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冲击车联网的难点与挑战是什么?

发布者:脑力驿站最新更新时间:2018-10-09 关键字:自动驾驶  BAT  车联网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在讲车联网之前,先聊一个故事。

有天我下班,同一楼层的两个婆婆在电梯间很好奇我是做什么的?我说是从事互联网。其中一个婆婆指的自己的手机问,你是做手机的吗?我回答说不是的,她又问是做软件的吗?我又说不是,是做手机互联网上的媒体内容的。她们俩对视尴尬一笑,说道,“现在年轻人做的东西真让人看不懂!”

这样疑惑同样出现在车联网领域。

如果有个哥们是车联网从业者,介绍自己是做“基于智能汽车的智联网之上的技术开发或者服务项目”,也会让很多人懵圈。

现在当我们在谈论“车联网”时,经常会把这个概念与“新能源汽车”(偏硬件制造)、“自动驾驶技术”(偏软件服务)相互混淆。这三者其实属于大出行中三个不同的新兴领域。

因此,明确车联网的本质,关乎到“真正的车联网何时能够落地”、以及“车联网将给我们的出行方式带来哪些变化”这两项重大问题。

回到互联网原点看车联网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的是,车联网兴起必须要等到新能源汽车与自动驾驶技术兴起并且成熟了之后,才有可能真正爆发。

正如没有个人电脑的普及,是不可能有互联网的繁荣的。互联网之父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在很多年后回忆到,自己能发明万维网还要感谢一个人:

“史蒂夫·乔布斯做了一个设计,不论谁买下一台电脑后,都会得到他的一条消息,我印象深刻的是,他说‘这不仅仅是一个人的电脑使用,而应该是人与人之间的电脑使用’,我当前灵光一现,他说到点子上了’,后来通过奈科斯特(NeXT)系统,我只用了几个月就建成了万维网,如果使用其他电脑我可能要花更长的时间。”

蒂姆·伯纳斯·李的这一段话对于车联网很有启发:

第一,互联网的出现是滞后于个人电脑以及软件系统的,车联网也是如此。

智能汽车和自动驾驶技术为其提供软硬件前提,目前很多“伪车联网产品”更多是行车记录仪的升级版,并没有在智能硬件和操作系统基础打得足够牢固。

第二,互联网不是单个人与单台电脑之间的人机交互,而是电脑与电脑、人与人之间的互联互通。同理车联网也必须不是一个个孤立的终端,而是终端与终端、终端与人、终端与环境之间打通,这才能纳入到车联网的范畴。

可见,车联网有着比智能汽车、自动驾驶更强的跨终端连接线、社会全局性以及系统性。

接下来的故事大家都很清楚了:万维网的发明极大推动了个人电脑和操作系统普及化,个人电脑迎来了飞速发展,联想、戴尔、惠普等品牌曾经如日中天,最能兼容和运行万维网的主流操作系统胜出。

而车联网的出现,也将助推自动驾驶技术最终臻于完善,并让新能源车有比传统汽车更人性化的功能。

笔者相信,在未来的智能出行领域,也有诞生在两个方向的巨头:一是做软硬件一体化,打通新能源智能车、自动驾驶技术与车联网技术的模式出现,当然难度系数比苹果还要高;另一方向是就是在开源化自动驾驶操作(OS)的研发以及在此基础上应用,这正是目前BAT发力的主要方向。

BAT为什么抢滩车联网OS?

个人PC中最主流的操作系统Windows的研发在1985年就开始了,此时互联网最基础协议TCP/IP协议标准还没有制定,仅仅是用于个人办公,那个时候网页浏览器没有被开发出来,信息世界大门还没有开启;Windows操作系统能从大浪淘沙冲杀出来IE浏览器以及office无可匹敌的兼容性居功至伟。反观车联网的研发,似乎也有与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并行不悖的情况,要等智能汽车、自动驾驶系统出现,再冲击车联网的话最佳时机已经没有了。

好在智能汽车、自动驾驶系统方兴未艾,BAT抢滩车联网自然正当其时。车联网也给了这三大中国互联网公司巨头“重头来过”做底层架构的历史机会,车与人、车与人、车与道路、车与家庭、车与社区、车与其他智能终端之间应用场景还没有得到充分挖掘,这才是BAT之所以斥巨资投入到这一领域研究的原因。

