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中国台式电脑市场:市场逐渐回暖 联想继续领跑

最新更新时间:2006-05-31来源: 计世资讯(CCW Research)关键字:需求  销量  信息  商用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2004年是中国台式电脑市场的低谷,而进入2005年,随着各方面利好消息的引导下,各厂商纷纷推出具有特色的产品及服务。经过2005年的一番努力,主要厂商都取得不俗的战绩。它标志着着中国台式机市场开始冬去春回。

2005年中国台式电脑市场需求缓慢回升

中国台式电脑经过2004年的低谷之后在2005年开始反弹,市场购买能力明显提高。根据计世资讯(CCW Research)数据显示,2005年中国台式电脑的销量达到1455.6万台,比2004增长11.8%。在销量增长的同时,价格的下降使得销售额的增长明显低于销量增长,2005年销售额为699.1亿元,比2004年增长5.9%。随着台式电脑市场竞争的加剧,厂商利润越来越薄,厂商的生存面临挑战。

图:2002-2005年中国台式电脑销量与年增长率

计世资讯(CCW Research)认为,中国台式电脑市场的回暖来源于以下三方面原因:

1、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为台式电脑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市场基础。经过多年发展和积累,信息化应用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各行各业。信息化需求增长带来硬件市场需求的增长。

2、商用市场发展迅速,带动台式电脑市场销量的提高。2005年,除了教育、政府、能源等行业继续保持增长之外,中小企业、网吧、科研院所等行业对台式电脑的需求也大幅度提高。计世资讯(CCW Research)调查显示,2005年教育、政府、能源和科研院所等行业的购买量同比增长20%以上,以往一直市场表现稳定的中小企业市场的销售额增长也首次突破20%。

3、技术创新带动了家用台式电脑更新速度的加快。2004年台式电脑市场因产品创新乏力而市场增长乏力,2005年双核技术的成熟,以及低价大屏幕液晶电脑的大量上市,促进了家用电脑市场的快速增长。

2005年台式电脑市场格局未变,商用市场需求增长明显,消费电脑市场增长趋缓

2005年整体台式电脑市场排名前5名的厂商依然还是联想第一,其次是方正、清华同方、戴尔、惠普。综观整个2005年中国商用台式电脑市场的格局,以联想、方正、同方等为代表的中国品牌占主导地位的竞争市场格局已经初步形成。在商用市场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是惠普,2005年的一系列本地化的产品策略和渠道政策的实施使惠普2005年在商用市场的销量比2004年增长64.4%,成为2005年商用市场增幅最大、增长最快的厂商。其次是联想,联想推出的低价大屏幕液晶电脑策略,以及其在地县级城市的出色表现,使联想的商用台式电脑销量比2004年增长38.8%。戴尔以其在政府、中小企业等行业的优良表现使其2005年的销量比2004年增长20.5%。

在消费市场,2005年的主流是“64位+大屏液晶”,尤其是2005年年底联想的“64位+大屏液晶”的促销极大地提高了消费者的购买热情,促进销量的大幅提升。

双核电脑将逐渐成为市场的主流,AMD走到前台

2005年台式电脑市场的一大热点就是英特尔和AMD之间的双核之争。对于市场来讲谁是真正的双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谁能为用户带来真正高速、高性能的产品。在这场战争中,无论谁胜谁负,事实上是AMD获得了更大的受益。2005年AMD获得了更多品牌厂商的认可,它广泛与主流品牌厂商的合作,品牌认知度得以大幅提升,采用AMD处理器的台式电脑份额明显加大。

客户导向是产品生存的关键,稳定和安全是商用电脑的重要发展趋势

在PC产品技术不断成熟的同时, PC市场已经步入成熟期。无论是个人消费者,还是企业用户,他们对电脑产品都提出了新要求,不再盲目追求PC的速度、容量等简单的技术指标,而是从自己的实际应用出发,希望电脑产品能够给他们带来更多的应用;性能稳定、功能强大、方便易用已经成为人们关心的重点,产品的个性化、人性化需求日渐显现出来。

现实中有许多因素威胁着计算机系统的正常运行,甚至造成整个系统完全瘫痪,诸如自然灾害、病毒、黑客入侵、失窃、断电、死机乃至操作员不经意的失误。因此,商用台式电脑的生产商一方面要保证产品部件的品质和整机的性能,另一方面,还需要建立良好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的保障体系,以满足用户的需要。

关键字:需求  销量  信息  商用 编辑: 引用地址:https://news.eeworld.com.cn/news/market/200605/20080.html

