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iphone雷峰网

文章数:16428 被阅读:87919360

账号入驻

看哭友商,华为“近乎独吞”27亿东莞数字政府大单,是什么信号

最新更新时间:2019-09-18
    阅读数:

▲点击上方 雷锋网 关注


大单落地后,数字政府会往哪走

 文 | 王刚 

“华为企业BG今年战斗力爆表了。”这是业内人士对华为拿下27亿东莞数字政府大单后的一句感慨。

9月17日,华为中标东莞数字政府采购订单的消息刷屏。

这次招标持续时间不长,从发出招标公告到公布中标名单,不到20天。

8月30日,东莞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发布《东莞市“数字政府”建设项目(2019-2021年)设计服务公开招标公告》,9月2日,该机构再次发布该项目《采购计划》,显示“信息系统集成实施服务”预算金额在2742462000元人民币(27.42亿)。

中标文件页面

虽然是“竞争性磋商”,但是华为此次中标价格为27.41亿,几乎等于政府预算了。

《招标公告》显示,基础平台打造上,东莞市这个项目主要会建设“政务数据大脑”、“政务云平台”、“政务网络平台”、“政务一体化服务平台”4大平台。

乍眼一看,与之前数字广东等平台的业务类型有许多相似,而华为近乎“独吞”这个大单,预告着其在这场竞标中的胜利。

此前,有业内专家指出,“竞争性磋商”可能只是个表面功夫。据东莞市数字政府架构需求图显示,图上应用层的“IOC”就是华为企业BG在推的城市智能运营中心,也是华为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其他众多ICT能力的需求也是华为的强势所在。

东莞数字政府总体架构图

雷锋网认为,东莞此次数字政府订单的公开,其实释放了多种信号,我们不妨尝试解读:

1)数字政府改革尽管是广东省的“一号工程”,理性情况下是全省一盘棋,2018年出现的数字广东被外界视为广东省树立的改革标杆,但这次东莞市政府的”竞争性磋商“选择了华为,似乎意味着各城市有着非常自主的权限,在方案采购上可以平衡本地情况。

2)传统政府渠道的重要性愈加凸显,园区投资、城市工程都是加分项。此前雷锋网了解到,平安、浪潮等公司专门成立智慧城市子公司,都是借由传统政府渠道优势而顺理成章的事。此外,缴税也是个重要标尺。

3)数字政府订单公开化,也是政府力促改革的一种表现。治理现代化的需求就是在线、连接、智能,科技公司的参与度会稳步提升,政府的ICT支出会进一步加大。智慧城市是“大象的游戏”,凝聚丰厚资本、资源和人才,甚至不惜以前期亏损换取市场份额。现在来看,企业开始回本。

4)经过东莞的这次大单,华为的智慧城市业务布局将实现示范效应,毕竟,这是有人见过“最大的单”,无论业内业外都会引发轰动。此外,由于巨头拿下政府订单的成功率较高,会进一步吸引中小厂商进入其生态,做二手项目,一起挣钱。未来的状况是:大平台从顶层设计切入,小厂商从垂直场景切入。

再单独看看华为与东莞的关联。

华为在2018年的那次业务搬迁声势浩大,直接从深圳坂田搬到了东莞松山湖。

资料显示,华为松山湖基地毗邻松山湖南区的松湖花海景区,占地1900亩,总建筑面约126.7万平方米,总投资100亿元,项目于2014年9月动工。 

自2018年7月到2019年1月,华为陆续完成5个批次搬迁,共计约16800名研发人员进入华为溪村工作。

华为终端总部就在松山湖。此外还有华为大学、华为台湾科技园南部学校、华为机器、华为研发实验室、华为人才房等项目。

华为官网上,诸多与东莞智慧城市相关的项目,自2014年就在启动

业内人士透露,华为在东莞已经贡献了不下于100亿的税收。东莞在2019年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15.93亿元,同比增长6.9%。在时隔2年后,重新回到了全国城市GDP前20强的队列中。

