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85年东芝的笔记本电脑始祖T1000到现在ThinkPad、XPS等机型,笔记本电脑产品诞生至今已历经20几个春秋。时至今日,笔记本电脑技术功能已不再被消费者更多奢求,人们更希望笔记本电脑能够真的能像“笔记本”一样方便携带,利于管理。
长久以来,如何能够让笔记本在尽可能缩小体积和重量的同时还保持着完整的功能都是无论硬件厂商还是软件厂商非常头痛的话题,但是,直到目前市场上被炒的火热就是微软公司所提倡,诸多笔记本厂商都积极回应的UMPC出现,彻底将笔记本电脑进行了一次新的革命。UMPC是Ultra Mobile PC的缩写,望文生意就可以体会到这类产品的特点了,超级移动个人电脑,自然是要小巧轻薄又功能强大了。
众所皆知,UMPC产品正式进入人们视野之内是在2006年德国汉诺威所举办的CeBIT2006大展上,在展会上方正、华硕、三星公司都展示了自己的UMPC产品,这些小巧且强大的笔记本勾起了参观者十分浓厚的兴趣。并且为了推广UMPC产品,微软公司为些还设计相煽情的宣传口号:“Go Anywhere,Do Everything”,意思即是“原来电脑才能做的事情,现在可以随时随地的实现”。
与此同时,有人也提出了这样的疑问:“Wintel联盟要放弃PDA了吗?还是UMPC只是市场认可度过低的平板PC的改良品?那平板电脑又将何去何从呢?”其次,也有人质疑UMPC是抢在大展之前推出的半成品,是为激活当时光景不佳的PC产业的仓促之作。最后,同时与微软2002年一同力推平板PC的ACER、惠普等厂商此次为何在UMPC上不见动作,反而是华硕、三星等厂商积极而上呢?除去以上疑问外,UMPC无疑06年最受人瞩目的IT新事物之一。但是,事实上却不是如此,具备UMPC概念的产品在1981年就已经问世。借此,本文将对UMPC的概念诞生及技术发展到最终成型做一次详细的历史回顾。
既然,前文刚提到具备UMPC概念的IT产品在1981年就已经问世,那我们就来看看这是怎样一款产品?如下图所示,这是日本公司Epson在1981年推出的一款便携式电脑——HX 20,这款便携式电脑整机重量仅为1.7Kg,电脑用户完全可以拿起来就走,这也是全球第一款具备便携能力的电脑产品,以现在之眼光来看当年这款产品的话,这确确实实就是全球第一款具备UMPC概念的产品。
HX-20尺寸28.4×21.3×4.4厘米,不仅有完整的QWERTY键盘、显示器、存储设备,甚至还整合了迷你打印机,同时采用的镍可充电镉蓄电池能让HX-20续航达40小时之久,而这一点也正是现在的笔记本和UMPC产品最欠缺的特性。
HX-20的显示器是一个单色液晶屏,可显示4行文字,每行20个字。点阵打印机位于屏幕左侧,可打印5.6厘米款的纸张,每行24个字,打印速度每秒17个字。屏幕右侧则是可拆卸的磁带存储器,数据读写速度1.3Kbps,30分钟长的磁带可保存大约50KB数据。
此外,HX-20还可以通过上方的耳机、麦克风接口外接磁带播放器,并有两个RS-232串行接口,速度分别为38.4Kbps和4.8Kbps,甚至还可以接上条形码阅读器。这款产品生命相当之长,一直卖到了1987年。
老实说,2006年后推出的UMPC产品时至今日也没有相当明确的定义,传统认识中人们只是普遍把这种能实现电脑完整功能,而体积又小于平板PC,仅用一只手掌就能把持的便携电脑统称为“UMPC”。但类似功能的产品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未,九十年代初就已经多次出现,只是当时的PC从业者远不具备今日宣传之能事,所以UMPC概念也未能在十几年前出现。
继爱普生HX 20之后,Poqet Computer公司在1989年又推出了一款Poqet PC,这款产品的三围尺寸只有224×110×254毫米,预装的操作系统为MS-DOS,当时Windows系统还处于极其不成熟的2.0版本。除此之外,另一家公司在同年也推出了一款三围尺寸为191×101×32毫米的便携性电脑——Atari Portfolio,与前者一样的是,这款便携性PC同样预装的是MS-DOS。
