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研发4D摄像头 强化光场摄像机画面及视场效果

发布者:advancement4最新更新时间:2017-08-14 关键字:斯坦福  4D摄像头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据外媒报道,斯坦福大学及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UCSD)研发了一款单中心透镜(monocentric lens),并将该透镜与多个采用了微透镜阵列(microlens array)的感器相连,大幅提升了光场(light field,LF)所能捕获的视场(field of view,FOV)——该款摄像头能生成4D影像,可捕获138°视场范围内的信息。

该摄像头被用于首款采用单镜头、宽视场(也有译为“广视域”,wide field of view)的光场摄像机中,可产生信息丰富的影像及视频帧,进而使机器人能更好地执行全球导航并了解物距(object distance)及表面纹理(surface texture)等特定环境信息。据研究人员预计,未来该项技术将被应用于自动驾驶车辆中并强化其性能。此外,该项技术还将被用于虚拟现实(VR)技术。研究人员在今年7月举办的2017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会议(CVPR 2017)上展示了该项新技术。   

据斯坦福大学电气工程学教授Gordon Wetzstein透露:“对计算机视觉应用的拓展而言,光场捕获及处理能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提供丰富的纹理、深度信息(depth information),简化任务的复杂程度。尽管光场摄像头已实现商业化应用,但当前的设备尚无法提供宽视场影像,这是由于其在一定程度上受限于鱼眼透镜(fisheye lenses),从根本上讲,后者的入瞳直径(entrance pupil diameter)受限,进而严重制约了深度灵敏度(depth sensitivity)。”

他还表示:“在这项研究中,我们谈到了一款全新紧凑型光学设计,将单中心透镜与多个采用了微透镜阵列的传感器相连接,将光场摄像头的视场捕获能力提升到空前水平。得益于优异的光场表现能力,研究团队提出了一套全新的方法,高效地实现了球面透镜(spherical lens)与平面传感器(planar sensors)的连接,取代了价格高昂、体积庞大的纤维束(fiber bundles)。”

该团队制作了一部单传感器光场摄像机样机,旋转与固定式主透镜相对的传感器,进而模拟宽视场的多传感器情境。最终,该团队还谈到了一套处理工具链(processing toolchain),其中包括:一款实用的球面光场参数设定。此外,该团队还论证了关于室内及室外全景(indoor and outdoor panoramas with)的深度估算(depth estimation)及捕获后重新聚焦(post-capture refocus),其4D影像的像素值为15 × 15 × 1600 × 200(72 MPix),视场为138°。




Gordon Wetzstein教授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电气工程学教授Joseph Ford开展合作,共同推动该研究项目。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研究人员设计了一款球面镜,可为该摄像头提供极宽的视场,其视场涵盖了摄像头周边近三分之一的区域。

Ford教授所带领的团队早前参与了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的“SCENICC”计划并研发了一款球面镜,旨在打造一款紧凑型视频摄像头,该产品可捕获360度高清全景影像,各视频帧数可达1.25亿像素量(125 megapixels)。在该项目中,光导纤维束(fiber optic bundles)所用视频摄像头将球面影像与传统的平面影像焦点平面(flat focal planes)相结合,进而提升其画面性能,但其成本较高。


Dansereau教授

新款摄像头采用了一种球面透镜,可借助小晶体及数字信号处理来消除纤维束。Ford教授实验室的光学设计与系统集成硬件技术与Wetzstein实验室的信号处理及算法技术的结合产生了一套数字化方案,在产生极宽的影像的同时提升其图片分辨率。

该款摄像头还依赖于斯坦福大学研发的光场摄影(light field photography)技术,可提供4D影像。该款摄像头可捕获射向透镜的双轴线方向的光线,并将该光照信息与2D影像相结合。光场摄影的另一项特点是在捕获影像后可对影像重新聚焦,因为该影像包括光源位置及光源方向(light position and direction)。机器人或将采用该项技术,使其视野不受雨水及其他遮挡物的影响。

该款摄像头像常规摄像头一样,能够远距离运行,其设计旨在提升特写影像(close-up images)的品质。作为虚拟现实系统的一部分,其深度信息或将生成更多的现实场景的无缝效果图,以便更好地为实现这类场景与虚拟部件的一体化提供支持。

目前,该款摄像头处于概念验证阶段,该团队计划了制作一款紧凑型样机,用于在机器人上进行测试。该研究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英特尔视觉及体验运算伙伴项目(Intel Partnership on Visual and Experiential Computing)提供资金。


关键字:斯坦福  4D摄像头 引用地址:斯坦福研发4D摄像头 强化光场摄像机画面及视场效果

上一篇:谷歌申请自动驾驶专利:如将撞人 车身立刻变“柔软”
下一篇:ELMOS推出汽车超声泊车辅助系统超声芯片E524.08/09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7-25 19:44

