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对于步入平稳快速增长期的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来说,既是很重要的政策契机,也是难得的市场机遇。
现在再谈半导体产业,不能把眼光只是固定在集成电路产业上,而是要有半导体大产业的宽阔视野和长远的战略眼光。
“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对于步入平稳快速增长期的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来说,既是很重要的政策契机,也是难得的市场机遇。”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理事长俞忠钰表示,“半导体产业正在加速向光电子产业延伸和扩展,形成新的光电子产业。要有半导体大产业的宽阔视野和长远的战略眼光。”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有什么新特点,市场变化和技术演进对产业发展带来什么影响,有什么新的市场机遇,面临什么挑战……
产业仍处成长期保持平稳快速发展
2007年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规模达到1251.3亿元,同比增长24.3%,这一增长速度比前几年放缓,而且低于2007年年初的30%左右的预期。如何看待这一现象,未来产业发展走势如何,对此,俞忠钰认为,应该从三方面来看:
第一,2007年全球半导体产业受存储器等产品价格大幅下跌的影响,增长速度只有3.2%,是近五年中最慢的一年,这也是当前硅周期的一种形态。在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更加国际化的趋势下,产业的发展自然也会随之出现起伏,这是产业发展的正常现象。
第二,前几年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一直在以40%左右的超高速度增长,在2006年产业规模突破千亿元后,产业发展步入平稳快速增长轨道,2007年保持20%以上的发展速度,这是一个符合产业发展形势的合理的正常的增长。对过快增长速度的过分追求,并不是产业发展最好的模式。
第三,目前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仍然处在成长期,继续保持着协调快速增长。未来几年,我国仍将是全球集成电路产业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俞忠钰同时强调指出,一个产业要实现持续快速增长,重要的是要有发展后劲。对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来说,就需要不断地推出新的产品和技术,要持续创新,同时一定要具备赢利的能力。
以两化融合为契机协同创新加快应用系统开发
谈到我国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装三业的状况,俞忠钰认为,相比于制造业和封装业来说,设计业面临的挑战最为严峻。2007年集成电路设计业21.2%的增幅不仅比2006年的49.8%有较大回落,也是首次低于全行业整体增幅,尤其令人关注的是,有几家在国内设计领域处在领先地位的公司的销售业绩下降了30%左右。
俞忠钰说,2000年以来七八年的时间,设计业有了快速的发展,整个设计队伍成长起来了,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开发出了许多新的产品,电话卡、公交卡、身份证卡等都形成了大市场,多媒体芯片、MP3、手机芯片等实现了量产,这些都是可喜的进步。他说,大量中国芯的开发成功确实让人兴奋,但其中相当多开发出来的中国芯并没有进入系统应用,还游离于系统之外。他认为,这种现象应引起重视和重点研究。
俞忠钰认为,设计公司业绩的下滑,从表象上看,是由于消费类产品竞争激烈,价格下降,有的芯片市场趋于饱和。但深层次的原因是产品单一,由于对整机系统不够熟悉,开发与应用系统脱节,与整机联动不够;再加上技术储备不足,产品更新换代慢,大家都在中低档产品上竞争,造成真正市场需求的产品没有开发出来,或者开发出来不能形成量产规模。他指出,要对这种现象进行反思,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一定要以应用系统为龙头,以解决方案为突破口。他说,最近报道的与北斗星导航系统结合的“领航一号”芯片的开发成功是个很好的例子。他还说,这也是为什么在中国半导体创新技术和产品的评选中,强调“产品或技术已经得到实际应用,并在产业化方面取得一定进展”的原因。
在设计企业开拓新市场的过程中,应该把重点放在哪里?俞忠钰认为,我们开发的集成电路产品不能只限于小的利基型的市场,而要定位于应用系统的大市场。他特别指出,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十分符合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国内的现实情况。两化融合的思路必将体现在政府机构设置和政策制定中,造就广阔的市场空间。我们要做的就是按照两化融合的要求,从芯片角度提出解决方案,推进应用系统的开发。他认为,两化融合对我国的集成电路产业而言,是很重要的政策机遇,也是难得的市场机遇。
俞忠钰说,从设计业的发展来看,有很多问题要解决,有创新的问题,也有整合的问题,但最重要的是要解决市场问题。有了市场,大家可以共同围绕市场进行协同创新。他说,以市场流行的多媒体手机为例,其基带、射频、多媒体芯片设计,我们企业都有很好的技术,但这些企业还都是中小型企业,要想占领多媒体手机这一新市场,目前最好的途径是在满足多媒体手机需求的前提下合作研发。他认为,现在强调和提倡协同创新,原因是目前大家都是中小企业,当然也寄希望于创造条件,整合重组。
俞忠钰说,要通过协同创新实现新的市场突破,特别需要政府的支持。他认为,二代身份证项目的成功就是政府主导和支持、企业实施的结果。大的应用项目需要在政府引导下,同行业企业和上下游企业的协同,一个企业的单枪匹马很难成功。他还说,大的系统应用要靠政府支持,这不是单纯地指政府要给资金,而是首先要解决总体部署和体制问题。他指出,国务院“大部门”体制改革将迈出重要步伐,促进两化融合,相信在推动芯片与系统的结合上一定会有大的进展。但他同时也强调,在这一过程中,国内集成电路企业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还要面对国外公司的争夺。
