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车禁售在即,48V汽车系统市场迎来爆发

发布者:q13358975046最新更新时间:2018-04-28 来源: 21IC中国电子网关键字:燃油车  汽车系统  罗姆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大多数情况下,因为汽车使用的蓄电池是12V,所以我们开的汽车都是12V的系统。


不过近两年来,在全球各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电动汽车,新能源汽车正在迅速的落地生根,进入消费者的视野。


尤其是在过去几年的CES上,各大厂商纷纷推出汽车产品,难怪有人说,CES已经变成了车展。


但是也正是因为来自不同领域的厂商为传统汽车厂商带来了更新,更好的技术和产品,才使得汽车在最近几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电子化的速度更是远超过去几十年,大量的电子器件正在进入汽车,代替传统的汽车零部件。


汽车的电子化带来的一个必然趋势就是48V电子系统在汽车领域的广泛使用,隐隐有了代替12V汽车系统的趋势。


48V电子系统的必然趋势


从1918年汽车引入蓄电池以来,蓄电池的电压等级就是6V,之后由于内燃机排量的增加,6V蓄电池已经不能满足汽车的功率需求,电压也就升级到12V,一直到现在,12V已经统治汽车市场60多年了。


现在,汽车电气化的速度增长逐年加快,电子元器件替代传统汽车零部件的趋势愈加明显,同时,在各国纷纷提出节能减排,甚至是停止燃油车的使用的情况之下,如何快速的推动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等发展也提上了日程。


正如之前所说,满足这些要求,都需要提升汽车内的电压功率。


但是由于12V的电压较低,不能很好的发挥电动汽车的功能,在推动新能源汽车和节能减排的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很小。


而48V电源系统比12V电源系统能够储存更多电量,在配备启停系统的车上可以实现长时间关闭发动机,减少出现电池电量过低而频繁起动发动机充电的情况,从而避免浪费过多的燃油。


这也正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汽车厂商开始采用48V汽车系统的原因。


业内专家预测,到2025年,全世界有五分之一的汽车将会采用48V汽车系统。


48V电子系统的挑战


即便如此,48V电子系统离真正的普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般来说,48V电子系统主要由电机,锂离子电池和DC-DC转换器三个主要部分组成。其系统架构主要就是利用DC-DC转换器装置,来实现电机系统的12/48V双电压架构,从而实现驱动不同电子元件的目的。


因为对于目前相对成熟的48V电子系统来说,并不是一味的直接将原有系统的标准电压提升到48V,而是在保留12V电子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一套48V电子系统,即采用一种混合使用的方式,来实现12/48V双电压的同时使用。


因为在很多公司看来,12V的成本较低,48V的成本较高,但是考虑节能减排的目标,12V的二氧化碳减排效果有限,这就需要使用48V系统。


而48V本身属于安全电压,比较安全,不需要额外的电压保护措施,因此相对于高压混动系统来说,成本更低。


但是48V电子系统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相对于高压混动系统虽然较为安全,也依然需要12V/48V DC/DC转换器将现有12V板网连接到新的48V板网。


同时,由于电压需要从48V转换到更低的输出电压上,就需要电子元件,尤其是电源IC能够满足高耐压和高频率的要去,特别是在关键零部件DC/DC转换器上。



电源IC厂商需要怎么做


从之前的描述我们不难发现,随着48V汽车系统的广泛使用,以及与原有12V汽车系统的混合使用,对于传统的电子元件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无论是在锂电池,电机还是在DC-DC转换器核心组件上,电源IC厂商都需要适应市场的需求,做出相应的变化,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近几年的数据显示,电源IC厂商也意识到了48V汽车系统的发展潮流,并纷纷跟进。


从2014年开始,各大厂商都加到了对于48V汽车系统的研发投入,需求技术合作,在系统相关设计,部件研发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展。


比如,罗姆在2017年推出了采用Nano Pulse Control的电源IC“BD9V100MUF-C”,其开关导通时间9ns,只需要一颗芯片就可以实现从60V到2.5V范围内的降压,降压比例高达24:1;


安森美推出的产品能协助推动48V汽车系统的进程,解决方案包括40V-150V中间电压范围的MOSFET器件,提供各种汽车级功率模块;


ADI 设计和开发的 LTC3871,是一款双向 DC/DC 控制器,升压转换时使用的外部电源组件与降压时相同。


整车厂商也是如此,在2011年的时候,奥迪、宝马、戴姆勒,、Porsche, Volkswagen就联合推出了48V系统。


诸如此类的产品,不胜枚举,各大厂商也都是各尽其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研发实力,努力开拓新的市场和产品。


不可忽视的中国汽车市场


中国市场作为最大的半导体消费市场,无论是在智能手机还是在汽车半导体的消费上都位居全球前列。


随着2017年,工信部宣布将制定禁售燃油汽车时间表,新能源汽车也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要知道,2000年以后,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汽车市场就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仅2016年一年,中国汽车的产销量就达到了288万台,连续八年位居全球第一,其中绝大多书都是燃油汽车。


而随着新能源汽车走上舞台,这些燃油汽车都将会被取代,而这些汽车当中所需要的DC-DC转换器将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市场。


如何抓住此次发展机遇呢?