BAT要想对标世界互联网霸主苹果、谷歌、微软,的确还缺少底层的操作系统OS。互联网行业发展的规律证明,凡是能够成为操作系统的公司,就会成为生态链的顶端。汽车是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之后的又一可移动智能终端,要想分享到车联网的红利,必须要打造一个通用型智能汽车的操作系统,俗称为“汽车的智能大脑”。

BAT这三家做车联网都是奔着“OS”去的。从名字就可以看出来,百度Apollo及DuerOS,阿里巴巴的Ali OS及斑马网络,腾讯的Al in Car以及投资的蔚来汽车、特斯拉等项目。三家限于发力时间、业务基因以及战略布局,各有差异。

百度方面:Apollo及DuerOS是陆奇在任期间推出的两大硕果。Apollo系统做自动驾驶汽车的安卓,赋能无力独自开发自动驾驶技术的传统车企,去年9月2日Apollo1.5 ,今年应用Apollo系统的100辆“阿波龙”自动驾驶汽车与主打无人配送物流车“新石器”正式量产。 而致力于做万物互联的人机交互开源系统的DuerOS迭代至3.0,自然也会把车联网的人机语音交互操作作为最重要的终端应用场景之一。

阿里巴巴方面:主要模式是由阿里云AliOS为汽车主机生产厂商提供深度定制OEM解决方案;阿里作为大股东、跨进独角兽行业的斑马网络董事长是阿里云负责人胡晓明,可以说斑马网络是AliOS为汽车行业输出的智能化解决方案;斑马从最早与上汽合作到把操作系统的SDK标准开放给其他汽车厂商使用,有着与百度Apollo系统抢占to B端的企业用户跑马圈地的意味。

腾讯方面:转型人工智能的战略是“AI in All”,具体在车联网领域是“AI in Car”,由于汽车本身就是链接人和生活非常重要媒介,腾讯很早就通过车联App与车联ROM将个人汽车与微信、手Q打通;由于腾讯本身不擅长链接硬件、也没有很好2B业务基因,相对于百度与阿里,腾讯真正发力应该是等到车联网底层架构搭建起来之后做应用生态。

综上所见,目前BAT还处于车联网供应链整合和自动驾驶操作系统打磨阶段,车联网正在胎腹中孕育。

BAT冲击车联网的难点与挑战

尽管百度投资威马、阿里投资小鹏汽车、腾讯投资蔚来汽车, BAT对于造车还处于占坑和观望态度,毕竟手机都没有造过,肯定很难造出车来。而对于“车联网”,基本上都是BAT的核心部门牵头在做。

目前能够有条件做车联网OS,并且敢于投入似乎只有BAT这三家。仅以高精地图为例目前就只有百度地图、腾讯地图、高德地图符合车辆移动定位的应用标准。再加上道路交通数据本身又带有很强的公共监控特征,谷歌、Uber、特斯拉等水土不服,这也为BAT放手一搏赢得了市场空间。

正如上述所分析那样,车联网绝非是互联网或者AI向汽车领域的拓展、渗透,而是完全不同的新硬件、新操作系统、新软件应用的“新物种”,牵扯到更为复杂多变的人、车、路状态,比互联网行业复杂N倍。

不过,好在基本的商业逻辑和发展规律是一致的,车联网的本质也是“连接”。

当然,由于造新能源车比造智能手机门槛要高很多,以致于市面上有一些声音认为“连接”并非是本质决定性作用力,车企制造商更有制造优势,这些巨头同样在做自动驾驶系统,并试着在自身用户数据类做车联网。但是,要放在“AI+”的视野中来看,传统实业公司并没有掌握足够多的出行大数据,也很难有把智能化产品开放给全行业使用的格局,在转型过程中组织变革的管理难题也不容忽视。因此,BAT无疑更适合做为车联网的主力。

当然留给BAT的挑战也不小:

第一,如何先放车辆逐渐实现自动驾驶化,并且保持不同自动驾驶车辆与道路之间形成协同化难度不小;

第二,如何保证每辆车辆数据化精准接入实现智能化调度;

