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汽车越来越智能,车内究竟应该是以大屏为主还是物理按键为主也成为业内争论的焦点。
有的人说,车内大屏已经是一种趋势,物理按键不再符合用户需求;有的人说,相较于大屏语音交互,物理按键的反应更为迅速灵敏,更有安全感;还有的人表示,未来,物理按键将与大屏共存。事实上,对于车内大屏和物理按键的争议,背后则是对车内人机交互方式的不同看法。
对此,8月26日,仙豆智能以《消失的按钮和进击的大屏》为主题,召开了一场公开课,共同探讨智能座舱时代的人机交互。
左起:同济大学人车关系实验室研究与项目负责人龚在研博士、小米人工智能部设计总监刘静、仙豆智能用户体验设计专家于吉良
仙豆智能用户体验设计专家于吉良表示,智能座舱的未来,将属于数据驱动下的无屏交互,无屏交互是车机基于数据对用户进行智能提醒、推荐、甚至自动操作。
同济大学人车关系实验室研究与项目负责人龚在研博士则认为,未来按钮不会消失,会以更加简单化、集成化、艺术化的方式呈现,大屏将从简单的点触到智能推荐进化。
那么,未来车内的交互趋势究竟如何?
车内大屏与物理按键之争
在传统的汽车内,物理按键是控制所有操作的基本需求。但随着特斯拉的崛起和发展,整个汽车产业刮起了一股“最炫大屏风”,甚至有的车企将原有仪表屏和中控屏合二为一,用一整块大屏满足用户所有交互需求。
当然,汽车越智能化,交互就会变得越简单,而看似“按钮”与“大屏”之争,实则是用户交互体验的升级之争。但无论如何,所有设计都要符合人的第一性原理,即将需求缩减至其根本实质,走进人的内心。
大屏交互的背后,是智能语音助手的高速发展,通过语音控制车内的部分操作,无需再占用手部时间,从而提高驾驶的安全性。
然而,对于智能语音助手的发展,小米人工智能部设计总监刘静表示,现阶段车载语音交互能够帮助用户快速完成一些任务和需求,但在识别率、反应速度、语义理解、离线服务、使用指引等方面仍需提高和细化。车载语音的主动交互能力还需要加强。
龚在研博士认为,中国企业在智能座舱领域已经成为全球创新领导者,但创新有余,章法不足,短期内,座舱屏幕仍会变大变多,但屏内的氛围比内容更加重要。
基于此,不难看出,大屏对于车内设计来说,是一种趋势,但趋势背后,则是智能语音助手的发展。现阶段,智能语音助手并没有发展到能够达到和人自如对话的程度,因此,在一定程度上,物理按键依然有存在的必要。
刘静也表示,科技发展推动交互方式呈现多样化和智能化,但考虑到人的习惯延续性,还是有必要保留少数,如按键这样与人直接接触的互动方式。因此车载座舱还会有少量按钮持续存在的必要。
不过,除了智能语音交互之外,触控、手势、眼球追踪等多摸交互雏形开始显现。对车企来说,用户需求的激增导致功能被不断堆砌饿,但功能越多的背后,用户需求也变得更加随性,HMI设计也将变得异常复杂。
对此,于吉良表示,如何化繁为简,考验着车机交互和设计能力,而仙豆打造了“服务即桌面”的产品理念,通过小窗口、多任务、块触达的方式,为用户提供易上手的交互体验,轻松实现盲操。
“最好的交互是什么?UI表面上的界面没有了,背后是基于数据驱动的AIUI。”于吉良说:“轻打扰,即来即走才是最好的AIUI。”
3.0时代的车机交互
纵观汽车座舱的发展历史,龚在研博士表示,车内智能座舱会经历几个发展过程,首先是功能的罗列,当车辆有了越来越多的功能的时候,确实需要把他们呈现给用户。
第二则是到了多感交互,第三是信任感的建立,第四则是想我所想,无感沟通,或者有一种说法,最好的设计就是没有设计,至少最好的设计是让你感受不到的这种设计。这与于吉良的对于车机交互设计的看法不谋而合。
基于此,当前汽车智能座舱和人家交互发展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即1.0到3.0时代。
1.0时代,从2000年开始到2012年左右,这个时间段智能座舱主要的发展是为了来实现更多的功能,来进行功能拓展。
2.0时代,多模态的交互,一些典型特征包括车内出现更大的触摸屏,语音交互开始崛起,并逐渐成为车内的重要的交互方式。还有一点在于多场景的生态系统,包括内容服务、场景服务或各种生态功能通过车内系统或者与手机系统相互结合来实现,当然,还有OTA在线升级功能。
3.0时代,龚在研博士做了3点总结,其一,智能座舱内将有更多更大的屏幕在短期内还是一个趋势,但屏幕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的时候,我们就要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氛围的设计和营造上。
其二,则是那些比较有潜力的输入和输出的交互模态,如搭载AR HUD增强现实的产品等。其三,自动驾驶要注重人机共驾,短期内想要实现完全的自动驾驶是相当困难的,但在此之前,人类要去学习与人与机器之间的边界和信任感在哪里,毕竟现在机器的学习能力没有那么强。
综上,就像前文所说,在消逝的按钮和进击的大屏中,我们不能一概而论,至少,在现阶段,在步骤比较少和目标比较封闭的时候,比如说调整空调的温度,精挑细选的按键是会有价值的,而当我们去呼叫一个联系人的时候,智能语音将会更为高效的去执行。
基于此,不难看出,简单的触屏,并不是我们要达到的最终目的,而是说,更加智能的推荐,可以让触屏体验变得更加完善。
上一篇:苹果申请双极天线专利 可实现超宽带通信用于Car Keys解锁车门
下一篇:全国首撞!BYD刀片电池技术也不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