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子技术发展史

发布者:平和思绪最新更新时间:2020-09-09 关键字:汽车电子  电子技术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汽车本来是主要偏向于机械配合的一项技术,可就在近几十年随着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各行各业都开始提倡机电一体化。汽车也不例外,如今的汽车技工如果还停留在以前的纯经验积累式修车,那也只能证明他从事汽车行业的时间很久了而已。如今的汽车上都是动辄数百个电子元件,数以捆计的汽车线路控制着汽车多个部门的协调工作,汽车电子技术已经全面覆盖汽车行业。如今的汽车先进的技术都于电子技术挂钩:电喷发动机,电动车窗,电动座椅,电控车身稳定系统,电子显示屏,电控悬架等等。而如今的汽车都配备了一个电脑—ECU来调节整个汽车的运行,汽车电子技术已经成了汽车技术进步的最大源泉。国外专家预测未来3-5年内汽车上装用的电子装置成本将占汽车整车成本的25%以上,汽车将由单纯的机械产品向高级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方向发展,成为所谓的“电子汽车”。

  

当然汽车并不是以前跟电路豪无关系,归结起来,早期的汽车电路主要是能量的转换,如今的电子技术主要在于汽车整体的控制。

  

点火系统

  

回顾一下汽车上最早的电路非汽油机的点火系统莫属。要点燃汽缸里的汽油,就必须不停的产生火花,于是那时侯的科学家利用了电磁感应原理在汽车内用线圈制造了一个小型变压器使火花塞瞬间能产生极高的电压而点火。这项技术在现代的汽车上依然通用!

  

起动系统

  

另外一项早期的汽车与电路相关的非起动机莫属,早期的汽车都是用手摇式起动(就像如今的部分拖拉机),但手摇式对于女性很不方便。于是就又了起动机的发明,据传,起动机的发明是由于一起事故的发生。一位英国绅士帮一位半路熄火的凯迪拉克姑娘起动汽车时,起动杆反打导致这位绅士死亡,而这位绅士正是当时通用老总的好朋友,于是一场技术攻坚战在老总的下令下开始展开,起动机通过电能转化为推动飞轮旋转的机械能的工作形式也确立了下来。如今的起动机依然是这样的工作原理,只是做工和耐久度上更加完善了而已。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汽车上的电子技术也仅仅局限于电机带动的工作方面,可以说很长一段时间内,汽车仅仅是一个带了几个电路的“纯”机械怪兽而已。但随着科学家对电子技术的突破发展,汽车电子技术也迎来了春天。

  

汽车电子技术在发动机上的应用:


1.电子控制喷油装置 (EFI)

  

在现代汽车上,机械式或机电混合式燃油喷射系统已趋于淘汰,电控燃油喷射装置因其性能优越而得到了日益普及。电子喷油装置可以自动地保证发动机始终工作在最佳状态,使其在输出一定功率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节油和净化空气。经过实验并修正得到发动机最佳工况时的供油控制规律、事先把这些客观规律编成程序存在微机的存储器中,当发动机工作时,根据各传感器测得的空气流量、排气管中含氧量、进气温度、发动机转速及工作温度等参数,按预先编好的运算程序进行运算、然后和内存中的最佳工况的参数进行比较和判断再调整供油量。这样就能够使发动机一直处于最优工作条件下运行,从而使发动机的综合性能得到提高。


2.电子点火装置(ESA)

  

它由微机、传感器及其接口、执行机构等几部分构成。该装置可根据传感器送来的发动机各种参数进行运算、判断,然后进行点火时刻的调节,这样可以节约燃料,减少空气污染。此外,新型发动机电子控制装置还有自适应控制、智能控制及自诊断操作等。一般认为,发动机电子控制装置的节能效果在15%以上,而效果更明显的则是在环境保护方面。

  

除此之外,在发动机部分利用电子技术的内容还有:废气再循环(EGR)、怠速控制(ISC)、电动油泵、发电机输出、冷却风扇、发动机排量、节气门正时、二次空气喷射、发动机增压、油汽蒸发及系统自我诊断功能等,它们在不同的车型上都或多或少地被应用。

  

3,智能可变气门正时技术(VVT-I)

  

为了使发动机获得最佳的空然比,使发动机在不同转速能得到不同的燃油供应,丰田的智能可变气门正时技术相当又代表性。

  

VVT-i系统由传感器、ECU和凸轮轴液压控制阀、控制器等部分组成。ECU储存了最佳气门正时参数值,曲轴位置传感器、进气歧管空气压力传感器、节气门位置传感器水温传感器和凸轮轴位置传感器等反馈信息汇集到ECU并与预定参数值进行对比计算,计算出修正参数并发出指令到控制凸轮轴正时液压控制阀,控制阀根据ECU指令控制机油槽阀的位置,也就是改变液压流量,把提前、滞后、保持不变等信号指令选择输送至VVT-i控制器的不同油道上。

  

电子技术在底盘上的应用:


  1. 电控自动变速器(ECT)


