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7日从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获悉,由该所主持研制的“探索4500”自主水下机器人(以下简称“探索4500”)在我国第12次北极科考中,成功完成北极高纬度海冰覆盖区科学考察任务。日前,该所4名科考人员已随“雪龙2”号科考船返回。
这是我国首次利用自主水下机器人在北极高纬度地区开展近海底科考应用,其成功下潜为我国不断深化对北极洋中脊多圈层物质能量交换及地质过程的探索和认知提供了重要数据资料,将为我国深度参与北极环境保护提供重要的科学支撑。
“探索4500”自主水下机器人安全回收
针对此次北极科考工作区高密集度海冰覆盖的特点,科研团队创新性地研发了声学遥控和自动导引相融合的冰下回收技术,克服了海冰快速移动和回收海域面积狭小给水下机器人回收带来的挑战,确保水下机器人在密集海冰覆盖区的北极高纬度海域连续下潜成功,并全部安全回收。
在科考应用中,“探索4500”成功获取了近底高分辨多波束、水文及磁力数据,为超慢速扩张的加克洋中脊地形地貌、岩浆与热液活动等北极深海前沿科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最为先进的探测技术手段。
“探索4500”是中科院“热带西太平洋海洋系统物质能量交换及其影响”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支持研发的深海装备。为了参加此次北极科考,科研团队对“探索4500”进行了环境适应性、高纬度导航、海底探测、故障应急处理等技术升级与改造,并开展了湖海验证工作,全面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参加北极科考的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四名队员
“探索4500”在科考中的成功应用,充分验证了其在北极冰区良好的低温环境适应能力、高纬度高精度导航性能、密集冰区故障应急处理能力和洋中脊近海底精细探测能力,开创了我国自主水下机器人在北极科考应用的先例。
极地科考一直是水下机器人发展的重要方向。近年来,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致力于推动水下机器人的谱系化发展,先后有4种类型6台套水下机器人参加了8次极地科考,为我国水下机器人在极地应用作出了重要贡献。
上一篇:华为鸿蒙有望下月规模化推送,已开通官方微博
下一篇:最后一页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11-13 13:18
- AMD二代 Versal™ SoC出道,单芯片扛下了AI三个阶段的全加速
- AI持续发热,Arm新一代Neoverse CSS V3和CSS N3为客户释放最优性能
- 米尔入门级i.MX6UL开发板的神经网络框架ncnn移植与测试
- 博格华纳向Wolfspeed投资5亿美元,保障高达6.5亿美元碳化硅器件年度产能供应
- 艾迈斯欧司朗推出新型高灵敏度三通道CMOS传感器,有效降低UV-A/B/C辐射监测成本
- 我国科学家实现658公里量子密钥分发和光纤振动传感
- 以铁代铂金,科学家发明低成本氢燃料电池
- 特斯拉汽车能用太阳能开1.5万公里?这种材料或许可以
- 美国可穿戴技术公司Eckto VR推出VR运动鞋“Ekto One”
- 谐振传感器的磁调谐和提高灵敏度的方法
- 基于开发板32U4-MU的USB手柄
- 通过 Wi-Fi 实现视频/音频流传输的 SimpleLink™ CC32xx-OV788 参考设计
- 当 LTC2379CMS-18 中启用数字增益压缩时,使用 LT6350 的典型应用被配置为接受 ±10V 输入信号,而同时关闭单个 5.5V 电源
- EFM32ZG-STK3200,EFM32ZG222F32 MCU 入门套件 + 32 KB 闪存和 4 KB RAM
- LT3970HMS-5 12V 降压转换器的典型应用
- 用于电池后备电源的 NCV33269 800mA 可调输出、低压降稳压器的典型应用
- 使用 Microchip Technology 的 TC33166 的参考设计
- 使用 Analog Devices 的 ADP1823ACPZ 的参考设计
- EVAL-AD5668EB,使用 AD5668 八进制、16 位、串行输入、电压输出数模转换器的评估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