斯坦福大学缩小激光雷达机械与电子元件 让激光雷达降至几百美元
如今的自动驾驶汽车都会采用一种昂贵的雷达技术——激光雷达,利用激光发现道路上的物体。多年来,工程师和企业都在研发自动驾驶汽车,但是还有一个障碍在阻碍自动驾驶汽车的价格变得更便宜,进而提高普及率,即需要找到方法降低激光雷达的价格,而此种技术又是机器人导航系统的关键,能够通过从障碍物上反射回来的光波,让自动驾驶汽车发现并避开道路上的行人和其他危险。 (图片来源:斯坦福大学) 不过,如今的激光雷达都会采用复杂的机械部件,以发射手电筒大小的红外激光,会像老式警车上安装的警灯一样旋转,价格为8000至30000美元。 在此背景下,据外媒报道,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一个团队在电气工程师 Jelena
[汽车电子]
<font color='red'>斯坦福</font>大学缩小激光雷达机械与电子元件 让激光雷达降至几百美元
斯坦福大学研发出植入式无线充电芯片
据西班牙《世界报》5月19日报道,将电子设备植入人体用于医疗目的已成为一种有前途的新兴治疗方法。多年以来,世界各地的实验室致力于这些植入设备的研发,并应用于某些疾病治疗,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但与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很多电子设备一样,电力供应成为这些植入设备的障碍之一。 通常它们携带的电池隔一段时间就需要经过再次植入手术进行置换,而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提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新方法,他们的研究成果刊登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月刊上。 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米粒大小的电子芯片,可通过外在设备发射电磁波进行无线充电。这个外在设备的外观就像一张信用卡,把它放置在植入芯片皮肤上方就能给芯片充电。 目前这套设备仅在猪和兔子身上
[电源管理]
斯坦福全球AI报告:近十年来中国发表的论文数量增长150%
近日, 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以及OpenAI等联合发布了第二届人工智能指数(AI Index)年度报告。与去年同期的第一期重点介绍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和工作岗位的增长速度不同,今年第二期的报告则广泛地从全球视角介绍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现状,从人才培养、自主创新、发展差异、科研成果等方面分析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从学术界的论文数量、科研成果和人才需求来看,均获得显著上升,成果丰硕。其中,2017年对机器学习相应人才的需求比2015年暴增35倍,近十年来人工智能领域论文发表量增长七倍,而中国发表的论文数量增长了150%。 论文细分领域也同样呈现高速增长,而且人工智能的各个专业领域均进入科研热情期。2017年发表的AI论
[机器人]
MIT携手斯坦福打造集成处理器和内存的3D芯片
为了追赶摩尔定律,麻省理工与斯坦福两所大学的计算机科学家和电气工程师们,携手开发出了一种集成了内存和处理器、并采用碳纳米管线来连接的3D 计算芯片。该团队制造了一台小规模的碳纳米管(CNT)计算机,它能够运行程序、简单的多任务操作系统、以及执行 MIPS 指令。项目领导人 Max Shulaker 相信,该技术能够克服逻辑电路和内存之间的通讯瓶颈。 CNT 芯片渲染图,各层之间通过纳米导线来通讯。 当前工程师们所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日益增长的处理器(或存储)性能、与不断往返的大量数据传输之间的矛盾。即使当前最快的 CPU 和 RAM,仍受制于传统的并行总线架构。 而斯坦福/麻省理工研究团队的 3D 芯片,则交错布置着逻辑与内存层
[半导体设计/制造]
英伟达和斯坦福合作开发超薄VR眼镜,只有2.5毫米
  如果看到一个人眼前戴着有些笨重的仪器,还时不时地会挥舞四肢,大概率就能猜到,这个人应该是在玩 VR 游戏,戴着的那个酷似护眼仪的‘大块头’就是 VR 头显设备。   VR 技术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已经有了不小的进步,但 VR 头显却始终略显笨重(对颈椎实在是太不友好了)。于是,如何让它们变得轻薄就成了这个领域不能忽略的问题。   想让 VR 头显能实现轻型化,英伟达(NVIDIA)公司与斯坦福大学的两队研究人员合作发布了一篇论文展示最新的研究——是一种用于虚拟现实(VR)的超薄全息眼镜。   其实 VR 头显如今依旧是这种让人用起来颇为不便的尺寸,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技术方面的障碍还有待突破。目前主流的 VR 头显设备的显示
[手机便携]
斯坦福开发全球首台碳纳米晶体管计算机
北京时间9月26日消息,据英国学术杂志《自然》报道,斯坦福大学研发人员开发出了全球首台基于碳纳米晶体管技术的计算机,并已经成功测试运行,这表明人类未来在开发新型电脑设备时有望摆脱对硅晶体技术的依赖。   斯坦福大学开发的碳纳米管计算机 斯坦福大学项目研究小组出版论文联合作者马克斯-夏拉克尔(Max Shulaker)说:“这是人类利用碳纳米管生产的最复杂的电子设备。关于纳米技术有非常多极具创意的应用,但人们从未想过该技术能够以如此实际、实用的方式被利用。” 夏拉克尔团队研发的首台纳米电脑仅采用了178个晶体管,不过该设备只能运行支持计数和排列等简单功能的操作系统。 碳纳米管在1991年被日本NEC公司的饭
[半导体设计/制造]
<font color='red'>斯坦福</font>开发全球首台碳纳米晶体管计算机
小广播
最新汽车电子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EEWorld订阅号

 
EEWorld服务号

 
汽车开发圈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