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推出基于平台化方法的新一代智能汽车测试技术

发布者:真诚的友谊最新更新时间:2018-08-16 来源: 微迷网关键字:测试技术  传感器  激光雷达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NI平台化方法的优势

据麦姆斯咨询介绍,美国国家仪器(National Instruments,简称NI),作为一家专注于测试、测量、自动化解决方案的领先企业。在自动驾驶的领域里,NI服务于汽车产业链上的各芯片厂、零部件厂、主机厂,为它们在自动驾驶研发过程中,提供产线测试和实验室辅助验证的解决方案。

仪器是测试最重要的媒介和手段。NI针对自动化和定制化的测试需求,提出了两种平台化方案,一个是虚拟仪器,第二个是图形化软件。平台化的核心概念是允许用户做自定制,然后基于模块化硬件来提高系统的重用性。

凡是使用过NI仪器的用户,都知道NI仪器是没有界面的,所有界面都是客户自定制的界面。NI所提供的仪器也没有主机,而是由一个个模块和一个个网卡组成,所有仪器就像自动驾驶系统一样,可拆分成为感知、决策、执行三个部分。仪器主要承担输入输出和计算两个部分,其中NI提供的是输入输出,计算部分利用商用计算机平台,统一整合起来就可以实现集成化的方法(如图1)。

图1 平台化方法的优势

NI在自动驾驶领域的解决方案

从2017年开始,在公司战略层面上,NI定义了新的发展方向,未来将关注的四个行业方向分别是(图2):半导体、汽车、航空航天、科研院所。这四个方向里面,除了平台之外,更进一步需要积累针对于行业的实际方案。

图2 NI汽车解决方案

自动驾驶测试验证的目的是什么?主要是验证系统高可靠性以确保自动驾驶的安全性。绝对安全是一个非常遥远的概念,要证明自动驾驶比人工驾驶更安全,最基础的手段就是进行大量的路测数据比对。

对人工驾驶而言,即便是常规的安全性测试门槛也很高。根据美国交通部统计数据,全美所有司机一年驾驶里程大概3万亿英里,一年内美国发生的伤害事故大概2300万起,致命死亡事故大概32000起。这意味着在人工驾驶的情况下,发生一例死亡事故的平均驾驶里程是1亿英里。

那么要证明自动驾驶比人工驾驶更安全,路测的基础里程应该是多少?在今年4月,NI在首尔举办的一场活动中,梅赛德斯奔驰的测试人员透露,到现在为止他们在44款项目上,总共做了900万英里的路测。

截止2018年3月,Waymo自动驾驶的路测里程超500万英里。这个数据和我们要达到的一个驾驶员平均1亿英里的安全行驶里程还有很大差距,所以纯粹用路测来验证安全性,其成本和负担非常大(图3)。

图3 验证无人驾驶的安全性需要大量的测试

NI提供的方法,将作为路测的辅助,实现在软件、硬件、零部件和台架的平台上通过硬件在环(HIL)安全性验证。讲到硬件在环,基本的核心概念就是把车辆抽象为一个模型,包括动力总成、底盘、刹车、ADAS。

传统的做法,是将这些都通过参数化的方法进行配置和仿真,把真实的控制器和可灵活配置的场景模拟器进行互联,从而替代一部分路测功能。而NI在传统硬件在环测试上添加了新的功能,使ADAS能够在硬件在环领域进行验证。ADAS的测试对象,主要包括雷达、摄像头、激光雷达、ADAS以及后端的节点(图4)。

图4 主要的ADAS测试对象

NI针对雷达、摄像头、V2X的硬件在环测试

(1)雷达

毫米波雷达探测的原理和蝙蝠、海豚很像,是通过微波在空间反射时间的延迟判断距离,通过反射波形的频移判断对象是在接近还是在远离。所以在仿真验证的平台上,同样可以通过高效、高速的硬件在微波传输的时间内,利用软件实现对雷达发射波频谱的频移以及时间叠加,让雷达误以为是一个真实目标。

NI现在的仿真测试,可以实现的主要参数指标为(图5):目标距离4米到500米,距离分辨率可达0.1米,速度分辨率可达0.1公里/小时。这些参数指标满足现在市场主流的需求。

图5 NI汽车雷达测试系统主要参数指标

成功案例:

