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非军工需求激增 产业各方跟进还是观望?

发布者:CreativeDreamer最新更新时间:2010-11-09 来源: 中国电子报关键字:北斗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11月1日,我国成功将第6颗北斗二号卫星送入太空,这是我国今年以来发射的第4颗北斗二号组网卫星。今明两年的北斗卫星密集发射,将使这一中国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快速具备服务支撑能力。伴随北斗系统的“星罗棋布”,预计明年初,我国北斗导航产业链将面临真刀真枪的应用实力大考。

    命脉行业提出迫切需求

    虽然北斗系统还在建设和完善中,在2012年以前才会具备覆盖亚太地区的定位、导航和授时以及短报文通信服务能力,但目前国内很多应用行业都已对北斗系统提出迫切需求。

    在气象行业,美国早在10多年前就开始采用GPS(全球定位系统)进行天气预报。但在我国,因为苦于一直没有自己的卫星定位信号,我国气象部门至今仍然采用数据精度较低的雷达探空技术。而且,国际气象组织近期已表示,未来采用雷达导航的探空技术,原则上将无法参加国际气象数据共享。但这种状况随着我国北斗导航系统的建设将发生转变。

    今年7月,在广东阳江举行了有12个国家参加的卫星导航探空仪比对,我国采用由北京东方联星科技有限公司设计的国产北斗/GPS多模芯片的探空仪,在数据完整性和精确度方面均达到国际水平,这标志着中国北斗探空时代的到来。于探空仪是消耗品,每天都需要放飞,也不能重复使用,预计该市场每年将有几十万个的需求量,产值为几亿元。“虽然这个数据不算大,但这是一个长期延续的市场。”北京东方联星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峻林对记者分析说。

    与此同时,我国电力和通信系统也对北斗提出迫切需求。以电力系统为例,为确保电厂、变电站等设备的同步运转,要进行的故障定位、故障录波、状态确定以及电网的综合自动化管理都离不开卫星授时和定位技术。但如果只依靠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万一该系统信号关闭或调整,将引发我国电网的重大安全事故。

    因此,作为关系到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命脉的电力工业对北斗导航系统提出的需求是必须的。同样道理,通信基站对卫星定位授时也提出了必然需求。这两个市场每年也各有至少几亿元的产值。

    在交通领域,从今年年底开始,交通部将启动在特种车辆上分批安装带有北斗导航定位系统的项目,初步计划安装车辆数目为1000多万。而且,未来公交系统、出租车、特种车辆、航运等市场对卫星导航定位提出的需求是相当可观的。虽然GPS在这一应用领域已经相当成熟,但从事北斗芯片设计的广州泰斗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市场总监赖奕惠认为,我国在这一市场上采用北斗/GPS组合导航和联合定位,可以兼顾安全和应用效果这一双重目标。

    此外,针对水利水电、矿山、海洋以及森林勘测的高精度测绘也对北斗提出巨大的需求。

    北斗系统已显露支撑能力

    多行业对北斗提出迫切需求,那么北斗系统目前和未来的支撑情况又会如何呢?

    截至目前,北斗一代系统已发射3颗卫星,北斗二代系统也已发射6颗卫星。“其中北斗一代系统是试验系统,虽然可以提供定位、通信和授时功能,但不支持快速移动目标,如飞机和汽车的导航和定位,而且用户数量有限。”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应用协会信息咨询服务中心主任曹冲介绍说,“北斗二代系统则实现了较为全面的支撑。”

    南京广嘉微电子有限公司赵伟进一步补充介绍道,由于北斗一代系统采用有源定位方式,而且是两维定位,因此定位精度、定位频度等受到一定的限制。北斗二代系统采用无源定位方式,而且是三维定位,精度较高,因而将带动诸多行业对卫星导航、定位、授时和通信的需求。

    与此同时,卫星授时、定位和导航所需的卫星数目并不同。“如果要实现卫星授时功能,1颗卫星就够了;如果要实现定位功能,则需要4颗卫星。”赖奕惠介绍说。赵伟也表示,随着越来越多北斗二代卫星上天,估计明后两年,北斗二代系统有望实现独立定位。据悉,不同行业对卫星导航系统的功能需求不太相同。其中电力和通信行业主要需要授时功能,气象需要授时和通信功能,交通、测绘等最需要导航和定位功能,而减灾救灾、环境监测和地质勘探等则对通信和授时提出主要需求。

    而从服务的地域上看,北斗二代系统将逐步扩大。“目前北斗二代信号的接收还只能在局部地区和部分行业实现,北斗二代卫星只解决了在中国的覆盖。”北京北斗星通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海南北斗星通信息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赵耀升表示,“如果要扩大到亚太地区甚至全球,还需要进一步加快组网,以支撑应用要求。”

