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的特斯拉Model 3再一次发生难产事故,2017年12月底,马斯克说2018年3月就能实现5000辆/周的目标。但是后来却被推迟,据悉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则需要等到6月份。
今天特斯拉再次掀起轩然大波,决定公司命运的 Model 3 仍然没能解决产能爬坡问题。
去年10-12月,特斯拉只生产了2425辆 Model 3。直到2017年的最后几天,Model 3 的产能才冲刺提升到1000辆/周。有超过40万的付费预订用户在苦苦等待拿到自己的 Model 3。
按惯例公布 2017年 Q4 产销量时,特斯拉再一次把5000辆/周的产能目标,推迟了3个月,这已是特斯拉第二次延后了这个关键的产能目标。
最初特斯拉要在2017年12月底,实现5000辆/周的目标。2017年11月的Q3 财报分析师会议时,Elon Musk 说要等到2018年3月底才能实现这个产能。今天特斯拉说,想实现这样的产能要等到6月份。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 Model 3 这么难大量生产呢?这里列出一些可能性讨论。
先说一下 Model 3 究竟是怎么生产的。造 Model 3 靠2座工厂,一座工厂是内华达州荒漠中的1号超级工厂。这里生产 Model 3 的动力单元和电池组。另一座工厂是 Fremont 工厂,这里负责焊接车身、喷涂然后在总装车间把动力单元、电池等零部件组装成一辆完整的 Model 3。Model S/X 也都在这里生产。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Model 3 生产流程中,有哪些可能是瓶颈。
一个主流行业意见是焊接。Elon Musk 自己公布共一个 Model 3 车身焊接产线的视频,说当时正在以正常速度1/10的节奏生产。制造专家说视频中的焊接工艺有问题,并分析说,特斯拉之前的两款车型 Model S/X 都是全铝车身,而 Model 3 是钢铝混合车身。特斯拉缺乏这方面的经验。
特斯拉自己曾公开宣布找到了 Model 3 产能问题所在。在2017年 Q3 致股东信中特斯拉写道:目前我们最重要的产能限制是1号超级工厂的电池模块组装产线。产线上要把电芯封装成模块,再把4个模块封装在一个全铝壳体内,这就是 Model 3 的动力电池组。电池模块的设计和自动化生产工序都很复杂,这让电池产线的产能爬坡花费更久的时间。
2017年 Q4 Elon Musk 发过几条推特,表示自己正在1号超级工厂昼夜加班,解决产能瓶颈问题。特斯拉最亲密的合作伙伴松下的 CEO 也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确认了这点。并表示问题已经找到,产能很快就可以提升。
钢铝车身焊接在汽车业内并不是难解决的问题。别忘了特斯拉还转为自动化产线收购了德国的自动化工程公司 Grohmann Engineering。即便特斯拉在焊接上碰到了问题,也不会拖这么长时间无法解决。
根据 Elon Musk 投入的精力来看,限制 Model 3 产能的关键问题应该还是1号超级电池工厂的电池产线。但不论是松下的 CEO 还是 Elon Musk 都对解决这个问题过于乐观了。Model 3 采用了全新规格的2170电芯,在行业内也是第一家这么干的公司。但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让特斯拉和松下两位电池专家都这么为难。
Model 3 产量对特斯拉来说至关重要。抛开战略意义不谈,Model 3 产能爬坡能大幅度缓解特斯拉的现金流问题。因为特斯拉能在向供应商付款之前先收取用户的车款。下半年量产 Model 3 以来特斯拉已经烧掉约22亿美元。所以今年上半年实现5000辆/周产能前,特斯拉会烧掉更多的资金。特斯拉很可能需要再次融资来解决资金问题。但还有一个比资金更大的挑战,那就是 Model 3 预订车主还会等多久。毕竟现在越来越多的新电动车产品上市。
关键字:Model3 特斯拉
引用地址:
解说特斯拉Model 3的难产事故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7-25 19:56
剑指特斯拉!微软、OpenAI将联合领投5亿美元人形机器人项目
近日,新晋3万亿俱乐部成员,目前美国市值最高的科技公司微软,在 机器人 领域传出重磅投资消息。知情人士透露,人形机器人初创公司Figure AI正在筹备着新一轮高达5亿美元(约合35亿人民币)的融资,由微软和其投资的人工智能企业OpenAI领投。 据透露,微软可能在本轮融资中投入9500万美元,OpenAI将会投500万美元,合计1亿美元,若本轮融资顺利完成,Figure AI的投前估值可能达到预计达到1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33亿元。 在线人才网站转投机器人,宝马已预定其人形工人 Figure AI的创始人Brett Adcock(B.A)曾是人才招聘网站平台Vettery的创办者,2013年,Brett Adcock和Ad
[机器人]
实话实说,特斯拉为啥能成功
许多年来,制约电动汽车发展的,在表面上看是成本和性能,但实际上却是“单价”,电动汽车涉及到的各零部件模块,其技术都是成熟的,只要能成功地把电动汽车“单价”做到足够高,通过集成各种高端技术,其他的问题将不再是问题。特斯拉用豪车定位,顺利斩断了横在行业面前的“戈尔迪之结”,向世人验证了电动汽车的商业模式。
对于电动汽车来说,2013年是极富含金量的一年。就在本年的第一季度,特斯拉汽车扭亏为盈,并提前9年还清美国政府贷款,这在相当大程度上标志着电动汽车商业模式的成立,在全球范围内给整个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信心。特斯拉汽车公司成立于2003年,在其两大创始人当中,马丁·艾伯哈德是一名硅谷工程师、资深车迷,而另一名创始人埃隆·马斯克,则
[嵌入式]
特斯拉产能被质疑:即便火力全开 订单2019年才能完成
腾讯科技讯 本周,马斯克的心情简直就像坐了过山车。周一时他还高高兴兴的宣布Model 3即将下线,但随后股市却不给他面子,特斯拉市值在两天内蒸发了120亿美元,遗憾将美国第一大车厂之位又让给了通用。不过,这样的小挫折哪能挡得住硅谷钢铁侠,周末他就在Twitter上宣布首辆Model 3已经下线,正在接受最后的质检。 虽然Model 3下线的消息已经够消费者高兴一阵子了,但他们恐怕一时半会还提不了车,因为Model 3的订单堆积如山(接近40万台),但特斯拉的产能却相当可怜。本月,只有30位幸运车主能提车,下个月则是100位,9月份则为1500位,到了年底Model 3的月产能才能提升到2万辆。如果这就是特斯拉火力全开的水平,那
[手机便携]
特斯拉“三电”技术为什么这么牛?
