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要和 ARM 在 WWDC 举办「婚礼」,定义下一个 10 年
从 x86 到 ARM,暗藏的是苹果全终端生态一体的野心。
就在 ARM 中国上演宫斗大戏时,另一条关于 ARM 的动态更值得关注。
近日,据彭博社 Mark Gurman 披露,苹果或将在 6 月 22 日举行 2020 年开发者大会 WWDC 上,宣布 Mac 所有产品线,包括昂贵的台式机从英特尔转为 ARM 架构。此外,本次活动还有一个命名为 Kalamata 代号的调整计划,以方便外部开发者在一定时间轴内进行软件优化调整。
现在看来,不管是苹果宣布从英特尔向 ARM 架构过渡,还是正式发布基于 ARM 的 Mac,再或者 2021 年方正式推出基于 12 核 5nm ARM 处理器的 Mac。苹果「抛弃」英特尔,拥抱 ARM 架构或「木已成舟」,只待 11 天后,WWDC 大会上正式揭晓。
回顾近几十年以来,苹果 Mac 产品线与处理器体系结构的「纠缠史」,一直有迹可循。此次,苹果历史性转向 ARM 无疑也是一场硬仗,对苹果供应链,以及苹果自身生态、硬件产品的横向打通、融合系统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十年一个轮回,苹果硬件跃迁史
在乔布斯看来,苹果历史上经历了三大历史转变,第一次,1994 年至 1996 年,从 Motorola 68K 到 PowerPC;第二次,2001 年至 2003 年,从 OS 9 到 OS X 过渡;第三次,2005 年至 2007 年,从 PowerPC 到英特尔过渡。两次硬件架构转变,一次操作系统的重磅升级。
但苹果架构演进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上个世纪 70 年代中期,搭载 MOS Technology 处理器的苹果第一代、第二代「古董」计算机正式面世。此后,苹果还陆续采用过 SynerTek 6502A、Western Design Center 65SC816 处理器。1983 年,苹果转向 Motorola 摩托罗拉,先后在 Lisa、Macintosh 等机型中采用 Motorola 68K 系列处理器。
1992 年,受 IBM 与 Motorola 合作影响,苹果再次转向 IBM 架构。1994 年后,苹果先后在多款电脑中采用 PowerPC 处理器,拉开了苹果与 IBM 长达十余年的紧密合作。转眼间,到了 Wintel 联盟黄金时代,也是离大众最近的周期。2005 年 WWDC,乔布斯宣布苹果与英特尔达成合作,于 2006 年 1 月,推出基于英特尔的 Mac。目前绝大部分消费者使用的 Mac 也均采用的是英特尔处理器。
但 2020 年,这一「和谐」关系,或将再度被打破。
早在 2018 年 4 月,彭博社 Mark Gurman 就透露过苹果 Mac 架构的可能动向,即放弃英特尔采用自研芯片。最早更可追溯到 2012 年,受限于架构过渡的复杂性,这一消息一直未得到明确反馈,也没有引起更多大的波澜。
其实,苹果 Mac 产品线架构不断转向,是一种再正常不过的商业行为。其原因无外乎市场环境变化,合作伙伴发展滞后,或双方产品规划、战略路线不符,以及苹果自身产品战略规划发生转变等几点。
恰如,乔布斯在 WWDC 2005 所言,「展望未来,我们一直设想为用户打造出出色的产品,但是,我们不知道如何沿着 PowerPC 的路线图去构建他们。」更重要的一点是,乔布斯看到了 PowerPC 与英特尔在性能、功耗上的差距,后者的性能远远高于前者。
此次,苹果转向 ARM 同样跟功耗有一定关系。彭博社报道,知情人士透露,苹果内部对基于 ARM 芯片进行的测试显示,相较于英特尔版本,在能效上有更大的改进,尤其是图像性能和 AI 应用程序方面,这意味着未来 Mac 将会更加轻薄。