第三,车联网必须是一个通用型的交互平台,未来各自公司之间如何协调标准兼容,互联网公司、车联网公司如何与交通主管单位出行数据打通。

可以预见的是,最终谁的操作系统占据主流,就能率先抢占到车联网世界的“通券”。

结语:

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栽树者还要在一毛不拔荒地中种下一粒,目前这粒车联网的种子已经破土而出,形成幼苗;但是车联网一定是如森林一样同气连枝、交相辉映的活跃生态才有蓬勃生机和前景,目前显然还没有形成气候。笔者认为,车联网的诞生有待于智能汽车大规模量产落地、自动驾驶在安全性、本土化运行稳健之后才会逐渐壮大起来,这本身又需要人工智能在自动驾驶领域算法突破,各个汽车公司在“智慧出行”上觉醒,用户市场教育上有做过铺垫。这一切还需要时间修炼,唯有事在人为,只争朝夕。


关键字:自动驾驶  BAT  车联网 引用地址:BAT冲击车联网的难点与挑战是什么?

上一篇:深评:能否一步到位?自动驾驶路径解析
下一篇:自动驾驶领域的合纵连横已成,究竟哪家会笑到最后呢?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7-25 20:14

自动驾驶中最“危险”的技术
在谈论自动驾驶时,我们谈论的并非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是一套完整的技术矩阵。在这个技术矩阵中,除去雷达传感器、算法之外,还有一项我们非常熟悉的技术——GPS。它的存在,保证了自动驾驶汽车行驶在应当行驶的道路上,而不是像没头苍蝇一样四处乱撞。 我们对GPS简直再熟悉不过了,几乎从拥有手机开始,这项功能就开始伴随我们左右。但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又对这项技术十分陌生,除了大概知道GPS是用来实时定位之外,对它的原理又一无所知。 GPS的全称是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这项存在于每个人手机中的技术,实际上来自于美国军方。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国防部基于对海陆空军的定位需要,研发出了一套基于人造卫星
[机器人]
法雷奥展示自动驾驶汽车 可在城市道路行驶
    自动驾驶汽车技术如今已经成为各大汽车厂商和科技公司的关注焦点,我们也已经看过不少的技术展示。最近,法雷奥和赛峰承包商就在法国巴黎的国家军事博物馆展示了双方联合研发的自动驾驶技术。 法雷奥和赛峰的展示用车是一部大众CC,后者可通过雷达、激光雷达和全方位摄像头来检测周围环境,以实现自动驾驶。虽然本次测试是在博物馆周围的道路上进行的,车速也被限制在了20km/h以内,但行驶环境被模拟成了城市道路,当中包含交通信号灯和慢速行驶/停靠的汽车。 当前方有汽车停下,或是信号灯变红时,这辆大众CC也会刹车,并在道路畅通后继续行驶。此外,它还能检测到限速标识,并对自己的行驶速度进行相应的调整。如果道路前方有行人停留或穿过,它也能在几
[汽车电子]
细说自动驾驶的“摩尔定律”
无人车的炒作已经持续了好几年。有些乐观的公司甚至称2019年或者2020年就将实现商用。但最近一些致命事故以及 Waymo 的雷声大雨点小的商业化努力让人怀疑无人车是不是遥不可及。 实现真正的无人车究竟还要多久?本文作者为无人车初创企业May Mobility的CEO Edwin Olson,针对这个问题,他利用了技术的指数性发展作为假设,试图通过一个指标发现无人车的摩尔定律,进而推导出实现无人车的大概时间,也许比你想象的要长很多。 作为一家无人车公司的CEO,我总是在问一个问题,那就是究竟还要多久 自动驾驶 的士才能在任何时候载人去任何地方。我们已经听到了推销的(“X公司将会在2019年解决自动驾驶的士问题!”)和工程师(“呃,
[汽车电子]
细说<font color='red'>自动驾驶</font>的“摩尔定律”
特斯拉重组自动驾驶软件团队 马斯克亲自挂帅