    由于近两年将是北斗卫星的密集发射期,北斗二代系统的服务支撑能力将快速完善,各行业相关应用也将陆续规模启动。“根据我国北斗系统的建设状况以及其他国家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发展情况,我国导航终端将从过去以美国GPS产品为主,发展到北斗一代多模机的过渡产品,而未来必然向北斗二代兼容型方向发展。”赵伟说。

    产业进入全力投入期

    伴随着北斗系统的构建和完善,行业相关应用将陆续启动,产业链也粗具雏形。“我们预计明年初就到了考验产业链能力的关键时候了。”赖奕惠说,“如果想要在北斗导航产业链上有所作为,目前企业就必须投资介入了,现在再不介入的话,以后肯定就晚了。”与此同时,企业也要非常谨慎,全盘衡量。赵耀升表示,企业要考虑自身的技术基础,并且一定要与应用相结合,成功率才会提升。

    在北斗产业链上,行业人士一致认为接收机芯片是最关键的环节。北斗导航系统架构好了,天上的卫星数目够了,所有的应用就要看地上的接收机了,此时接收机的心脏——接收机芯片成为最核心的技术。“以前我们从国外拿来一些硬件‘攒’一下,但北斗要解决基础问题,在这一点上来不得半点马虎,因为这是一个比计算机还要大得多的市场。”北京东方联星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峻林说。根据国际上的产业发展分析报告,2000年到2030年是卫星导航的高速发展期,也是产业化形成的时期。在此期间,接收机芯片会不断推陈出新,就像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计算机CPU从286、386、486到奔腾那样不断更新一样。

    曹冲认为,芯片、板卡占到导航设备价值的50%~65%。在北斗二代组网之后,兼容北斗二代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芯片将占到卫星导航芯片市场的30%以上,因而与北斗二代相关的芯片与模块的制造产业将产生约70亿元的收入。

    据记者了解,目前虽然有多家企业、产学研机构投入该项工作,但在北斗基带芯片方面真正实现量产或已进入终端设备的只有北京722研究所、北京东方联星和广州泰斗微电子;在射频芯片中,只有南京广嘉。北京北斗星通发布了“四合一”的基带芯片,即将量产。“多模芯片是大势所趋。但因为伽利略卫星导航正式运营时间被一再推迟,而俄罗斯GLONESS系统采用频分多址(FDMA)方式,设计难度比较大,因而厂商要关注北斗+GPS的双模系统。”曹冲介绍道。

    除了芯片行业,国内的解决方案环节还没有起步,需要投资介入。

    同时,在终端产业链环节,特别是民用市场,终端企业多持观望态度。“一方面,北斗芯片还比较少,模块的稳定性还要考量。同时,大众的消费观念的改变也要有一个过程,因为大家已经习惯使用GPS产品了。而且,北斗模块的价格也比较高。”依爱销售总经理刘先生对《中国电子报》记者介绍说。此外,很多大企业因为北斗系统的卫星还不够全,因此在北斗导航上还没有什么规划。“我们很无奈,不能坐等市场起来,所以现在自己既做芯片,也做解决方案,甚至做系统运营应用的大方案,去引导行业应用。”赖奕惠说,“我们目前做的是进一步提升GPS能做的应用,并把北斗带进去。”泰斗微电子提出了车联网的概念,并且做出了全套方案。

    鉴于目前的状况,中国三大通信运营商,包括腾讯、百度等的广义运营商以及铁路、交通、码头等各行业解决方案供应商如何利用北斗系统提供基于位置的服务,也要提前提出系统的规划。

关键字:北斗 引用地址:北斗非军工需求激增 产业各方跟进还是观望?

上一篇:“车联网”概念横空出世 三大板块受益
下一篇:Silicon Labs新型汽车AM/FM调谐器扩展汽车产品组合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11-14 17:56

