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汽车如何同时使用12 V和48 V电池

发布者:EEWorld资讯最新更新时间:2020-07-15 来源: EEWORLD关键字:自动驾驶  ADI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48 V/12 V电池系统在汽车领域的应用指日可待。过去几年,世界上大多数主要的汽车制造商都在努力证明其系统的适用性。目前来看,很明显这些系统有望在短期内实现。在实现无人驾 驶、真正自动驾驶的全自动乘用车的漫长而艰苦的过程中,这是一个必要而关键的一步。尽管如此,这并不意味着12 V电池将退出市场;因为已安装的车辆中存在太多旧系统,所以不可能 出现这种情况。也就是说自动驾驶汽车将同时使用12 V电池和48 V电池。

                                              image.png

 

图1. 新一代汽车将采用12 V和48 V电池供电

 

这意味着车辆的内部系统将使用 48 V锂离子(Li-Ion)电池或12 V封闭式铅酸(SLA)电池,但不能同时使用这两种。然而,由于这两种电池各自的化学性质,除了要为其设计两个独立的充电电路外,还必须使用一种机制,允许电荷在其之间流动而不会对电池或车内任何系统造成任何损害。除此之外,考虑到其中一种电池在运行时出现故障的情况,使用两种电池可提供冗余电源。

 

虽然这肯定会使车辆内各种电气子系统的设计复杂化,但也存在一些优点。据一些汽车制造商称,基于48 V的电气系统可使内燃机车辆的燃油经济性提高10%至15%,从而减少二氧化碳排 放。此外,未来使用48 V/12 V双系统的车辆将允许工程师集成独立于发动机负荷运行的电动助推器技术,从而可提高加速性能。此类电动增压器已处于开发的高级阶段,并且将位于引气系统和中冷冷却器之间,使用48 V电压轨使涡轮叶片旋转。

 

全球范围内的燃油经济法规越来越严格,而联网的自动驾驶功能在新型汽车上日益普及。因此,12 V汽车电气系统已经达到了其可用功率的极限。与此同时,这些变化似乎还不够,汽车电 子系统需求也显著增长。加上相关的功率需求,这些变化创造了一系列全新的工程机遇。显然,3 kW功率极限的12 V铅酸电池汽车系统必须得到补充。

 

此外,还存在影响这些系统工作方式的新汽车标准。新提出的汽车标准(称为LV 148)将二级48 V总线与现有汽车12 V系统合而为一。48 V电源轨包括一个集成起动发电机(ISG)或皮带起动发电机、48 V锂离子电池以及一个双向DC-DC转换器,可从48 V和12 V电池提供10 kW级的能量。该技术适用于传统内燃机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轻度混合动力汽车,可帮助汽车制造商满足日益严格的二氧化碳排放目标。

 

面向48 V/12 V电池系统的全新电源解决方案

 

此新标准要求12 V总线继续为点火、照明、信息娱乐和音频系统供电。而48 V总线将为主动底盘系统、空调压缩机、可调悬架、 电动增压器/涡轮增压器供电,甚至还将支持制动能量回收。

 

在车辆中增加一个48V供电网络并非没有重大影响。电子控制单元(ECU)将受影响,且需要将其工作范围调至更高电压。这就要求DC-DC转换器制造商采用专用的IC,以实现这种高功率传输。

 

于是,ADI公司Power by Linear™ (PbL)产品部门设计开发了一些DC-DC转换器,能够以非常高的效率实现这一能量转换,从而在节能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散热设计方面的问题。

 

显然,这需要在12 V和48 V电池之间使用一个双向降压和升压DC-DC转换器。这种转换器可用于为其中任何一个电池充电,并且可以让两个电池同时为同一个负载供电(如果系统要求)。 从传统角度来看,这些最初的48 V/12 V双电池DC-DC转换器设计采用了不同的功率组件进行降压和升压。

 

ADI的PbL产品部门最近推出了一款双向DC-DC控制器LT8228,它采用与降压转换相同的外部功率组件进行升压转换。

 

LT8228(如图2所示)是一款具有独立补偿网络的100 V双向恒流或恒压同步降压或升压控制器。电源的流动方向由LT8228自动决定,或由外部控制。输入和输出保护MOSFET用于防止出现负电压,控制浪涌电流,并在开关MOSFET短路等故障条件下在端子之间提供隔离。在降压模式下,V1端子的MOSFET保护可防止出现反向电流。在升压模式下,相同的MOSFET通过一个可调整的计时器断路器控制输出浪涌电流并进行自我保护。

 

image.png

 

图2. 简化的双向电池备用系统配置中的LT8228

 

此外,LT8228还具有双向输入和输出限流和独立电流监控功能。无主、容错均流允许增加或删除任何并联的LT8228,同时确保均流精度。内部和外部故障诊断和报告可通过故障和报告引脚获得。LT8228采用38引脚TSSOP封装。

 

