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变电站是电网企业的核心资源,依托变电站的便利条件开展能源综合体建设,可实现电网企业由传统供电业务向综合能源服务业务的自然延伸。
变电站是电网企业的核心资源,在承担电力输配和地区电力供应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枢纽作用。依托广泛分布的变电站开展能源综合体建设,可实现电网企业由传统供电业务向综合能源业务的自然延伸。同时,以变电站为依托的能源综合体,可实现电力/能源供应方、设备提供方和用户的良性互动与互利共赢,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多站合一,精准施策
能源综合体本质上是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以服务为导向的一站式能源解决方案。以变电站为依托的能源综合体,其核心是充分发挥变电站的能源配置中心作用,构建支持多能互补的“源-网-荷-储”协同控制区块,最终目的是实现电网企业业务从单一供电向综合能源服务的转变,促进电网企业向综合能源服务商的深度转型。
依托变电站建设能源综合体,有多种方案可供选择。最为便利的选择,是利用变电站的屋顶资源,布置屋顶光伏发电板,建设光伏发电站,产生的电力可供变电站照明、运行和制冷使用,从而减少变电站本身运行所带来的电能损耗和成本损失。
这种“自发自用”的模式只是变电站转型的第一步,在进行设施改造的基础上,变电站还可进一步转型为能源供应站、电力服务站、储能站和电动汽车充电站,并由此成为区域内能源数据的汇集和分析中心。
通过安装燃气分布式电源、热泵和冰蓄冷等装置,变电站可以转型为区域内的能源供应站。利用燃气分布式发电的余热、烟气集中供冷供热,开展“冷热电三联供”,可以降低冷热负荷用电成本,满足用户对冷、热、电的多样能源需求。这一模式可主要针对传统产业工业园区、医院、高校等用户。
在对电能质量有特殊需求的新兴产业园区(如芯片制造业、半导体制造业)、计算中心、重要保电用户等区域内,变电站还可被改造为电力服务站。通过安装电能质量调节装置,变电站可为用户提供定制化供电套餐,减少用户因电压暂降、三相不平衡、谐波、频率波动等问题带来的生产损失。
对于电网侧和用户侧储能的发展而言,变电站也是重要的基础设施资源。在变电站安装飞轮、电化学等储能装置建设储能站,可提高用户的供电可靠性,减少用户容量电费,并进行峰谷套利,方便用户在条件成熟时参与电力辅助市场交易,兼顾电网侧和用户侧储能价值。这一模式对生产呈现尖峰特性、对供电可靠性要求较高的工业用户具备较强的适用性。
此外,还可以安装充电桩和停车位,在变电站建设电动汽车充电站,开展电动汽车充电、租赁业务,扩大充电服务市场,提高用户粘性,通过收取充电服务费、停车费等保证变电站的合理收益。
无论是能源供应站、电力服务站,还是储能站或电动汽车充电站,其产生的大量数据资源都可成为变电站的重要核心资源。在变电站内建设数据中心,开展用户能效监测、智能分析,可以实现能源的互补协调,优化控制和全景展示,将能源综合体打造为本区域“能量流+信息流+价值流”的协调控制中心,通过大数据分析为用户提供用能建议、制定节能方案。
建设能源综合体,在试点阶段可开展上述“多站合一”式建设,后期推广阶段可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要素选取。要素的选择,一方面要考虑变电站周边用户的用能需求和用户特点,另一方面也受制于变电站本身的占地面积和电气设计可扩展程度。对于打算开展三联供的变电站,还要考虑天然气管道的覆盖程度、气源保障能力等。
需要指出的是,对于一些地理位置相对较近、供电服务用户相对集中的2~3个变电站,可选择不同的要素分别建设,然后“抱团”开展能源协调调度,共同满足所在地区的用户需求,起到节省用地、提高装置利用率的目的。
一专多能,一举多得
变电站不仅仅是电力传输和配送的技术主体,作为一种重要的基础设施,还具备多方面的公共性特征。将变电站逐步转型为能源综合体,不仅有助于提升变电站本身的运行管理质量,还能成为社区内多种资源、多方主体的粘合剂,从而提升整个区域的能源运行效率。
建设能源综合体,首先可以推进变电站本身的建设。通过科学利用预置舱、标配式设备,可提高变电站施工效率和工艺水平,同时,通过引导制定相关设备标准,能够促进综合能源相关设备制造业的良性发展。
在综合能源业务方面,通过建设屋顶光伏、三联供、冰蓄冷、充电桩等设施,可降低变电站能耗,增加用户用能选择,扩大电动汽车充电市场,发挥城市变电站靠近用户的天然地理优势,增大用户粘性,提高综合能源业务的市场占有率。
