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钟汽车充电技术备受质疑,传统电网功率问题成为商用瓶颈

最新更新时间:2007-11-28来源: 电子工程专辑关键字:载人  功率  纳米  负荷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由于锂离子电池化学和纳米技术飞速发展,Altair纳米技术公司为电动汽车开发的锂离子电池可以极快的速度的充电,其充电速度比以前任何一种方式都快。位于内华达州的Reno电池公司为电动汽车开发的容量高达35千瓦时的电池可以在10分钟之内充电完毕,其充电速度是其他锂电池无法做到的。安装这种电池的载人小汽车可以续航160公里。

我们拭目以待的是这种快速充电是否能像现在随处可见的加油站那样可行?尽管一些电动汽车开发商、电池专家、用户看到了以电池作为动力的电动车的发展主流,也有人认为这项技术可能无法走得更远,第一个难题是充电所需要的功率。10分钟之内把35KWh的电池充电完毕需要250Kw的充电功率,这是一栋办公大楼最大用电负荷的五倍。也就是说,在家里你是不可能给汽车电池充电。即便是快速充电的“充电站”如同我们想象的加油站一样遍布大街,一个充电站同时开启四个充电机所需功率可能到“兆瓦”级,这样的功率只有在变电站才可以达到。即便是对个别有实力的电动汽车厂商可能也难以做到。“我以为10分钟充电技术因为点充电功率的要求所以不及实际”,加州大学Davies分校的电动汽车创始人Andrew Burke说。Altair 公司的CEO Alan Gotcher也承认这些困难,但指出“快速充放电设备的遇到的难题使Altair公司放慢了项目开发,充电需要的功率太大了”。

纳米电极充电电池

批评者所说的难题对Gotcher来说正好是需要克服挑战。他估计快速充电这项技术最先可能在类似与机场摆渡车队或其它商用车辆这些地方最先得到应用,这些地方对环境要求苛刻,经过培训的工作人员对各个电动汽车的电池非常熟悉,并且各车辆的电池可以按计划安排来充电以减轻电力负荷。Gotcher说,事实上Altair公司正与能源公司协商在San Jose国际机场建造一个快速充电变电站给电动车电池充电(该机场的已经从加州Rancho Cucamonga的Phoenix Motocars电动汽车公司预定了20辆载人电动车,这些电动车使用的是Altair公司的电池)。

San Francisco PG&E公司也为快速充电站的概念感到兴奋。该公司从Phoenix公司预定了四辆快速充电车。PG&E公司环保运输小组的负责人Sevn Thesen强调快速充电带来的商机,但也承认充电所需功率实在太难以接受。PG&E公司对电站方面了若指掌,仅在San Francisco就有31家变电站。

Thesen说公司设想可以在变电站安装快速充电设备,这样晚上电网负荷低峰时给电动车充电,缓解白天用电高峰的负荷,这种超级变电站给PG&E这样的公司提供了新的商机。快速充电电池起到双重作用,在用电低谷时充电以弥补电网负荷,使电网运行更加稳定。加州清洁空气资源委员会已拨款$170,000资金给PG&E公司,让他们2008年在加州Davies来试验建立快速充电变电站。

从长远的观点来看电动汽车,可以认为电动车的充电电池还可以起到稳定当地电网负荷的作用。PG&E公司和新成立的Tesla Motors电动汽车公司合作,来试验所谓的“电动汽车电网功率联动控制”计划,电网功率有富余时给电动汽车电池充电,电网负荷大时电动汽车电池给电网放电。“只要电网需要调节负荷,电动汽车电池可以随时充电、放电。”Thesn说。

具有讽刺意义的是,这样一种电能分配机制还可以通过各个快速充电变电站来给电网电压起到稳定作用,成百上千个联网的电动汽车电池连在一起,把多余能量的电池可以给那些没有电能的电动车电池充电。

无论怎样,快速充电技术面临的挑战就像电力网自身面临的挑战一样,它们可能完全改变我们对电网和汽车运输行业的观点,而这一点恰恰是公众和政客们都没有想到的。PG&E公司在今年九月的环境杂志协会的年会上披露了这样一种电动汽车——电网联动设想,会上他们还展示了怎样把一台经过改进了的丰田Prius汽车上的电池能量输送到加州Palo Alto的电网里,就像我们平常见到的抽水储能电站往电网发电一样。“这是一种充满神气的设想,对我们的生活方式可能是大的改变”。Thesen表示。

原作者:IEEE Spectrum客座编辑Peter Fairley

关键字:载人  功率  纳米  负荷 编辑: 引用地址:https://news.eeworld.com.cn/news/power/200711/17054.html