电源IC厂商就需要根据中国市场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48V 系统的优势延伸并符合中国汽车市场的新能源汽车创新,其中为48V系统开发的方案可借助DC-DC降压转换器融入混合动力车 (HV) 和电动车 (EV)将会是重中之重。


很多厂商已经走在了市场的前列,比如之前提到的罗姆,在2017年推出的超高速脉冲控制技术“Nano Pulse Control”,就充分利用了罗姆自身的模拟设计技术和电源系统工艺技术优势及垂直统合型生产体制,满足了新兴市场对于电源IC的新需求,实现了“电源系统的单芯片化”。


同时,罗姆还专门为48V系统开发了窄脉宽控制技术,凝聚了罗姆的电路设计、布局、工艺三大尖端技术。


总结


汽车市场是一个快速发展切提亮庞大的市场,在中国尤其如此,随着各国纷纷推出燃油车禁售政策,新能源汽车等新应用等爆发必将带来包括DC-DC转换器在内的48V汽车系统快速增长。


无论是对于消费者还是对于元器件厂商来说,48V汽车系统都是一次难得的良机!

关键字:燃油车  汽车系统  罗姆 引用地址:燃油车禁售在即,48V汽车系统市场迎来爆发

上一篇:2018北京车展 哈曼展出基于英特尔创新技术的新一代“智能驾驶舱”
下一篇:奥迪公布e-tron的电池明细及其充电设备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7-25 20:05

