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波雷达和激光雷达的对比

发布者:Howard_Sun最新更新时间:2018-01-31 来源: 互联网关键字:毫米波雷达  激光雷达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随着自动驾驶的火热,激光雷达受到前所未有的追捧,因为其具有高精度、大信息量、不受可见光干扰的优势。但我们可以注意到,目前主流的自动驾驶方案并未完全抛弃毫米波雷达,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一、引子


  首先要明确,这里要讲的雷达是发射电磁波的正经雷达,而不是发射机械波的倒车雷达。


  二战军迷和历史研究者大概对雷达技术的渊源了如指掌:第一台实用雷达就是用于探测试图半夜从空中越过英吉利海峡的德农——坐着飘在天上的金属壳的德农。之后雷达既在太平洋夜战中碾压过岛国训练有素的战列舰观察兵的光荣时刻,也有过在贝卡谷地被犹太人的反辐射导弹炸成渣渣的惨痛历史。


  雷达从战争机器转职交通行业的初期伴随着无数车主的血泪——雷达测速。而现在雷达成为了车主摆脱油门的助手——自适应巡航的主传感器,以及并线的保护神——盲点监测和并线辅助用传感器,还偶尔扮演避免追尾事故的最后一道防线——自动紧急制动用传感器。


  二、构造和原理


  目前车载雷达的频率主要分为24GHz频段和77GHz频段,其中77GHz频段代表着未来的趋势:这是国际电信联盟专门划分给车用雷达的频段。严格来说77GHz的雷达才属于毫米波雷达,但是实际上24GHz的雷达也被称为毫米波雷达。


  在工程实践中,雷达天线具体实现的方法有很多种。目前车载雷达中比较常见的是平面天线阵列雷达,因为相比其他实现方式,平面雷达没有旋转机械部件,从而能保证更小的体积和更低的成本。下面以目前常见的平板天线雷达为例,介绍车载雷达的构造和原理。


  先对车载雷达有个直观地认识:

  

  其中从上至下分别是10条发射天线TX1,然后是2条发射天线TX2,最后是4条接收天线RX1至RX4。


  两组发射天线分别负责探测近处和远处的目标,其覆盖范围如下图所示:

  

  这里因为近处的视角(FOV)比较大,大概有90度,所以需要更多天线,而远处的视角小,大概只有20度,所以两根天线就够了。

  

  雷达通过天线发射和接收电磁波,所发射的电磁波并非各向均匀的球面波,而是以具有指向性的波束的形式发出,且在各个方向上具有不同的强度,如下图所示:

  

  雷达主要测量目标的三个参数:位置、速度和方位角。下面简单说说这三个参数的测量原理。


  位置和速度


  这两个参数的测量原理在小学科普课本里就讲了:雷达波由发射天线发出、被目标反射后,由接收天线接收雷达回波。通过计算雷达波的飞行时间,乘以光速再除以2就可以得到雷达和目标之间的距离。


  而根据多普勒效应,通过计算返回接收天线的雷达波的频率变化就可以得到目标相对于雷达的运动速度,简单地说就是相对速度正比于频率变化量。当目标和自车接近时,回波的频率相比发射频率有所升高,反之则频率降低。


  实现位置和速度的测量的具体方法根据雷达采用的调制方式的不同而有所不同。雷达的调制简单来说就是为了实现雷达回波的识别和飞行时间的测量,需要在雷达发射的电磁波上加入标记和时间参考。在车载雷达中主要使用幅值调制和频率调制两种方式。


  方位角


  通过并列的接收天线收到同一目标反射的雷达波的相位差计算得到目标的方位角。

  

  其中方位角αAZ可以通过两个接收天线RX1和RX2之间的几何距离d以及两天线收到雷达回波的相位差b通过简单的三角函数计算得到。


  三、应用实例


  毫米波雷达最常见的三种用途是:


  ACC(自适应巡航)


  BSD&LCA(盲点监测和变道辅助)


  AEB(自动紧急制动,通常配合摄像头进行数据融合)


  作为已经量产多年的技术,我想就不用再介绍以上功能的具体内容了。让我们来说点更有趣的事:


  a) 雷达的数据处理流程


  实现ACC等功能的核心技术是目标识别与跟踪。在接收天线收到雷达回波并解调后,控制器对模拟信号进行数字采样并做相应的滤波。接下来用FFT手段将信号变换至频域。接下来寻找信号中特定的特征,例如频域的能量峰值。在这一步还不能得到我们需要的目标,获取的仅仅是雷达波的反射点的信息。


  并且,对于很多高性能雷达来说,此时获得的多个反射点可能来自一个物体,例如一辆货车可能形成5-10个反射点。所以首先还要将很可能属于同一物体的反射点匹配到同一个反射点集群中。接下来通过跟踪各个反射点集群,形成对物体的分布的猜测。


  在下一个测量循环中,例如通过卡曼滤波,基于上一次的物体分布,预测本测量循环中可能的物体分布,然后尝试将当前得到的反射点集群与预测结果进行匹配,例如通过比较物体的位置和速度等参数。当反射点集群与上一测量循环得到的物体信息匹配成功时,就得到了该物体的“轨迹”,同时该物体的可信度增加,反之则可信度下降。只有当一个物体的可信度超过一定门限时,该物体才会成为我们关心的目标而进入所谓的目标列表。


  b) 关于雷达的两个小问题


  雷达到底能不能探测到静止目标?


