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电子国际论坛圆桌讨论

发布者:EEWorld资讯最新更新时间:2011-08-09 来源: EEWORLD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2011中国汽车电子国际论坛暨汽车半导体应用峰会于7月20-21日在成都新东方千禧大酒店隆重开幕。

    此次峰会上,云集国内车载信息服务应用联盟及在汽车电子研发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行业权威机构;欧美、日本的众多业界权威也赴蓉出席此次盛会。同时,上汽、长安汽车、富士通、英飞凌、飞思卡尔等整车与芯片厂商,国内外知名车载系统提供商也受邀携其最新技术方案出席大会,共商汽车电子及半导体应用的发展前景。

    主持人:下面是我们今天会议的重头戏,我明显感觉到大家觉得现在重头戏到了,参会的人也多了,今天我们非常有幸请到汽车生态链的五个代表,一个是长安汽车汽研总院先期技术研究中心总工程师黎予生;中国运营商代表,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杨景教授;芯片半导体厂商英特尔软件服务经理谭耀先生;系统集成商代表东软集团Neusoft  IA副总经理张兰刚先生;Gartner咨询机构中国区总经理James  Cui。有请各位!
   
    王绍斌:非常感谢大家坚持到这么晚,今天演讲时间比较长,从早上到现在,在中间听的过程中有一个非常突出的话题,大家都谈到,实际上在现在这个车联网的时代,中国在汽车的开发厂商,而且不光是传统的汽车电子的开发商,像IT的厂商,有这个机会能介入汽车这个产业,同时利用中国在全球这个最大的汽车市场上有很多创新的机会,我们今天围绕这个话题,请专家在这方面做一个心得和想法的交流,如果下面听众有兴趣可以问一些问题,首先请Gartner  关于车联网有一些关键的统计数据,能不能介绍一下?
   
    James  Cui感谢主持人,因为我们Gartner是做同心合相关技术的研究公司,我们很关注IT和通信技术,我们关注汽车半导体和汽车电子的发展和整车的行业是密切相关的,我们关注到大概在09年的时候,因为全球有一个金融危机,整车的生产出现了一个低谷和滑坡,半导体和相关的汽车电子产业也出现了一个滑坡,但是在10年这个市场又重新起来了,我们看到在之前的七个季度都实现连续的增长,汽车半导体市场根据我们的估计11年会到240亿美元的规模,估计会实现8%的增长,去年应该是40%的增长。从全球市场来说,这个市场是往上面,从这个向汽车的Telematics来说,我等一下会来做一些介绍,我会在后面展示一下我们相关与Telematics的研究,相关的很多技术,现在国内和国际都开始在做,很多相关的技术和应用我们认为会在5—10年才会走向真正的成熟和普遍的应用,这是一个整体的观点,谢谢大家!
   
    王绍斌:非常感谢崔先生,现在是车联网的时代,车本身是一块,另另一个非常重要的是网络这一块,下面请杨教授吧,在网络这一块,像上次7月2号坐上海到北京的高铁,感觉在高铁上手机不太好使,打电话打着打着中途会断掉,我们这一块是不是有同样的问题?

    杨景:其实我今天上午给大家做了演讲,刚刚主持人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实际上是在问我们电信业,你们的网络能支持汽车联网吗?实际上是问这个问题,我可以很坦白的告诉大家,汽车联网不是说我们现在电信运营商的网络,不管你是多宽多快的3G网络,实际上我们都还不能很好的支持,这也就是说我们要发展我们新的网络技术去支持我们高速移动中的车辆,它们之间的通信,我们过去说我们的通信带宽要求越来越宽,速度要求越来越快,覆盖越来越好。现在我们加上一些新的要求,第一个你要支持高速移动的问题。第二要在高速的移动物体,不仅是和基站连接,和道路要联系,我们说的V  TO  V等等,我们现在的网络是为电话服务的,是为伤上网服务的,并不是为我们的汽车联网设计的,所以汽车联网对我们电信业也是一个挑战,这是我们现在大力推动,包括各国的应用上都在推动LTE技术,我们也知道在推动11P的技术,都是在未来能够实现高速响应的这样一个网络,所以说汽车联网不仅仅是对汽车业的挑战,对我们通信业也是挑战,而且我们还有一个巨大的挑战。这些我们在Telematics,再往下走我们知道是ATS,在整个汽车实现智能驾驶智能控制的时候,这时候我们的通信业不再是一个孤立的产业,会跟我们讲的物联网、云计算、传感器、信息服务会产生一个全新的产业结构的变化,而我们也在这方面要去做出巨大的努力,让我们的信息技术设施,包括我们的通信产业,计算、信息服务能真正的服务于我们未来的车联网,这是我给大家的一点想法。
   