上一篇:BPM技术促进SOA发展
下一篇:2005年笔记本电脑市场:联想市场领跑 三巨头强势依旧

推荐阅读

车载感知融合标准化需求研究报告
传感器融合是合并来自多个传感器的数据的过程,以减少智能驾驶汽车在运动中可能涉及的不确定性。传感器融合有助于建立一个更准确的世界模型,以使智能驾驶汽车的导航和行为更加成功。 传感器融合的概念试图复制中枢神经系统同时处理来自多个传感器的感觉输入的能力。对于智能驾驶汽车来说,一个或者一种传感器的反馈通常是不够的,特别是对于控制算法的实施。 传感器融合可以通过利用多个传感器的反馈来弥补信息的不足。车辆也可以使用传感器融合来融合来自同一类型的多个传感器的信息--例如,雷达。这通过利用部分重叠的视场来提高感知能力。 由于多个雷达观察车辆周围的环境,不止一个传感器会同时探测到物体。通过全球360°感知软件进行解读,来
发表于 2022-02-10
车载感知融合标准化<font color='red'>需求</font>研究报告
Akamai 研究报告全球盛行的盗版需求及产业与地区趋势
了网络盗版问题持续流行于多个领域的原因,以及可能对其造成的财产损失。2021年1月到9月,全球盗版需求量(根据用户使用浏览器或手机应用程序访问影视剧下载网站的次数,以及Torrent下载次数统计)达到37亿次未获授权的网络串流和下载。研究报告显示,非法获取数字内容的消费者中,61.5%会直接通过访问盗版资源网站来获取资源,而28.6%的人群则为主动搜寻盗版内容。 Akamai 安全研究员兼本报告作者 Steve Ragan 表示: “打击盗版犯罪是一场 ‘持久战’,没有特效药可以解决各种类型的网络盗版问题。随着内容开发人员在防范盗版方面的技术愈发成熟,不法分子也正在调整他们的手段来盗取这些被保护的内容。盗版造成的危害远远
发表于 2022-02-10
芯片需求持续看旺 格芯释展望
盈余是18美分。根据彭博汇编数据,分析师平均预估营收18.1亿美元、每股盈余9美分。包括格芯执行长Tom Caulfield在内的芯片制造商主管,都试图将客户的需求激增转变为长期的采购承诺,以稳定自家公司的成长和获利能力。他们也希望透过政府提议的激励措施,在美欧各地兴建设施来增加产能。
发表于 2022-02-09
PCIe Retimer芯片需求会越来越多
近日,澜起科技在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PCIe Retimer芯片已由PCIe3.0发展为PCIe4.0,数据速率从8GT/s提升到16GT/s,到PCIe5.0、PCIe6.0,数据速率将进一步提升至32GT/s、64GT/s,数据传输速度翻倍的同时带来了突出的信号衰减和参考时钟时序重整问题。PCIe Retimer芯片主要解决数据中心服务器在数据高速、远距离传输时,信号时序不齐、损耗大、完整性差等问题。所以行业预期,随着传输速率的不断提升,PCIe Retimer芯片的需求会越来越多。由于支持PCIe 4.0的主流服务器CPU在2021年二季度推出,PCIe 4.0 Retimer芯片才刚开始导入市场,市场普遍预计随着2022年
发表于 2022-02-09
安集科技:为应对客户未来的需求增长,已规划新的产线
近日,安集科技在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公司目前产能相对充足,为应对客户未来的需求增长,公司已经规划布局新的生产线,目前正在积极建设过程中。据悉,安集科技年研发、生产及基础建设等项目进展情况均如预期、有序的开展。2022年公司会持续立足主营业务,并从布局新项目研发、顺利推进论证阶段的产品、积极拓展新客户和持续推进生产线产能建设等方面提升公司整体实力。安集科技表示,公司产品的研发阶段可以概括为:新产品的初期研发阶段、测试论证阶段(内部论证、客户论证)、批量生产阶段(逐步上量的过程)、成熟产品在新技术节点/新制程/新应用场景的研发阶段等。目前公司在研项目在各研发阶段均按计划顺利进行,以钨抛光液为例,产品在客户端逐步上量的同时,公司会与客户
发表于 2022-02-07
三星电子Q4净利同比增64% 预计今年芯片需求仍然强劲
韩元。  去年下半年,由于担心芯片出现价格波动、库存增加和周期性低迷,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的股价一直持续下挫。  不过,由于各行业芯片的使用量扩大,且内存生产商提前采取了先发措施稳定供应,防止价格冲击,实际芯片价格跌幅要比预期温和,三星的营收表现也较为强劲。同时,三星的代工业务也在帮助稳定收入。  三星对今年年底前的芯片持续需求表示乐观,并表示,公司正投入资金加速开发和扩大其最新技术的生产。  韩国大信证券分析师Lee Su-bin表示:“三星第四季的内存芯片销量可能有所减少,但价格高于我们的预期,因为该公司的经营战略已经从销售低端产品转向防范价格大幅下跌。不过,大规模生产先进芯片的早期成本可能会增加支出负担。”
发表于 2022-01-27
小广播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About Us 关于我们 客户服务 联系方式 器件索引 网站地图 最新更新 手机版

站点相关: 数字电视 安防电子 医疗电子 物联网

词云: 1 2 3 4 5 6 7 8 9 10

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23号集成电路设计园量子银座1305 电话:(010)82350740 邮编:100191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