卫星导航:中国北斗 VS GPS序幕正式拉开
  随着 北斗 三号卫星首次发射,中国 北斗 拉开了全球组网序幕,将阔步走向世界。下面就随安防电子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建设高性能、高可靠的 北斗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科技领域中长期发展规划的16项重大专项之一。该系统建设既是对北斗区域系统的完善与升级,更是瞄准世界一流卫星导航系统的攀登。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北斗三号工程副总设计师、卫星首席总设计师谢军介绍,相比北斗二号区域系统,北斗三号的服务区域将扩展至全球。同时实现了下行导航信号升级与改造等关键技术的突破,将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系统建成后,性能将与 GPS 相当,使我国卫星导航系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不仅信息相通,还能“保持队形”   北斗系
[安防电子]
首款元心OS智能机采用展讯方案及北斗
    元心操作系统首亮相 吸引参展专家的讨论和注意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彭波参观元心展台   北京时间11月26日消息 在首届国家网络安全周展览上,一款国产自主研发的移动操作系统吸引参展观众的注意。相对于安全软件的应用层防护而言,移动操作系统作为底层防护的重要性引发了参展专家的讨论。   据了解,该款移动操作系统是由北京元心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历时两年时间。此次参展是该款移动操作系统第一次公开亮相。   元心科技负责人介绍,该移动操作系统是基于成熟开源操作系统开发的通用移动操作系统,具备独立、完整、清晰的自主知识产权,掌握系统关键技术,主导系统技术架构及其技术演进方向,是一款自主可控的国产安全移动操作系统。
[手机便携]
北斗手机芯片正在研发 北斗应用将爆发式增长
    主题为“北斗应用——机遇与挑战”的第四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17日在武汉落下帷幕。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杨强文研究员在年会应用产业论坛上透露,中国国内多家企业已与国内主要手机厂家联合,正在开发北斗自主多系统兼容导航芯片,将与国外企业形成较强的竞争实力,产品一旦上市,北斗应用量将爆发式增长。   他介绍说,国家大力支持北斗并持续大力投资北斗应用,已直接投入约35亿元人民币,2015年前预计还将投入约70亿元人民币。   北斗产品已获得初步规模应用:北斗芯片市场快速发展,目前,中国国内主要北斗芯片厂家成果已在“珠三角”和交通、气象、渔业等地区和行业示范中大量应用,芯片销量2012年至今达60万片左右,预计2013年能完成销量
[手机便携]
北斗2020年提供厘米级定位服务
    中国政府网9日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的通知》。规划明确了我国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目标。到2020年,我国卫星导航产业创新发展格局将基本形成,产业规模将超过4000亿元。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及其兼容产品将在国民经济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大众消费市场逐步推广普及。 规划提出,到2020年,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建成由30余颗卫星及地面运行控制系统组成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基本实现全球覆盖,具备为全球用户提供导航定位服务的能力。通过加强地面基础设施建设,北斗将为中国及周边大部分地区提供面向行业和大众应用的“实时分米级”和“事后厘米级”定位服务。 根据规划,围绕卫星导航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
[手机便携]
国内首颗40纳米北斗芯片问世,明年量产!
这是一颗5毫米见方的北斗导航芯片,比成人指甲小得多,看上去很不起眼,却是上海科研人员智慧的结晶。今天,上海北伽导航科技有限公司在2014上海军民两用技术促进大会上发布“航芯一号”,标志着我国北斗导航产业大规模应用的最大瓶颈得到突破。这颗芯片将于明年量产,进入中兴等品牌手机,并将逐步进入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车载导航等设备,使百姓能用到更多北斗导航产品。 据了解,北伽导航公司去年本打算研发55纳米工艺芯片,因为国内主流的北斗芯片生产工艺是130纳米,而且是非一体化工艺(射频芯片与基带芯片分离)。然而,如今问世的是我国首颗40纳米SoC工艺北斗多模射频基带一体化芯片。与国内主流技术相比,沪产芯片可谓跨越了两代。这一“跨越式突破”是
[单片机]
北斗导航认证试点启动卫星导航产业规模或破3000亿元
《经济参考报》从权威渠道独家获悉,中国北斗卫星导航产品检测认证联盟(以下简称“联盟”)日前举办了“北斗卫星导航产品认证试点工作推进会”,正式启动对包括芯片、终端产品、信息系统、运营服务在内的北斗卫星导航产品和服务的认证试点工作。 据指导此项工作的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应用管理中心介绍,此举将进一步推进北斗卫星导航产品认证体系建设,有助于提升北斗卫星导航产品整体质量水平,规范北斗卫星导航行业管理,加速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化进程,确保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营的全球卫星定位导航系统,不但是我国重大科技创新成果,还正在形成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为核心的高技术产业。据介绍,今
[网络通信]
高精度板卡出货量大增,北斗星通去年净利润同比增122.21%
2月23日晚间,北斗星通发布业绩快报。报告期内,北斗星通实现营业收入36.23亿元,较上年度同期上升21.29%。 北斗星通表示,营收增长主要受益于智慧农机市场和专业无人机市场的快速需求,高精度板卡出货量大幅增长;信息装备整体市场需求旺盛,信息装备业务订单饱满,实现快速增长。 净利润方面,报告期内,北斗星通营业利润达到1.63亿元,较上年度同期上升121.4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45亿元,较上年度同期上升122.21%。 对此,北斗星通称,主要由于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应对新冠疫情的影响,严格控制各项成本和费用支出;营业收入增加;上年度同期计提较大金额的商誉等资产类减值。 报告期内,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42.2
[手机便携]
高精度板卡出货量大增,<font color='red'>北斗</font>星通去年净利润同比增122.21%
北斗卫星导航产品认证试点工作落地
“北斗卫星导航产品认证试点工作推进会暨试点工作启动会”在广州召开,这标志着北斗卫星导航产品认证试点工作正式落地启动。北斗卫星导航已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并将借助与“军民融合”、“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等战略的深度融合,实现更加快速的发展。
[半导体设计/制造]
小广播
最新汽车电子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EEWorld订阅号

 
EEWorld服务号

 
汽车开发圈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