,也会把这些东西考虑进去。所以说政府牵头提出问题,那么大家可以一起去做,并解决这样的一个问题。
雷锋网 AI 科技评论:刚才在外面茶歇的时候,我也跟一些学生聊了一下,发现他们非常关注人工智能跟机器人领域的结合,对此您有什么看法?
陈义明:人工智能也是一个非常宽泛的词,那么从纯粹的人工智能来讲不管是下棋也好,不管是做这种文书工作也好,他全部都是属于一个 digital work,因此只要有足够的数据量训练,工作一定可以完善的很好。
(雷锋网 AI 科技评论:所以您的理解是,这是一个数据导向的工作?)
陈义明:对,这也是我们所谓的「虚拟世界」,这个东西我们是完全碰不到的。机器人跟纯人工智能比较不同的点也在这里,因为我们讲的机器人必须接触真实世界,比如说去敲门,或是干什么别的事情,所以一旦有 physical interaction 的时候,你用传感器去看感知的时候,不确定性就非常高。如果用一般的人工智能的方法来做,好比说学习怎么抓东西的话,即使用一些很大的数据去做,效果还是有限,原因是抓物体的不确定性,是没有办法用信息训练达到的。
另外,其实真正的机器人跟人一样,每个个体都存在差异。每个机器人都是不一样的,就算是工厂批量生产,做出来一万台工业机器人,同一个型号,每一台机器人出厂的时候可能一模一样,可是使用一段时间后可能就会有不同。在这个情况下,如果你用一般人工智能的方法去做,因为机器人的编程还是有一一个固定模式,因此没办法把每一个机器之间的不同点描述出来。
比如我们以前做了很多机器人的足球比赛,每个机器人都是一样的,可是当你一旦用这个机械在训练他用久了以后,每个机器人都会有磨耗,每个机械的磨耗是不一样的,同样的程序输入,有的机器会倒下而有的不会,所以就需要一定时间后重新再调整,所以纯粹用人工智能是没有办法实现的,因为物理的磨耗没有办法完全用一个模型描述出来,这就是人工智慧跟机器人最大的差别所在。
而且就像我们每个人一样,每个机器人都是很独特的,我们每个人的智慧也不同,我的想法跟你一定也不会完全一样,所以人工智能想实现的是希望一个程序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放在 A 机器或 B 机器上都是一样的,可是你如果真正按照人的标准来讲,每个机器还是会有不同,这是(机器人与人工智能)最大的不同。
雷锋网 AI 科技评论:除了与人工智能的结合之外,老师比较关注机器人的哪个细分领域呢?
陈义明:我自己比较关注机器的 manipulation。我们自己都已经做了超过 20 年以上的研究,可是就说这个问题目前来看,还是没有一个能够完全解决的方案。因为首先,它的灵活度太高,而且需要一直要跟现实世界去接触,这个就是刚刚我们提到的不确定性。
雷锋网 AI 科技评论:我刚才在 ICRA 上听了「Sensor-Based Object Manipulation for Collaborative Assembly」的 workshop,其中提到一个重要的点,就是关于机器如何跟人类进行协作的问题,结合您的一些研究,你觉得人机协作有可能存在哪些挑战?
