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在科幻电影里面看到炫酷的全息投影的场面,像《钢铁侠》等美国电影大片中,人只需要挥一挥手指,眼前的虚拟画面随之变换,简直酷毙了。虽然我们在春晚以及一些明星的演唱会上都有见识到全息投影带来的的震撼效果,不过投影出的明星“出场费”也不菲,一下子又拉开了我们与全息投影的距离。
不过全息作为一种真正的“无界”显示技术,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多车企的关注。12月20日,智能驾驶舱解决方案提供商
就发布了一款AI全息智能系统,facecar联合创始人朱家明告诉亿欧记者,未来两年之内将应用在乘用车上。
facecar是一家扎根中国市场、专注于汽车智能座舱体验创新的设计咨询机构, AI全息智能系统faceair 是facecar在全息应用研发里程中其中一项研发成果,研发团队基于全息黑科技,结合智能汽车用户体验场景、眼球、手势、语音、脑电波和超声波反馈等技术,致力于为用户提供具有沉浸感与真实感的智能驾乘体验。
沉浸式的交互,驾驶安全置之何处?
全息投影的确能把虚拟的东西具象化,增强交互的真实感和代入感,但也有可能会分散驾驶者的注意力,在汽车行驶过程增加安全风险。
朱家明对此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他认为AI全息影像系统恰巧能够降低驾驶安全隐患,现在的汽车中控屏幕越来越大,应用较多,操作比较麻烦,用户需要斜视去看屏幕,而全息交互可以让应用出现在驾驶员的右下方或者直接拖拽到驾驶员的视线正前方,完美地解决了距离问题,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是提升了汽车的安全性能。
即便是解决了视线与屏之间距离所带来的安全隐患,但在驾驶过程中沉浸式的进行交互,还是难免会让驾驶员分心,尤其是当前网络带宽不一定能够流畅的支持这项交互体验,反倒适得其反,若因为延时造成交互效率降低,反而会带来新的安全隐患。驾驶员的安全该怎样保障呢?这可能是技术提供方首要考虑的问题了。
混搭智能汽车,是噱头还是刚需?
在一些行业人士看来,汽车搭载全息影像系统更多是一种华而不实的噱头,驾驶员在驾驶途中应当减少一切可能影响驾驶员注意力的因素,增加一些“花里胡哨”的应用达不到刚需, “鸡肋”的应用设计也形成不了用户粘度。
在朱家明看来,汽车结合全息影像系统,可以有效的解决驾驶员视线问题,原来的汽车屏幕都是在固定的位置,用户的浏览并不是很方便,facecar的全息投影能够让拉近驾驶员视线与信息的距离,能够洞察驾驶员的个性化需求,通过语音、手势等交互技术与驾驶员和乘客无界交流,实现智能导航,情感陪护和安全护航。
其次,全息还可用于副驾和后排娱乐、个性化的全息游戏,让旅途充满乐趣,甚至可以通过全息将“人—车—家—生活”无界连通,将车打造成真正的第三空间。是噱头还是解决用户刚需,仍需要商用量产后让客户的体验结果反馈来下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