    王绍斌:非常感谢杨教授,我们知道中国移动是全球最大的电信运营商,中国移动的产生也是代表,因为中国会逐渐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市场,实际上中国移动是电信业的代表,从汽车来说,因为中国汽车市场已经是全球最大的市场,从这个角度来说,我想问一下长安公司的黎总,在车联网的时代,对中国汽车公司的崛起有哪些机会和挑战?

    黎予生:谢谢主持人,其实车联网这是一个趋势吧,目前来说大家都往这边走,对中国的汽车工业实际上也是一个相当的机会,我们不是从头开始,相当于弯道超车,可以早期把这些相关的技术跟各个产业、各个行业配合起来,一起把这些先进的技术应用到汽车上。在其他方面,我们可以继续追赶,但是在车联网这边,我们可以很快的达到先进的水平。在车联网应用这一块,在国外已经有比较早的例子了。目前来说车联网已经十年了,号称有多少万用户,但是每年的续签率不是很高。对我们中国来说,我们既然要弯道超车我们就要在这方面多做考虑,在车联网方面我们怎么吸引顾客,我们主机厂可以把相应的设备装上去,各个运营商可以把相应的通讯条件提上去,不管你跑还是停,到处都能连上网,相应的支持工作都有。但是怎样一种服务模式能够抓住顾客,让顾客来续约,让人愿意付钱,这才是产业发展的关键东西,如果我们光把设备装上去,然后第一年是送,第二年是不买及。相对来说这个路不太对,我们既然遇到了困难我们弯道超车就应该从这方面作出努力,各个行业团结起来,协作起来,实际上在车联网这快,我们大家联合把车联网这一块做起来。
   
    王绍斌:刚刚李总说的时候我想到一个,我记得谷歌在做安卓手机的时候,他没有想到会发展到今天,关键一个谷歌本身有几个重量级的应用,比如说谷歌地图,这些重量级的应用带动了谷歌安卓手机的使用和普及,刚刚李主任也说了,我觉得在Telematics这样的系统里面,如何能有重量级的应用,使得乘客愿意使用,而且是必须使用,这个对车联网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是可有可无的,可能交了一天就不再续费,这个是比较重要的。从刚刚的来看,有没有补充的数据,包括杨教授和李总讲的这边?

    James  Cui:其实我们有一张图,这其实是演讲的一个补充,HYPE  CYCLE,我们在这个图里面把汽车相关的IT和通讯技术都做了总结,这个图可以看两个,第一个是咨询公司,相关的出现了会有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的出现,第二个阶段技术出现了可能会有一个热潮,第三个是热潮后会有一个低谷,第四个是技术又走向一个逐渐的成熟,第五个是产生了很大的一个生产力或者得到一个普遍的应用,这是一个纬度,我想可能汽车相关的通信或者IT技术,任何一个技术都可以落到这五个阶段其中一个阶段。第二个纬度是一些技术,走向主流应用需要的时间和周期,我们Gartner基本上把汽车相关的ICT技术分成了五个类型,第一个这个技术,走向成熟,可以在两年内走向成熟,第二是两到五年走向成熟,第三个是五到十年走向成熟,第四个黄色的小三角是代表十年之上会走向成熟,最后红色的圈打一个叉,是说这个技术在走向成熟之前可能会消亡,可能是一瞬间产生,可能一两年内走向成熟就会消亡。其实这些技术可能都跟Telematics相关,我觉得我们可以多讨论一下,我们直接跟Telematics相关的,我们Gartner有三个概念,第一个叫Public  Telematics,第二个是Commercial  Telematics,第三个是Consumer  Telematics,这三个分别是什么概念呢?第一个Puplic Telematics,这个主要是指的政府资助或者来主导的信息化的服务产品,侧重于提高交通的流量,解决拥堵,解决环境问题,提高智能化的交通。第二个是Commercial  Telematics商用型的Telematics,像一些物流为目的的火车,用这个信息和技术为平台,提高生产效率,还有利用率,第三是家用型的,消费型的,是Consumer  Telematics,是指出以最终客户为目标信息和技术以及服务的应用。我们可以回到上一页,可以一起探讨一下,我们可以从这个图里面看出,绝大部分的系数,50%的技术我们Gartner认为是5年或者是10年以上才会走上大规模的应用,这里面包括我刚刚提到的Public  Telematics等等,我们看一下有什么需要探讨的?
   
