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技术探讨:热传感器能否阻止Uber致命事故?

发布者:明石轩最新更新时间:2018-07-17 来源: 微迷网关键字:无人驾驶  热传感器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到底什么样的技术才可以避免这样的悲剧发生?是激光和超声波?还是雷达和摄像头?

上述问题一直在自动驾驶技术领域的重大争议中占据主导地位。以往,人们从未如此关注过热传感。

  但随着亚利桑那州Uber自动驾驶汽车发生严重事故,人们开始重视

  目前,像FLIR Systems和AdaSky这样的热成像相机制造巨头成为了公众的焦点,并借此向那些对自动驾驶汽车发展产生警惕的公众宣传着他们的案例。

  据麦姆斯咨询报道, Waymo和Uber等公司的自动驾驶汽车主要依靠旋转式激光雷达(LiDAR)传感器来准确地探测车辆周围环境。然而,即使顶级LiDAR的价格在过去几年中已大幅下降,但对于大多数市场应用来说仍然非常昂贵。例如,Velodyne公司的64线束LiDAR系统的价格约为8万美元。

  市场嗅觉敏锐的开发者已经使用更便宜的LiDAR技术来代替。新一代所谓的固态LiDAR要比Waymo汽车上的旋转激光系统要紧凑得多,在未来几年,固态LiDAR的价格很可能会降到100美元以内。

  LiDAR成本逐渐降低并不意外,但这需要在成本和性能等方面做出重要权衡。与高分辨率LiDAR相比,低分辨率LiDAR传感器很难准确分辨出远距离的物体,这就意味着这些依赖低分辨率LiDAR系统的自动驾驶汽车所留有的反应时间将变短。

  更棘手的是,LiDAR是一种光谱技术,雾、雨和雪都会严重影响其精度。

  因此,特斯拉选择了一种截然不同的传感策略:摆脱了LiDAR,转而使用雷达和光学相机。但是,这两种技术也有局限性:虽然雷达可以感知远距离物体,并且即使在恶劣天气中也表现良好,但它很难识别物体。

  在特斯拉的系统中,通过相机与雷达协同工作来判断物体。但是,相机在低光照下的拍摄效果不佳,这就是该系统的致命弱点。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美国高速公路安全保险协会(Insurance Institute for Highway Safety,IIHS)的最新研究结果,行人死亡人数在日落之后上升最快。事实上,绝大多数(四分之三)的行人死亡发生在夜间。

  在Uber的致命事故后,警方发布了一段令人震惊的视频,很明显,从视频中可以看出,光照条件起到了主导作用。

  在基于LiDAR或是雷达的系统中,热传感技术可能是必要的权宜之计。该项技术已在如宝马、保时捷等高端汽车上使用,但它还没有成为大多数自动驾驶传感器的必备选择。

  AdaSky公司最近发表的一份白皮书称:“采用远红外(FIR)技术的新型传感器可以填补其他自动驾驶汽车传感器留下的可靠性空白。由于FIR已在国防、安全、消防和建筑等领域使用了几十年,因此它是一种成熟且经过验证的技术。”该公司是将商业化红外传感用于自动驾驶技术的公司之一。

  利用红外波,基于FIR的相机可探测到物体自然释放的不同热量。FIR相机凭借其可感应红外光谱的能力,就可以探测到可见光相机、雷达和LiDAR系统均无法识别的物体。至关重要的是,FIR相机在低光照和恶劣天气条件下也能正常工作。

  考虑到公众对近期自动驾驶汽车事故的反应,开发者们将会为“如何重获公众的信心和消费者的热情”做出努力。我们将会看到更多关于改进传感器封装的讨论,可以肯定的是,热成像相机将成为自动驾驶传感器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字:无人驾驶  热传感器 引用地址:无人驾驶技术探讨:热传感器能否阻止Uber致命事故?

上一篇:毫米波雷达:唯一能够“全天候全天时”工作的ADAS核心传感器
下一篇:恩智浦半导体发布S32S多核微控制单元 符合自动驾驶Asil-D安全要求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7-25 20:10