以半导体大产业眼光和思路拓展产业和项目空间
从1947年晶体管发明到今年,已历经了60余年,集成电路也已走过50年。俞忠钰说,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半导体产业正在加速向光电子产业延伸和扩展,形成新的光电子产业,比如液晶显示、太阳能光伏电池、半导体照明等,这些领域再经过十几年、几十年的发展,其规模会比集成电路产业更大。因此,现在再谈半导体产业,不能把眼光只是固定在集成电路产业上,仅仅落到摩尔定律上,而是要有半导体大产业的宽阔视野和长远的战略眼光。
俞忠钰说,以半导体光伏电池为例,最近媒体报道指出,美国一些大公司纷纷将发展重点转向太阳能电池设备、材料和薄膜光伏电池,以至于有人说硅谷将变成太阳能谷;在2007年3月,印度通信与信息技术部发布了“印度半导体政策公告”,它所推出的产业优惠政策,不只鼓励半导体制造,还鼓励半导体生态系统企业,包括如液晶、OLED(有机发光显示器)、PDP(等离子显示器)、太阳能电池、光电子等。从国内来看,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三大光伏电池生产国,国内半导体设备与材料企业也正是抓住了这个机会,近几年实现了快速增长。针对这样一些有广阔市场前景的半导体大产业,政府和产业界应及早布局。
俞忠钰同时也特别指出,我国太阳能电池产业两头在外,特别是完全依赖国外市场的现状,是发展太阳能电池产业的风险所在。2006和2007两年,中国生产的太阳能电池在国内销售的比例不足3%-4%,这是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对外合作要扩大范围提高水平大量引进6英寸线前途堪忧
种种迹象表明,国际半导体产业向中国转移的趋势仍在继续且有加速的势头。今年以来,外商来华投资的内容包括:晶圆制造、封装测试、芯片设计、设备材料、集成电路应用、研究开发等,覆盖整个产业链。俞忠钰说,我们要抓住机遇,扩大合作范围,加大合作深度,同时也要看到产业转移中可能带来的挑战。例如:有人估计国外的6英寸旧线几乎都会转移到中国来,对此,我们必须认真地分析和应对。
俞忠钰明确表示,大量引进6英寸线不符合我国产业发展的方向。他说,截至2007年年底初步统计,我国已投产的芯片生产线50条,其中12英寸线3条,8英寸线12条,6英寸线12条,5英寸及以下23条,8英寸和12英寸生产线产能已占总产能的2/3。目前,在建和拟建的8英寸和12英寸芯片生产线还有10条。可以看出,6英寸线技术已不是先进技术。按照集成电路技术每三年更新一代的发展趋势,现在再大量上马6英寸旧线,把有限的资源大量放在6英寸线上面,必然会造成很大的浪费,它既不能带动产业的发展,也没有长远生命力。他强调说,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状况与2000年前相比,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因此,对芯片生产线要配置先进的和有长远市场前景的技术,国内建线的重点应该放在8英寸线和12英寸线上。
俞忠钰进一步分析了国内上6英寸线的三种情况:第一种是国内已有生产线的补充和产能扩大。第二种是从零起步,新上马6英寸线。第三种是外商出于商业目的搬迁6英寸线。对于第一种情况,如果企业是根据市场需要对原有生产线进行扩充,或用于试制MEMS(微电子机械系统)器件等新产品,再添置6英寸线设备是必要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但从总的趋势来看,6英寸线今后的发展空间会越来越小,赢利能力越来越弱。对于第二种情况,则就不一样了。新建厂房的建设周期一般为18个月,如果没有运营经验和市场基础,新建生产线至少要二到三年,那时的6英寸线技术和晶圆加工市场越来越狭窄,而且6英寸二手线采用的多数是十几年、二十年前的旧设备,设备维护更新会越来越难,这将使许多企业面临投产即亏损的局面。对于第三种情况,如果不牵涉国内投资,则主要是根据国内对该产品的供求和地区发展情况,研究相应政策。
集成电路产业是国家战略性的重要产业,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支持是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必不可少的重要基础条件。最近许多省市提出的发展计划中,都将发展集成电路产业放在重要地位,这对产业界是很大的鼓舞。俞忠钰说,长期以来,正是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支持,造就了今天的产业基础和良好发展局面。他同时强调,各地对外合作和招商引资中要立足于本地区的基础和条件,扩大范围、提高水平。集成电路产业是以市场为导向,资金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的产业,要强化风险意识,促进集成电路和半导体大产业有序健康发展。
关键字:资金 技术 人才 市场 英寸 厂房 周期 生产 编辑:汤宏琳 引用地址:https://news.eeworld.com.cn/news/eda/200803/article_18280.html
上一篇:数字电源芯片2011年接近10亿美元
下一篇:瑞萨科技:层层重阵布局中国市场
推荐阅读
- 本田严厉警告日产:若与鸿海合作,那么本田与日产的合作将终止
- Microchip推出新款交钥匙电容式触摸控制器产品 MTCH2120
- Matter对AIoT的意义:连接AIoT设备开发人员指南
- 我国科学家建立生成式模型为医学AI训练提供技术支持
- Diodes 推出符合车用标准的电流分流监测器,通过高精度电压感测快速检测系统故障
- Power Integrations面向800V汽车应用推出新型宽爬电距离开关IC
- 打破台积电垄断!联电夺下高通先进封装订单
- Ampere 年度展望:2025年重塑IT格局的四大关键趋势
- 存储巨头铠侠正式挂牌上市:首日股价上涨超10%
- Vishay 推出新款精密薄膜MELF电阻,可减少系统元器件数量,节省空间,简化设计并降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