此外,惠普公司也於1991年推出了一款名为HP 95LX的便携式电脑,不仅尺寸同前两者相近,而且同为预装MS-DOS系统。并且后继陆续推出了HP 100LX、1000CX等机型,整个系列机型之后统称为HP 200LX。以上提到的这几款机型完全符合如今对UMPC的定义,我们也可以把它们称作UMPC,只是在当时并没有UMPC这个词。
由于以上这些机型的尺寸都小于笔记本电脑,而笔记本电脑当时被我们更多称呼为膝上电脑,所以以上机型并未冠以UMPC的概念,统一被人们称之为掌上电脑。需要区分的是,微软曾于1996年提出了Handheld PC的产品概念,这种产品同样具备UMPC一样的小巧身材,但由于其全部预装了Windows CE嵌入式操作系统,并且这款操作系统至今都算不上是主流操作系统,所以笔者个人认为这种产品不能算是正统的UMPC产品。
当我们告别命令行主宰的DOS时代,来到了图形操作界面Windows时代后,我们发现此前并未引起消费者注意的掌上电脑产品,逐步掀起了选购风潮。而这股热潮正是始于1996年日本东芝公司(Toshiba)推出一款名为Libretto的机型,这款机型体积仅有210×115×34毫米,并且预装了当时最为热门的Windows95视窗操作系统,自此迷你型笔记本电脑研发便一发不可收拾。
随时东芝Libretto的推出,人们在惊叹于这款单手持握的迷你笔记本电脑的强大性能之时,更多PC从业者更是积极加入到单手持握型电脑的研发队伍中来,但更多是以失败而收场。更多原因在于,东芝Libretto采用了当时全球顶尖的制造技术和设计团队,并且配以东芝单独为其研发的1.8英寸微型硬盘,才打造出技术含量超高的Libretto。而当时的电脑硬盘最小尺寸只为2.5英寸,受累当时的制造技术,全球少有硬盘厂商能正式量产1.8英寸微型硬盘(当时只有东芝能够量产1.8英寸微型硬盘),因此急于研发单手持握型电脑的厂商皆受制于硬盘问题,终究未能推出正式产品。
虽然东芝凭借此身强大技术研发能力成功推出了Libretto,但这款产品最终也落得失败收场,原因皆是缘于这款产品的昂贵售价,才导致它的叫好不叫座的结局。1999年东芝便停止此类机型的研发工作,直到2005年才又推出此类机型的改进产品。
随着众多笔记本厂商在单手持握型电脑机型研发上的陆续碰壁和研发重心的转移,也直接成就另一种笔记本机型辉煌发展,这种笔记本机型即是今日市场中大量涌现的超薄型笔记本电脑(Ultra-Slim Notebook)。超薄型笔记本电脑概念最早出现于1998年,在保留原有笔记本电脑的显示屏幕尺寸与键盘操作面积的前提下,尽量在机身厚度与重量上取得突破,以达到便携的最终目地。如今此类机型的研发厂商又以索尼、东芝等日系公司持行业之牛耳。
随着东芝Libretto的停产,以及1998年后其它笔记本研发厂商研发重心的转移,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人再去尝试研发这种单手持握型笔记本电脑。直到2001年,这片研发禁区被一家软件厂商打破,这家厂商就是在业内具备呼风唤雨能力的软件巨擎——微软公司。
2001年11月,微软宣布与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National Semiconductor)合作开发一款掌上型个人笔记本电脑,这项合作的产品开发代号为“Origami”(一种日本的手工艺纸制品),这就是后来于2006年德国汉诺威举办的CeBIT2006大展上正式发布的UMPC机型前身。
此外,针对UMPC的研发工作,微软公司采用了两条腿走路的方式,又于2004年与全美达(Transmeta)、OQO等多家公司展开合作,共同研发所谓的UPC产品(Ultra-Personal Computer)。此类产品的最终上市机型由OQO公司推出,机身尺寸仅为124×86×23毫米,处理器采用的是全美达(Transmeta)研发的Crusoe低电压处理器,并预装了微软的Windows XP操作系统。但此类型产品由于自身较多问题,后期被微软公司自身予以否定,时至今日我们也很难在市场中见正式零售的该类产品。
