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团队开发新型锂硫电池正极材料 优化催化活性和稳定性

发布者:RadiantEnergy最新更新时间:2020-04-26 来源: 盖世汽车 关键字:锂硫电池  正极  Fe1-xS-NC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电池,介孔碳球纳米反应器,锂硫电池,电池正极,中科院,Fe1−xS‐NC

(图片来源:DICP官网)


据外媒报道,中国研究团队开发出由Fe1-xS修饰的介孔碳球纳米反应器,可用于锂硫电池的正极。该团队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刘健教授和吴忠帅教授领导。Fe1−xS‐NC具有高比表面积(627 m2/ g),大孔容(0.41 cm3/ g),增强对锂多硫化物的吸附和电催化过渡。该材料具有良好的多硫化物催化活性和循环稳定性。


锂硫电池的理论能量密度高达2600 Wh/kg,理论比容量为1675 mAh/g。然而,在充放电过程中,由于硫的转换反应动力学过程较慢,导致硫利用率低,多硫化物穿梭效应严重,使锂硫电池容量低,稳定性差。为了在高载硫状态下,高效稳定地催化转化多硫化物,提升锂硫电池的循环稳定性,需要一种新的电催化体系。


在本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由高分散Fe1-xS电催化剂纳米颗粒(Fe1-xS-NC)修饰的纳米反应器,并将这种介孔碳材料应用于锂硫电池正极,构建具有高催化活性和高载硫的正极材料。该材料具有低质量密度、高孔隙率、电催化剂高度分散等特点,显著提高了对多硫化物的吸附和催化转化能力。Fe1-xS-NC的初始容量为1070 mAh/。研究人员发现,在电流密度为0.5 C的情况下,经过200次循环,几乎没有容量衰减。


研究人员表示:“Fe1−xS纳米粒子具有很高的电催化活性,加上它的电子导电性和可达性高,可以有效地吸附LiPs,并将其转化为Li2S。电催化剂在具有大介孔孔洞的分级多孔碳球中分布良好,能够适应高载硫量,调节充放电循环中的体积变化,增强电解质向活性位点的传质。因此,利用这种材料打造的高性能正极,不仅具有优异的稳定性和高导电率,而且可能在载硫量高达8.14mg/cm2的情况下,保持良好的循环性能。


这些研究成果可为构建更复杂的结构奠定基础,比如空心结构、掺有金属硫化物的中空核壳或多壳粒子。通过分子级设计,提高锂化硫电池在长期循环稳定性和高载硫方面的性能。利用分子级设计,并选择合适的前体和合成方法,有望在碳载体内合成高度分散的金属氮化物、氧化物、磷化物或卤化物。”


关键字:锂硫电池  正极  Fe1-xS-NC 引用地址:中国团队开发新型锂硫电池正极材料 优化催化活性和稳定性

上一篇:美国大学为锂金属电池打造“泄洪道” 电池短路时不会着火或爆炸
下一篇:普渡大学利用微波辐照技术 将可回收PET转变成电池阳极材料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11-09 06:00

当升科技与力神电池正极材料供货战略合作
4月24日晚间,当升科技发布公告称,公司与力神电池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2022-2028年)》,在锂电正极材料产品供货、新产品开发及前沿技术合作等方面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自本协议有效期内,力神电池承诺采购总量不低于10万吨锂电正极材料,具体以每年的采购合同为准。 资料显示,当升科技产品和业务以锂电材料和智能装备业务为主。锂离子电池材料业务主要产品包括多元材料、钴酸锂等正极材料以及多元前驱体等材料的技术研究和生产销售,业务范围涵盖全球,产品行销中国、韩国、日本、欧美等多个国家与地区。公司还表示,目前生产经营活动正常稳定,公司将加强与供应商的战略合作,加快上游资源项目开发,保障原材料的稳定供应。 力神电池则创立于1
[手机便携]
特斯拉自产4680电池加速放量,高镍正极供应商搭上快车
日前,特斯拉公布了2022年第一季度财报。公司实现营收187.56亿美元,同比增长81%;实现归母净利润33.18亿美元,同比增长658%。特斯拉业绩表现超出市场预期,汽车销售毛利率更是跃升至创纪录的32.9%;而传统汽车巨头大众、戴姆勒、福特等毛利率常年徘徊在15-20%。    特斯拉官方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交付新车31万辆,与去年同期的18.49万辆相比增长68%。其中Model 3和Model Y车型占交付量的95%。特斯拉CEO马斯克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2022年特斯拉有信心在2021年基础上实现至少50%的增长,“应该能够生产150万辆汽车。”    在财报会议上,马斯克还提到备受业界关注的4680电池。他称,特斯拉
[汽车电子]
小广播
最新汽车电子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EEWorld订阅号

 
EEWorld服务号

 
汽车开发圈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