ECT可以根据发动机的载荷、转速、车速、制动器工作状态及驾驶员所控制的各种参数,经过计算机的计算、判断后自动地改变变速杆的位置,从而实现变速器换挡的最佳控制,即可得到最佳挡位和最佳换挡时间。它的优点是加速性能好、灵敏度高、能准确地反映行驶负荷和道路条件等。传动系统的电子控制装置,能自动适应瞬时工况变化,保持发动机以尽可能低的转速工作。电子气动换挡装置是利用电子装置取代机械换挡杆及其与变速机构间的连接,并通过电磁阀及气动伺服阀汽缸来执行。它不仅能明显地简化汽车操纵,而且能实现最佳的行驶动力性和安全性。

  

2.防抱死制动系统(ABS)

  

该系统是一种开发时间最长、推广应用最为迅速的重要的安全性部件。它通过控制防止汽车制动时车轮的抱死来保证车轮与地面达到最佳滑动率(15-20%),从而使汽车在各种路面上制动时,车轮与地面都能达到纵向的峰值附着系数和较大的侧向附着系数,以保证车辆制动时不发生抱死拖滑、失去转向能力等不安全的工况,提高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和安全性,减小制动距离。驱动防滑系统(ASR)也叫做牵引力控制系统(TCS或TRC),是ABS的完善和补充,它可以防止起动和加速时的驱动轮打滑,既有助于提高汽车加速时的牵引性能,又能改善其操作稳定性。

  

3.电子转向助力系统(EPS)

  

电子转向助力系统是用一部直流电机代替传统的液压助力缸、用蓄电池和电动机提供动力。这种微机控制的转向助力系统和传统的液压助力系统比起来具有部件少、体积小、重量轻的特点,最优化的转向作用力、转向回正特性,提高了汽车的转向能力和转向响应特性,增加了汽车低速时的机动性以及调整行驶时的稳定性。

  

4.适时调节的自适应悬挂系统

  

自适应悬挂系统能根据悬挂装置的瞬时负荷,自动地适时调节悬架弹簧的刚度和减震器的阻尼特性,以适应当时的负荷,保持悬挂的既定高度。这样就能够极大地改进车辆行驶的稳定性、操纵性和乘坐的舒适性。


关键字:汽车电子  电子技术 引用地址:汽车电子技术发展史

上一篇:汽车电气化的八大难点,TI有答案
下一篇:无线充电电动车市场真的来了吗?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11-09 15:24