上承下启,本页将针对UMPC的正宗研发方案“Origami”的来龙去脉予以简要回顾。此方案于2001年11月正式启动,一直到2006年4月正式发布产品,前后共历时4年半。相对其它硬件产品的研发速度,Origami的研发速度显然是过慢了,那为何会耗时这么久呢?关于各中缘由,有业内人士给出以下两种推测:其一,受制造工艺限制,X86构架难以缩减至过小的体积;其二,合作各方为自身利益考虑,研发过程一波三折,从而导致最终产品推出时间一延再延。
针对第一条理由我们相当容易理解,而为何会有第二条之说呢?这话且听笔者为您一一道来,2001年微软与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合作开发Origami一年之后,后者便在2003年将IA部门打包销售给了AMD公司。此次转手之后,微软受制于Wintel联盟的某些约定,而AMD方面则受困于台式机和笔记本处理器研发的牽絆,Origami的研发工作顺理成章的加入了其它处理器研发厂商。
随后,以上所说在2006年德国汉诺威CeBIT展会予以了证实,展会上发表的UMPC产品没有一款是采用AMD处理器的机型,全部转用其它厂商的X86处理器产品,如英特尔、威盛等公司的处理器。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索尼公司在本届展会上也推出UX系列的迷你型笔记本电脑——VGN UX50,并且后续有UX80、90等多款机型,就当时微软对UMPC产品定义、规格界定而言,这款产品也完全称得上是UMPC。然而,由于微软同索尼在家用游戏主机领域存在竞争关系(PS2 VS Xbox),所以在当时微软并未宣称UX50同为UMPC序列产品,而索尼自己也未强调UX50为UMPC,这在当时也是相当有看点的一件事。
在德国汉诺威CEBIT2006展会结束后,UMPC产品由此也正式进入了市场,首先正式切入市场的就是国内厂商方正,继而是韩国三星电子。此时,无论是媒体还是关注超便携笔记本(UMPC)的消费者,都对新产品抱有不小的热情。不过在经历了从新鲜到熟识、再到理性分析的阶段之后,人们逐渐发现了第一代UMPC一些急需改进的地方。
第一代UMPC产品的屏幕分辨率都不高,用它来浏览网页以及运行一些软件的时候,不能完全显示,虽然可以利用模拟变更屏幕分辨率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毕竟只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
另外,第一代UMPC产品都只采用屏幕手写输入,日常操作关系不大,但是遇到需要输入大量文字,或者需要英文,中文,字符混合输入的时候,就显得比较麻烦了。屏幕软键盘,始终是一个权宜之计,不能作为长久之计。
最后是在配置上,由于UMPC属于新生事物,不会有厂商特意为它开发新的硬件芯片,因此它只能使用本来属于超轻薄笔记本的硬件配置。虽然超低电压版处理器,1.8英寸的硬盘都已经是同类产品中功耗最低的了,但是对于UMPC只有不到3000mAh容量的电池来说,这样的配置功耗依然过高,这也是导致第一代UMPC产品电池续航时间普遍不长的原因之一。
就在人们普遍感觉上市的第一代UMPC产品远远没有达到自己期待之时,微软在家用游戏主机领域的主要竞争对手索尼公司,却在此时将它们的VAIO-UX系列产品以UMPC的名义高调切入市场。“仿佛不是同一个时代的产品”,索尼UX系列出现的时候有人这样评价说。的确,无论从工业设计,还是产品蕴涵的技术,索尼UX都要远远超过几个月前登场的第一代UMPC产品,正是它的出现才改变了人们对UMPC产品的认识,也一举扭转了UMPC产品的发展颓势,但索尼的风光显然让微软公司很别扭。