据外媒报道,特斯拉将重组自己的自动驾驶软件团队,并由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Elon Musk)亲自带领。此次重组也使得公司部分高管被解雇,而有些人则得到提拔。 一直以来,特斯拉都以高离职率而闻名,其自动驾驶团队更是如此。过去几年里,这个团队换了好几位高管。 2016年,Autopilot项目总监斯特林·安德森(Sterling Anderson)离职,并在自动驾驶领域创立了自己的初创公司。 随后,曾帮助开发苹果编程语言的克里斯·拉特纳(Chris Lattner)接任,但他在特斯拉只工作了大约6个月即离职。 2018年,特斯拉出现离职潮,批评家兼大空头查诺斯(Jim Chanos)列出了2018年离开特斯拉的41名高管,包括前人
[机器人]
车载芯片商到底瞄准了何种技术
2016年自动驾驶技术领域扩张意图非常明显,光是在自动驾驶车的晶片细分市场中,除了辉达(Nvidia)、Mobileye、恩智浦(NXP)和德州仪器(TI)等大家耳熟能详的公司外,还涌现出了许多“新面孔” ——例如IP供应商Ceva以及英特尔和高通(Qualcomm)等。汽车OEM厂商正敞开双臂欢迎这些市场新进业者,IHSAutomotive资讯娱乐与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AS)研究总监EgilJuliussen在CES上表示,“这个领域突然变得热闹非凡。”   到现在为止,投资方和媒体社群都非常热衷于支持自动驾驶车技术——感测、摄影机、雷达和光达、地图绘制、演算法、深度网路(或者非深度网路)与人工智慧等等。但对于他们之
[嵌入式]
BMW里的炫酷产品,感受一下汽车里的黑科技
作为高科技产物“落脚点”,汽车行业一直不缺黑科技,比如当下很多车企以及互联网科技企业等热衷的 无人驾驶 ,同样是地地道道的“黑科技”,只不过,受制于现实的条件,无人驾驶目前还只是停留在实验阶段,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相信无人驾驶会真正走上街头,成为人们主要的出行方式。   而在无人驾驶这个黑科技变成烂大街之前,其实还有很多汽车黑科技令人应接不暇,而且这些黑科技并不是在未来,而是在当下。今天小编就来盘点一下这些汽车界的黑科技,让大家好好体验一番“未来已来”的感觉。      No.1  BMW 的手势控制,超级炫酷 召之即来,挥之即去,想想都是一副潇洒模样。而如今的BMW的手势控制即可实现这种超级炫酷的功能。B
[嵌入式]
“卷”向商用车?远程无座舱重卡率先落地L4级自动驾驶技术
“面对汹涌而来的时代变革,商用车行业整体的 新能源 化、智能化已经开启,不过技术的升级对单车效率提升终归有限,智能无人化的立体物流网才是实现高效物流的终极方案。”11月7日,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CEO范现军在品牌日活动上如是说道。 语毕,远程汽车便公布了创领行业发展的全场景零碳智慧物流方案——天地一体化系统,并基于该理念推出了吉利首台无驾驶座舱的汽车远程星瀚H无座舱重卡,以及面向城市场景千变VAN化的全新物种远程超级VAN。 天地一体化系统,重构立体陆运生态 据了解,天地一体化系统是远程汽车面对行业变革的时代需求,为高效物流升级带来的全新答案。 图片来源:远程汽车 该系统通过数据赋能驱动,全面整合地表生态
[汽车电子]
“卷”向商用车?远程无座舱重卡率先落地L4级<font color='red'>自动驾驶</font>技术
谁抓住了地图,谁就抓住了自动驾驶的未来
2019年4月,上汽荣威曾经发布了一款非常特别的车:Marvel X Pro。 作为一年前发布的 Marvel X的全面升级版,其最特别之处,在于对“AI Pilot”智驾辅助系统大幅度升级。这项升级,使其具备了一项名为“最后一公里内自动泊/取车”的功能。 Marvel X Pro是基于Marvel X的重大升级,外观上改变极小,主要提升在“大脑” 最后一公里”问题,几乎折磨着每个司机。 早晨通勤期间遭遇突发交通拥堵,距离打卡差5分钟时开到单位楼下;一身疲惫驾车回到自己居住的社区之时;周末带着全家去购物中心,孩子望着商场里的“恐龙秀”欢呼雀跃——然而在这些时刻,我竟还需要把车开下地库找车位! 类似的场景,
[汽车电子]
谁抓住了地图,谁就抓住了<font color='red'>自动驾驶</font>的未来
小广播
最新汽车电子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随便看看

 
EEWorld订阅号

 
EEWorld服务号

 
汽车开发圈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