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世徐大全:互联化、自动化、电气化一体的未来智能汽车

发布者:大头玩家最新更新时间:2013-12-06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徐大全博士 

    先给大家讲一个博世公司的小故事。博世成立127年了,是一家传统的汽车制造业公司。与Tesla相比,博世公司就显得太老了。但是博世却与Tesla公司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两家公司都是以创新起步的。

    罗伯特·博世先生年轻时去过美国,在爱迪生工作室工作过一段时间,这段时间的经历对他的创业有着非常大的促进作用。1886年博世先生回德国成立了博世公司,这个时间正好是汽车起步的时候,卡尔·奔驰先生在造第一辆汽车,柴油机的鼻祖狄赛尔在造柴油机。于是,博世先生主动找了这两位进行合作,说“让我来做你们的供应商”,这个定位一下就定了127年。

    再来看看博世成立百年间的创新产品。1902年的高压磁电点火系统,让汽油机能够稳定地进行点火,解决了汽油机普及的适用性障碍;然后是柴油机的喷油嘴、喷油泵,汽油喷射系统、汽油电喷系统,到柴油高压共轨系统,这项技术大大推动了清洁柴油的普及;1978年博世在全球首次量产ABS系统,之后也首度推出了ESP系统,这两项技术对于降低汽车事故、减少人员伤亡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在一百多年的历史中,博世一直专注于汽车动力和安全方面,并将一直延续下去。现在,汽车行业面临着新一轮变革。面对新的挑战,如博世这样的传统企业要怎么来应对呢?

    首先我们要问自己一个问题,未来的汽车会是什么样的?博世相信,未来的汽车必定是智能汽车,而构成智能汽车未来的会是“三化”:互联化、自动化和电气化。

互联化

    到2015年,预测全球将有73亿人,其中75%会成为互联网人口;预测全球将有66亿互联物体,其中汽车预估有6200万辆,而且业界预测的是,汽车将会是第三大互联网的物体,当然,也是最大的互联物体。所以汽车的互联化是毋庸置疑的。

互联趋势预估

    车与车的互联、车与人口、物体的互联,与基础设施、企业、车企服务的互联,将是车联网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要想实现车与其他物体的互联,需要的技术支持,比如云计算、移动设备、数据安全、Web 3.0等等,这些技术都是必须的。

    博世也推了很多产品,包括技术软件开发、平台搭建等。但最主要目的是:提高驾乘安全性、提高出行服务;实现车与车、车与外部的联网;驾驶员与网络世界实现互联。这是现阶段博世所做的三个方面。

自动化

    在互联的基础之上,自动驾驶将是终极目标。很多功能现在已经在推广了,比如说驾驶员的安全辅助系统、紧急刹车系统、防碰撞系统等等。这是自动驾驶发展的初步阶段,随着技术的发展,会过渡到半自动驾驶,终极,也许2025年或者2035年会实现全自动驾驶。

    现在已经普及的,有摄像头、中距雷达、长距离雷达等,主要给驾驶提供安全辅助功能。高速公路上堵车或下雨的时候、车辆低速行驶时还有堵车时驾驶员精力的不集中都会造成事故的发生,这些辅助功能就是为了防止这类事故的发生。

    自动化有三个方向:自动泊车——可以平行停车也可以垂直倒车,我们已经有展示了,在国外一些高档汽车上也已经实行了、自适应巡航系统还有行车安全预警。

    博世是第一家获得德国政府颁证允许在高速公路上实验无人驾驶车的公司。目前我们基本可以达到自动在高速公路上和一般道路上跑了。我们在全球大概有五千多名工程师围绕着汽车安全及自动驾驶技术在做研发。

电气化

    在汽车120多年的历史中,唱主角戏的一直是内燃机。到了现在,以丰田为代表的混合动力,对大家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普及度也很高,丰田到现在为止卖了四百到五百万辆的混合动力车;而以Tesla为代表的电动汽车,随着电池技术的发展也让我们看到了新的方向。电动汽车的历史实际上比内燃机还稍早,但是百多年来一直没有得到普及,就是受限于电池技术。

    不过,要想让电动汽车大众化,让大家都买得起,还需要电池的能量密度再提高一倍、价格再降一半。这是一个刚性要求,虽然要求技术上有大的突破,但是确是汽车未来必然的发展方向。

    在电气化方面,博世在全球有一千多个研发人员,每年投入约四亿欧元。这个研发费用对于博世来说还是挺大的。目前我们的几十个项目,也陆陆续续在投产当中,其中也包括混合动力。          

    互联化、自动化、电气化将会构成未来的智能汽车时代。这个时代正在到来,我们已经能够听到它到来的步伐声。

 

引用地址:博世徐大全:互联化、自动化、电气化一体的未来智能汽车

上一篇:ST眼中的中国汽车电子市场,您怎么看?
下一篇:NTN第二代EV采用MDS系统+轮毂电机

小广播
最新汽车电子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EEWorld订阅号

 
EEWorld服务号

 
汽车开发圈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