在土地资源利用方面,建设能源综合体能够有效利用现有变电站的土地资源。通过在传统的变电站内部布置多样化综合能源装置,可实现变电站由单一供电功能向多种能源供应功能的转变,在生产要素上实现“一专多能”,从而进一步打破行业壁垒,带来能源供应体系的又一次突破。
变电站的发展转向,也是增量配电改革的一次机遇。将有条件的园区供电变电站改造为能源综合体,向园区内的工业用户提供冷、热、气、高品质电力等多能服务和一站式解决方案,可提高用户的能效水平,降低用户用能成本,减少因能源品质问题带来的用户损失。
多要素考量,多方共赢
本质上以客户为中心,操作上结合具体实际,路径上选择有利策略,目标上实现互利共赢,以上四点,是能源综合体建设应坚持的四个原则。以上述原则为指导,能源综合体应重点考虑以下因素:
首先是地址和要素的选择。能源综合体所选择的变电站,无论新建还是改造,应尽可能地靠近用户负荷中心,以减少能源在传输过程中的损失,为用户的使用提供便利。因此,处于城市中心、接近工业园区或是在园区内部的用户站应是能源综合体的首选。在规划选址方面,需要充分调研园区和用户的用能特性和用能需求,选择合适地点进行能源综合体的改造或新建,合理匹配能源综合体的建设要素并对综合能源装置进行容量优化。
在要素的选取上,应该对周边的用户用能需求、用能特点进行充分的调研。对于工业园区,按照离散制造业(通信设施、航空航天、电子设备、机床、汽车、家电、玩具、服装等)、过程工业类(电力、冶金、化工、建材、造纸、食品、医药等)、新型研发产业类(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等)进行合理划分。在调研基础上,根据不同用户类别,设置不同应用场景,开展不同综合站的典型设计。
其次是建设方案的考量。能源综合体对应已建好的变电站(存量变电站)和计划新建的变电站(增量变电站),因此,能源综合体的建设方案主要分为改造方案和新建方案两种。对于改造方案,除了根据不同应用场景选取相应要素之外,还要考虑变电站的占地面积、一次设备的可利用间隔等。对于新建方案,在设计变电站的过程中,除了传统的输变电工程设计,还要为综合能源设备预留出可扩展的占地和间隔,在选择综合能源设备时,应本着占地小、施工效率高、替换方便的原则,更多地采用预置舱、标配式的设备。此外,对于开展能源综合体“抱团”的应用场景,可在新建变电站中布置协调调度和控制设备,成为“抱团”综合体的“主站”,其他改造变电站作为“子站”,进行“主-从”控制。
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能源综合体应具备不同的典型设计方案,探索预制舱、装配式设备与传统输变电设备的融合衔接,涉及“冷热电三联供”的应用场景需要研究气源和现有带电设备的安全距离和设计标准,保证能源综合体的安全运行。
再次是用能方案的制定。用能方案应以需求为导向,为用户制定差异化方案,在价格上应具有市场吸引力。利用燃气发电余热、烟气集中供热供冷降低供热、供冷成本,采用合同管理方式,引入储能等手段降低专线用户需量电费,用技术经济手段引导削峰填谷,降低用电成本。
最后是商业模式的打造。能源综合体的改造和新建过程中应考虑与变电站周围的土地拥有方、用户开展合作,开展能源综合体共建、合同能源管理和收益共享。对于一些可移动式、标配式装备,可考虑与设备生产厂商开展合同租赁,提高设备利用率和设备周转效率,打造综合能源服务生态圈。
为确保能源综合体的经济技术可行性,应优选技术好、造价低、质量优的方案。研究能源综合体不同的商业模式,探索采用租赁、能源合同管理等方式降低能源综合体的建设和运行成本,提高能源综合体的收益。
建设能源综合体、开展一站式综合能源服务,无论从社会提质增效方面还是从企业发展转型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应该指出,建设能源综合体不能仅仅依靠单方的力量,而应该成为社会、政府、企业、用户的共识,通过各方广泛合作、相向而行,才能最终确保能源综合体达到建设目标,真正满足各方对更高品质能源和更高质量发展的期待。
- 使用 NXP Semiconductors 的 TDA8932 的参考设计
- Si3245MB3-EVB,基于 Si3245 Quad ProSLIC 器件的评估套件
- DIY_2.4G_八木天线
- 适用于TDA7803A的EVAL-TDA7803A评估板
- LM258DR2G 带迟滞比较器的典型应用
- LTC2293IUP 演示板,DeMUX 双路 ADC,+3.0V,65Msps 12 位 1MHz
- LT6656ACS6-1.25、1.25V 精密电流和升压电压基准的典型应用
- ER2120QI 2A多从属通道同步降压稳压器典型应用电路
- 为嵌入式应用选择合适的1-Wire主机
- LTC3610 的典型应用 - 24V、12A 单片式同步降压型 DC/DC 转换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