  很多早期的ACC系统不会对静止物体作出反应,也就是说,如果前方有静止物体,例如在进入探测范围之前就停在前方的车辆,ACC并不会将该车作为目标,不会发出减速请求。所以有人以为雷达无法探测静止物体,这其实是一个误解。


  通过之前的叙述,我们可以看到,雷达探测能力只和物体的雷达波反射特性有关,不涉及其任何运动特性,所以只要物体的雷达反射截面足够大,该物体不存在无法探测的问题。早期ACC不对静止物体作出反应主要是由于目标分类的缘故。由于早期的雷达的角分辨率较低,导致高度方向和横向的分辨率较低,无法很好的区分可以越过的物体,例如井盖,或者可以从下方穿过的物体,例如路牌。


  所以为了避免ACC误动作,比如在高速公路上由于路牌而制动,设计成不对从探测到开始就保持的静止物体进行反应,因为无法判断该物体是基础设施还是交通参与者。另一方面,即使是早期的ACC系统,由于雷达保存了该目标的历史信息,如果已经探测到的车辆从行驶中制动到停止,系统仍然能够将该物体划分为交通参与者,从而进行制动。


  相比激光雷达的优势?


  随着自动驾驶的火热,激光雷达受到前所未有的追捧,因为其具有高精度、大信息量、不受可见光干扰的优势。但我们可以注意到,目前主流的自动驾驶方案并未完全抛弃毫米波雷达,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首先就是大家都知道的天气原因。激光的波长远小于毫米波雷达(nm vs mm),所以雾霾导致激光雷达失效并不是段子。同样的原因,毫米波雷达的探测距离可以轻松超过200米,而激光雷达目前的性能一般不超过150米,所以对于高速公路跟车这样的情景,毫米波雷达能够做的更好。


  其次,毫米波雷达便宜啊,作为成熟产品,毫米波雷达目前的价格大概在1.5千左右,而激光雷达的价格目前仍然是以万作为单位计算的。并且由于激光雷达获取的数据量远超毫米波雷达,所以需要更高性能的处理器处理数据,更高性能的处理器同时也意味着更高的价格。所以对于工程师而言,在简单场景中,毫米波雷达仍然是最优选择。

关键字:毫米波雷达  激光雷达 引用地址:毫米波雷达和激光雷达的对比

上一篇:特斯拉回应手工组装电池:电池质量、安全没有问题
下一篇:毫米波雷达的优势,ADAS趋势下的大爆发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7-25 19:59