我们也看到,华为“鸿蒙”操作系统的发布吸引了全球聚光灯,而这个堪称史上规模最大的华为开发者大会举办地正是在东莞,而不是深圳,足见华为对东莞的“示好”。

明面上似乎华为的“独吞”昭示着胜利,但还不一定,因为要看最终效果。

数字广东在全广东省推广“粤省事”、“政务服务网”、“协同办公平台”三大平台,积累了一定的用户数,并且形成政务民生的标杆应用,可复制性强。据《招标公告》显示,东莞将“建设粤省事东莞地市专版”,其与数字广东项目将会进行下一步合作。数字广东的模式目前已经走到了重庆、长沙等地。

整体来看,华为要想打造城市标杆,或者像阿里带动杭州那样造一个“网红城市”,还需要一定时日。

雷锋网择取了“东莞数字政府建设的技术需求”这部分。如下:

1.1 项目背景

东莞市“数字政府”统筹建设项目是东莞实施“数字政府”改革后实施的首批一体化、系统化的电子政务统筹建设项目。项目的提出,旨在通过全市信息化电子政务项目的集中管理,统筹规划实施,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尤其是政务云、政务网、数据大脑的统筹建设,大力提升全市信息化基础支撑能力,积极破解网络互通难、数据共享难、业务协同难的三难问题,真正实现网络通、数据通、业务通,变三难为三通,为“数字政府”改革建设打下坚实基础。最终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与服务,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推动我市“数字政府”改革顺利开展。

1.2 建设目标

从新体制、新架构、新服务、新发展四个方面发力,推进以数据资源为驱动的政府信息化建设工作体制改革,构建 “管运分离”的数字政府建设管理新体制;建成上接国家和省、下联镇(街道、园区)和村居、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覆盖的电子政务网络体系,升级构建高效统一政务网络平台、集约安全政务云平台、政务数据大脑、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形成大平台共享、大数据慧治、大系统共治的顶层新架构;建成“虚实融合、标准统一、运行规范、数据共享、协同联动、监管有效”的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打造公平、普惠、便捷、高效的城市服务;推动政府数据治理,释放政府数据红利,以政府数据资源扶持产业发展、带动行业创新,形成大数据驱动、智能化运行、多主体协同、内生性治理的“数字政府”可持续发展路径,引领东莞“数字经济”和“智慧城市”新发展,力争打造全国一流、全省领先的“数字政府”。

1.3 总体设计

1.3.1 总体架构

东莞市“数字政府”建设采用向下联结城市无处不在的智能终端,中间利用横向融合云、人工智能、大数据、视频、融合通信,时空地理信息、物联网等新ICT技术的数字平台,向上提供服务能力支撑智慧应用的总体架构。

基础设施层包括前端感知层和网络层两个组成部分,端即城市感知层,通过物联设备、摄像头、移动终端对城市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对于已建的感知设备,采用集成复用原则,并进行增补方式合理化添加,新增移动终端感知城市的新方式。连接网络属于城市建设基础设施层,主要包括政务网、物联网、互联网和行业专网,以及新建的空天地应急通信专网。不同的感知终端通过适用的网络将数据上传至数字平台,不同的数字平台部署于不同的网络类型中,作用于顶层智慧应用。

数字平台层:包括云计算、大数据、时空地理信息、视频云、融合通信、物联网、人工智能等能力,统一由融合集成平台进行服务发布和接口管理。数字平台藉由打破各能力平台、云、网络边界,连接平台底层能力和上层应用。通过在部门/镇街(园区)建立数据湖子节点的方式,基于市政务数据大脑与部门/镇街(园区)的数据交互,打通全流程业务流和数据流,实现跨部门跨区域的数据共享共用。同时,通过服务联接API对外提供数字化服务,实现平台与智慧应用数字化全联接协同,可大大降低后续智慧应用上线周期,推进智慧应用的快速更迭创新。通过数字平台的构建,将数据汇聚,将能力开放,让上层的应用都可以使用这些能力。