    王绍斌:我问一下杨教授,如果在中国这个网络,如果适合车联网的话,大概时间是多少呢?
   
    杨景:我们这么说吧,我们经常讲一个产业里面的生命周期的成熟度不是指单一技术,而是指产业链,产业环境,以及消费的环境,这个图我们讲很通用的生命周期,通过WIFI实现车联网时候,怎么会形成一个障碍?其实很大的一个程度上就是说,按照我们一般的分析上说,如果我们用WIFI组成这个的话,这种替代的必要性,以及所带来的市场有没有这种消费的空间,如果市场部接受,有这种WIFI在的话,我这个WIFI不是指我在车上有一个转接点,大家可以用iphone了,可以去上网,甚至于指到我们的车内联网,车载联网都是通过WIFI联网的,这时候带来的是什么转折点呢?我们看到后面它带来我所期望的很多功能都是基于这样的技术来推动的话,它走到这儿走不下去了,后面很多技术都走不下去了。它实际上意味着什么?我们的车内通信,车车通信如果在一个点上,我不能够在上面取得相应的成果的话,或者你的技术因为成本太高,因为性能不够,而不能满足我们后面一系列需求的话,那么这个产业就会遇到一个瓶颈。我们记得Gartner最早提出的这个概念是03、04年,那时候他们提出来是把汽车作为一个…存在,里面的一个点是…,现在WCM技术也好,CDMA2000技术也好。实时控制能力是很强的,需要这样的技术,特别我们在V TO V的环境下,过去一直遇到瓶颈,802211P,过去讲WIFI怎么用?是不是要专门开发一个,820.11P,正式立项是在去年年底,LTE出现以后,因为是一个长期演进的,不断根据需求调整它的系统结构的技术,所以现在大家已经看到,过去我们认为V  TO  R ,V TO  V,V  TO  A ,用它可能会组成一个网络支持V TO V,做一个实时的网络来支持V TO  A,也可以做一个永久的网络来支持V  TO  R,我们可以看到Telematics,由此带来的我们基于宽待高速实时响应,支持高速的移动网络,在这个基础下我们就具备了技术。

    王绍斌:TDLTE在中国的普及时间,大约这个时间点是什么时候?

    杨景:现在我们在全国很多城市开始做,而且国际上各大运营商已经开始商用了,我们知道ATNT很快会推出,TD相对于FTD滞后半年,这是整个产业链到商用化的程度,因为我们现在在主网做设备的测试,终端的测试,这些东西做了以后,我相信是在今年下半年年底,今年我们会看到TDLTE商用的情况。

    王绍斌:刚刚说外部的网络情况,实际上像我以前也做过汽车音响设备的开发,那是用在十几年开发,那个都比较好,虽然是32的芯片,但是功能很弱,车联网的时代,对车载计算机的要求很高,从芯片的角度,我想问英特尔的谭先生,您觉得对车联网时代,对车载计算机的主芯片,它的功能的要求?

    谭耀:因为我们现在英特尔公司已经从传统的硬件和芯片厂商向软件和服务以及计算能力的厂商转型,包括芯片的生产线和很多的设计组织架构都已经更多的考虑客户的需求,面向客户的优化感知来做调整,目前可以看到一个是在车载方面,很多的多核的芯片优化,因为车载系统除了传统的打电话,V  TO  V的功能以外,包括信息的交互等等需求,可以看到刚刚主持人讲到谷歌的安卓,这种大的厂商的发展其实都是跟着用户的潮流来的,其实我们英特尔现在也有了自己的操作系统,这是一个战略层面的叫Meego系统,是一个开放式的形式,明天我会讲一讲Meego和CMC,不管是车载的系统还是手机,或者是电脑、平板,包括一些行业的中端都可以跨平台的来推送。比如说后面有云台,你的需求可能在办公室看一个东西,你关机前发一个东西可以到你的手机里,然后你到车上,可以在车上继续观赏,包括我们今天交流到车上的一些提前开空调,所以目前英特尔除了在后台云台的操作以后,更可以为Meego做好支撑,这一块基于Linux的芯片,我认为对未来的车载行业很有帮助。另一个它在西南地区的合作,我们这次的峰会在成都也是很大的原因,因为成都全球被福布斯评为未来十年发展潜力最大排名第一的城市,现在两百强有100多强都在成都落地,我们也是很愿意结合运营商的力量,相关的行业和客户,还有包括解决方案的商场,还有包括相应的这种生态链的终端厂商我们一起来打造西南区的生态产业链。目前我们跟戴尔已经在成都7月6号成立了信息化解决中心,我们英特尔在战略转型的过程中非常明确会把车载系统作为英特尔未来发展的个强烈的抓手,包括刚刚航盛讲到我们之间有一些行业解决方案的建设,以及我们跟东软很多战略层面的合作,我们都会不断的推进下去,也借这个机会表达一下我们大家的观点,希望这个软件园公司和我们西部地区的这种行业会议会越办越多,越办越好。
   