同时,英特尔年度芯片性能增长放缓后,苹果工程师也担忧如苹果坚持沿着英特尔路线图开发 Mac,或将延迟,甚至破坏未来 Mac 的产品线。
而提及苹果 Mac 产品线,不得不提及苹果的硬件生态中的主力苹果手机 iPhone。
近年,iPhone 围绕 ARM 对 A 系列芯片进行了大量的开发工作,A13 Bionic 在性能上处于业界领先位置,且苹果 iPad 也搭载 A 系列处理器。据悉,2018 年,苹果就开发了基于当年 iPad Pro A12X 处理器的 Mac 原型芯片。而本次苹果开发的三款 Mac 处理器,则全部基于 A14 芯片。
没有理由不相信,苹果从英特尔迁移至 ARM 不是一场蓄谋已久的转向。也需要看到,苹果拥抱 ARM 将对苹果自身生态的影响。即从基层硬件打通了 Mac 与 iPhone、iPad 在内的不同终端。
在此之前,苹果曾多次尝试在不同硬件之间打通软件系统。2019 年,苹果 Mac 更新 Mac Catalyst 功能,旨在 iPad 跨平台运行、移植至 Mac,但开发者的使用体验不佳,用户界面频频出错,导致 Mac Catalyst 进展并不顺利。此外,在应用商店方面,iOS 与 Mac 也是割裂的。有理由相信,从底层硬件打通不同终端后,苹果未来或加速软件融合的进程。
除苹果自身,此次转向对供应链上下游,苹果开发者的影响也不能忽视。
大象翻身,开发者如何应对
对于 ARM 的利好显而易见,对英特尔的影响则从两个维度可以看出。
一方面是,苹果 PC 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则是,苹果在 PC 高端市场的风向标地位。彭博社指出,鉴于苹果 10% 的 PC 市场份额,对英特尔总体销量影响有限,但苹果 PC 领导者的带动下,或牵引微软、三星、联想等在内的 PC 厂商也转向 ARM。
不仅如此,在芯片制造方面,英特尔面临的情况也更加严峻。英特尔一直主导着芯片制造领域,随着台积电先进工艺的不断升级,为英特尔竞争对手高通、AMD 生产处理器,正打破英特尔 30 多年以来构建起的舒适区。
当然,牵扯的不仅仅是英特尔。转向 ARM,对苹果而言也是一项巨大的挑战,转向不能发生在一夜之间,而是未来几年持续性的过渡。毕竟,仅有硬件的转向是不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软件的适配升级。
换言之,从英特尔到 ARM,苹果的软件和第三方软件如何在新的硬件体系结构上运营是一个难点。软件兼容问题一直是基于 ARM 的 Windows 电脑的痛点,同样,Mac 的挑战也在于软硬件的兼容问题。
Twitter 博主 Steven Sinofsky 连发 28 条信息,探讨从 PowerPC 到 x86,与 x86 到 ARM 架构的难度异同,以及对苹果开发者生态的影响。
Steven Sinofsky 认为创新不止包括硬件,还包括操作系统、API、整体应用程序模型的变革。从 PowerPC 到 x86 并不是平滑过渡的,开发者开发 x86 最大要求不是更改指令集,而是应用程序从 Carbon 转移到 Cocoa,大型应用程序需要耗费很长时间。
而从 x86 到 ARM,也面临应用程序迁移的问题。Office、Photoshop 等大型应用程序,迁移到 iOS 、iPad OS 将耗费数年时间。单就经济成本来讲,ISV 从中获益很少,没有太多动力改变现状,除非市场导向发生变化。
不过,也有分析认为,从 x86 到 ARM 的过渡不会像,macOS 10.15 Catalina 终结 32 位软件应用程序到 64 位过渡那么艰难。可以预见,x86 到 ARM 过渡时间不会持续过久,也不会迅速结束。
无疑,从英特尔到 ARM 将成为苹果第四次历史转变。但能否像前几次一样定义苹果下一个二十年,只有时间能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