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AutomotiveForesight(Shanghai)Co.Ltd总经理张豫
出场嘉宾:北汽集团副总工程师林逸
德尔福中国科技研发中心前期研发部技术经理朱立毅
京中科红旗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嵌入式事业部总经理张津诗
德国大陆集团信息娱乐及智能通讯业务单元国内业务部业务总监丁宇
张豫:很高兴有机会跟大家探讨一个稍微技术性的话题。我们最后的这个话题相对技术一点。十年以前,大家就知道Telematics。具体来说,这个Telematics服务的定义到底是什么?很多人不一定非常明确。或者说可能即便是在业界,也有一些争论。它的定义到底是什么。今天刚好有几位技术专家在这里,我们请他们为我们解答一下Telematics有没有一个比较合适的定义,它包含哪些服务就可以成为一个标准的Telematics。
虽然丁总是技术专家,希望您能用非技术的语言来解释。
丁宇:Telematics是从国外带进来的,其实它就是在汽车上面,通过通讯方式和外界进行连接的桥梁,是要为整车厂和终端客户来提供有价值的服务。在2009年,大家提到是Telematics元年。从那以后,对Telematics的应用就如火如荼。
Telematics最早是在北美做起来的,他们的Telematics主要是关注于安全性,附带了一般性的导航。从2009年,在我国相继看到的是丰田、上海通用把这个业务带入中国,Telematics越来越火。只要是从国外带进来的,他们更多的是关注信息、娱乐和信息下载上。这方面要好好探讨一下。作为Telematics的车载应用,应该关注非常有特点的地方,那就是它必须跟车紧密相关。我现在看到很多厂家在采用3G技术提供更多的信息下载业务,我个人认为如果是一种语音信息,可能还更好一点。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厂家是说希望做得非常豪华,要下载电影,要看图片。这是我不赞同的。车是一种交通工具,它本身应该更多关注驾乘人员的安全,这是第一要素。在这个前提下再完善车内的信息娱乐功能,而这些信息娱乐又不能影响驾乘人的安全。
今天我们的话题是“盛世危局”,Telematics是不是也存在这个问题,是不是也在盛世下面存在着危局?因为如此混乱的局面,到底哪个是客户需要的,这需要很多专家来探讨。
朱立毅:我个人觉得Telematics是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或者我把它看成互联。从大趋势来说,互联网先进入企业和家庭,目前最火的是移动互联网。有的人说起车就是我们终极的载体。另外,从车的层面去观察,Telematics分为三部分。一部分是针对汽车的,最早传递的信息是与车相关,比如防盗。还有驾驶,比如导航、天气信息、交通信息。针对这两部分的时候,它的安全性要好。传统的Telematics只关注这一部分。目前的趋势是引入了娱乐相关的功能,有些人希望有音乐,有些人希望有网络,有些人希望与办公相关。如果把它从应用分类,一个是最传统的ACM,就是自动碰撞报警,也就是救命,这是保险概念。现在开始逐渐变成娱乐、客户关系。今天也说了经销商,实际上Telematics就是与客户管理相关的应用。最后的发展趋势是基于周边环境相关的。Telematics未来的发展前景会越来越好。
张豫:看来Telematics确实是包罗万象。从您过去几年来看,这项业务的发展现状大概是怎样的?有没有大概的渗透率,有哪些主要的厂商?
张津诗:我们在中国是比较早使用的Telematics,我们第一个做的是跟日本的企业合作,2008年在美国上市的产品,是德尔福的供应商EB。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了很多东西,国内的一线主流车厂都有自己的Telematics计划。作为车载机器的软件供应商,所有的服务最终都需要一种表现形式,比如4S店的表现形式可能是电话,可能是问卷调查。现在因为技术的进步,都体现在车机上,我们认为车机就是各种服务的表现形式。为了应对车内的发展,我们有几个准备。在技术路线上,有两种准备。现在我们的4S平台,比如一个客运集团要拿Telematics系统改一套客运方案,或者物流公司做一套方案,很方便,这是Telematics发展的主流方向,就是服务的表现方式。作为我个人,我领导一个企业的部门,就是本着两点。第一是见异思迁的心我们不能有;第二是东施效颦的事我们不能做。
张豫:你们有没有大概的统计?渗透率能有多少?能占10%左右吗?
