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一套平台化的电动汽车系统架构

发布者:神秘行者最新更新时间:2018-05-02 来源: 汽车电子设计 关键字:电动汽车  汽车电子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昨日粗看福特在四年内退出北美的轿车业务,有些惊讶。


Ford Motor Co. announced it's going to stop making cars for the North American market, save the Mustang and Focus Active. The automaker plans to phase out five of its cars to focus on SUVs, trucks and crossovers.


福特福克斯(Ford Focus)能留下来是因为,生产已经从美国转移到中国。在美国的高额成本,福特决定放弃在美国本土生产轿车。



这意味着福特要抛弃在北美的三座工厂,对现有的产品进行调整,之前大概有32万左右的销量将会给腾出来。



Trump在废止燃油法规的时候,其实让北美的几家可以完全醉心于皮卡和SUV,把之前的绿点和相应对冲的轿车业务可以抛弃掉了。整个盈利还会更好看一些,开发支出完全集中于赚钱的业务。这里面的核心依据是石油的价格,由于页岩油和中东的供给长期来看处在低位的。



汽车产业的盈利构型还是差距挺大的,我以前一直在奇怪,为什么GM、Ford基本只能在北美和中国赚钱,在欧洲、南美、中东和亚洲其他地区如此艰难。随着情况的恶化,我们已经看到福特基本上维持北美、欧洲和中国三大块,其余都是在慢慢抛弃的。

目前在盈利的

  • 美国市场:在美国不生产轿车,基本分阶段退出市场

  • 欧洲市场:福特汽车公司将在欧洲小型车市场重新进行自我定位,退出微车领域,进行主攻紧凑型车的战略转型

  • 中国市场:提高中国工厂利用率,在中国怎么办不知道,和众泰的合资也是个谜

不盈利的

  • 亚太其他市场:退出日本、印度尼西亚,退出澳大利亚的生产

  • 南美:采取措施来处理一直处于亏损状态的南美市场问题,其中包括可能将退出部分国家


这一轮战略收缩,接下来其实北美三家大的厂家也比较清楚,在美国的高端市场做一台平台化的纯电动车,你说轿车都不要怎么做大批量的纯电动汽车业务,在中国福特是依靠众泰和JMC了^_^



而技术开发,比较集中于自动驾驶去了,做轿车再投10年,在全球来看不赚钱,但是在自动驾驶方面,未来还是有需求,至少投资者认为这块是有价值的



如今看一看GM的情况,也是一样一样的



10年间,美国汽车产业一直在收缩,基本从全球化退回了美国本土化。



整个技术开发的重点,也基本集中于自动驾驶了。BEV的开发以一套平台化的电动汽车架构为主.



小结:有道是说,敌进我退,敌退我进。这一轮逆周期扩张,可能是中国汽车产业往国际化方向发展比较好的时机。

关键字:电动汽车  汽车电子 引用地址:开发一套平台化的电动汽车系统架构

上一篇:英伟达自动驾驶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
下一篇:车牌识别系统大显神威,实现智慧交通的“最强利器”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7-25 20:05