Rivigo与JK Tyre & Industries合作 推出联网汽车胎压监测系统
(图片来源:Rivigo官网) 据外媒报道,印度科技物流初创公司Rivigo与轮胎巨头JK Tyre & Industries合作,推出TPMS(轮胎压力监测系统)专利技术TREEL。TREEL定期传输实时数据,每隔几秒监测一次轮胎状况。 该TPMS技术利用先进算法,获取轮胎压力和温度相关数据,并在轮胎被盗时发出警报。该公司表示,该系统生成的大量数据能显示轮胎压力和温度之间的关系,并有助于预测轮胎寿命。 数据模式提供轮胎磨损模式信息,帮助实时预测轮胎穿孔或爆裂概率。该技术还可以定义阈值操作条件,发送实时警报,确保胎压合适。 TPMS远程信息与分析系统由JK Tyre提供技术支持。该系统包括基于云的web移动应
[汽车电子]
Rivigo与JK Tyre & Industries合作 推出联网<font color='red'>汽车</font>胎压监测<font color='red'>系统</font>
一文详解汽车操作系统现状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软件分会(以下简称软件分会)发布中国车用操作系统开源计划(以下简称开源计划)。普华基础软件联合软件分会成员单位一汽、东风、长安、中汽创智、中电科32所、西部智联、地平线、芯驰、先进操作系统创新中心、电子科技大学等企业和高校,结成开源共建伙伴,实施开源计划。此次开源计划的发布,标志着中国汽车产业在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模式上,走向更高水平开放。 前言:软件定义汽车背景下,操作系统是汽车生态发展的灵魂。随着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发展,汽车操作系统已经成为车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车辆的安全性、舒适度、智能化水平和整体性能。 1、汽车操作系统简介 汽车操作系统是运行在异构分布硬件架构上的实时安全平
[嵌入式]
一文详解<font color='red'>汽车</font>操作<font color='red'>系统</font>现状
2017 TI汽车应用处理器系统方案展示会顺利举行
北京2017年4月21日电 /美通社/ -- 德州仪器(TI)(NASDAQ: TXN)2017汽车应用处理器系统方案展示会日前正式在上海落下帷幕。在上海、重庆、北京、长春、惠州、广州及深圳等七个城市的巡回展示中,TI凭借来自2017国际消费电子产品展(CES)中最新的汽车电子解决方案,为参展者呈现了一场汽车娱乐导航,数字化仪表和先进辅助驾驶系统解决方案的视觉盛宴。此外,德州仪器中国区嵌入式产品系统与应用总监蒋宏也亲临会场,与参会者们一同介绍了TI在汽车领域的创新产品和领先技术解决方案,并针对汽车电子的未来发展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讨论。 汽车信息娱乐系统(Infotainment) 和 高级驾驶员辅助系统(ADAS) 的蓬勃发展
[汽车电子]
新型激光系统让自动驾驶汽车可以看穿角落盲区
当前已经上路测试的许多无人驾驶汽车,已经配备了基本的环境感知与紧急避让功能。但是对于一些潜在不可见的威胁,它还不能够很好地避免。好消息是,一支斯坦福研究团队正在开发一套基于激光的新式系统。其旨在让无人驾驶汽车“看到”四周角落的盲点,在儿童或其它车辆突然窜出来之前作出响应。由于肉眼无法直接看穿,其采用了激光脉冲来对准角落的盲点。 研究人员 David Lindell 和 Matt O'Toole 进行系统试验 据悉,一个高灵敏度传感器可以捕捉返回的光信息,经过算法分析来得出一个“隐藏在视线之外的模糊快照”。虽然听起来很“高科技”,但这并不是科学家首次成功展示这项“特异功能”。 早在 2012 年,一支麻省理工团队就进行过
[汽车电子]
汽车系统中蓄电池的组成结构和基本功用
  蓄电池的安装位置在哪里?蓄电池(俗称“电瓶”)是汽车上的两个电源之一,在汽车上与发电机并联,共同向用电设备供电。   蓄电池是一种能将化学能转换为电能的装置,并能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可逆低压直流电源。当蓄电池放电时,将其储存的化学能转换为电能;当蓄电池充电时,将电能转换为化学能储存起来,直到化学能储存满时充电结束。汽车上蓄电池的功用如下。   ①在发动机启动时,向启动机和点火系统供电。②在发电机不发电或电压较低的情况下向用电设备供电。③当发电机超载时,协助发电机供电。④蓄电池存电不足,而发电机负载又较少时,它可将发电机的电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起来(即充电)。      ⑤过载保护。蓄电池相当于一个大容量电容器,在发电机
[嵌入式]
<font color='red'>汽车</font><font color='red'>系统</font>中蓄电池的组成结构和基本功用
TE推出温度与湿度传感器 可用于汽车暖风空调系统
冰箱、呼吸器、汽车暖风空调系统以及为了保证座舱舒适性,对于湿度感知技术的需求越来越大,此外,人们对尺寸更小、速度更快、更准确、更节能湿度传感器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因为此种传感器能够更好地分析湿度控制。 (图片来源:TE Connectivity) 据外媒报道,为了满足这一趋势,全球领先的网联技术和传感器公司TE Connectivity(TE,泰科电子)推出了HTU31湿度与温度传感器,这也是目前市场上最小、最精确的湿度传感器之一。 HTU31为了满足环境和终端用户的需求而设计,对于家电、消费、工业、汽车和医疗应用来说,是一个理想的解决方案。该款湿度和温度传感器的主要特点包括: 1、 精密工程:HTU31采用精密工
[汽车电子]
TE推出温度与湿度传感器 可用于<font color='red'>汽车</font>暖风空调<font color='red'>系统</font>等
用于汽车导航系统的高性能SoC SH7775
适用于下一代汽车导航系统等高性能汽车信息系统的SoC解决方案SH7775集成了SuperH系列的顶级SH-4A CPU内核,具有1GIPS的(每秒十亿条指令)以上的高处理性能。该器件是一款高性能SoC产品,集成了许多汽车导航系统所需的全面外设功能。其中包括专为地图绘制优化的新开发的图形引擎、用于高水平绘图处理的3D图形引擎,以及GPS基带处理功能。 SH7775可以提供以下特性: SH-4A CPU内核的工作频率为600MHz,比当前的瑞萨SoC产品提高了50%:SH7775的最高工作频率高于当前SH7770的50%。两种产品均集成了SuperH系列顶级CPU内核SH-4A。在600MHz的最高工作频率下,SH7775
[嵌入式]
基于单片机和LED的汽车照明系统设计
  LED照明与传统卤素低压照明相比具有许多优势:(1)光源比较集中,1 W照明所获得的亮度等同于十几瓦卤素灯的亮度,因此非常节能;(2)LED灯的寿命比卤素灯长,一般可达几万乃至十万小时;(3)LED的结构简单,抗震性能好;(4)无须热启动时间,亮灯响应速度快;(5)工作电压在6~12 V之间。基于这些优势,高亮度LED照明技术日益成为汽车照明的发展趋势,并可以带来很好的性价比。   由于汽车照明系统要求控制简单、节能环保、高效安全等特点 ,因此本系统主要采用大功率LED驱动器XLT604来驱动LED发光,使用8位单片机PIC18F448输出不同占空比的PWM脉冲来动态控制其发光强度,并使用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测试系统
[单片机]
基于单片机和LED的<font color='red'>汽车</font>照明<font color='red'>系统</font>设计
小广播
最新汽车电子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EEWorld订阅号

 
EEWorld服务号

 
汽车开发圈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