    王绍斌:非常感谢谭先生,还有一个问题,刚刚说谷歌的安卓,在手机领域,手机智能操守在第一位,包括ARM芯片,实际上符合了智能手机的核心的需求,包括像ARM的带电时间比较长,包括安卓的它能支持开发,比较方便,JAVA,有很多的特性,实际上满足了这个时代的需要。其实我觉得有很多也比较关心,我们在车联网时代,车载计算机是一个核心的技术,这里面有芯片和操作系统,具有什么样特性的?或者说这个芯片和操作系统能有什么个性?将来才能满足在车联网时代的需求?这个大家比较关心,包括对一些厂商的选型,包括选型来说如何才能选对,如果选错了现在就很惨了,这方面怎么看?
   
    谭耀:这一点我建议一下,之前有嘉宾讲到这一点,Linux在移动互联网的爆发式增长的潜力是非常大的,虽然目前大家看到,将来这一块娱乐领域,毫无疑问这一点可以表态,随着英特尔大船的转向,包括我们现在做的很多芯片的体系,比如说跟GPU整合的CPUGPU一起的,包括刚刚芯片说的,跟GartneR是不一样的,我们现在随着22纳米技术和大部分芯片已经降到32纳米,未来22纳米的这种,我们芯片的能耗已经比原来降低了一半以上,我相信未来三到五年以后,特别是我们英特尔很快会推出的一些新的东西会结合Meego的东西,这个是既支持办公的一起来做,相当于以后出差就只带你的这个东西,我们的芯片已经具备现在电话所具备的所有能力,未来三五年内,包括车载系统我相信它也会成为一个非常完备的个人的终端,包括工作、娱乐休闲的终端。所以车载行业其实仅仅是一个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和物联网,我们接入的一个分支,其实在大的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和云计算的发展过程中,我相信车载系统行业的MI的中端一定会具备更多的发展,所以这一点我非常有信心。
   
    王绍斌:有一天跟一个做汽车导航的朋友聊天,他们谈到新的产品形态,大家知道ipad获得更大的成功,那天那个朋友就说,能不能我们中控台的导航不是一个七寸的屏幕吗?本身是一个pad,不管是Ipad还是Bpad,我回家的时候,我回家就拿出来,放在车上就能起到中控计算机的功能,拿出来又可以当pad用,新的产品形态能兼顾车上和其他的,我想Gartner在这方面有没有一些看法?包括对操作系统,包括对芯片,保证将来在车联网时代的一些统计数据,或者是一些未来的看法?
   
    James  Cui:有一些具体的数据我觉得,我们需要会后来挖掘一下,查一下,从我们来看,汽车因为是一个生态系统,包括英特尔、东软,包括像整车的车内的研发,像长安啊,运营商和我们网络提供商来说可能有一些环节相对来说比较成熟,有一些环节相对比较滞后,是我们的瓶颈所在。从我们整个来看,整个车的系统,从家用的这一块应该是5—10年以后走向一个相对比较成熟的过程。
   