张津诗:我们有内部的数据统计,实话实说很不乐观。包括两年之后,第一批客户的续签率是很少的。我们在跟一些合作伙伴探讨这些问题的时候,也在考虑如何让用户续费更方便,比如跟手机结合在一起,提供更好的续费方式。如果降低成本,是好多人都愿意做的事情。
张豫:张总已经提到了很重要的内容,包括续签率等问题。林总您是做新能源汽车的,我们一般的概念,Telematics跟娱乐合作的比较多。对于Telematics和新能源的关系,能不能给我们大家介绍一下。
林逸:我本人是学汽车工业制造的,对通讯、电子行业是门外汉,我说的都是外行话,请大家谅解。今天讨论的题目是Telematics和汽车之间的相互作用。
我在学校读书的时候,我们老师给我们讲课时提到汽车行业有四大特点,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关联面广、促进性强。我认为Telematics和汽车之间的关系,后两个很明显,都是关联的,而且是有促进作用。我们国家在前几年曾经提出以信息化带动传统制造业,我认为Telematics和汽车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互为关联,互相促进。可以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比如说汽车和计算机的关系,由于计算机的出现,汽车电控化大力发展,给汽车性能带来了很大提升。由于汽车行业的发展,为计算机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现在全世界最大的计算机市场是汽车,一部高档轿车可以装100多部电脑,像GPS、安全气囊等等。我认为Telematics和汽车的关系也类似。
第二个观点。社会需求是科技进步的基本动力,我认为Telematics在汽车上的应用也反映的比较明显。我举两个例子,我第一次听说onstart的概念是2002年。他给我讲了一个好处,我们现在可以通过电话为故障车提供救助。这个时候的服务是救援比较多,基本通讯手段还是靠电话。在世博会上,通用在世博会里面推出了未来汽车的发展状态,第一是电动化,第二就是信息化。汽车技术发展也会带动Telematics的发展。
第二个例子是我亲身经历的,我现在在北汽负责电动车。如果传统车是给人们提供方便和安全的话,在电动车领域,应该说是保证电动车安全的必备条件。现在北京有50多辆电动大客车,从奥运开始就在进行示范运营。这几十辆电动大客车当中已经实现了随车故障诊断,对电池进行监测,它有一个随车的发射器,把对电池的监测状况发给基站。如果发现问题,比如说电量小了,它就会告诉司机应该换电池。有人提到电动汽车在动力电池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我认为有些吹得太高。“十五”期间,国内搞电动车的厂家都出现了自燃的现象,进入“十一五”,这种现象就很少了,是因为电池的电控。每个电池箱里会布很多传感器,对空气要进行监测,对每个电池都要进行监测。我认为这是Telematics对电动车技术发展的促进。
张豫:刚才您提到了非常重要的概念,就是Telematics在电动车领域里面有一定的必要性。这个Telematics技术对于消费者而言,它到底还能带来哪些价值,这些价值是值得付钱的吗?它是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价值?
张津诗:据我们拿到的调查资料来看,为什么它的续费率这么低,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比如这条路我跑熟了,我不需要了。因为不是每天我们都要越野,都要出去旅行;二是这个钱怎么交?一次让他交两千块钱,他觉得很多。随着城市交通状况的恶化,这些功能的使用习惯将要改变。我们在十个城市开通了实时交通系统,在开车的时候,可以找后台服务员帮助大家规划交通路线。听103.9交通台,它也不是实时地告诉我们交通状况。还有就是未来电动车的普及,尤其是清洁能源汽车的普及,它的意义更大。电动车在城市工况下,起停特别频繁,损耗特别大,维修和充电不方便。这样我们就需要服务。所有的服务都需要一种表现形式,Telematics只不过是在现在的形势下表现形式的一种。以前电话也能沟通,寄信也能沟通,现在3G已经普及了,在未来是可行的。
[page]
张豫:除此之外,请问朱总,现有的这些Telematics有哪些是比较受欢迎的?