Mobileye新技术助力无人驾驶,这技术果然逆天
早期做 自动驾驶 的小伙伴几乎每个人都自己动手写过车道线识别程序,OpenCV写写,霍夫变换写写,模板匹配写写,再复杂一点弄个RANSAC,或者滤波投票。然而一遇到光线变化就挂了,遇到天气变化也会挂,车速高了也挂,总之各种挂。体验了各种挫败感之后,大部分人都转而投向激光和差分的方案,丢下一句“现在视觉还尚未成熟”之类的话。     我之前也一直这么认为,视觉太难做,直到我有一天看到了 Mobileye 的结果,漂亮得一塌糊涂,比如上图里这种,从没有车道线的地方都能推理出车道线(传说中的HPP,Holistic Path Planning),只能说彻底给跪了。     几周前创新港做过一期专门的微讲座,请了M
[嵌入式]
英特尔基于5G和智能边缘技术助力打造无人驾驶拖拉机,驱动产业创新升级
专用无线网络助力加州(California)葡萄园的拖拉机保持顺畅运行。 图片说明:Federated Wireless和Blue White Robotics与英特尔合作,为加州葡萄园的拖拉机提供自动驾驶技术。其中一款拖拉机在今年5月的英特尔On产业创新峰会(Intel Vision)上亮相,这款拖拉机可自动执行重复性任务,并把工人从繁琐任务中解放出来,从而腾出精力处理价值更高的任务。 最新消息: 在英特尔On 产业创新峰会(Intel Vision)上,英特尔展示了当公司将高带宽、低时延的专用5G无线网络与边缘计算设备结合使用时所带来的可能性。英特尔与Federated Wireless(无线基础设施解决方案提供商
[网络通信]
英特尔基于5G和智能边缘技术助力打造<font color='red'>无人驾驶</font>拖拉机,驱动产业创新升级
图森未来无人驾驶卡车雷达测距高达1公里 是激光雷达测距的三倍多
据外媒报道,图森未来(TuSimple)的自动驾驶卡车于上周五开展了一场为期40分钟的试驾演示。该卡车驶入/驶出高速公路的操作十分流畅,巡航控制系统操作稳定,自行调节其车速及方位,如同真人驾驶一般。 该款卡车周边配置了多个传感器,包括:两个激光雷达激光扫描仪及一个前向式雷达。该系统的关键之处在于其侧部及后部的多个摄像头。据其首席技术官透露,在竞争愈发激烈的无人驾驶卡车领域,图森未来坚持使用摄像头设备,该款摄像头的最大测距为1000米,几乎是其他竞争对手车载雷达测距的三倍多。激光雷达系统通常测距有限,即便是最强大的设备,其探查距离也只能等到250-300米。 在驾驶座前方的中央位置,有一块显示屏(监视器,monitor),该系统可
[机器人]
网联云控式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开建,无人驾驶时代来临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将于今年底之前建成网联云控式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这意味着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迈入了新的阶段。 2020 中关村论坛主题活动“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发布会”上,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孔磊发布了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的建设方案。 北京市经过综合研究,选择智能网联产业发展要素资源最为匹配的经开区进行落地。 图源:auto.hexun 经开区具有特殊的行政体制,拥有市政府充分的先试先行授权,具有较强的政府资源整合能力;经开区拥有全国领先的创新资源优势,拥有科技部授牌的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工信部授牌的国汽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北京市授牌的北京智能车联产业创新中心等行业机构,
[嵌入式]
网联云控式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开建,<font color='red'>无人驾驶</font>时代来临
易拓威五年内实现汽车无人驾驶
汽车不用人来驾驶,自己就能规划路线,避开障碍物;家里的保姆也不再由人担当,而是换做更加科幻的机器人。未来,在渝北这些都将成为现实。 3月8日,记者从易拓威(重庆)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下称“重庆易拓威”)了解到,从去年7月份正式落户渝北仙桃数据谷至今,已有3类工业机器人相继落地,其中桁架机器人正式实现“渝北造”;而明年年底,更多新动作也在酝酿:预计将新建一座年产值达10亿元的机器人生产基地;未来5年内实现家用无人轿车驾驶技术研发完成;3年内推出家庭保姆机器人等多款产品。 无人驾驶技术 5年内进入重庆家用轿车市场 易拓威机器人起源于上世纪90年代德国大学城亚琛市的一个控制技术开发小组,通过多年发展,目前已成长为国际知名机器人研发
[机器人]
车联网标准或年底发布 2030年每辆车都将有无人驾驶功能
晚上计划出个远门,通过车载GPS设置完目的地和路线,钻进车上的睡袋,车辆驶上了马路,司机也进入了甜美的梦乡,一路上无人驾驶汽车通过车车间通讯、车与人、车与交通设施之间的通讯,安全地驶向目的地,甚至还可以自助加油、交过路费等。4个小时后,车辆到达了目的地,停靠车位后,会轻轻唤醒并告知车主。 这样的用车体验还是梦想吗?一大波汽车工程师正在努力向这个目标靠近。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消息称,车联网相关标准或将于今年年底前正式发布。 目前通信标准有两种 昨天,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相关人士透露,首次网联汽车技术应用层中国国际标准互联互通测试将于年底正式发布。这意味着,中国车联网系统将拥有自己的标准,车与车、车与人、车与交通设施等之间可
[汽车电子]
环卫无人驾驶,库萨勇闯独木桥
当下,新基建设大潮席卷,智能化、绿色化、低碳化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方向。在此背景下,无人驾驶技术也成为各行各业积极布局的新兴领域。 对环卫行业而言,应用无人驾驶技术改造传统作业模式,不仅可以缓解环卫工人劳动强度大、社会认可度低的困境,也将大幅提升作业效率,降低城市运营成本,可谓一举多得。 然而,落实新技术到复杂环境中的应用并不容易,需要技术团队具备扎实的技术积累,并以超前的洞察力、极致的专注力、出色的执行力,逐步化解落地过程中的种种难题,最终实现技术产业化。 这无疑是一项长期投入、持续打拼的艰巨任务,需要时间与资金的双轮驱动,行业能否突破技术壁垒,成功实现商业化运营,仍是个未知数。 然而,刚刚成立不到一年的库萨科技,已成功研发出L
[机器人]
变形金刚和无人驾驶背后的机电一体化技术
在电影《变形金刚》中,来自塞伯顿星球的机器人闯入地球,寻找能量方块;而在现实世界,地球上的机器人也曾闯入火星,去寻找人类赖以生存的能源。在这两种机器人身上,融合电子学、机械学、计算机和控制工程的机电一体化技术扮演着重要角色,正是该技术孕育了能够行走而且具有自主智能的类人机器人。 人们曾一度认为,机电一体化的概念不过是“昙花一现”,但是现在,这个概念已经履行了当初的承诺:创建智能的自主式机电系统。目前,这样的系统已经被用于美国航空航天局(NSNA)的火星探测器用来在火星寻找生命迹象;现代汽车领域也已经利用该技术实现了“自动操作”车辆,操作范围从防抱死刹车、防滑控制、防碰撞,到最终的无人驾驶汽车。 “你可以叫我们‘汽车人’。”《变
[焦点新闻]
小广播
最新汽车电子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EEWorld订阅号

 
EEWorld服务号

 
汽车开发圈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