陈义明:人和机器的协作的问题主要在于如何区分你的工作,我的学生也正在关注这个问题。因为这涉及到 3C,即「collaboration(协作)、cooperation(合作)和 coordination(协调)」,虽然都是 C 开头,但代表的意义是不太一样。比如协调指的是,大家可能各做各的,保持协调就可以。而合作指的是作为一个独立个体,大家一起做一件事情。但协作实际上代表了可能大家的能力是不同的,比如人和机器人,机器人跟人的工作怎么区分,应该在什么时候把任务交给机器,什么时候回到人身上。到现在为止,我认为还没有一个完整的解决方式。
那么现在所谓的协作机器人,只是代表它有安全装置,还有它的运作速度跟人不会有冲突。但是如果真的要到所谓「协作」的境界,恐怕还要进一个层次,而且有些专业协作的速度可能会变慢,那我们从机器的角度来看的话,其实反而会丧失我们需要的生产力(productivity),所以也是一个难点。
另外从政治正确的角度上讲,不能说是机器人取代人,应该说机器跟人合作,可是实际上如果机器能够很快地全部完成,那才是最重要的。就像自动化喷漆一样,因为完全不需要人去操控所以很快,那机器人大部分工作可以自己完成,所以我们在协作中要考虑清楚,到底是要让机器做哪一部分,有些时候是很需要,有些时候可能反而变成一种负担,所以目前来看,大家还没有定论。
另外一点是,机械手最麻烦的问题就是它的复杂性高,成本太高,所以我们一直在想,真正在工业方面的商用,跟在学术讨论上的东西能够如何协调,这才是重要的。
雷锋网 AI 科技评论:既然您提到了学术方面的内容,投递论文的情况大概是一半一半,(陈义明:不到 40%。,)那么您可以介绍一下论文方面的情况吗?
陈义明:今年其实是蛮平均的,优秀的学校通过率还是稍微多一点,那么国内来讲,中国的论文大概现在有差不多,大概有 12%-13% 左右,实际上它代表了一件事,就是说现在中国年轻机器人学者的研究质量提高很快。而国内投递论文的数量和质量也都是在增加的,像在上海(ICRA 2011)中国的论文通过率大概在 7%-8%,数字呈现一直在增加的趋势。
另外从一些其它指标来看,其实中国来参加的人也很多,而且有不少非常重要的参展厂商。当然一部分原因可能是地理位置的优势,但是我的看法是,这表示整个中国在工业界对机器人的重视程度,这是一个很好的一个现象。当工业界重视的时候,人才培养的速度会加快,会形成一个正循环。
雷锋网 AI 科技评论:比如说您刚刚也提到一些工业界厂商,像大疆去年也赞助 ICRA,而且它今年还办了一个比赛,这是一个新的亮点吧,因为去年是没有的。
陈义明:对,因为大疆的机器人比赛也比较成熟,。从 2015 年的亚马逊,到去年的 Airbus 所以今年大疆就想试试不同形态的比赛。这个比赛跟一般的机器人比赛有些不同,因为大部分参赛者就是研究生以上的学历,所以它是有足够的一个深度的,要用很多更先进的技术,比如说视觉系统啊或者操作技术来完成。
雷锋网 AI 科技评论:除了机器人挑战赛,ICRA 今年还有一个亮点是融合了行业顶尖企业、投资人和初创公司的论坛,那么 CCF 主办,雷锋网和香港中文大学承办的 CCF-GAIR 同样也是一个融合产业界、学术界和投资界的峰会。陈教授您今年 7 月也会参加在深圳举办的 CCF-GAIR 大会,那么您对这个大会有怎样的期待?
陈义明:深圳是中国创新创业最活跃的地方。CCF-GAIR 这个大会邀请的很多嘉宾都是认识多年的朋友了,我们在会上可以互相交流,看看这个领域现在的发展如何。此外,CCF-GAIR 大会还有工业界的参与,也有投资人的参与,实际上这是很好的一个平台。
至于 ICRA 的今年的 RIE(Robotics Innovation & Entrepreneurship)论坛,它是一个三明治的形式,要么就是政府的 Agency,或者是大公司,讨论一些他们所做的一些内容,然后中间夹的是初创公司,此外我们还请了专门领域的投资人。因为第一次做,所以说很多人不是很清楚。我们当初的想法是说,有的创业公司已经跨出去了,而有的是研究单位和初创公司并存的状态,所以我们会给这样一个机会,让它们从公司的角度跟大家来分享一下自己所做的事情。
如果你想在 CCF-GAIR 大会上了解陈义明教授对机器人行业的见解,欢迎购买限量六折票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