    王绍斌:非常感谢,有了芯片,有了操作系统以外,这个通信网络也有了,但是实际上在中间还需要有人去做这个系统,我今天想问一下张总,张总您谈一下您的看法。

    张兰刚:前面大家也讲了很多,也有做应用的,有做整车的,也有做芯片平台的,我想这些复杂的整合,这些软件,背后的服务是必不可少。在软件爆炸的时代,我们能有这样的机会,能坐到这里跟大家一起探讨。今天讲了Telematics的内容,我跟大家的观点差不了多少,应该是在未来几年是一个高速成长的大趋势,因为从我来看,整个受益者还是跟终端的消费者关联,就是买车的人能享受到好处,这个我想在行业上才能有真正的发展,我们也是一直在致力于车联网关联的研究,包括一些相应的服务,包括后台的一些TSB的方案,包括在前端、终端的一些方案,我们也都在提前的进行一些研究,之前已经做了几年。现在已经有一些成熟的方案在推出。但是我们也觉得有一些这样的挑战,整个车联网这个领域,现在行业的标准也不是特别的统一,这也给我们一些挑战。另外在整个技术的壁垒,可能在这个产业链对各个部分的利益分化,这一块在下一步如果不能做深度的整合的话,也是一个挑战吧,还有在隐私权上,和安全上也有这样顾虑,这是我们在做这个行业的时候有一些我们感觉到的压力。最后还落实到品质的问题,因为整个我们知道,车的这个关联的东西,跟安全关联比较紧密的东西,这一块也是我们的挑战,整个如何提升产品的品质,让我们做的产品受到终端消费者的尊重,这一块我们也有很大的压力。
   
    王绍斌:非常感谢张总,从我的印象里面,像我以前做阿尔派音响的时候,阿尔派的音响是要求说20万代码可以出现一个板,你中国的公司做到20万的代码交到阿尔派策划的话只允许你出一个错,管理软件好象是一千行一个错,一般的导航大约的代码是500多万行,将来车联网时代车载计算机的代码量是非常惊人的,应该是几千万,比如要求20万行30万行的错误率的话,这个对开发商的管理要求和质量要求是非常高的,这个是大家要进入这个市场要考虑和注意的地方。从做PC软件或者做消费电器的人进入到车内,质量问题是一个很大的瓶颈,包括管理、人员的培训上面,各方面都提出了很严格的要求。这个会从我们主办方的角度,是希望对成都整个汽车电子的产业的发展带来一些影响,这两天我也查了一些资料,我发现一个问题,就是说在成都有没有整车厂的研发中心,对当地的电子发展至关重要,刚刚也问了各个朋友,重庆因为有长安,所以有一些相关的公司,比如做工具的公司,还有做各种配套的公司愿意在那儿设分支机构。成都实际上这一块是比较关键的,当我看网页上有新闻说有设计公司要签约,要落户到成都,另一个当然是说车厂了,车厂现在成都不少了,包括去年签约的,包括今年签约的,包括沃尔沃车厂,包括一些重型车的车辆厂商,包括现在有一些车厂逐渐到成都来,这方面的压力不大,成都的优势也是很明显的,现在天府软件元比较的是通信产业,包括诺基亚、西门子、摩托罗拉、中兴、电信的天翼,在车联网时代,可能成都在车的研发这方面本身是一个弱点,但是在网络、IT方面是一个强项,对成都介入这个市场也提供了一些机会,下面还有没有什么问题需要问的?

    提问:我问一下Gartner的James  Cui,我看你的图里面有两个表达,一个Telematics,为什么Commercial  Telematics会比consumer  Telematics晚一些?

    王绍斌:这个主要是家用的Telematics,还有一是指重型的。

    James  Cui:Commercial  Telematics跟商业的利益更挂钩的相关一些,从驱动力方面会更大一些,而consumer  Telematics家用的小型轿车上的使用,需要的时间会晚一些。

    提问:我们是普通的消费者,Telematics离我们很远啊,是5—10年以后的事情啊。

    James  Cui:Telematics也是一个很大的概念,中间包括很多的,包括大家对Telematics的定义和理解,每个人有自己的理解,每个机构有不同的理解,从整体上来说,会在5—10年以后走向一个成熟,这不排除Telematics里面部分的应用,在GBS有一些应用,无论是前装还是后装已经有一些应用,会走向一个成熟。
   
    王绍斌:03年的时候windowsCE就有了嘛,你说这个操作系统已经很好了嘛,但是真正到iphone出来,像09年左右,这期间也有五年左右,现在看车上虽然有导航,您会认为和03年的windows差不多,Telematics要成熟可能要五年左右,现在iphone可能有一些类似。

引用地址:中国汽车电子国际论坛圆桌讨论

上一篇:中兴通讯唐小松:3G通信在车载行业的应用
下一篇:王绍斌:成都嵌入式软件发展战略

小广播
最新汽车电子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EEWorld订阅号

 
EEWorld服务号

 
汽车开发圈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