在2017年的上海汽车展上,NI汽车雷达测试系统(VRTS)已经成功发布。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简称中汽研),在NI的平台上通过回波模拟的方法,验证了自动驾驶开发阶段的场景以及安全性指标。在这个平台上目前可实现三种常见场景的仿真测试(图6),分别是ACC(自适应巡航)、FCW(前方碰撞预警)相关标准中定义的场景以及C-NCAP 2018版中AEB(自动紧急制动)定义的典型场景。

图6 基于VRTS实现的测试场景

NI与中汽研合作,根据中国交通事故数据库,未来也将在中国道路上的常见事故数据加载到这样一个平台上,以针对常见事故进行仿真和验证。

这里有几个问题需要解决——场景怎么去加载?仿真是否和真实路况场景一样逼真?NI的解决办法主要是通过和第三方的场景建设软件进行互联,譬如和两家比较主流的场景软件公司合作,分别是PreScan和Carmaker。NI可以做到从场景仿真软件上提取要在硬件上仿真的对象坐标,通过回波模拟器将实际信号和场景实时互联,然后发射到真实的雷达上,来实现仿真。

图7 第三方场景软件互联

如图7,为NI在2017年初在办公室内做的一个演示,展示了互联的实现过程。仿真展示的左侧是场景和动力学模型的仿真环境,演示仿真了一辆车在高速轧道上并道并跟随前车ACC的场景。这是一个雷达的交互界面,雷达所探测到的实时目标会在这个界面上进行显示。

右侧演示仿真了真实的雷达在前面,后面有回波模拟器的路况场景。当这个场景运行起来以后,这辆车开始做自主寻道,然后做轧道并道和跟车。这个场景的构建是在场景模拟器里面直接构建的,从场景模拟器里面对象的坐标到提取到一个真实的回波模拟,再产生雷达的实时回波,最后被真实的雷达探测到,这两边的数据是同步的。所以就能在零部件阶段验证雷达传感器以及雷达算法,在一个并道场景中的表现。

(2)摄像头

NI针对摄像头自定制的协议,采用自定制的卡来实现和测试与主机的互联。由于可以做自定制,所以适用于不同相机的传输协议的用户定制(图8)。比如,NI与法雷奥合作的案例,在欧洲和中国对法雷奥相机的数据转换生产性测试和研发互联就用到了这种解决方案。

图8 摄像头测试

(3)V2X

2017年,国家无线电检测中心在天津车检院做了一个仿真测试:仿真了两辆车在90度直角障碍物遮挡的情况下,测试V2X最远通信距离能够达到多少?以及在弯道、直道高速的情况下,车车通信协议上连接距离是多少?到现在为止大家还停留在用仿真器做V2X通信的阶段,但是NI已经储备了将V2X连接到硬件在环的能力。

NI会提供一些模块,用来模拟车载节点,以实现车和车之间的数据通信。包括NI会对一些V2X模块的一致性等做测试。比如,NI在德国的一个案例(图9),在V2X的研发阶段用了V2X节点做算法开发。

图9 V2X HIL测试

传感器融合硬件在环的解决方案

以上分别提到了雷达、摄像头、V2X的测试,最后回到融合的话题。在实际路况上,对象同步性是显而易见的,当真实道路上出现一个人,摄像头、雷达、V2X看到这个人一定是同步的。但是在仿真测试的环境下,要通过视觉场景、雷达回波模拟器、射频发射节点三个不同源头去模拟真实路况的场景。

图10 基于PXI平台实现融合测试需求

实现三者的同步技术,保证仿真和实际路况尽可能接近,是一个关键挑战和趋势。得益于本文开头所讲的虚拟化仪器平台(图10),通过在同一台主机上实现三个对象的仿真,在有必要的情况下通过交互,能够实现毫秒及亚毫秒级的数据同步,来保证和验证融合算法的时候仿真对象是真实的。

这是到目前为止最全的一种传感器融合硬件在环的解决方案。去年,NI在美国和上海分别做了一次演示。

图11 传感器融合硬件在环测试

如图11,左上角是毫米波雷达仿真,左下角是一个摄像头仿真,右上角是激光雷达仿真,右下角是第三视角界面。三个仿真是完全同步的,所以在进行超车动作时,三种传感器的感知融合很统一。