索尼UX系列仅使用了一块4.5英寸的显示器,这让它机身可以做得足够小,小到能够塞到大衣口袋里。机身设计上,它突破了传统的平板样式,将滑盖式手机的理念融入到了UMPC中,为机器增加了一块键盘,这样在面对需要大量输入文字的应用时,它也不会让使用者挠头了。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索尼UX系列第一次将闪存式硬盘应用到了UMPC中,虽然成本增加了不少,但是新技术带来的高速体验,以及更低的功耗,却为今后的UMPC发展指明了方向。
从时间阶段上来讲,索尼UX系列是属于第一代UMPC的。但是从技术以及理念上来说,索尼UX系列则远远超过同时代的产品。这也难怪它出现在市场中之后,同时引发了一阵抢购热潮呢,抢购者更是不乏社会名流。但是当时的索尼UX系列产品也并非完美无瑕,依然使用传统笔记本架构的它在电池续航时间上终究未能获得突破。另外,使用闪存式硬盘而带来高成本,也让不少消费者对它望而却步,因此也未能大范围普及。
随着索尼等老牌厂商的发力,UMPC市场越做越大,参与其中的厂商越来越多。正在人们猜测UMPC今后会怎样发展的时候,一年一度的CEBIT 2007开幕了,UMPC产品已经从上届展会的概念产品成长为本届大会的主角。受行业大环境影响,大批芯片研发厂商加入UMPC产品研发领域,因此本次展会上也出现了为数众多的UMPC新机型。刚刚诞生仅一年的UMPC产业,便迎来了一个鲜花盛开的季节。
在CEBIT2007之前,UMPC产品一直都采用英特尔为超轻薄笔记本上设计的芯片组和处理器。而在本次展会上,一些更适合UMPC产品的处理器出现了。首当其冲的还要说英特尔公司,在CEBIT2007展会上,三星公司最新推出的便是采用了一款特殊的英特尔处理器。根据三星公布的资料,这块依旧使用“Intel奔腾M”名称命名的处理器平均TDP功耗为3W,比原来UMPC产品采用的英特尔奔腾M处理器功耗有大幅下降。在使用测试软件对其真身进行检测后,人们发现它原来是一颗Dothan核心的奔腾M处理器。
为了降低功耗,这款全新的Intel奔腾M将二级缓存从2MB降低到了512KB,按照惯例与性能级别而言,它更应该称作赛扬M处理器。不过它又拥有奔腾M处理器才有的SpeedStep节能技术,时钟频率能够根据需求在600MHz~800MHz之间自由切换,前端总线为400MHz,由于使用了Dothan核心,所以不支持SSE3指令集,多媒体运算性能略有下降。
在此之前,使用Dothan核心的超低电压版奔腾M 1.3GHz的TDP功耗为5.5瓦,而最新的这款奔腾M时钟频率由于降低到了800MHz,功耗也随之降低到了3W。根据测试,当它运行在600MHz的时候核心电压又从0.828V降低到了0.812V,这时其功耗还会降低。
正当我们认为这款新处理器将是英特尔在UMPC领域的主打处理器产品之时,在随后的北京Intel Developer Forum(英特尔全球技术开发者大会)上,英特尔再次推出一款特别为UMPC产品开发的处理器——Intel A110(开发代码:Stealey)。据现有官方资料显示,这款处理器相比刚刚提到的超低电压版奔腾M来说,具备更出色的能耗比,并且英特尔特意为其开发了945GU专用配套芯片组,这也是英特尔首套超便携移动平台解决方案,目前日本富士通公司已经推出了采用这套解决方案的UMPC产品。
除了英特尔公司外,AMD也在积极扩展着属于自己的UMPC处理器市场,他们并没有以主流的PC处理器为基础开发新品,而是为UMPC厂商提供另外一种解决产品。
在CEBIT 2007展会上,一款采用AMD Geode LX800处理器的产品从索尼UX系列手中夺走了世界最小的名号。它使用的这款AMD处理器大家可能比较陌生,它是2006年所推出的一款面向数字家电以及各种手持设备的处理器,它价格十分低廉,完全兼容x86架构,功耗仅为0.9W,使用中甚至不需要风扇和散热片。它实际工作频率为500MHz,根据AMD公布的资料显示,它的性能相当于主流的英特尔800MHz处理器。