博世推出新一代长距离激光雷达传感器 完善传感器产品组合
长距离激光雷达(Lidar)与雷达、摄像头全面保障安全 董事会成员Harald Kroeger:“通过完善传感器产品组合,博世将率先助力自动驾驶成为现实。” 博世技术覆盖自动驾驶全场景应用 博世长距离激光雷达传感器将成为首款适用于车规的解决方案 斯图加特/拉斯维加斯——为了使安全的自动驾驶能够成为现实,除了摄像头和雷达,还需应用第三种传感器技术。现在,博世首款适用于车规的长距离激光雷达传感器(光检测和测距)已进入量产开发阶段。激光测距技术对SAE定义的L3到L5级自动驾驶至关重要。博世新一代传感器同时覆盖长距离和短距离,并适用于高速公路和城市道路的自动驾驶场景。通过规模化量产,博世希望降低这项高精技术的成本,
[汽车电子]
车载激光雷达2021年将呈爆发之势
近日,蔚来官方宣布,蔚来首款旗舰轿车将于 1 月 9 日 NIO Day 2020 正式发布。通过拉升蔚来官方全新轿车的预告图曝光发现,新车或将搭载激光雷达,该车将是蔚来首款搭载全新自动驾驶技术的旗舰轿车。 激光雷达凭借更高的测量精度、更快的响应速度以及更远的探测距离,成为高等级自动驾驶的关键技术之一。当前行业处于规模商用的前夜,行业有望在 2021 年迎来加速发展。基于此,蔚来轿车将有望达到最高 L4 级的自动驾驶水平。据悉,激光雷达之外,新车还将搭载蔚来最新的自动驾驶技术、150kWh 电池系统以及第二代换电站等核心技术。 除蔚来外,近期国内多家巨头密集发布激光雷达相关产品。1 月 1 日,小鹏汽车宣布与大疆孵化的 L
[嵌入式]
车载<font color='red'>激光雷达</font>2021年将呈爆发之势
Lumotive与立景光电推出联合方案 在激光雷达系统中实现光束转向技术
(图片来源:Lumotive官网) 据外媒报道,自动驾驶汽车激光雷达系统初创公司Lumotive与奇景光电(Himax Technologies,Inc. )子公司立景光电(Himax Display, Inc.)共同宣布推出联合开发解决方案,在激光雷达系统中实现光束转向技术。该解决方案结合立景光电 LCOS(硅基液晶)技术与Lumotive的LCMs(液晶超表面)专利技术,显著提高激光雷达系统性能和可靠性,并降低成本。Lumotive激光雷达解决方案将支持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和完全自动驾驶汽车,例如机器人出租车和自动驾驶卡车。 激光雷达是自动驾驶系统的关键3D传感技术,需要先进光束转向技术提供高性能和商业可行性。传统意
[汽车电子]
Lumotive与立景光电推出联合方案  在<font color='red'>激光雷达</font>系统中实现光束转向技术
单芯片毫米波雷达传感器的实用性有哪些?
最受欢迎的新型传感器之一:单芯片雷达片上系统(system-on-chip,SoC),其在汽车中的广泛采用大幅提高了销量,从而促进了价格的下降。这些精密的IC器件对汽车制造商而言至关重要,对其它应用也同样有很大的吸引力。在汽车应用领域,尽管IC器件将继续占据主导地位,设计人员也在探索一系列新用途可以提高安全性和便利性。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21ic.com/app/auto/201805/763604.htm   雷达IC 谁能想到单芯片雷达呢?虽然现在多个制造商已经设计制造出多种形式的单芯片雷达。大多数国家已经开发出24GHz、76-81GHz、94GHz频段的芯片。尽管连续波(continuous-wave
[汽车电子]
车载传感器网络是什么 智能网联汽车毫米波雷达的作用
车载传感器网络是什么 车载传感器网络是指在汽车或车辆系统中使用的一种无线传感器网络。它通过在车辆上部署多个传感器节点和通信设备,实现对车辆及其周围环境的数据采集、处理和传输。 车载传感器网络可以用于监测车辆各个方面的信息,例如车速、油耗、发动机温度、液位、轮胎压力等。它能够实时获取车辆运行状态、环境条件和驾驶行为等相关数据,并将这些数据通过无线通信技术传输到车辆内部的控制单元或外部远程服务器进行处理和分析。 通过车载传感器网络,车辆系统可以获得更全面、准确的信息,从而提供更高效、安全和智能化的驾驶体验和功能。例如,基于车载传感器网络可以实现车辆位置追踪、智能导航、车辆诊断、碰撞预警、自动驾驶等功能。 总之,车载传感器网
[嵌入式]
苹果自动驾驶测试汽车曝光,只做硬件不做车?
自动驾驶 创业公司Voyage联合创始人马克凯利斯特·希金斯(MacCallister Higgins)在周三发布了一段苹果公司测试版自动驾驶汽车的短视频。视频显示,苹果自动驾驶测试汽车顶部配备了一套 传感器 和自动化硬件。   苹果“泰坦项目”自动驾驶测试汽车改装自雷克萨斯SUV,这并不是它与顶部阵列的首次曝光,但可能是最近距离观看的一次。而且,这个视频是从专家的视角拍摄,而不是恰好偶遇的路人。例如,希金斯称,苹果自动驾驶测试汽车顶部的大型阵列实际上可能包含了“大部分计算堆栈”,与许多其他自动驾驶汽车的配备方式不同。     希金斯还表示,苹果自动驾驶测试汽车的前面和后面均配备了6个 激光雷达 。一位观察人士称,把雷达阵列置
[嵌入式]
解析英伟达自动驾驶的计算平台架构
鉴于 Orin 要到 2022 年才能量产,目前英伟达自动驾驶平台旗舰还是 Pegasus,不过附加的 AI 加速器已经从 2017 年发布时的 Tesla V100 升级到图灵 GPU。 英伟达 AGX Xavier Pegasus,注意,Xavier 的载板(Carrier Board)并未在照片中显示。 上表为 Drive AGX Pegasus 主要集成电路表,未计算图灵 GPU 的价格,因为难以估算。总计大约 6090 元人民币,Marvell 是大赢家,Marvell 总计占 2280 元人民币,几乎是两片 Xavier 价格的两倍,最赚钱不是英伟达,而是 Marvell。Marvell 的技术含
[嵌入式]
解析英伟达自动驾驶的计算平台架构
《中国智能网联汽车激光雷达专利公开量》排行榜公布,RoboSense位列榜首
近日,在中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中汽信科)、中国汽车知识产权运用促进中心、中汽中心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TISC)联合发布的《中国智能网联汽车激光雷达专利公开量按创新主体TOP15》排行榜中,RoboSense速腾聚创以601项专利公开量遥居首位,展现出全球顶尖的技术创新实力。 中汽信科隶属于国务院国资委直属中央企业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下称中汽中心)。“中汽中心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TISC)”和“中国汽车知识产权运用促进中心”,则是中汽中心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和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批复支持下,先后筹建的中国汽车行业权威知识产权平台。 《中国智能网联汽车激光雷达专利公开量按创新主体TOP15》排名数据来源于全球汽车
[汽车电子]
《中国智能网联汽车<font color='red'>激光雷达</font>专利公开量》排行榜公布,RoboSense位列榜首
小广播
最新汽车电子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随便看看

 
EEWorld订阅号

 
EEWorld服务号

 
汽车开发圈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