智慧应用:以感知、网络和数字平台为支撑,涵盖数字政府建设全方面,在营商环境域、生态文明域、城市运营域、民生保障域、行政效能域和公共支撑域等领域开展智慧化应用,籍此打造一个绿色、文明、有序、高效、智慧的新型服务型政府。同时在打通多部门数据流和业务流的基础上构建城市智能运营中心(IOC),并与部门IOC子中心和镇街实(园区)IOC子中心实现业务协同,实现跨部门跨领域跨区域的城市运行态势监测、决策支持、日常事件管理和应急联动指挥调度。

通过展示层向用户层提供服务,展示层包括大屏、中屏、PC端和移动端,不同形式的展示方式应用于不同场景,大屏幕主要用于业务应用数据呈现、大型会议和事件联动指挥综合决策等;中屏主要用于领导办公室,展现领导工作职能的相关城市运行信息;PC端主要用于业务系统的加载、业务流的实现;移动端主要指手机端或PAD端,方便领导随时随地查看业务信息和应急指挥,向政府、企业和公众三种类型用户提供服务。

1.3.2 数据架构

依托统一的数据标准规范,从数据采集、数据汇聚、集成治理、数据存储到数据开放共享和数据服务,建设完整的大数据架构体系,实现数据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支撑大数据的业务应用。

项目数据主要来源于共享交换平台和各委办局应用系统,辅助来源于物联网、互联网和行业数据。通过数据汇聚平台,将结构化、半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以实时采集、人工导入或定时批量抽取的方式进行采集,将数据存储至大数据平台,形成归集库;加入基础库内容,通过集成治理和数据融合,形成中心库,保证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正确性、合规性与关联性,实现数据一数一源。对应数据应用领域,从中心库中抽取数据形成专题库,通过融合集成平台提供的标准API接口,支撑大数据的各类应用。

通过数字政府的统筹建设,在各委办局内部打破传统的各科室独立建设数据库体的烟囱模式,规划构建形成各委办局的统一应用架构与数据管理平台,归集单个委办局的所有数据;将其作为输入,规划构建形成全市的数据中心库,存储全市数字政府建设所需的所有数据,打通全市数据壁垒,服务于需要多部门数据融合的业务应用,提升应用水平。

1.3.3 数字平台技术架构

数字平台技术架构设计遵循面向服务的架构(SOA)设计思想,以服务为核心,提供标准化的服务接口、服务组件和服务访问方式;以复用为原则,尽可能实现服务在整个数据中心所承载的各类应用中的重用;以服务间的松耦合为基准,提供多种服务组合方式;以灵活的业务编排为手段,满足多种智慧业务的需求。

技术实现以数字平台为核心,提供包括云计算、大数据、时空信息服务、视频云、融合通信、物联网、人工智能等能力,统一由能力开放平台进行服务发布和接口管理。打破各能力平台、云、网络边界,连接平台底层能力和应用,打通业务和数据流,通过服务联接API对外提供数字化服务,实现平台与智慧应用数字化全联接协同,降低后续智慧应用上线周期,推进智慧应用的快速更迭创新。

关于这个项目更详细的信息,请参考雷锋网此前文章:27.4亿东莞“数字政府”大单曝光,腾讯与华为的PK?

上新!「AI投研邦」现已上线CCF GAIR 2019峰会完整视频与各大主题专场白皮书, 包括机器人前沿专场、智能交通专场、智慧城市专场、AI芯片专场、AI金融专场、AI医疗专场、智慧教育专场等。「AI投研邦」会员们可免费观看全年峰会视频与研报内容,扫码进入会员页面了解更多,或私信助教小慕(微信:moocmm)咨询。

你还在看吗?

最新有关Leiphone雷峰网的文章

 
EEWorld订阅号

 
EEWorld服务号

 
汽车开发圈

About Us 关于我们 客户服务 联系方式 器件索引 网站地图 最新更新 手机版

站点相关: TI培训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18号B座15层1530室 电话:(010)82350740 邮编:100190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