在CEBIT2007展会上,只有DIGITAL CUBE一家的产品使用了这款处理器,不过,如果在推向市场后,如果它的表现能够让用户满意的话,相信这款处理器将会受到更多UMPC厂商的欢迎。毕竟UMPC终端用户更看重的是体积、电池续航能力的表现,整体运算性能只要够用就好,况且AMD处理器会有效降低UMPC产品制造成本,最终零售价格将会非常便宜。
当然,一直都以低功耗为最大特点的威盛自然也不会缺席UMPC这个产业盛宴。CEBIT 2007上,威盛超低电压版C7-M处理器也出现了,该处理器的功耗表现非常出色,相当受国际大厂青睐,除了韩国三星、台湾技嘉公司以外,以手写板产品起家的大陆汉王公司也推出了采用C7-M处理器的UMPC产品。
威盛的超低功耗版C7-M 779(1GHz/128KB L2/400MHz FSB)的最高功耗只有3.5W,平均功耗只有0.75W,而在C4省电模式下更低至0.25W,在省电能力方面明显要比竞争对手强大许多。不过在性能表现上,則是要略遜于前文提到Intel A110处理器。
结语:从没有专用的处理器,到现在各家处理器厂商都挣相推出专用产品,UMPC的发展前景被越来越多的厂商所认同。随着众多家厂商的介入,相信UMPC市场将会有一番激烈的竞争。在产品的市场消费能力一定的情况下,对产品的发展起着决定性因素的是技术与市场,要么有先进的科技技术产品引领着一个新兴市场的发展,要么由市场的需求激进着产品技术、功能的不断完善。以现有市场反应来看,UMPC的发展轨迹更符合前者,虽然算不上是一个新兴的市场,但它在一瞬间爆发般的起速让人看到了它的潜力。更多厂家与品牌商的界入,说明UMPC的确隐藏着一个具大的市场商机在吸引着他们。
上一篇:SanDisk闪存驱动器可自动上网备份数据
下一篇:虚拟化四大安全隐忧拍砖虚拟化市场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3-10-11 14:55
- “新”享5G-A万兆网络前沿体验 高通携手产业伙伴亮相第二届链博会
- 英飞凌推出符合ASIL-D标准的新型汽车制动系统和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三相栅极驱动器 IC
- 南芯科技推出80V升降压转换器,持续深耕工业储能市场
- 法雷奥与罗姆联合开发新一代功率电子领域
- 贸泽电子开售能为电动汽车牵引逆变器提供可扩展性能的 英飞凌HybridPACK Drive G2模块
- 德州仪器新型 MCU 可实现边缘 AI 和先进的实时控制, 提高系统效率、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 瑞萨推出高性能四核应用处理器, 增强工业以太网与多轴电机控制解决方案阵容
- 优傲正式建立中国生产能力,发布两款专为本土市场定制的全新协作机器人,强化在华布局
- 利用自助服务软件许可为设计师赋权
- “新”享5G-A万兆网络前沿体验 高通携手产业伙伴亮相第二届链博会
- 英飞凌推出符合ASIL-D标准的新型汽车制动系统和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三相栅极驱动器 IC
- 南芯科技推出80V升降压转换器,持续深耕工业储能市场
- 法雷奥与罗姆联合开发新一代功率电子领域
- 贸泽电子开售能为电动汽车牵引逆变器提供可扩展性能的 英飞凌HybridPACK Drive G2模块
- 德州仪器新型 MCU 可实现边缘 AI 和先进的实时控制, 提高系统效率、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 瑞萨推出高性能四核应用处理器, 增强工业以太网与多轴电机控制解决方案阵容
- 研华全新模块化电脑SOM-6833助力5G路测设备升级
- 优傲正式建立中国生产能力,发布两款专为本土市场定制的全新协作机器人,强化在华布局
- 利用自助服务软件许可为设计师赋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