汽车雷达产线测试

从实验室到生产线,除了整车厂研发验证之外,NI在国内外给很多的传感器供应商产线做质量测试,以及针对汽车雷达的车规测试(图12)。在高低温环境里测试雷达功能来验证它是否符合车规,以及在EMI、EMC场景下怎么来验证雷达。甚至针对匹配车型的测试,将雷达装在了某一个特定的材料上面。涂料、形状、金属会对雷达产生怎样的影响,NI都做了深入的研究。

图12 汽车雷达产线测试

结语

2017年7月全球首款实现Level-3(SAE)级别自动驾驶的量产车奥迪A8成功发布,而在成功之前对其自动驾驶技术安全可靠的验证,结合了路测和硬件在环两种技术,而NI正是其中硬件在环技术的供应方。

由此可见,基于NI平台化方法,加上合作伙伴的集成模块和软件,NI能帮助汽车厂商实现从传统的车身动力总成到最新的涵盖智能化、网联化和电气化的智能汽车测试项,且能为厂商/研究机构提供从实验室研发到量产测试的全方位解决方案。


关键字:测试技术  传感器  激光雷达 引用地址:NI推出基于平台化方法的新一代智能汽车测试技术

上一篇:航盛科技—科技领航,盛行天下
下一篇:RTA发布智能检验机器人 未来或将提供车辆检验服务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7-25 20:12