朱立毅:通过我们跟整车厂的了解,原来需求就是传统的onstart。国外的公共应急系统比较完善,中国的体制不一样,救援速度可能受到影响。这可能也是这种比较好的应用推广比较缓慢的原因。如果处于安全的考虑,这种需求还是存在的;第二是跟导航相关。一个是传统导航,一个是实时交通导航,尤其是在北京。它可以根据当时的交通状况进行导航调整。第三是新能源汽车。用新能源汽车,可能价格比较高,大家还担心里程数。车内电脑和外部的网络联通的,要很方便地找到什么地方可以充电、换电池,用户不会担心油和动力的问题,这样就可以比较快地推广。这三部分是汽车领域比较需要的,其他的方面,比如客户管理、社交网络,可能是更加锦上添花的功能。
张豫:您刚才说到的锦上添花的功能很重要,如果让消费者付费,他们可能不习惯。
朱立毅:年轻人可能希望上网。从传统供应商的角度来说,安全是第一位的。我们就说网络收音机,用电脑和手机很容易找到网络收音机。在车里面,我们要考虑到驾驶员在驾驶的时候怎样接入网络收音机。我们要设计一个声音控制的功能。还要可以进行自动网络搜索,这是真正做车的人要考虑的。有些自主品牌厂家觉得现在新购车的是一些年轻人,他们喜欢网络,我相信最终客户有这个需求,对我们来说也是动力,做好开发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张豫:我们讨论了Telematics对消费者的价值,整车厂是想把Telematics加入配置,可以使厂家的车型更具有竞争力。以丁总的观察来看,整车厂是怎样定位Telematics的。
丁宇:我们也是供应商,在Telematics这个问题上,我们围绕主机厂,我们只是提供更好的服务和建议。从现有条件来看,已经上市的,比如上海通用、日产,他们都在做安全滑坡。我没办法表达说他们为什么只关注安全这个部分。如果从技术角度来讲,完全可以做3G,甚至对4G做前期的研发。这个没有问题。我是觉得目前的应用可能还是比较局限。车厂肯定有自己的考虑,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比如说在北京这个城市,冬天非常冷,夏天非常热,我们为什么不可以远程地通过手机让车先预热或者制冷?我承认这会存在安全性的问题,比如说在发动机点火的状态下,有可能使汽车处于不安全状态,但这可以通过技术来解决。在启动状态下,同时对车进行完全的监控,对任何的情况进行报警和防范。我自己本身是驾驶员,如果给我提供非常好的服务,我肯定会使用。有的时候我把车锁上了,我上楼了,这个时候我想起来车到底锁没锁?如果可以及时通过短信把车的状态报告给我,我会进行控制。给驾驶员提供这种非常方便的服务,作为消费者,有可能会为此买单。前面提到的紧急救援等等,这是见仁见智。有的人认为很重要,当然也确实很重要。据我们了解,至少在中国,一些车厂因为紧急呼叫救援而拯救了人们的生命。这是一部分人,他们感受到这个功能,他们感觉很必要,但普通消费者还是觉得这个功能很炫,有噱头。我的观点还是不要把车里使用的东西跟普通市场产品比较。如果这样的话,没有必要在车里花这么多钱做这么复杂的东西,还要这么高的质量。如果是为了下载信息,为了看简单的数据,买一个iPad好了。我们需要的是给驾驶员带来安全、方便的技术。
张豫:还有一个比较相关的问题,我们刚才提到Telematics涉及到的利益相关方非常多。我记得11年以前,我做过一次Telematics的测试。那个时候他们就争论这个应该是由整车厂来主导整合资源,还是应该由第三方主导。过了十年之后,这个趋势现在明显吗?由谁来主导它的发展?