优恩半导体-汽车电子PPTC自恢复保险丝防护应用
PPTC自恢复保险丝作为过流保护元器件,其优势显著,效果与开关元件类似,PPTC在汽车应用领域中,不仅能对汽车点烟器电路进行保护,还能对汽车车窗供电系统提供保护作用。 PPTC 在汽车点烟器电路中,通常对工作环境的要求比较苛刻,也容易出现过流问题,造成点烟器电路的损坏,如果我们用那种一次性保险丝的话,损坏一次就得进行更换,对用户体检来说,并不友好,所以我们就得用这种PPTC自恢复保险丝,在出现浪涌电流时,会将其钳制在安全值,保护电路,不必一次就换,使用寿命长。 在汽车车窗供电系统中,由于需要粗导线,才能负担大电流,也是因为这样,所以导线会有过热以及易燃风险,但在线路中如果放置一个PPTC保险丝,则能减小导线直径,同时也能保
[嵌入式]
优恩半导体-<font color='red'>汽车电子</font>PPTC自恢复保险丝防护应用
紫光同芯汽车电子创新技术论坛成功举办,同筑芯链新生态 共赢智车新时代
8月22日, 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电子技术分会主办、紫光同芯承办的2024紫光同芯合作伙伴大会汽车电子创新技术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 本届论坛以“同筑芯链新生态 共赢智车新时代”为主题,来自汽车电子行业的重磅嘉宾齐聚一堂,围绕汽车电子、智能驾驶、汽车大模型应用等前沿议题展开了深度交流,进一步促进了汽车电子产业的信息互通与资源共享。会上, 紫光同芯还对其汽车电子产业的芯片解决方案和布局进行了解读 ,以“芯链新生态”高效助推产业发展。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电子技术分会主任冯超、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公维洁、北京市经济与信息化局汽车与交通产业处副处长孙全胜出席并发表致辞。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电子技术分会主任冯超致辞
[汽车电子]
紫光同芯<font color='red'>汽车电子</font>创新技术论坛成功举办,同筑芯链新生态 共赢智车新时代
LIN总线如何在汽车电子开发中进行应用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两个文件,一个是LDF即LIN描述文件。 另一个是NCF即节点性能文件,节点性能文件定义了节点名称和节点的属性值,LDF文件则描述了LIN网络的信息。网络中所有信号和报文都在这个文件中进行声明。 我们可以想象这样一个开发场景,假设我们需要设计一个LIN网络,但是有一些从节点的产品以及批量生产,这时去编写LDF文件就不是很方便。 特别是定义的LIN网络中从节点有一些地址冲突或真ID的冲突,这时我们可以采用这样的工作流程。OEM收集供应商提供的节点性能文件的信息,然后利用系统定义工具自动生成LIN描述文件LDF。 系统生成工具可以根据LDF文件生成通信驱动,建立起通信网络。另外,LDF文件还可以作为调
[嵌入式]
LIN总线如何在<font color='red'>汽车电子</font>开发中进行应用
黑莓QNX:车规级操作系统 - 汽车电子软件的基石
武汉2023年6月8日 /美通社/ --软件定义汽车的概念融合了现实需求与蓝图畅想。日前,在黑芝麻智能主办的 2023智能汽车芯片高峰论坛 上,黑莓QNX中国大中华区首席代表董渊文发表 车规级操作系统 - 汽车电子软件的基石 主题演讲。 QNX 是黑莓旗下全资子公司,作为黑莓核心部门IOT技术方案事业部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承担黑莓业务中操作系统汽车基础平台软件、数据安全、物联网IOT及云计算、专利部门、无线射频单元等重要业务内容。在汽车行业演进的进程中,黑莓QNX已为众多汽车制造商和一线汽车品牌在一系列关键系统中提供支持。黑莓QNX也与黑芝麻智能开展了合作,联合打造高可靠、高性能、灵活开放的自动驾驶平台。 汽车产业的发展推动
[汽车电子]
黑莓QNX:车规级操作系统 - <font color='red'>汽车电子</font>软件的基石
自动驾驶中的DCU、MCU、MPU、SOC和汽车电子架构分析
摘要 本文探讨了自动驾驶中的DCU、MCU和MPU在电子电气架构中的作用,比较了分布式与集中式架构的优势,以及ADAS系统从L0-L2+的发展历程。着重分析了MCU和MPU的区别,以及它们在汽车智能化和网联化趋势下的关键角色。 自动驾驶中的DCU、MCU、MPU 1.分布式电子电气架构 2.域集中电子电气架构架构 2.1通用硬件定义 3.车辆集中电子电气架构 4.ADAS/AD系统方案演变进程梳理 4.1L0-L2级别的ADAS方案 4.2L2+以上级别的ADAS方案 5.MCU和MPU区别 5.1MCU和MPU的区别 5.2CPU与SoC的区别 5.3举个
[汽车电子]
英飞凌推出业界首款 LPDDR 闪存,助力打造下一代汽车电子电气架构
【2023 年 4 月 25日,德国慕尼黑讯】 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推出业界首款 LPDDR 闪存,助力打造下一代汽车电子电气(E/E)架构。 英飞凌 SEMPER™ X1 LPDDR 闪存为汽车域和区域控制器提供至关重要的安全、可靠和实时的代码执行。该器件的性能是当前NOR 闪存的8 倍,实时应用程序的随机读取事务速度提高了 20 倍。这使得软件定义的车辆具有增强安全性和架构灵活性的高级功能。 下一代汽车更智能、更网联、更复杂,并对安全性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需求,而这需要依托采用先进制造工艺开发的先进多核处理器来实现。在这些高级节点上,高密度的嵌入式非易失性存储器不再是可行的成本选择,系统架构师需要考虑使用外部 NOR 进
[嵌入式]
英飞凌推出业界首款 LPDDR 闪存,助力打造下一代<font color='red'>汽车电子</font>电气架构
EPSON晶振为汽车电子保驾护航
汽车电子系统EMI问题主要是哪些? 目前,电动汽车(EV)、混合动力汽车(HEV)以及传统燃油车中,车身娱乐系统和电子辅助系统的功能日益增多,逐渐成为行业主流和标配,这也反映了车辆内部电子元器件和电路的复杂性增加。为了满足多样化的功能需求,工程师需要设计更为紧凑的方案。同时,由于高灵敏度的要求,高速信号的应用变得十分广泛。因此,在电路设计过程中,减小相关电路的尺寸和大小,包括电源部分,变得至关重要。然而,符合产品要求的电源往往具有更高的开关频率,这导致了电磁干扰(EMI)问题的加剧。 随着汽车电子系统的日益复杂和密集,如何在设计初期就有效降低EMI的影响,成为了工程师必须考虑的关键因素。 如何降低电磁干扰影响呢? 除了电源
[嵌入式]
EPSON晶振为<font color='red'>汽车电子</font>保驾护航
汽车电子CAN FD控制芯片MCU接口电路设计
CAN总线技术不仅涉及汽车电子和轨道交通,还涉及医疗器械、工业控制、智能家居和机器人网络互连,这些行业对CAN产品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 上篇我们讲了在汽车CAN FD上,数据出错可能导致数据位被错误地解析为填充位,或者填充位被错误地解析为数据位,使数据位和填充位的个数发生变化,CAN FD采用了差分信号传输数据,通信的可靠性很高,错误位个数达到8的概率几乎为0。 那么秉承着与其后期解决不如前期规避的设计思路,就能设计出满足行业应用,规避奇葩问题的干扰,设计出符合汽车、交通运输、医疗器械、工业控制、智能家居和机器人网络互连的高可靠性CAN产品。 拿车身域控制芯片来举例,车身域主要负责车身各种功能的控制。随
[嵌入式]
<font color='red'>汽车电子</font>CAN FD控制芯片MCU接口电路设计
小广播
最新汽车电子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EEWorld订阅号

 
EEWorld服务号

 
汽车开发圈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