目前,新能源电动汽车已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趋势,而三电的核心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车的性能。对电动车来说,包含电池、电机、电控在内的三电系统,更能直接作用于车辆的续航、极速 成本、安全等诸多维度。 可以说,“三电”技术是一辆电车的灵魂。 对于,很多人来说,特斯拉是电车行业毫无争议的领头羊,那么特斯拉的三电技术到底如何?今天,我们就一起聊聊。 电池 作为“三电”技术之首,电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特斯拉采用业内突破的圆柱形电池设计,具有更好的散热和安全性能,圆柱形电池的成组性可以更好地适应输出需求。 特斯拉电池内阻非常小,本身耗电很低。这种电池的电芯采用镍钴铝材料,让电池密度更强,在同一电池体积下,可以排列更多
[汽车电子]
特斯拉东进的逻辑与烦恼
“ 特斯拉 来华建厂肯定会对国内新能源汽车有冲击的。但是我认为这里面利大于弊。 特斯拉 肯定还是会对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发展带来带动作用。”在 CarTek 创始人刘琦看来, 特斯拉 在中国建厂将起到“鲶鱼效应”。下面就随汽车电子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特斯拉东进的逻辑与烦恼 传言最终在澄清中被攻破。 最新的消息显示,特斯拉官方回应,特斯拉正在与上海市政府探讨在当地建立汽车制造工厂的可能性,特斯拉仍将继续对潜在工厂选址进行评估。 这意味着,事实并非如一周前媒体报道最初的那样。 6 月 20 日,有媒体援引彭博社消息称,特斯拉已经同上海市政府达成协议,特斯拉首个中国工厂将落户上海临港开发区。该消息一
[汽车电子]
特斯拉为何失败?皆因马斯克不懂中国富人
美国“钢铁侠”马斯克在中国“水土不服”,适应能力明显不如德国的马克思。由于销售业绩惨不忍睹,马斯克旗下的特斯拉中国公司眼下正忙着裁员,预计有30%的人会被裁掉。
头顶光环的马斯克,不仅是美国硅谷的宠儿,到中国后也是倍受欢迎,那火爆程度不亚于影视巨星。感受到中国人民似火的热情后,马斯克也不禁头脑发热,居然将在中国的销售目标由3000调高到至少一万辆。
然而,汽车产业毕竟不是娱乐业,个人再有魅力也不能替代产品的实力。去年,特斯拉在中国的上牌量仅为 2499 辆,连预计销售目标的三分之一都没达到。
业绩不好就得裁员,资本主义国家的企业就是这样的冷酷无情,一点都不如俺们的国企有温情啊。
那么,有人会
[嵌入式]
论电池核心技术,比亚迪完胜特斯拉?
比亚迪和特斯拉的电池技术差距是1和0的区别,特斯拉本身没有电池甚至电机技术,这两项核心部件是依靠采购的。 特斯拉知名度最高的是镍钴铝18650三元锂电池,所谓18650指电池尺寸为:直径18mm、长度65mm、0指圆柱形,这种电池应用很广泛特斯拉使用的是日本松下电池,电池不仅应用于汽车还在IT行业广泛应用。 松下18650的特点是单体能量密度足够高,为223WH/KG,不过系统能量密度比较低实际提升续航也是靠堆电池,以model X为例工况法续航为507公里而电池容量已经达到100kwh,实际表现多少是有些不尽人意的。 不过特斯拉后续的车型会换用27100电池,尺寸为直径21mm、长度70mm的圆柱形电池,体积加大之后
[嵌入式]
国产电动车续航历程超越特斯拉,一次充电行驶682公里
北京鸿远蓝翔电动汽车技术公司的第三代新能源汽车经过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验,一次充电跑出了续驶682公里的成绩,超过公开数据来源中的美国特斯拉502公里的续驶数据。
北京鸿远蓝翔电动汽车技术公司董事长朱和丰透露,根据国家检测报告显示,第三代新能源汽车一次充电68.9千瓦时,续驶里程达到了682公里,换算出的能耗数据为101瓦时/公里;而根据公开数据,美国特斯拉的相应能耗为169 瓦时/公里(要充85千瓦时电,跑502公里),相比之下,鸿远蓝翔的国产技术显然是“耗电更少、跑得更远”,这是中国自主研发的新能源汽车技术第一次领先于国外大公司品牌。
[汽车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