充电桩依旧是目前电动汽车的硬伤
美国特斯拉与通用汽车销量已经到达补助落日门槛,2020年补助将完全退场,引发市场对两家车款未来买气疑虑;无独有偶,中国3月底发布的2019年补助政策,拉高补助续驶里程门槛,补贴金额也有4至5成减幅,台经院分析师梁宜峰评估今年将会见到部分小型车厂退出中国市场,后续销量状况也要观察过渡期后买气而定。但虽美、中电动车买气可能受到补助影响回落,但因两大市场电动车数辆累积速度相对快,基础建设如充电桩如何加速跟上、也成市场焦点。 图说:2019年中国电动车补助金额与调整 2019年中国新能源车补贴政策3月26日出炉,补助车款的续驶里程门槛拉高到250公里,在补助金额上,依据里程也有4~5成的减幅;而在补贴政策出炉后,中国官方
[嵌入式]
充电桩依旧是目前<font color='red'>电动汽车</font>的硬伤
杨裕生:电动汽车行业发展的五个经验教训
    中科院杨裕生院士近日在一次会议上谈及我国电动车行业发展的乱象,他指出“电动汽车的补贴和价格核算存在问题”,涉及到诸多利益关系,导致在现有高额补贴体系下对企业没有要求,导致诸多汽车厂商花大价钱生产一个没有市场的产品,并未真正起到促进行业成长的作用。     杨裕生院士是国内电池领域研究的泰斗,也是中国高能二次电池-锂硫电池的开拓者。2007年,杨裕生院士在国内首次开发出300Wh/kg的高能锂硫二次电池,远高于现有锂离子电池(100Wh/kg)。     杨裕生认为,当前电池水平决定了十三五电动车产业发展方向,而不是超越现在电池水平去追求不可及的所谓高品质电动汽车,电动车应该随着电池水平 而发展,而在现有的补贴体
[汽车电子]
光耦助力提升电动汽车充电站的安全与效率
对应着电动汽车的发展,快速充电系统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比如如何提高充电站设计的安全性能和能源效率?这个问题可以通过使用光耦来协助解决。 近年来,全球交通运输领域的电动化得到了飞速发展。到2012年底,全球电动汽车(EV)数量达到约18万辆。据国际能源署(IEA)的《全球电动汽车展望》报告,这个数字在2014年底增长了3.7倍,达到66.5万多辆。该报告还预测,到2020年将约有2 000万辆电动汽车在道路上行使 。 随着电动汽车的快速增长,为延长车辆的行驶里程,人们对充电基础设施的需求也随之 水涨船高 。电动汽车充电站,也称为电动汽车供应设备(EVSE),为电动汽车供电,同时提供网络互连。在本篇文章当中,电动汽车(EV
[汽车电子]
光耦助力提升<font color='red'>电动汽车</font>充电站的安全与效率
电动汽车之间的博弈 电池技术成为制胜的关键
    怎样降低电动汽车的制造成本,同时又提高汽车续航能力,这一直都是电动汽车制造商在量产中面临的两大难题,如果能把这两点成功解决,相信消费者会很乐衷于购买电动汽车,随着电池在电动汽车配件中的主导地位逐渐加强,汽车电池制造商们在其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是电池制造商会比汽车制造商更加重要吗? 去年一月的底特律汽车展览会上,亮相了一辆2017年款的雪弗兰Bolt EV电动汽车,预计会在今年后期推出。这辆电动汽车将由韩国技术公司LG和通用公司提供电池系统,同时也提供汽车发动机,仪表盘等汽车硬件,一些由通用公司设计,一些由LG自行设计。在LG的协助下,通用汽车也可能推出自己的续航三百多公里的电动汽车。另一方面,日本松下公司也提出了资金
[汽车电子]
美国大学新技术 氢氧混合产生电力为各种尺寸燃料电池车供电
(图片来源:UMass Lowell官网) 据外媒报道,美国麻省大学罗威尔校区(UMass Lowell)的一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全新、更高效的方式,为电动汽车提供动力。该项创新技术由化学系系主任David Ryan教授与麻省大学罗威尔校区的一群学生合作研发,可让各种尺寸的电动汽车在保持零排放的同时,行驶更长的里程。该项新技术利用水、二氧化碳和金属钴,在相对较低的温度和压力下,按需生产氢气。 David Ryan教授表示,目前大多数上路行驶的电动汽车都依赖充电电池,但是 电池 在存储容量、充电时间以及成本等方面具有限制。因此,目前的技术只适用于小型汽车,而不适用于卡车和公共汽车等 大型车 辆。相比之下,麻省大学罗威尔校区团队研发
[汽车电子]
美国大学新技术 氢氧混合产生电力为各种尺寸燃料电池车供电
世平推出ADI等的电动汽车电池管理解决方案
    2014年4月1日,致力于亚太地区市场的领先电子元器件分销商---大联大控股宣布,其旗下世平推出基于ADI、ON Semi、TI的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方案。     电动车未来将以锂电池为主要动力驱动来源,主因在于锂电池有高能量密度优势,但锂电池也具有大量生产时质量不易掌握等劣势。因此BMS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电池管理对于电动车而已则尤为重要。       BMS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电池管理系统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前端模拟测量保护电路 (AFE),包括电池电压转换与量测电路、电池平衡驱动电路、开关驱动电路、电流量测、通讯电路;第二部分是后端数
[电源管理]
世平推出ADI等的<font color='red'>电动汽车</font>电池管理解决方案
谁会拥有电动汽车的未来?创新电池核心技术是关键
很多汽车保守派人士一直认为,电动汽车相比传统燃油汽车来说,结构变得更为简单,因此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甚至有人理解为,它如同公园的电瓶车一样,让造车的门槛降低,谁都可以造车。 笔者认为,世界进步,就是朝着简单化在发展,这是人类的进步,小巧和简单化是未来的一种趋势,就像火车,从当天硕大的蒸汽机车头,到如今的电气化高速列车,机车头变得越来越小,甚至已经只有一个驾驶舱,但是火车的速度则变得越来越快,更加平稳,这就是小巧和简单化的例证。 而电动汽车也是如此,电动化平台打造出来的汽车,已经开始体现这一特点,不仅让车辆结构更简单,易于维修,同时发动机舱也省出来了更大的空间,可以储存更多行李。 那么如果你还说电动汽车没有技术含量的话,眼
[汽车电子]
谁会拥有<font color='red'>电动汽车</font>的未来?创新电池核心技术是关键
电动汽车高压零部件供电适应性测试方案
无论是新能源还是传统的汽车,在启动、行驶过程中,由于复杂的工况,会导致供电母线上电压剧烈的波动。这就给众多的车载控制和用电设备的安全、可靠性带来巨大隐患。因此,车载的用电设备,无论是动力还是控制,必须具备足够的供电适应能力。 供电适应性相关的标准体系 汽车行业的开发和设计工程师,都会了解ISO16750,7637等汽车零部件电气特性和安全测试规范。ISO在出台标准时,涉及企业和组织的数量众多,定义的测试要求相对比较低。有些国家、地区和企业联盟,在此基础上,制订了更高要求的区域或企业标准,如JASO D001-94(日本汽车行业标准),SAE J1113-2(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VW80000/LV124/LV148(大
[嵌入式]
<font color='red'>电动汽车</font>高压零部件供电适应性测试方案
小广播
最新汽车电子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EEWorld订阅号

 
EEWorld服务号

 
汽车开发圈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