上一篇:最新ESD白皮书发布引发争议,是否降低ESD保护等级成为争论焦点
下一篇:安森美获创维集团颁发的“2007年度最佳电源供应商”奖

推荐阅读

中国自动驾驶载人场景商业化之路——得天独厚、道阻且长
随着自动驾驶商业化的高速发展,抢占并打磨细分场景已经成为企业新的发展方向。初创型企业、平台型企业、ICT企业以及主机厂企业等多方势力涌入自动驾驶载人场景赛道,打造载人场景新生态,推动产业发展。近年来自动驾驶载人场景正处于高速发展且完全开放的阶段,正在逐步兑现其发展潜质。2022年1月21日,亿欧智库对外发布《2021-2022中国自动驾驶商业化系列研究——载人场景及示范区篇章》,以第一视角切入报告,站在自动驾驶企业和示范区的角度来思考产业现状和布局,更快的洞察产业难点。通过梳理其背景、特征、价值及商业模式深入解析其发展现状以及发展趋势,为行业玩家、用户以及示范区提供参考与借鉴。中国自动驾驶载人场景商业化破局之路自动驾驶企业端
发表于 2022-01-27
中国自动驾驶<font color='red'>载人</font>场景商业化之路——得天独厚、道阻且长
基于Android操作系统实现车载人机界面应用程序的设计
提出了利用Google的Android作为车载虚拟仪表人机界面的软件开发平台。在Android系统框架上实现虚拟仪表的人机界面,阐述了如何对Android现有系统框架进行裁剪和调整,使系统更加符合车载虚拟仪表人机界面的要求,利用Android提供的组件设计虚拟仪表人机界面的各个功能逻辑模块,使得模块设计更加合理.模块之间的耦合性更小。设计了基于REAL210车载仪表人机界面,结果表明,基于Android的虚拟仪表人机界面功能更加丰富、操作更加友好、易于升级和维护,能较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车载虚拟仪表人机界面,是驾驶员获取汽车工况数据的主要界面,便于驾驶员实时全面地掌握汽车工作状态,有效地与汽车进行人机交互,对保障汽车安全稳定的行驶有
发表于 2022-01-20
基于Android操作系统实现车<font color='red'>载人</font>机界面应用程序的设计
逐梦深蓝,奥林巴斯探伤仪助力“奋斗者”号顺利入级!
从无到有,由浅入深,我国载人深潜事业不断实现新跨越。2020 年 11 月 10 日,由我国自主研制的“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成功坐底全球海洋最深处——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中的“挑战者深渊”,深度达 10909 米,创下中国载人深潜新的深度纪录。随后,“奋斗者”号获得中国船级社颁发的万米潜水器入级证书,这标志着我国第一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满足交付营运要求。而在成功的背后,也少不了后方团队的保障与支持。 为了保证海上营运安全,所有的潜水器和船舶都需符合相关检验标准,方可准许航行和使用,“奋斗者”号也不例外。在完成马里亚纳海沟万米海试之后,“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迎来“全身体检”,其中包括宏观
发表于 2021-01-10
逐梦深蓝,奥林巴斯探伤仪助力“奋斗者”号顺利入级!
3D打印技术新发展,将给哪些产业新机会?
今年 5 月初,我国首飞成功的长征五号 B 运载火箭上,搭载着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而实验船上还首次搭载了一台“3D 打印机”。  我国首次“太空 3D 打印”实验,也是国际上第一次在太空中开展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 3D 打印实验,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支持未来空间站的长期在轨运行,以及发展空间超大型结构在轨制造和扩建。 这相当于是计划在太空中搭建一个建造工厂,直接为空间站提供建筑材料,而省去从地球发射笨重设备的环节,直接提供“建筑材料”即可维持空间站的建设了。 3D 打印技术,曾经在 15、16 年火爆科技圈的黑科技,和同样火爆的无人机、VR 眼镜等设备,一度成为小众的科技爱好者纷纷种草
发表于 2020-06-16
3D打印技术新发展,将给哪些产业新机会?
自动驾驶载人测试“第一枪”,多地齐响!
在国家政策支持引导下,国内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全面加速,发展愈发迅猛。尤其是在路测方面,已有多个地方政府相继为企业颁发自动驾驶路测牌照。而随着自动驾驶的深入发展,地方政府颁发的牌照也开始有了新变化,不再单纯的局限于自动驾驶车辆的测试,还包括了载人、载物的相关措施。截止目前,至少有广州、长沙、上海、武汉、沧州、北京6城陆续开放自动驾驶载人测试。那么,这些城市所采取的具体方案是怎样的?又有哪些企业成为首批实践者?此篇我们来详细了解!北京:申请载人载物测试的要分阶段进行测试2019年12月,北京正式启动自动驾驶载人载物测试。百度公司40辆车获得了首批自动驾驶载人测试资格。图片来源:百度阿波罗官微此前,北京市交通委联合北京市公安交管局、北京市
发表于 2020-02-19
自动驾驶<font color='red'>载人</font>测试“第一枪”,多地齐响!
印度航天计划雄心勃勃,欲实现载人上天
据外媒报道,印度空间研究组织主席 K·西万近日详述了该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 这项任务名为“加甘扬”,预计耗资 1000 亿卢比(约 14 亿美元),拟于 2021 年 12 月执行。4 名候选宇航员将于近期开始在俄罗斯接受为期 11 个月的体能训练,但首次太空飞行可能仅搭载一人。  对于印度这一雄心勃勃的航天计划,中国空间探测技术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庞之浩对科技日报记者表示:“如果印度能成功开展此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将成为全球第 4 个独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对印度来说意义重大。” 但是,庞之浩同时也指出:“载人飞船对印度来讲是全新航天器,对于经济和技术实力等都有限的印度来讲,要想
发表于 2020-01-15
印度航天计划雄心勃勃,欲实现<font color='red'>载人</font>上天
小广播

About Us 关于我们 客户服务 联系方式 器件索引 网站地图 最新更新 手机版

站点相关: 数字电视 安防电子 医疗电子 物联网

词云: 1 2 3 4 5 6 7 8 9 10

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23号集成电路设计园量子银座1305 电话:(010)82350740 邮编:100191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