LT8228是一款具有MOSFET保护功能的100V双向峰值电流模式同步控制器。在降压模式下,控制器由输入电压V1提供降压输出电压V2;或者在升压模式下,由输入电压V2提供升压输出电压V1。 输入和输出电压最高可设置为100 V。工作模式可通过DRXN引脚由外部控制,或自动选择。此外,LT8228可对V1和V2端子提供MOSFET保护。MOSFET可防止出现负电压,在出现内部或外部故障 时,在输入和输出端口之间提供隔离保护,还提供逆流保护以及浪涌电流控制。在电池备用系统等应用中,双向功能允许使用高电压或低电压电源为电池充电。当电源不可用时,电池可提供经过升压或降压处理的电源。

 

为优化瞬态响应,LT8228采用两个误差放大器:升压模式下的EA1和降压模式下的EA2,分别带有独立的补偿引脚VC1和VC2。当在轻载运行等条件下检测到反向电感电流时,控制器在断续导通模式下工作。LT8228在降压和升压模式下使用以下四个引脚进行输入和输出限流编程:ISET1P、ISET1N、ISET2P和ISET2N。此外,控制器利用IMON1和IMON2引脚提供独立的输入和输出电流监控。在整个输入和输出电压范围(0 V至100 V)内,限流编程和监控功能均有效。

 

此外,LT8228可提供无主、容错输出均流,可用于多个并联LT8228,从而实现更高的负载电流,更好的散热管理和冗余性。每个LT8228均可调节至平均输出电流,无需使用主控制器。当禁 用单个LT8228或在故障条件下,它会停止向平均总线输出电流,从而使均流方案具有容错能力。

 

其他特性包括:

 

反馈电压容差:±0.5%(全温度范围内)

 

双向可编程电流调节与监控

 

扩展的自测、诊断和故障报告

 

可编程固定或同步开关频率:80 kHz至600 kHz

 

可编程软启动和动态限流

 

无主、容错均流

 

结论

 

LT8228通过使用相同的外部功率组件进行降压和升压,可提高48V/12 V双电池DC-DC汽车系统的性能、控制功能并简化设计。它可根据需要在48 V总线至12 V总线降压模式或12 V至48 V升压模式下工作。启动汽车或需要额外电源时,LT8228允许两个电池同时向同一负载供电。功率转换设计人员利用这个功能多样的双向转换器,可以轻松地配置未来全自动驾驶汽车所需的12V和48 V电池系统。


关键字:自动驾驶  ADI 引用地址:自动驾驶汽车如何同时使用12 V和48 V电池

上一篇:璞泰来拟募资45.9亿元 投建高性能负极材料/隔膜等项目
下一篇:新型电极材料可让锂电池可承受五倍的安全充电电流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11-10 10:53