丁宇:如果是关注于信息娱乐,不需要经过车机,不需要前端安装的话,很多后端产品都可以实现,电信运营商他们完全可以做到。如果是跟车有关的东西,无论如何都绕不开车厂。
张津诗:Telematics关注不同的方面,车商现在使用的比较多,因为这是跟他们的车相关的,是完全需要控制的。对于驾驶员,他们大多数也希望控制。跟驾驶员相关的是导航,现在有许多导航都是国内技术提供,跟车商的联系已经比较密切的。实时交通信息对他们来说,他们更不愿意让第三方来做,这是很大的社会工程。对于乘客来说,完全是第三方控制的,对于不影响驾驶员的服务,对他们来说是更愿意应用的。
张豫:现在是合作与博弈的过程。像美国那边onstart的服务费用是199美元、299美元。在中国这边,把这种服务的价格控制在多少合适?
朱立毅:还是要看运营商的态度。无论什么样的服务都离不开服务通道,关键是取决于运营商的态度。作为新生事物,也愿意付出自己的努力,他们至少都有这个概念。这就有可能促进这个网络快速普及开,让消费者以很低廉的成本享受到很好的服务,比如可以跟手机捆绑在一起。中国的几大运营商都在努力。
张豫:可能还是存在收费的问题。是500-1000能接受呢?
朱立毅:会是一个很便宜的价格。
张豫:如果是一个很便宜的价格,我相信它未来的发展应该比我们的预想要好一些。
朱立毅:运营商还要看市场情况的把握,以及消费者的反馈情况。通过我们的表现方式,投放有价值的服务。
张豫:最后我再问林总一个问题。在车辆配置方面,自主品牌和外资品牌的差距很大。在Telematics这方面,自主品牌有没有一个趋势,已经开始在使用这个配置的亮点,可以区别于外资品牌。
林逸:我刚才提出了互相促进。我觉得Telematics要取得大规模的应用,取决于两个条件。一个是硬件系统的技术进步,比如流量大、速度快,用起来方便;二是服务内容,让客户觉得物有所值。如果他觉得这个东西很贵,又没有很大作用,就不会使用。像高级音响,要1万多块钱,仍然还有人买。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随着Telematics的应用内容越来越多,在汽车上的使用肯定会越来越广泛。企业所有的装备完全取决于客户需要。如果有市场竞争力,就能装配。随着价格的降低,我认为装配的也会越来越多。就像收音机和导航,说得直白一点就是性价比。
张豫:鉴于时间的关系,我简单总结一下。作为新能源汽车,Telematics是必需的技术。在安全等方面,这一技术也可以提供比较好的保证。像电动车和新能源车,未来几年的发展速度不一定那么快,Telematics很显然还处于起步阶段。大家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祝贺大家能够顺利过去,不至于呛太多水。
谢谢大家。这一段的讨论就到这里。
- LT1373CS8 演示板,电源,CCFL,单灯,Vin=5V 至 20V
- LTC3851AEUD-1、1.8V/5A 转换器的典型应用电路来自具有脉冲跳跃操作的设计实例
- 使用 Analog Devices 的 LTC2946IDE-1 的参考设计
- EVAL-AD7621CB,AD7621 评估板,48 引脚,16 位 PulSAR 模数转换器
- 使用 Analog Devices 的 AD7863 的参考设计
- 航模遥控器SBUS信号转PPM
- 使用 ON Semiconductor 的 TN5D41 的参考设计
- 具有高调光比和 LED 开路报告的 LT3756IUD-2 降压模式 1A LED 驱动器的典型应用电路
- 使用 STMicroelectronics 的 TD230 的参考设计
- 用于 LED 照明的通用 LED 驱动器
- Allegro MicroSystems 在 2024 年德国慕尼黑电子展上推出先进的磁性和电感式位置感测解决方案
- 左手车钥匙,右手活体检测雷达,UWB上车势在必行!
- 狂飙十年,国产CIS挤上牌桌
- 神盾短刀电池+雷神EM-i超级电混,吉利新能源甩出了两张“王炸”
- 浅谈功能安全之故障(fault),错误(error),失效(failure)
- 智能汽车2.0周期,这几大核心产业链迎来重大机会!
- 美日研发新型电池,宁德时代面临挑战?中国新能源电池产业如何应对?
- Rambus推出业界首款HBM 4控制器IP:背后有哪些技术细节?
- 村田推出高精度汽车用6轴惯性传感器
- 福特获得预充电报警专利 有助于节约成本和应对紧急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