小米MIX 2s相机曝光:采用索尼IMX363传感器
之前报道称,小米很有可能在MWC 2018上正式推出小米MIX 2s手机,继续使用全面屏技术,据悉屏占比将会超过90%,此外还将采用高通骁龙845处理器。而现在外媒曝光了小米MIX 2s手机的CMOS,为索尼IMX363传感器。   GSMArena报道称,小米MIX 2s的固件已经被泄露至网站上,在该网站中,小米MIX 2s的CMOS为索尼IMX363传感器,支持场景识别、人物跟踪、自动HDR等功能。   MWC 2018的举办时间为2月26日-3月1日,也就是说小米MIX 2s距离我们不到大约10天的时间。
[手机便携]
美研发出与电子电路兼容的纳米光传感器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美国研究人员研发出了一种能够与原子大小的电子电路兼容的纳米光传感器获得了一种兼具光学和电学特征、功能新颖的光电设备。研究人员在发表于《自然光子学》杂志上的论文中称,该研究克服了纳米技术存在的一个大挑战。   美国匹兹堡大学氧化物—半导体材料研究中心主任、物理和天文学教授杰里米;利维领导的研究团队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设计出了这个不足4纳米宽的光学设备,新设备使光子同单个分子或量子点一样大小的物体相互作用成为可能。   同时,研究人员也首次通过电使该小型设备改变了其对可见光谱中不同颜色光线的灵敏度,这可能让传统传感器通常需要的光学过滤器成为多余。   研究人员在一个可重写的纳
[传感器]
HARKEN座椅传感器系统:抗疲劳驾驶的大招
    诺丁汉伦特大学的研究团队牛逼的发大招,联合一家欧洲公司,组成一支团队开发一款名为“HARKEN”的座椅传感器系统,用来监测司机的心率和呼吸。  HARKEN座椅传感器系统:抗疲劳驾驶的大招        这个系统的全称是“车载嵌入式非侵入性心脏和呼吸传感器”,共包含了3个部分:一是嵌入安全带内测的心率传感器,二是靠近座椅后背的呼吸传感器,三是座椅下方的信号处理单元,用来分析传输至这些传感器的数据。     如果传感器的数据总体分析之后,显示司机正在趋近于危险的疲劳驾驶状态,那系统就会自动发出警报声,以提醒司机采取正确安全的规避措施。     另外,有读者会担心如果司机或车辆的一些动作引起传感器误解怎么办
[汽车电子]
无人驾驶携手激光雷达,叩开60000亿美元市场
如今,各家车企的“军备竞赛”聚焦于L3自动驾驶车型的发售,一时间自动驾驶领域风起云涌。无论是技术体系与解决方案的日益成熟、激光雷达等传感器性能的进化突破,还是产业上下游供应链的渐趋完整,都在告诉人们:我们离真正的无人驾驶——L5自动驾驶越来越近了。 自动驾驶的巨大发展潜力,让赛道内外的玩家无不蠢蠢欲动。不说整车制造、相关设备应用这些与自动驾驶高度相关的领域,就连出行服务市场都对无人驾驶的未来望眼欲穿。有出行服务业内人士表示:“如果完全取代现有的网约车,Robotaxi将成长为一个60000亿美元的巨大赛道。”Robotaxi是指自动驾驶网约车。 五年过去了,自动驾驶的赛道上挤满了越来越多的选手,有的已经跑在了前面,有的正尝
[汽车电子]
电磁流量计传感器的不当安装导致测量精度下降及解决方案
工业生产中使的流量仪表由于影响因素较多,仪表的原理多达10余种,类型不少于200多。在整个自动化控制系统中,流量仪表作为信号源头,数量虽虽然只占系统自动化仪表的1/5,但价格约占1/3;在科学评估节能降耗、污染排放中占监控仪表一半以上。因此,它在国民经济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在目前的石油化工、水资源处理、食品工业等生产领域, 电磁流量计 已成为一种使用相当普遍的流量测量仪表,其技术已属于成熟的技术,产品性能和可靠性都很好,电磁流量计作为一种精密仪表,对于安装和使用的条件和要求较高,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操作上的疏忽和不符合规范,导致或多或少会出现一些状况,这就需要操作人员在安装前仔细阅读产品使用说明书,按照使用的规范要求,同时注意选择
[测试测量]
基于CMOS图像传感器的计花器设计
摘要:阐述了新型CMOS图像传感器ME1010的结构模块与工作方式,设计出了以ME1010为核心的计花器系统,给出了系统硬件、软件结构,对硬件和软件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满足高支纤维生产过程对计花作业的要求,具有实用价值。 关键词:CMOS图像传感器;ME1010;计花器 0 前言 织物上的疵点主要是由纤维上的花结引起的,计花器是纺织业中的一种常用设备,主要用于统计(或清除)纺锭上的花结,是确定纤维质量等级的主要依据。目前国产计花器主要有电容式和光电式两种,精度较低,对高支纤维的处理较困难。本文提出利用CMOS图像传感器,进行纤维花结的感知,其精度可达0.02mm,完全可以满足当前高支纤维的生产需要。
[工业控制]
基于CMOS图像<font color='red'>传感器</font>的计花器设计
石头科技:为技术痴狂的价值创造者
过去的5年,是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这一星辰大海式征途挺进的五年。 这期间,指路者和扛旗人络绎上台,你方唱罢我登场,赛道的层出不穷,技术创新成果的不断涌现,更是成为了这场激荡大戏的有力见证。 这期间,新消费在升级,愿意为高品质生活买单的新中产在批量崛起。 这期间,有一条赛道跑出了中国智造的新表率,在5年不到的时间,就完成了中国制造由“世界工厂”向“品牌输出”的迈进。 而它就是扫地机器人。 2015年,全球扫地机器人市场规模还仅为150亿,那时大部分还都是在中国进行ODM方式生产。没曾想,5年间,这一个小小的产品,竟然能豹变激起千亿市场规模的水花。 同样抢眼的也有曾脱胎于小米系的赛道头部玩家——石头
[嵌入式]
石头科技:为技术痴狂的价值创造者
集体降价后,激光雷达玩家们离盈利更近了?
到底要不要激光雷达? 这个问题一度在汽车行业引起了很大争议与讨论。时至今日,自动驾驶到底应该走纯视觉方案,还是激光雷达方案,业内还在争论。 把这个问题抛到所有车企面前的,是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 马斯克是激光雷达的坚定反对者。早在几年前的特斯拉自动驾驶日活动上,他就说“任何使用激光雷达的自动驾驶公司注定失败。” 2022年,随着Ibeo、Quanergy先后破产,Ouster和Velodyne合并,马斯克的这一判断似乎正在应验。 聚焦到中国市场,则是另一番景象。 自2020年以来,围绕智能驾驶,中国的新能源车企们走出了两条并行的技术路线——从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到迈向更高级别自动驾驶的过程中,虽然讨论一直不断,但
[汽车电子]
集体降价后,<font color='red'>激光雷达</font>玩家们离盈利更近了?
小广播
最新汽车电子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EEWorld订阅号

 
EEWorld服务号

 
汽车开发圈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