苹果联合创始人:我不相信自动驾驶,现阶段还不现实
据CNBC北京时间11月14日报道,苹果联合创始人史蒂夫·沃兹尼亚克(Steve Wozniak)周二表示,他曾经希望苹果能够打造出全球首辆自动驾驶汽车,但现在他已经对自动驾驶失去信心。 他说:“目前,我并不相信自动驾驶,我真的不相信汽车现在能够在没有方向盘的情况下自己驾驶。” 沃兹尼亚克表示,现在的道路并没有为自动驾驶汽车做好准备,因为它们是由不完美的人类建造的。         不过,他确实支持“辅助驾驶”技术的进步,因为这种技术能够让汽车“看见红灯和停车标志,以避免如今的一些事故。”         但他警告说,人类“不应忽视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你买不到一辆自动驾驶的汽车。”         沃兹尼亚
[手机便携]
瑞萨推出支持ADAS和自动驾驶车辆的汽车雷达解决方案
新型RH850/V1R微控制器系列可提供高速计算和优化的数字信号处理,提高雷达应用的精度和安全性 半导体解决方案供应商瑞萨电子株式会社(TSE:6723)今日宣布推出首款基于RH850的32位汽车雷达微控制器(MCU)系列RH850/V1R,该系列可提供未来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和自动驾驶车辆所需的高性能和特性。RH850/V1R系列的首款产品RH850/V1R-M包括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注1)和高速串行接口,专为中长距雷达而设计。 瑞萨还将提供软件和评估板等工具,使系统开发人员能够即刻开始使用RH850/V1R-M解决方案进行开发。 随着ADAS和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传感器正迅速成为一项关键技术。目前,汽车
[汽车电子]
瑞萨推出支持ADAS和<font color='red'>自动驾驶</font>车辆的汽车雷达解决方案
AMD进军自动驾驶,32核处理器Q3上市、7纳米Epyc明年登场
处理器双雄于COMPUTEX 2018上演核心数大战,继英特尔(Intel)预告2018年将会推出28核心56执行绪的顶级桌上型电脑(DT)处理器后,超微(AMD)6日也正式发表最高达32核心、64执行绪的第二代Ryzen Threadripper处理器,并提升至12纳米制程,预计第3季就会正式登场。此外,超微加码再揭露第二代Epyc服务器处理器将采用7纳米制程的ZEN 2处理核心,下半年工程测试样品就会提供,2019年正式上市,PC、服务器平台市占可望更上一层楼。   超微6日举行全球记者会,不仅首度展示预计在2018年上市、回归采用台积电7纳米制程的Radeon Vega GPU产品效能,同时12纳米制程高达32核心的第二代R
[半导体设计/制造]
干翻特斯拉!华为首次公开自动驾驶试乘:轻松应对复杂路段
4月15日,配备华为自动驾驶技术的北汽新能源极狐阿尔法S HI版车型在上海公开试乘,这也是华为自动驾驶技术的首次试乘展示。 汽车博主@42号车库在微博晒出了华为自动驾驶技术的测试情况。从视频上看,现场测试车辆的行驶状况比较平稳,在红绿灯路口启停、无保护左转、变道、避让汽车和行人等方面都表现良好。 令小雷惊讶的是,华为自动驾驶在面对突发状况时应对老练,如在红绿灯路口会根据优先路权对车辆进行礼让,面对电瓶车停放杂乱的路段也能成功通过,车辆右侧有外卖电瓶车行驶的情况下会主动保持距离。 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说:“研发团队告诉我,华为自动驾驶技术能够在市区做到1000公里无干预的自动驾驶,比特斯拉好多了。” 目前自动驾驶技术
[汽车电子]
干翻特斯拉!华为首次公开<font color='red'>自动驾驶</font>试乘:轻松应对复杂路段
科学家研发仿人眼传感器 可提升自动驾驶汽车的视觉性能
据外媒报道,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Oregon State University)的设备物理学家John Labram及其同事研发了一种模仿人眼探测光线的传感器,可以提升自动驾驶汽车的视觉性能。 (图片来源:https://insidescience.org/) 现代电子摄像头基于传感器而打造,当有光照射时,传感器就会产生电子信号。而人眼视网膜中约有1亿个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只有在光线变化时才会向大脑传输信号,因此在能耗和计算能力方面,人眼比电子设备更高效。 此前,科学家就制造了模仿视网膜的传感器,然而,这些传感器具备复杂的电路,不适用于大规模生产的传感器。为此,Labram及其同事使用一种更简单的材料,取代这些复杂的
[汽车电子]
科学家研发仿人眼传感器 可提升<font color='red'>自动驾驶</font>汽车的视觉性能
电动汽车充电设备解决方案
ADI 在高精度信号测量和控制方面处于业界领先地位,致力于以极具成本竞争力的高质量 IC 实现可靠的计量、测量、监控 和控制,其产品广泛用于再生能源、输配电以及水、电、气计 量应用。ADI 公司凭借在优化系统级信号处理性能方面的成熟经验和种类丰富的产品,为开发人员提供精密、可靠、易于设计的能源管理解决方案。 电动汽车充电设备解决方案 主要面对的挑战和系统考虑 如何降低 $/W 系统成本 如何提高电网兼容能力 X 通过磁性和无源元件小型化减小重量/尺寸 如何拥有更高可靠性和更长使用寿命 如何实现高功率( 150 kW)、高电压( 1000 V)、高密度多级电源转换 如何实现双向工作,支持车辆到电网 如何最大程度减
[电源管理]
防汽车黑客入侵!NXP、东软、长安三位大咖怎么说?
2016年9月,腾讯科恩实验室的黑客们发布了一个视频,显示他们已经实现了远程控制特斯拉,比如不用钥匙开车门; 行驶时突然关了后视镜;让自动驾驶的车突然刹车……你的车载信息安全吗?安全漏洞和黑客攻击的新闻层出不穷,而一辆正在高速行驶中的互联网汽车,如果车载信息安全出了问题,那可能会要命! 早在2015年7月,美国著名黑客查理•米勒和克里斯•瓦拉塞克利用车载信息服务系统“UConnect”成功从十英里以外入侵了一辆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吉普切诺基,导致汽车行驶途中失灵,翻到了沟里。黑客通过汽车联网轻松控制了这辆吉普切诺基,开关车门、监视车辆位置更是不在话下。根据国外机构预测,到2017年,将有超过60%的汽车会连接到互联网,联上网
[汽车电子]
使用合成数据实现自动驾驶摄像感知系统聚焦远场物体
探测远场物体(比如 100 米以外的车辆等)是自动驾驶系统在高速公路上安全运行的基础。 在此类高速环境中,每一秒都至关重要。因此,如果能够将以 70 英里/小时(约 113 公里/小时)速度行驶的自动驾驶车辆的感知范围从 100 米增加到 200 米,那么车辆就会有更多的时间裕量来做出反应。 然而,对于量产乘用车中所部署的摄像感知系统来说,扩大这一范围尤其困难。训练摄像感知系统来探测远场物体需要采集大量摄像数据以及真值(ground truth)标注,比如 3D 边界框和距离等。 ▲图1 自动驾驶汽车离其他物体越远,就越难执行准确的摄像感知和真值标注。(图中的汽车未按比例绘制) 对于 200 米以外的物体,要提取这种真值数
[嵌入式]
使用合成数据实现<font color='red'>自动驾驶</font>摄像感知系统聚焦远场物体
小广播
最新汽车电子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EEWorld订阅号

 
EEWorld服务号

 
汽车开发圈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